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和富有时代特征的话题作为新课的切入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用学生平时喜闻乐见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切入,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结合社会实时事热点问题切入新课,使学生感到视野开阔。良好的切入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切入;方法;技巧
课堂切入是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新课讲授前三分钟切入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师生间建立和浓洽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为此,本人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实际,在课堂切入的方法和技巧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经验和方法,与同仁们交流。
一、运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切入
列举学生身边发生的、耳熟能详的事或现象,极具真实性和现实性,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极富教育意义。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框题时,可列举近年来农村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的事例,让学生分析秸秆焚烧的利弊和解决问题措施,进而导入新课。运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适时切入,一方面浓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进而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发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的关注,使学生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又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框题时,可让学生调查近年来本地区自来水价格的变化和水质问题变化的现状,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自来水价格的上调的积极意义和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进行探究,进而导入新课。这一现实问题的切入,对学生学习《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了感性认识,也增强了学生的荣辱观和责任感,懂得在生活中应如何注意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通过列举和讲述学生身边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使学生深受启发和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注意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运用时事热点问题切入
时事热点问题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关注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我国的灾害性天气》这一内容时,可从2008年南方雪灾这一时事导入新课:2008年的春天,真是个不同寻常的季节!雪花仙子竟然舍弃了北方那块寒冷地带,飘到了南方一展风情。而这风情,一路展示下去,就如同现今的娱乐界八卦新闻,一再嚣张猖狂起来,给从未如此感受过雪的温情的南方一个措手不及,带来了国家亿万元的经济损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严重灾情!而那些因此无法回家过个喜庆春节的人们,怨天尤人地被滞留在火车站!他们的心情完全理解,灾区的人们也值得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帮上一把。然而,雪灾背后,除了救灾以外,我们是不是该静下心来,动动脑筋,认真思考一下,这几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雪灾,究竟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2008年的天气异常到如此地步?我们该如何杜绝灾情的再次发生(这句话貌似不中听,但却很现实,谁都无法保证下一次的灾情会在哪里发生,会在何时出现)?通过情景设置气氛渲染,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又如在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时,教师适时引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事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汶川特大地震是怎样发生的?为何近来地震活动较为频繁?进而导入新课。运用大家熟悉的时事热点问题切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好奇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运用喜闻乐见的话题切入
我们周围每天发生的事很多,但作为切入话题的事件必须要有代表性,一般来说,必须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事情。笔者在讲《南极地区》时是这样切入教学的:同学们,2006年3月26日,载着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44名勇士的“雪龙号”顺利凯旋了!这是一次伟大的科学考察。我们的科考队员历经131天,冒着严寒,顺利完成了收集5354块南极陨石和星地遥感同步观测等科考工作。更值得庆贺的是,坚强的科考队员在获取一系列南极现状的数据、准确绘制出格罗夫山地区地图的同时,首次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并为国家带回了科考队员发现的第一颗月球陨石,为人类研究地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做了积极贡献。那么,现在请问同学们,南极洲在那里?为什么说南极考察是一项艰苦而伟大的考察?为什么我们的科考队员要选择在3月到南极考察呢?我结合我国南极考察队胜利凯旋的导入和有浅入深的设问,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成就的自豪,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南极的兴趣,为《南极地区》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乡土地理切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学生们渴望认识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对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有难以割舍的情结,独特的亲切感。适时挖掘,及时联系本乡本土事例,给学生以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浓郁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激活课堂。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关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可让学生列举本地农业发展的特色。学生自然会联想到鱼米之乡——建昌的水产养殖、红香芋、大蒜头等颇具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农业主打产品。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探究这一地方特色的形成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拓展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也让学生进一步确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为学习本章节的内容奠定了思想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切入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氛围,事关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选择恰当的课堂切入法,这势必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切入;方法;技巧
课堂切入是课堂教学的一门艺术。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新课讲授前三分钟切入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师生间建立和浓洽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既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为此,本人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实际,在课堂切入的方法和技巧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经验和方法,与同仁们交流。
一、运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切入
列举学生身边发生的、耳熟能详的事或现象,极具真实性和现实性,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极富教育意义。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框题时,可列举近年来农村焚烧秸秆屡禁不止的事例,让学生分析秸秆焚烧的利弊和解决问题措施,进而导入新课。运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适时切入,一方面浓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进而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引发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的关注,使学生能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又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框题时,可让学生调查近年来本地区自来水价格的变化和水质问题变化的现状,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自来水价格的上调的积极意义和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进行探究,进而导入新课。这一现实问题的切入,对学生学习《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了感性认识,也增强了学生的荣辱观和责任感,懂得在生活中应如何注意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通过列举和讲述学生身边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使学生深受启发和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中注意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运用时事热点问题切入
时事热点问题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关注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我国的灾害性天气》这一内容时,可从2008年南方雪灾这一时事导入新课:2008年的春天,真是个不同寻常的季节!雪花仙子竟然舍弃了北方那块寒冷地带,飘到了南方一展风情。而这风情,一路展示下去,就如同现今的娱乐界八卦新闻,一再嚣张猖狂起来,给从未如此感受过雪的温情的南方一个措手不及,带来了国家亿万元的经济损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严重灾情!而那些因此无法回家过个喜庆春节的人们,怨天尤人地被滞留在火车站!他们的心情完全理解,灾区的人们也值得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帮上一把。然而,雪灾背后,除了救灾以外,我们是不是该静下心来,动动脑筋,认真思考一下,这几十年甚至百年不遇的雪灾,究竟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2008年的天气异常到如此地步?我们该如何杜绝灾情的再次发生(这句话貌似不中听,但却很现实,谁都无法保证下一次的灾情会在哪里发生,会在何时出现)?通过情景设置气氛渲染,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又如在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一节时,教师适时引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事例: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2亿元。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探究:汶川特大地震是怎样发生的?为何近来地震活动较为频繁?进而导入新课。运用大家熟悉的时事热点问题切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好奇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运用喜闻乐见的话题切入
我们周围每天发生的事很多,但作为切入话题的事件必须要有代表性,一般来说,必须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事情。笔者在讲《南极地区》时是这样切入教学的:同学们,2006年3月26日,载着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144名勇士的“雪龙号”顺利凯旋了!这是一次伟大的科学考察。我们的科考队员历经131天,冒着严寒,顺利完成了收集5354块南极陨石和星地遥感同步观测等科考工作。更值得庆贺的是,坚强的科考队员在获取一系列南极现状的数据、准确绘制出格罗夫山地区地图的同时,首次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并为国家带回了科考队员发现的第一颗月球陨石,为人类研究地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做了积极贡献。那么,现在请问同学们,南极洲在那里?为什么说南极考察是一项艰苦而伟大的考察?为什么我们的科考队员要选择在3月到南极考察呢?我结合我国南极考察队胜利凯旋的导入和有浅入深的设问,不但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成就的自豪,还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南极的兴趣,为《南极地区》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乡土地理切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学生们渴望认识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时,对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有难以割舍的情结,独特的亲切感。适时挖掘,及时联系本乡本土事例,给学生以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浓郁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激活课堂。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关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时,可让学生列举本地农业发展的特色。学生自然会联想到鱼米之乡——建昌的水产养殖、红香芋、大蒜头等颇具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农业主打产品。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探究这一地方特色的形成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拓展和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也让学生进一步确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为学习本章节的内容奠定了思想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切入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氛围,事关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为此,我们在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选择恰当的课堂切入法,这势必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