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做中学,做中教”是教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此,要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体现这一思想,从而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做中学,做中教”;《职业生涯规划》课;体现
作者简介:武莉莉(1979年—),女,辽宁抚顺人,大连电子学校讲师,大学本科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职业学校调研时,曾提出:“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因此,职业学校最大的特征就是教学、求知、做事与技能结合在一起。”总理的讲话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揭示出职教课程及其教育要求的本质特征,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那么,为什么要在“做中学,做中教”?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如何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一、为什么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章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做中学,做中教”符合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特殊教育目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中等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较为显著的区别在于: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从事事务性工作,其劳动的首要特征是手脑并用,并落实在动手做上,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的要求,主要是“做其事”,而不是“论其道”;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专业课和实践课占有较大比重;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师资队伍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较多,具有一定的行业、企业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
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特点和教师特长情况来看,“做中学,做中教”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呈多元化发展,有的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与谋生教育,实践中常常把职业教育设计成单纯的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而弱化职业教育对学生立业谋生和长远发展的核心素质和能力的设计与培养。“做中学、做中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和技能,以谋求长远的发展。
“以人为本”在这里也就是以学生为本,“做中学,做中教”符合教育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导师和学习伙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导演者,作为指导者,不断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查阅资料、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积极性,逐步实现了从“要我成才”向“我要成才”的转变。
“做中学,做中教”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那么,如何在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呢?
二、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做中学,做中教”实质上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也是教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做”的本质就是实践,并非限于双手做才是做,凡是耳闻、目睹,思考,调查、研究,都包括在内。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中职生特点,必须运用适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参与,讲究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重视能力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性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主,带出知识,案例在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借助案例展开知识认知、能力培养、品德教育等教学任务。案例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训练和主动参与、主动感悟的一种手段。在案例教学时,学生的独立、自主活动比重很大。
例如:在讲授“性格分析与调适”这一问题时,由学生表演案例:大连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招聘作图设计部作图人员, 学生参加笔试当天,四名学生迟到,被监考老师拦在门口进行批评教育。四人对于此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截然不同。学生分组讨论:谁更适合通世泰的工作,为什么?另外三人也想去通世泰工作,怎么办?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分析案例得出结论,既掌握了教材内容,也了解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
2.运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载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中职生很快将进入社会,但是对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感性认识,利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对企业要求有更感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角色转換。
例如:在给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讲授“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时,创设情境: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招聘维修人员,学生表演这一情境,并根据招聘信息进行提问。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思考、感悟……对面试要求和用工标准等,有了更感性、更深刻的认识,触动学生注重提升自身职业素质。
3.运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是一个计划好的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实际工作,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
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这是总任务,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写作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将总任务分解为下列分任务,布置给学生,给出要求和完成任务的路径,由学生按要求去完成任务。任务一:分析、了解自己,向老师、家人、同学、朋友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任务二:学习职业相关知识,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收集了解社会环境、行业、职业基本情况和要求;任务三:整理以上资料,根据发展条件的分析,初选职业发展目标;任务四,根据初选的职业目标,制定阶段性措施以实现职业目标。
这样,通过完成“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章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项目教学等方法,均注重学生参与,注重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和实践活动中受到启迪、得到感悟。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二)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内容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1.教学内容应贴近实际,符合中职教育目标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内容应融入用人单位的要求,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面试要求、学生顶岗实习表现等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有针对性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高的职业素质,培养较强的专业技能,从而较快的适应岗位需求,实现角色转换。
2.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如果理论性太强,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讲授模块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时,多引入已就业学生成功案例,或者名人成功案例,这样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3.教学内容应贴近实际,促进学生健康长远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同阶段的其他教育,不是面对经过层层选拔胜出的学生,而是面对在选拔中被淘汰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而这些学生经过三年的教育培养后,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身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长处,弥补职业岗位不需要的短处,遵循教育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健康长远发展。例如:讲授“能力分析与提高”时,针对不同学生,应有的放矢,从而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三)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保障“做中学,做中教”得以实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大部分没有企业经历或参与过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也没有参与过面向企业、面向专业的调研活动,甚至未参加过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培训。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多为原职业指导内容迁移式的理论讲解。从业教师职业规划指导专业技能的缺乏,多使学生智力、性格、人格评价信息收集分析停留在经验分析阶段,缺乏科学性、针对性;教师对职业与专业认识不足,不了解用人单位要求,也不了解专业设置情况,直接造成职业规划时,“人职匹配”分析不准确。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因此,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让德育教师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参加面向企业和专业的调研活动,参加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保障“做中学,做中教”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实现。
综上所述,“做中学,做中教”是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性,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教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应该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来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并通过提高德育教师素质来保证这一思想的实现。这样,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课满足学生需要,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做中学,做中教”;《职业生涯规划》课;体现
作者简介:武莉莉(1979年—),女,辽宁抚顺人,大连电子学校讲师,大学本科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职业学校调研时,曾提出:“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因此,职业学校最大的特征就是教学、求知、做事与技能结合在一起。”总理的讲话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揭示出职教课程及其教育要求的本质特征,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那么,为什么要在“做中学,做中教”?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如何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一、为什么要坚持“做中学,做中教”
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章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做中学,做中教”符合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特殊教育目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中等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较为显著的区别在于: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学生毕业后主要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从事事务性工作,其劳动的首要特征是手脑并用,并落实在动手做上,用人单位对一线岗位从业者的要求,主要是“做其事”,而不是“论其道”;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专业课和实践课占有较大比重;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师资队伍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较多,具有一定的行业、企业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
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特点和教师特长情况来看,“做中学,做中教”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呈多元化发展,有的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与谋生教育,实践中常常把职业教育设计成单纯的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而弱化职业教育对学生立业谋生和长远发展的核心素质和能力的设计与培养。“做中学、做中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和技能,以谋求长远的发展。
“以人为本”在这里也就是以学生为本,“做中学,做中教”符合教育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导师和学习伙伴,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导演者,作为指导者,不断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查阅资料、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积极性,逐步实现了从“要我成才”向“我要成才”的转变。
“做中学,做中教”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那么,如何在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呢?
二、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做中学,做中教”实质上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实践,也是教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做”的本质就是实践,并非限于双手做才是做,凡是耳闻、目睹,思考,调查、研究,都包括在内。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中职生特点,必须运用适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参与,讲究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重视能力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性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主,带出知识,案例在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借助案例展开知识认知、能力培养、品德教育等教学任务。案例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训练和主动参与、主动感悟的一种手段。在案例教学时,学生的独立、自主活动比重很大。
例如:在讲授“性格分析与调适”这一问题时,由学生表演案例:大连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招聘作图设计部作图人员, 学生参加笔试当天,四名学生迟到,被监考老师拦在门口进行批评教育。四人对于此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截然不同。学生分组讨论:谁更适合通世泰的工作,为什么?另外三人也想去通世泰工作,怎么办?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分析案例得出结论,既掌握了教材内容,也了解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
2.运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载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中职生很快将进入社会,但是对用人单位的要求缺乏感性认识,利用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对企业要求有更感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角色转換。
例如:在给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讲授“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时,创设情境: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招聘维修人员,学生表演这一情境,并根据招聘信息进行提问。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思考、感悟……对面试要求和用工标准等,有了更感性、更深刻的认识,触动学生注重提升自身职业素质。
3.运用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是一个计划好的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的实际工作,有一件可以看到的产品。
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这是总任务,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写作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将总任务分解为下列分任务,布置给学生,给出要求和完成任务的路径,由学生按要求去完成任务。任务一:分析、了解自己,向老师、家人、同学、朋友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任务二:学习职业相关知识,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收集了解社会环境、行业、职业基本情况和要求;任务三:整理以上资料,根据发展条件的分析,初选职业发展目标;任务四,根据初选的职业目标,制定阶段性措施以实现职业目标。
这样,通过完成“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章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项目教学等方法,均注重学生参与,注重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和实践活动中受到启迪、得到感悟。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
(二)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内容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1.教学内容应贴近实际,符合中职教育目标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内容应融入用人单位的要求,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面试要求、学生顶岗实习表现等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用人单位需求,有针对性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高的职业素质,培养较强的专业技能,从而较快的适应岗位需求,实现角色转换。
2.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如果理论性太强,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讲授模块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时,多引入已就业学生成功案例,或者名人成功案例,这样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3.教学内容应贴近实际,促进学生健康长远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同阶段的其他教育,不是面对经过层层选拔胜出的学生,而是面对在选拔中被淘汰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而这些学生经过三年的教育培养后,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要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身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长处,弥补职业岗位不需要的短处,遵循教育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健康长远发展。例如:讲授“能力分析与提高”时,针对不同学生,应有的放矢,从而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三)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保障“做中学,做中教”得以实现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师大部分没有企业经历或参与过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也没有参与过面向企业、面向专业的调研活动,甚至未参加过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技术培训。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多为原职业指导内容迁移式的理论讲解。从业教师职业规划指导专业技能的缺乏,多使学生智力、性格、人格评价信息收集分析停留在经验分析阶段,缺乏科学性、针对性;教师对职业与专业认识不足,不了解用人单位要求,也不了解专业设置情况,直接造成职业规划时,“人职匹配”分析不准确。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因此,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培养,让德育教师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参加面向企业和专业的调研活动,参加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保障“做中学,做中教”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实现。
综上所述,“做中学,做中教”是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性,体现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教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应该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来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并通过提高德育教师素质来保证这一思想的实现。这样,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课满足学生需要,满足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