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全面践行教育信息化的成败与否,一定程度与教师专业化水平息息相关,只有推动教师专业水平朝向信息化发展,才能实现教育实践的信息化落实;而反过来想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离不开先进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支持,因此可以说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相辅相成,二者互为影响。本文结合教育信息化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探讨当下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期望以此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变革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现代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由信息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当下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经之路,而教育信息化环境对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何在?如何转变教育理念、如何创新教育形式、如何优化教育过程?这些都是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重大课题[1] 。而全面践行教育信息化,必然要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为落脚点,只有教师重视、支持与积极应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才能让教育信息化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受益。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丰富的信息资源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不断学习与进步的过程。人民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陪伴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自身的发展进步。尤其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学生的成长需求不断变化,教师想要适应岗位发展,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态度、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教育信息化为载体打造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丰富的信息资源,搭建自主学习的空间,促进教师在多元情境中加强知识储备、收获学习成果,全面提升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2] 。
(二)教育信息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创设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教师通过使用网络调查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以及课堂教学软件等,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与科研能力,为全面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选择
(一)更新教育理念,塑造教师课堂领导力
在我国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首次针对信息化教育提出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中的“领导力”概念,这不仅再次强调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也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专业水平发展提出极高要求。首先,教师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重新认清“教”与“学”的角色,奠定师生互动的基础;在践行教育信息化方案过程中,一方面注意更新与学科教育相关的资源信息,积极在课堂教学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身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广泛汲取教育资源,优化设计教学过程,自主开发个性化的课程方案[3] 。其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从以“教”为主逐渐过渡为以“学”为主,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混合学习方式,主动建构情境知识,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有,教师要树立动态发展观念,主动了解新媒体、学习新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调整能力结构,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增强课堂领导力。
(二)强化常态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应用力
構建长效化、常态化的培训机制,这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从现有信息化教育情况来看,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逐渐转化传统的教育理念,但是具体落实到课堂活动中,究竟如何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成为一道难题。因此通过加强培训助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力与实践力。首先,加强对基本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包括如何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如何使用电子白板、如何创设网络教学情境、如何操作移动教学终端等,通过积累信息化教学经验,指导教师掌握筛选教学资源、运用教学技术、优化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其次,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在强化教师的教学理论认知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特色相互融合,加强案例引导与技术实操,如通过系统学习信息化理论、同伴协作学习、项目式参与学习、听课评课等多元渠道,让教师切身体会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与价值,进而树立学习与发展的意识,提升信息化素养。
(三)优化学习环境,提升教师教育科研力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学习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还是学习方式,都有了新的变革。面对开放式的互联网平台,“学会学习”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尤其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一定程度依赖于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根基,带来更丰富的课题资源,提供专业的工具支持,讲究有效的方法策略。教师无论是确定课题方向、检索文献、收集与分析资料还是撰写论文、完成科研成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这让教师科研的过程更轻松、更专业、更高效,通过网络媒介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将教师从过去繁琐的手工翻阅资料、整理数据工作中解脱出来,利用更多碎片化时间去学习、去探究、去科研,提高科研产出效率与产出质量,促进其专业发展。
总之,当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而教师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对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从自身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做起,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信息化环境为载体不断提升专业发展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创新意识,以此推动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全面提升未来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治礼,徐雯,张进东,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10):22.
[2] 赵学霞.浅议新时代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2018年国培收获[J].读与写,2019,16(26):235.
[3] 杨文静.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70-72.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现代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由信息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当下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经之路,而教育信息化环境对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何在?如何转变教育理念、如何创新教育形式、如何优化教育过程?这些都是教师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重大课题[1] 。而全面践行教育信息化,必然要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为落脚点,只有教师重视、支持与积极应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才能让教育信息化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受益。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丰富的信息资源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不断学习与进步的过程。人民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陪伴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自身的发展进步。尤其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学生的成长需求不断变化,教师想要适应岗位发展,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态度、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教育信息化为载体打造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丰富的信息资源,搭建自主学习的空间,促进教师在多元情境中加强知识储备、收获学习成果,全面提升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2] 。
(二)教育信息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创设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教学更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教师通过使用网络调查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以及课堂教学软件等,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与科研能力,为全面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选择
(一)更新教育理念,塑造教师课堂领导力
在我国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首次针对信息化教育提出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中的“领导力”概念,这不仅再次强调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也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专业水平发展提出极高要求。首先,教师要颠覆传统的教育理念,重新认清“教”与“学”的角色,奠定师生互动的基础;在践行教育信息化方案过程中,一方面注意更新与学科教育相关的资源信息,积极在课堂教学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自身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广泛汲取教育资源,优化设计教学过程,自主开发个性化的课程方案[3] 。其次,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从以“教”为主逐渐过渡为以“学”为主,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混合学习方式,主动建构情境知识,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再有,教师要树立动态发展观念,主动了解新媒体、学习新技术,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调整能力结构,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增强课堂领导力。
(二)强化常态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应用力
構建长效化、常态化的培训机制,这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从现有信息化教育情况来看,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逐渐转化传统的教育理念,但是具体落实到课堂活动中,究竟如何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成为一道难题。因此通过加强培训助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力与实践力。首先,加强对基本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包括如何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如何使用电子白板、如何创设网络教学情境、如何操作移动教学终端等,通过积累信息化教学经验,指导教师掌握筛选教学资源、运用教学技术、优化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其次,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在强化教师的教学理论认知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特色相互融合,加强案例引导与技术实操,如通过系统学习信息化理论、同伴协作学习、项目式参与学习、听课评课等多元渠道,让教师切身体会教育信息化的优势与价值,进而树立学习与发展的意识,提升信息化素养。
(三)优化学习环境,提升教师教育科研力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学习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教学理念、知识结构还是学习方式,都有了新的变革。面对开放式的互联网平台,“学会学习”成为教师的必备技能。尤其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一定程度依赖于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根基,带来更丰富的课题资源,提供专业的工具支持,讲究有效的方法策略。教师无论是确定课题方向、检索文献、收集与分析资料还是撰写论文、完成科研成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这让教师科研的过程更轻松、更专业、更高效,通过网络媒介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将教师从过去繁琐的手工翻阅资料、整理数据工作中解脱出来,利用更多碎片化时间去学习、去探究、去科研,提高科研产出效率与产出质量,促进其专业发展。
总之,当下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而教师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对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从自身转变观念、创新方法做起,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信息化环境为载体不断提升专业发展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创新意识,以此推动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全面提升未来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治礼,徐雯,张进东,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10):22.
[2] 赵学霞.浅议新时代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2018年国培收获[J].读与写,2019,16(26):235.
[3] 杨文静.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