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疗法;中学生;共鸣
读书疗法也称阅读疗法,是指利用文献在被指导者和指导者之间创造一种交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者以书或刊为媒介,引导被指导者把感情和领悟集中到一个挑选出的文献中,激发其产生良好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期达到某种效果。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未成型期,教师此时恰当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书籍,可以增强其心理免疫力,提高自助力,预防不健康心理倾向的产生或对某些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这正是读书疗法可以或部分能做到的。
为什么说阅读能够帮助我们预防和治疗某些心理问题?这是由阅读的功能和心理学原理决定的,心理学中的共鸣、平衡、暗示、投射、领悟等作用机制决定了阅读的治疗功能。根据调查,中学生现阶段普遍有以下几种问题:自我控制较弱,任性,做事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依赖他人,自主性、独立性差;道德偏离,辨别是非能力差;缺乏集体合作能力,与人交往困难;学习压力导致的强迫、焦虑、自闭;生理与心理发展失衡,出现青春期综合症。以上现象导致部分学生认识与情感产生矛盾,行为与意识出现偏差,如得不到化解,极易产生心理疾病。如果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出适合学生各种心理需要的“药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认同和共鸣,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就能够达到自我修正或和治疗的目的。
教师在推荐读物时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差异。由于个性以及气质、兴趣的不同,有的学生更喜欢读小说,而有的更喜欢读哲理性、逻辑性强的作品。不同体裁的作品带给人的感受不同:诗歌与散文能调动人的情感,使人的情绪得到调节和排遣;而哲理作品中的思考感悟,常常令人豁然开朗。
事实上,在读书疗法中,暗示与自我暗示的作用非常突出。书中人物的命运、情节变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富有哲理的论点,都能起到心理暗示的作用。如在阅读传记作品和小说时,作品中人物会对阅读者起到内化品质的作用。在这方面,《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个最典型的读物,每位读者都会被海伦·凯勒与命运挑战的那种精神所震撼和感动,反思自己的人生意义,感叹自己不能虚度一生。这种领悟的境界,正是读书疗法的根本意义所在。
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读书疗法中起着特殊作用。例如教师在课上推荐的书刊(文章),或教师对某一事物的评价,同学之间对某一作品的看法,都会对阅读者起到心理暗示作用。
例如,一位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从不主动与人说话,常常处于被动和不愉快的处境,我们应给他推荐如何与人沟通、怎样培养自信方面的书刊,如《学会共处》(金大陆、黄洪基著,北京出版社)、《公主向前看》(鲍罗.科贺著,延边人民出版社)、《心灵处方》(毕淑敏,作家出版社)等。这些书中明确告诉小读者,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都是在交往和尝试中成熟的,只有端正心态,找到正确方法,就会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好,可以面对一切。
有些学生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影响,有问题困扰不知道该怎样解决,但又不愿启齿去问,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通过推荐他们阅读合适的书籍指导他们完善自己的人格,回归健康。例如《做最好的自己》(李开复著,人民出版社)、《讲给男孩(女孩)的故事》(陈燕苏著,河北少儿出版社)、《花季档案》(谢维兴著,海潮出版社)等。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投射到作品中,继而被作品中的情感和价值观所感染,从而解开心结。
针对有些学生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容易自闭焦虑,教师不妨推荐他们阅读笑话、漫画以及幽默风趣的书刊。如《吹牛大王历险记》、《蔡志忠漫画》、《小亨利全集》等。这些幽默风趣的书籍,可以迅速调节人的心情,使压抑的情绪得到舒缓。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缺乏对读者的心理研究,缺乏对读者阅读兴趣的了解,所开“药方”就会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就不会使被指导者产生共鸣,也就无从谈净化领悟。因此,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他们的阅读特点、阅读兴趣,尤为重要。
其实自书籍这一媒介产生之日起,阅读疗法已经不经意地存在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此重视起来,将阅读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予以认真研究,相信会大有收获。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李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