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并不难学,关键是老师要用心来感悟学生,使学生首先“爱上”老师,自然他就会“爱上”化学,那么,就会使得化学由讨厌变成喜欢,由难变易。
关键词:爱心 兴趣 化学思维
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化学并不难学,可总有一些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里的新生在化学学习上产生困惑,甚至对学习化学产生畏惧而失去信心,最终因失去信心而选择放弃。作为一名已经教了二十多年化学的教师,分析其本质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初中化学实行课改,使学生的应试能力有所下降;第二方面是从初三到中职学校,化学学科的内容跨度大,难衔接;第三方面是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吃苦精神,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慢慢地用心去观察,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终于掌握了一些激发新生学好化学的一些方法。
一、功夫在书外
新生刚跨进学校开始,从一个旧环境(初中)来到了一个新环境,不仅仅是生活方面不习惯,对学习也不习惯,对新的老师更不习惯。把高中教师想得像神一般,产生了敬畏心理。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新教师首先要备好第一节课,树立好自身的形象,用心去感化学生,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都觉得老师可敬可亲,是他们心中的好老师,使他们首先对老师产生兴趣,愿意接近你,敬佩你,那就成功了一半了,然后老师才能从化学科本质特点,有目的地引导新生识记、思考,应用自己的能力,应用化学思维方法去解决化学问题。
二、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
新生刚来就接触到《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这一章,能量变化的有关知识还容易接受,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就难以掌握了。我们就应该从初中的复习引入新知识,由初中的四种反应类型再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新内容。并且用通俗教法:“升”,“失”,“氧”,“还”,“降”,“得”,“还”,“氧”这八个字使学生容易牢记,再以一个非常熟悉的方程CuO+H2=Cu+H2O分析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及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内容。教这些新知识时切忌随意扩深、扩难、扩杂,如果这样做会适得其反。当新生接触到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时,这些知识都是属于元素以及化合物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教学是:应从它们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用途——制法等系列的学习线索进行。在周期表的知识学习中,关键抓住“位”“构”“性”这三要素。在定律原理学习中更要让学生去认清这些原理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切不能乱套。化学用语要讲究规范。化学计算要从原理出发,先写出所有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原理去解决。化学实验是从原理定现象,性质推现象,定量推结论,定性定量相结合就可以解决实验问题了。
三、利用化学思维,巧妙提高新生的学习能力
在化学里每一类新物质,都有它们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如学习金属类(碱金属)各种金属单质的性质都是金属共性和个性的总和,知道这一点,就可以全面了解一种金属的性质,除了了解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更要理解它们递变性(从结构的递变性导致性质的递变)。如锂一般只形成氧化物,钠则形成过氧化物,钾则易形成超氧化物。因为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半径增大,失去电子能力增强,还原能力增加,量变引起质变。又如学习非金属元素(卤素)时,除掌握它们的普遍性,还要掌握它们的特殊性:2F2+2H2O=4HF+O2,这在中职阶段里唯一能用非金属单质置换出H2O中的O的一个特例。因为F2是最强的氧化剂。让学生知道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要掌握一些元素性质之间的差别所在。如Cl2、Br2可把Fe氧化成+3价而I2却不行,它只能把铁氧化成+2价,这与强氧化剂才能制弱氧化剂知识有关。卤素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还原性:S2-->I-->Br-->OH-->NO3-->F-。同理得出不能用浓H2SO4与NaBr、NaI反应制取HBr、HI,只能用H3PO4制取,因为化合物的高低价不同,物质所具有的氧化性、还原性也不同,浓H2SO4浓度不同,氧化性也不同。更一步在化学科上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关系。这些知识都应交代清楚。在这部分内容中有关计算也占有比较重的份量,计算复杂,用初中的质量比来计算有时很不方便,因此引进了一个新物理量——“物质的量”,新生刚开始学,很难适应,我们应多举一些例子多练,让学生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去解同一道题,亲身体会出哪种方法更简便。让他们尝到甜头,他们就自然去领会运用了。在解题技巧方面多介绍一些技巧方法,如:差量法——凡是碰到反应前后有量的变化的(固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溶液质量差等)都可以便用差量法。用心去帮助他们把一个个新的解题技巧方法教会。使他们解答计算题又快又准。这样使他们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觉得化学由难学,变成易学了。没那么讨厌,没那么烦化学了。
四、以“错”出现,让学生反思更深
每上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度过且又掌握得很多知识。这更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想,用心去做。学生每天都要上六、七节课,能做到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听,确实有点难,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经常换上课格式、模式,把枯燥无味的化学课变为有趣味的知识,用通俗的教法去感悟学生,经常以错出现,让学生思考、反思,因为有些学生最爱挑错,有时讲正确的可能没听清,以错的方式出现往往反而更易被接受,即将错就错后集体更正,让全体同学来更正,这样反而觉得学生听课效果好得多,思想开小小差的也集中精力听课了。做错的作业也由学生自己一一更正和反思,错误原因是什么,错在哪里,通过这样不断地更正和反思,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又能促进方法的熟练,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学习效果。
五、心心相近,师生共进
教师与学生之间只存在年龄的间隔没有心灵的差距,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鼓励和关怀学生,给他们自信心。教师不仅主动和他们接触、谈心,更要抓住他们的点滴亮点、进行鼓励,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敢于并愿意提问题,心心相通,缩短师生代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做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对着我说:“我们现在很想上化学课呢”!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老师有心来感悟他们,由怕变喜欢,由难变易,讨厌变成兴趣。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用爱心,约对能找到好的教法。新生们一定喜欢化学,更能学好化学。
关键词:爱心 兴趣 化学思维
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化学并不难学,可总有一些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里的新生在化学学习上产生困惑,甚至对学习化学产生畏惧而失去信心,最终因失去信心而选择放弃。作为一名已经教了二十多年化学的教师,分析其本质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初中化学实行课改,使学生的应试能力有所下降;第二方面是从初三到中职学校,化学学科的内容跨度大,难衔接;第三方面是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吃苦精神,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根据这些具体情况,我慢慢地用心去观察,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终于掌握了一些激发新生学好化学的一些方法。
一、功夫在书外
新生刚跨进学校开始,从一个旧环境(初中)来到了一个新环境,不仅仅是生活方面不习惯,对学习也不习惯,对新的老师更不习惯。把高中教师想得像神一般,产生了敬畏心理。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新教师首先要备好第一节课,树立好自身的形象,用心去感化学生,努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都觉得老师可敬可亲,是他们心中的好老师,使他们首先对老师产生兴趣,愿意接近你,敬佩你,那就成功了一半了,然后老师才能从化学科本质特点,有目的地引导新生识记、思考,应用自己的能力,应用化学思维方法去解决化学问题。
二、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
新生刚来就接触到《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这一章,能量变化的有关知识还容易接受,但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就难以掌握了。我们就应该从初中的复习引入新知识,由初中的四种反应类型再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新内容。并且用通俗教法:“升”,“失”,“氧”,“还”,“降”,“得”,“还”,“氧”这八个字使学生容易牢记,再以一个非常熟悉的方程CuO+H2=Cu+H2O分析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及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等内容。教这些新知识时切忌随意扩深、扩难、扩杂,如果这样做会适得其反。当新生接触到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时,这些知识都是属于元素以及化合物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教学是:应从它们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用途——制法等系列的学习线索进行。在周期表的知识学习中,关键抓住“位”“构”“性”这三要素。在定律原理学习中更要让学生去认清这些原理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切不能乱套。化学用语要讲究规范。化学计算要从原理出发,先写出所有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原理去解决。化学实验是从原理定现象,性质推现象,定量推结论,定性定量相结合就可以解决实验问题了。
三、利用化学思维,巧妙提高新生的学习能力
在化学里每一类新物质,都有它们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如学习金属类(碱金属)各种金属单质的性质都是金属共性和个性的总和,知道这一点,就可以全面了解一种金属的性质,除了了解元素性质的相似性,更要理解它们递变性(从结构的递变性导致性质的递变)。如锂一般只形成氧化物,钠则形成过氧化物,钾则易形成超氧化物。因为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半径增大,失去电子能力增强,还原能力增加,量变引起质变。又如学习非金属元素(卤素)时,除掌握它们的普遍性,还要掌握它们的特殊性:2F2+2H2O=4HF+O2,这在中职阶段里唯一能用非金属单质置换出H2O中的O的一个特例。因为F2是最强的氧化剂。让学生知道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还要掌握一些元素性质之间的差别所在。如Cl2、Br2可把Fe氧化成+3价而I2却不行,它只能把铁氧化成+2价,这与强氧化剂才能制弱氧化剂知识有关。卤素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还原性:S2-->I-->Br-->OH-->NO3-->F-。同理得出不能用浓H2SO4与NaBr、NaI反应制取HBr、HI,只能用H3PO4制取,因为化合物的高低价不同,物质所具有的氧化性、还原性也不同,浓H2SO4浓度不同,氧化性也不同。更一步在化学科上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关系。这些知识都应交代清楚。在这部分内容中有关计算也占有比较重的份量,计算复杂,用初中的质量比来计算有时很不方便,因此引进了一个新物理量——“物质的量”,新生刚开始学,很难适应,我们应多举一些例子多练,让学生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去解同一道题,亲身体会出哪种方法更简便。让他们尝到甜头,他们就自然去领会运用了。在解题技巧方面多介绍一些技巧方法,如:差量法——凡是碰到反应前后有量的变化的(固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溶液质量差等)都可以便用差量法。用心去帮助他们把一个个新的解题技巧方法教会。使他们解答计算题又快又准。这样使他们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觉得化学由难学,变成易学了。没那么讨厌,没那么烦化学了。
四、以“错”出现,让学生反思更深
每上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度过且又掌握得很多知识。这更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想,用心去做。学生每天都要上六、七节课,能做到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听,确实有点难,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经常换上课格式、模式,把枯燥无味的化学课变为有趣味的知识,用通俗的教法去感悟学生,经常以错出现,让学生思考、反思,因为有些学生最爱挑错,有时讲正确的可能没听清,以错的方式出现往往反而更易被接受,即将错就错后集体更正,让全体同学来更正,这样反而觉得学生听课效果好得多,思想开小小差的也集中精力听课了。做错的作业也由学生自己一一更正和反思,错误原因是什么,错在哪里,通过这样不断地更正和反思,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又能促进方法的熟练,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学习效果。
五、心心相近,师生共进
教师与学生之间只存在年龄的间隔没有心灵的差距,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鼓励和关怀学生,给他们自信心。教师不仅主动和他们接触、谈心,更要抓住他们的点滴亮点、进行鼓励,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敢于并愿意提问题,心心相通,缩短师生代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做得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对着我说:“我们现在很想上化学课呢”!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老师有心来感悟他们,由怕变喜欢,由难变易,讨厌变成兴趣。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用爱心,约对能找到好的教法。新生们一定喜欢化学,更能学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