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孩子孝敬父母需要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努力,要让孩子多参与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教育孩子 孝敬父母 参与实践活动
现在很多父母埋怨孩子没有孝敬之心,事实确实如此。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逐渐增多,人们的孝敬意识渐渐淡薄,父母对子女的宠爱不断升级,在社会上形成了敬老不足、宠少有余的风气。表现在学校,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爱劳动,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等。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只有懂得孝敬父母,才能爱别人、爱家庭、爱祖国。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引导教育孩子:
一是学校方面的教育:教师要教育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1、教育学生明礼。要教育学生树立“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荣辱观念和人伦意识,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做一个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懂孝敬、讲孝行的孩子。
2、激发学生的亲情。教师要充分利用政治思想品德课中对“孩子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这一问题的阐述,教育学生应该对父母倾注发自内心的亲情。
3、指导学生的行为。要教育学生继承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让其最终内化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以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
4、开展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可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孝父母,献爱心”等亲近、互动型主题活动,以学校倡导教育为主导,以家长评价为依据,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情况,包括对他们理解的深度、感情、态度以及在心中的位置等,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的成长和家庭所付出的艰辛。这样,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5、开展共青团队主题队会融情活动。共青团队组织要定期围绕孝敬父母这一主题,结合实际事件开展活动。例如开展“妈妈,您辛苦了”、“我为父母敬孝心”等活动,组织交流探讨,在共青团队活动的情境中教育。
6、强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麻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在常规训练中,要求学生做到: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多帮忙,让父母省心;努力学习,让父母开心等。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到有指导、有督促、有检查、有记录,将这些内容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定期评选孝敬之星,予以表彰。
7、激励学生学会关心父母。现在的父母为了子女更专心于学业上的竞争而包揽了一切家务,有些学生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却很少关心为自己操劳的父母。为了促使学生将“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转变为关心父母的道德行为,让“孝”与“敬”能真正落到实处,团委应该设计一份学生在家操行“一日常规”,其中包括每天早起必须自己叠被子、收拾房间,还要自己动手刷鞋、洗袜子等。这项活动只要常抓不懈,一定会让学生孝敬父母、关心父母,进而形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二是家庭方面的教育: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1、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观念,明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孝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还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算有孝心,让孩子知道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其次,要让孩子明白,他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他有得到父母关心、爱护的权利,也有关心照顾父母的义务。
2、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围着孩子转,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人,而不能颠倒主次。
3、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4、父母本人要以身作则,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很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赶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在刻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孝敬父母的楷模。
综上所述,要想使现在的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优良品德,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同时,要加强实践活动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孝敬父母这一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教育孩子 孝敬父母 参与实践活动
现在很多父母埋怨孩子没有孝敬之心,事实确实如此。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逐渐增多,人们的孝敬意识渐渐淡薄,父母对子女的宠爱不断升级,在社会上形成了敬老不足、宠少有余的风气。表现在学校,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不关心集体和他人,不爱劳动,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等。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只有懂得孝敬父母,才能爱别人、爱家庭、爱祖国。为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引导教育孩子:
一是学校方面的教育:教师要教育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1、教育学生明礼。要教育学生树立“孝敬父母光荣,不孝敬父母可耻”的荣辱观念和人伦意识,从而使学生能自觉地做一个体贴、关心、尊敬、热爱父母、懂孝敬、讲孝行的孩子。
2、激发学生的亲情。教师要充分利用政治思想品德课中对“孩子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这一问题的阐述,教育学生应该对父母倾注发自内心的亲情。
3、指导学生的行为。要教育学生继承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让其最终内化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以实际行动来孝敬父母。
4、开展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可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孝父母,献爱心”等亲近、互动型主题活动,以学校倡导教育为主导,以家长评价为依据,了解学生对父母的了解情况,包括对他们理解的深度、感情、态度以及在心中的位置等,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的成长和家庭所付出的艰辛。这样,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5、开展共青团队主题队会融情活动。共青团队组织要定期围绕孝敬父母这一主题,结合实际事件开展活动。例如开展“妈妈,您辛苦了”、“我为父母敬孝心”等活动,组织交流探讨,在共青团队活动的情境中教育。
6、强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愁,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麻烦,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在常规训练中,要求学生做到: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多帮忙,让父母省心;努力学习,让父母开心等。在实践过程中,要做到有指导、有督促、有检查、有记录,将这些内容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定期评选孝敬之星,予以表彰。
7、激励学生学会关心父母。现在的父母为了子女更专心于学业上的竞争而包揽了一切家务,有些学生习惯于父母对自己的悉心照顾,却很少关心为自己操劳的父母。为了促使学生将“孝敬父母”的道德观念转变为关心父母的道德行为,让“孝”与“敬”能真正落到实处,团委应该设计一份学生在家操行“一日常规”,其中包括每天早起必须自己叠被子、收拾房间,还要自己动手刷鞋、洗袜子等。这项活动只要常抓不懈,一定会让学生孝敬父母、关心父母,进而形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二是家庭方面的教育: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1、家长要给孩子树立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观念,明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孝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还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算有孝心,让孩子知道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其次,要让孩子明白,他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他有得到父母关心、爱护的权利,也有关心照顾父母的义务。
2、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围着孩子转,为孩子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人,而不能颠倒主次。
3、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地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4、父母本人要以身作则,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有一个故事是很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赶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在刻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孝敬父母的楷模。
综上所述,要想使现在的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优良品德,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同时,要加强实践活动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孝敬父母这一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