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对话(三)

来源 :教师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i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年先生,美国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方面有什么 具体保障机制?对于中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种种问 题(如农村学生的大量流失、重点学校的高投入等),年 先生能否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点建议? (笑里飞刀)
  答: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就是保障学生受到公 平、高质量的教育。最近布什倡导的“无一孩子落 后”的法案,更加是把这一个保障提到“负责任”的 高度。从前,联邦政府对于公立学校的义务教育保 障只限于提供学生受完全免费教育这一点。现在, 在新的法案之下,政府要求教师的资格必须得到联 邦政府承认,无牌教师不许任教。另外,学生必须参 加政府承认的统考,假如成绩不好,政府会拨款给 学校以帮助提高学生成绩,假如还是无法提高成绩 的话,政府可以惩罚学校,或者提供资助让该校的 学生转学。对于英语能力不足的移民学生,法案也 提出了帮助他们尽快跟上主流的措施。另外,美国 的公立教育是由联邦、州直接拨款给校区,由民选 的校区委员通过校区高层联合管理,地方政府不可 以干预。
  中国的情况我不是太了解,无法提建议。美国 的公立学校没有“重点学校”这样的说法,一个学校 的成绩越好就越穷,很多事情要靠学生自己筹集资 金去做。(比如旧金山有一个中文双语学校,每年的 毕业班都必须到中国去旅行,实际练。习他们学到的 中文。他们就必须靠学生课余卖糖果来筹集资金。)
  农村学生的流失是不是因为要收费,学生交不 起学费?学生交不起买课本和文具的钱?这本来都 必须由政府包起来的,是不是?
  13.我接触过好几位来中国教书的美国中小学教 师,他们说我们的学生不好教,原因是上课太吵闹了, 学生不听话,他们讲课太费劲了。我看见他们与中国 学生关系都不错,经常带些糖和小礼品到课堂上送给 同学们。请问年先生,在美国的中小学也是这样吗?这 会不会是双语教学带来的必然结果呢?
  (√ack)
  答;第一:双语教育在美国只在非常非常小的一个范围内进行。以中文双语教育来说,做得最好的就只有纽约地区和旧金山地区,加起来十个学校都没有。不要以为美国全国都在推行双语教育。
  第二:“我们的学生不好教”是说美国的学生还是 中国的学生?我认为是美国的学生非常非常不好教, 尤其是当课室里面有黑人和拉丁裔人的时候,因为这 两个民族没有读书的传统,而且他们无法坐下来静静 地上课,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分钟左右。因为美国是强 迫性的免费义务教育,学生不上课,家长要受罚的,很 多不愿意上课的学生是被迫来上课,而且,学校也不 可以开除学生。所以,很多黑人和拉丁人是带着很大 的愤怒来学校上课的,他们上课的目的就是要逼疯老 师,把课堂尽量搞乱,把学校的公共设施尽量破坏。因 此,“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探索性学习”“发 展学生的入际关系”“小组协作”“挑战性学习”之类, 其实开始的时候就是为了让黑人和拉丁裔学生能在 课室里面不产生问题,为了让老师不会在课室让黑人 和拉丁人气疯而创造出来的骗社会的教学方法。你想 想,假如他们无法坐在座位里面上课,你就只好说: “好,我们来小组协作,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就可以 自由地在课室里走来走去,跟这个说说话,跟那个打 打闹闹,老师装作在帮助学生,大家高高兴兴,一节课 就混过去了。校长来考查老师的时候,发现课室的学 生走来走去,吵吵闹闹,当然就问为什么学生不是在 上课。老师就可以说:“我们在进行跟传统方法不同的 研究性学习呀!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不是老师在课堂 上面灌输,而是由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探索性地找出 答案呀!”(中国的老师还加上:我们进行的是素质教 育呀!)看看加州的全州学校统考的统计就可以发现, 假如是一百分制的话,华人的平均成绩是80分以上, 黑人和拉丁人的平均成绩是15分左右。加州高中毕 业考试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无法通过,其中占最多的人 就是黑人、拉丁人和东南亚裔的人和以英文为第二语 言的移民学生。老师用小礼物小糖果来奖励学生,从 一个佃U面也可以看到老师被学生逼得十分无奈的可 怜情形。
  美国内城的公立学校,大部分像动物园一样,无 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当你走进课室的时候,你会看见 如同走进了动物园的猴子笼,有的学生爬在窗子上 面,有的学生往天花板上面扔铅笔,看能不能插到天 花板上,有的学生在黑板上面用无法擦的颜料涂鸦, 画春宫图,有的正在从椅子上拆下一条腿来打架,有 的在用早餐的牛奶和食品来互相泼,最安静的学生 正在两个人互相把学校发的铅笔横在一起,看谁的 铅笔先断……当你要求学生回到座位,无论你是大 声喊叫还是苦苦哀求,他们就像是完全听不懂你在 说什么一样……中国的学者和参观团体当然是不会 看见这样的情形的。当你是一个老师,每天都必须面 对这样的情形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当然是 进行“素质教育”,尽量让他们可以合法自由地玩,尽 量让他们不要坐下来面对老师、笔和纸张了。
  14.不知年先生对中国中小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怎么看 ?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有没有必要? (点睛)
  答:我无法评论中国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因为那 是由中国的教育部课程标准部门决定的。从前,这个 知识体系比较接近俄国的体系,现在,这个体系渐渐 向西方、美国靠拢。美国也强调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阶段,甚至比中国更系统化,比如美国的数学 课程就很清楚地分为“代数”、“几何”、“三角”、“高等 代数”、“微积分和解析几何”这样的课程,不像中国 从高一到高三的数学课都叫“数学”。另外,由于美国 中小学的数学教育很落后,因此,在科学课程中,被 迫教学生广泛的科学知识和不需要很多数学知识就 能掌握的科学知识。所以,美国{艮强调生物、地质、气 象、天文的学习,而物理和化学要到高中才系统地 学,大部份的高中生甚至不修物理。
  巧请问荑国中小学校长是怎样产生的?多谢!(和风)
  答:先说资格:美国的中小学校长必须读一个教 育行政管理的硕士学位并得到教育行政管理的执照 才可以当的。这个学位大概花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完
  成。在读学位的时候必须进行实习。
  具备了行政执照的人可以到各校区申请当校长 (通常是申请当副校长,积累了经验再当校长)。因 为在初中或者高中,教导主任也是属于行政职务,通 常比校长容易申请,也有人先当教导主任,然后才当 副校长、校长的。
  申请了以后,假如哪个学校出现校长的空缺,就会通知申请人到该校面谈。面谈是由该校的行政领导代表、校区的管理人员代表、学校教师代表、工会代表、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一个委员会联合主持。对所有校长申请人都问同样的问题。然后大家对申请人的面谈结果打分,得分最高的,或者是大家最满意的申请人,就由校长遴选委员会推荐到校区的教育董事会,由董事会任命。
  上面说的是理论上的情形。实际上呢,当一家学 校的校长出现空缺的时候,校区里面的政治势力就会 活动起来,谁当上了这个学校的校长,会使现有的政 治利益和政治版图出现一些变化。在各方政治势力的 平衡下,在教育局长的干预下,校长遴选委员会的功 能是非常有限的,除非该校的家长组织本来就是非常 强大的政治组织。通常,是校区推荐一些人来面谈,最 后任命权在校区。跟校区的高层有很好的私人关系, 甚至跟教育局长有很好的私人关系的人,当然就可以 优先进入好学校当校长。校长的功能是政治工具多于 学术工具,因此,校长的产生绝对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校长的工资通常是教师工资的三倍。根据调查,美国的中学校长是美国人最不喜欢做的工作之一。因为不仅压力大,工资低,而且工作时间还很长。美国的中学开始运动队的联赛制度,有的学校有40多个运动队,放学就比赛,校长必须到场管理观看和比赛的学生,有时放学要跑三四个场,到晚上九点多才下班,然后第二天一早五点多又要到学校开门,关警铃了。一些小的校区,教育局长、校长、清洁工、保安、秘书,全是一个人当。
其他文献
在热切的期望中,拿到了新年第一期《教师之友》。  改版后的封面,没有了去年的几许花哨,但有了一种内在蕴涵的踏实。捧读着杂志,一丝沉甸甸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从蔡元培到梁漱溟, 2003年《教师之友》追寻的前辈教育名家至今让我们 心驰神往、念念难忘。这一次,追寻的脚步迈向了古 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蔡朝阳寥寥几笔的介绍虽略 显单薄,但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只虻子的作用”
期刊
早在几年前,在杭州就听过王崧舟老师的课,上的是《我的战友邱少云》。说实在的,当时并没有觉得特别的好。后来,我断断续续地看到了王老师的一些教案或课堂实录,像《荷花》《万里长城》等。那种独特的设计,激情的语言,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教师的智慧,让我越来越觉得引人人胜,也就逐渐修正了自己以前对他的看法。今天,读他的《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实录(《教师之友》2004年第2期),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除了以前的特色外
期刊
十一、如何撰写教育个案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所谓“教育个案”,就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件或一组纵向或横向的事件。其发生在学科教育过程中,有某个方面的、特定的意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是个案。从写作的角度看,“事件”能够成为“个案”,墓本上应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个案首先应当真实,记录的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  写作时,尽管允许在细节方面作适当的加工,但不应凭空编造,即个案不能是虚构的故事。为此,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要求。基于此,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相关工作,逐渐形成了系列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工作经验和数据进行总结梳理,形成相应理论。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7-0
期刊
3月,春意盎然,然而这个春季对于云南大学的师生,甚至对于整个中国教育来说,却显得有些阴冷:虽然杀害四名同学的云大学生马加爵于15曰在海南三亚落网,但这着实不是一个可以让我们轻松起来的事件。  说实话,作为一名教师,我不知道如何给马加爵下个定义——作为一名高中生的马加爵应该算是在通常意义上的“优生”之列吧?但千千万万无缘于大学的“差生”中,又有多少人有可能走上马加爵甚至张君的道路?  在K12教育教
期刊
哇噻,这三个小东西金壁辉煌的,朕太喜欢了。你们国王真有心啊。  我们国王说了,你要得到这三个小金人,必须回答—个问题才行。这三个金人中哪个最有价值啊?  小莱一碟嘛,我们泱泱大国,回答你这小问题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小顺子,把全国最有名的珠宝匠们都给我召来……皇上,您要的人我都召来了,他们全是世界顶级的工艺大师!  皇上,依我所见,三个金人大小一致,重量也一样,价值当然也是一样的。  皇上,三个小金
期刊
[摘 要] 从语义学的角度与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历史渊源等两方面揭示了灌输的意涵。认为思政课的灌输实质就是对学生输入或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而要取得思政课灌输的良好效果,可以借鉴儒家的“中庸”作为实施的指导思想。而中庸包含了中道、时中、中和、中行等理念,因此,思政课的灌输也应该要符合中道原则、时中原则、中和原则和中行原则。   [关键词] 思政课;灌输;中庸
期刊
[摘 要] 随着《审美化教学论》《大美育效应》等“互联网+大美育理论·课程·学程·教程”系列图书的问世,学者赵伶俐的“大美育观”再度引发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在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教学,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成为深化教育改革新趋势新目标的今天,“大美育观”不仅具有美育理论建构上的积极意义,而且对美育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对“大美育观”的定义内涵、发展沿革、基本特征、理论基础、目标指向、
期刊
尽管我很早就矢口道佐藤学先生的大名,但是翻译他的著作还是第一次。翻译此书的决心始于2001年夏天,当时我在日本考察“生活科”与“综合学习”课程,日本著名的小学馆向我推荐了这本书。我粗粗一读就产生了把它翻译出来的冲动,因为我被日本教师们的敬业精神、被佐藤学先生的研究态度所感动;被日本同行所碰到的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究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被书中深入浅出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
期刊
1.以下是某教师上过公开课后和一位听课者的 对话——  听课者:为什么你想让学生研究什么问题,学生 就提出什么问题呢?  执教者:我可以保证,这节课我没有进行任何 预演。  听课者:那怎么这样巧呢?  执教者:因为,我的学生训练有素!  听课者:训练有素?  这段对话体现出该教师怎样的教学观念?  2.一位青年教师上“公开课”,在学生的热烈讨论 和争辩中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响起。然而这节课仍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