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们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历史教师,更应该努力实践十九大精神。历史学科是门综合性的科学,是最生动、最具体的政治教科书,在培养新时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方面具有重大价值。
我们中国人向来是重视历史的。所谓“六经皆史”,可见历史无所不包。我国自有文字开始,各时期均有官修史书、方志以及大量私人名著,从中可以获得大量借鉴。
当前初中阶段虽然学校开设了历史学科,但是从家长到学生,普遍认为是一门副科,学生兴趣不大,学生厌学,教师无奈。这是相当危险的。历史之于国家民族,正如记忆于个人,一个人若丧失记忆,即为白痴;一个民族若不讲历史,就会沦为愚昧民族,一个愚昧民族是休想振兴的,更无从谈起精神文明建设。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包含丰富内容,最根本的是要树立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思想情操、生活准则和工作作风。作为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历史教学,是一块不可忽视的阵地,是我们每位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艰巨的使命。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能不重视历史教学。
一、历史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原动力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中华民族一向有爱国主义的传统,这是在祖国的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加深的,它是无形的纽带、钢铁长城把全中国人民联系在一起。
我们祖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英勇壮丽的爱国主义战斗的史诗。在这片美丽富饶辽阔的大地上,中华民族早已形成为一种极其深厚的荣辱与共的胞泽之谊, 爱护并保卫她,是每个华夏儿女的天职。每逢大敌当前,我们中华儿女都在民族大义感召下团结起来,共同御侮,写下了一篇篇壮丽的诗篇。教师在讲述时,饱含深情缓缓道来:戚继光抗倭、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学习了历史,我们便从中了解了中国,便知创业艰难,胜利来之不易,从而加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要之事。由此可见,历史是我们爱国心的根据和原动力。
二、历史是民族自信力的依据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从未中断过发展,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因此,在炎黄子孙心目中,爱国主义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从而形成极其强大的凝聚力和集合力。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中国创造出的经济文化成就引人瞩目 ,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四大发明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使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这种发展,一靠自身的勤奋,二靠吸取外来文化弥补自己。仅仅到了近代,落后的社会制度下,我们祖国落伍了,成为任人挨打的国度。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新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经济腾飞,国力增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世人瞩目。
由此可见,通过历史教学,学生熟读历史,了解祖国的过去,是我们民族自信力的根据,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信心, 从而获得巨大精神力量,立志为国增光。
三、历史能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纵观古今中外的伟人,都非常重视历史,因为历史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哲学,是进行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生动、最理想的教科书。
历史最具说服力。孔子修《春秋》时说过:“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名也”,史中人物好坏均有,善可法,恶为戒。《易经》有云:“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历史最大的功能就是以事实来教育后世。人生在世,为人处世,心中总有几个学习的榜样,而历史则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这样的人。學习历史,对前人言行的了解,潜移默化之功用自然显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说:“一个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等等。通过历史教学,摆事实,讲道理,既使人心智广博, 又能品德高尚。进行此类历史教学,有助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历史盲很难成为栋梁的。
四、“以史为镜”指导当前社会实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历史之所以不断发展,就是因为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而有所改进、前进的。人类的发展、进步,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历史。西方哲学家培根有言“历史使人明智”,唐太宗有三镜之说……我们学了历史,便可以从过去的兴衰中吸取教训,在当前社会实践中保持清醒头脑,遇事“三思而而后行”。
历史有借鉴作用。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符合历史发展、顺乎民意。因此,其生产力必将强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前途就会被断送,这是无法向国人乃至子孙后代交代的!历史教学中应始终贯彻这种思想。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城关初中)
我们中国人向来是重视历史的。所谓“六经皆史”,可见历史无所不包。我国自有文字开始,各时期均有官修史书、方志以及大量私人名著,从中可以获得大量借鉴。
当前初中阶段虽然学校开设了历史学科,但是从家长到学生,普遍认为是一门副科,学生兴趣不大,学生厌学,教师无奈。这是相当危险的。历史之于国家民族,正如记忆于个人,一个人若丧失记忆,即为白痴;一个民族若不讲历史,就会沦为愚昧民族,一个愚昧民族是休想振兴的,更无从谈起精神文明建设。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包含丰富内容,最根本的是要树立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思想情操、生活准则和工作作风。作为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历史教学,是一块不可忽视的阵地,是我们每位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光荣艰巨的使命。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能不重视历史教学。
一、历史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原动力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中华民族一向有爱国主义的传统,这是在祖国的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加深的,它是无形的纽带、钢铁长城把全中国人民联系在一起。
我们祖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英勇壮丽的爱国主义战斗的史诗。在这片美丽富饶辽阔的大地上,中华民族早已形成为一种极其深厚的荣辱与共的胞泽之谊, 爱护并保卫她,是每个华夏儿女的天职。每逢大敌当前,我们中华儿女都在民族大义感召下团结起来,共同御侮,写下了一篇篇壮丽的诗篇。教师在讲述时,饱含深情缓缓道来:戚继光抗倭、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学习了历史,我们便从中了解了中国,便知创业艰难,胜利来之不易,从而加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要之事。由此可见,历史是我们爱国心的根据和原动力。
二、历史是民族自信力的依据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从未中断过发展,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因此,在炎黄子孙心目中,爱国主义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从而形成极其强大的凝聚力和集合力。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中国创造出的经济文化成就引人瞩目 ,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四大发明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使我们最引以为自豪的。这种发展,一靠自身的勤奋,二靠吸取外来文化弥补自己。仅仅到了近代,落后的社会制度下,我们祖国落伍了,成为任人挨打的国度。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新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经济腾飞,国力增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世人瞩目。
由此可见,通过历史教学,学生熟读历史,了解祖国的过去,是我们民族自信力的根据,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信心, 从而获得巨大精神力量,立志为国增光。
三、历史能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纵观古今中外的伟人,都非常重视历史,因为历史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哲学,是进行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生动、最理想的教科书。
历史最具说服力。孔子修《春秋》时说过:“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名也”,史中人物好坏均有,善可法,恶为戒。《易经》有云:“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历史最大的功能就是以事实来教育后世。人生在世,为人处世,心中总有几个学习的榜样,而历史则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这样的人。學习历史,对前人言行的了解,潜移默化之功用自然显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说:“一个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等等。通过历史教学,摆事实,讲道理,既使人心智广博, 又能品德高尚。进行此类历史教学,有助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历史盲很难成为栋梁的。
四、“以史为镜”指导当前社会实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历史之所以不断发展,就是因为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而有所改进、前进的。人类的发展、进步,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历史。西方哲学家培根有言“历史使人明智”,唐太宗有三镜之说……我们学了历史,便可以从过去的兴衰中吸取教训,在当前社会实践中保持清醒头脑,遇事“三思而而后行”。
历史有借鉴作用。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符合历史发展、顺乎民意。因此,其生产力必将强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前途就会被断送,这是无法向国人乃至子孙后代交代的!历史教学中应始终贯彻这种思想。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城关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