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越是认定自己应该当好人,而不是当个真实的人,你就越是会遭受怀疑、不安以及畏惧的纠缠和折磨。
取悦于人的隐藏代价
取悦于人是个古怪的问题。乍看起来,它可能根本不像问题。事实上,“好人”这个字眼儿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恭维话。想办法让别人高兴,这有什么不对的呢?我们不是都应该努力让自己所爱的人,甚至还有自己非常喜欢的人高兴吗?
但你算过当一个好人的代价吗?它可能是很高的。因为在对他人真实或假想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的同时,你往往还要对自己内心的声音置若罔闻。你内心的声音可能是想保护你,让你不要做出过多的承诺,总跟自己的利益过不去。
“我已经为别人做了一切,但是没有人给我回报,”我的一个来访者痛苦地说。“我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可他们把那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取悦症”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了。取悦者会执迷不悟地把自己看成是好人,而且认定别人也是这么看的。但你的与人为善可能会让你看不到别人正在利用你。为了始终保持好人形象,你就不能表现出愤怒和不悦,不管这样的情感表露多么正当。而且,你会避免批评别人,以免被别人批评。心理学家把这叫做“冲突避免”(conflict avoidance),你会把对抗和愤怒看做危险的情感体验。
取悦症实质是对消极情感的畏惧
事实上,取悦于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畏惧驱使:畏惧拒绝,畏惧抛弃,畏惧冲突或对抗,畏惧批评,畏惧孤独,畏惧愤怒。你坚信只要当好人,总是替别人着想,你就能避免这些消极情感。
但是事实上,忽视这些消极情感是非常危险的。有很多人会发现,表面上我们否认了对他人的愤怒和怨恨,但是在内心里,我们会感到焦虑、恐慌和沮丧。在任何人际关系中,如果你的好不让你表达自己的不快、生气、心烦或失望,或者不让你听到他人的抱怨,那么你就没有什么机会解决双方关系出现的问题。
你要知道,消极情感是人类的血肉所固有的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必定会感受到恐惧和愤怒,当别人想要伤害我们或者是我们所爱的人时,我们也一定会做出防御反应。
如果冲突得到建设性的处理,愤怒得到恰当的表达,那么消极情感也能成为强有力的沟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维护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中的问题,增添其中的快乐。
而取悦症会造成心理障碍,阻止你发出和接受这些消极情感。如果你不能表达消极情感,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不再真实。你会被看成是平面的纸板人像,而不是立体的、丰满的、多侧面的血肉之躯。而且受到压抑的消极情感也可能会表现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背痛、胃痛、高血压等与紧张相关的症状。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作者:哈丽雅特·布莱克(Harriet B.Braiker)
译者:姜文波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时间:2011年7月
你是哪种老好人?
认知型“好人”:思维和心态
驱使你取悦于人的动力是这种思维定式:你需要并且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而你衡量自尊和定义自我的依据,就是你为他们做了多少。如果你是一个认知型“好人”,那么你就会陷入沉重的自我亏待心态中。当你有取悦于人的心态时,你相信讨好能让你免遭他人的拒绝以及其他刻薄的对待。
因此,你的努力应该首先专注于理解和纠正取悦于人的心态。
习惯型“好人”:习惯和行为
如果你是一个习惯型“好人”,那么你就会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顾他人的需求。你会为他人做得太多,几乎从来不说“不”,很少给他人派活儿,并且会变得无力招架、疲于应付。如果你符合这些描述,那你最好把努力的重点放在理解和打破取悦于人的习惯上。
情感逃避型“好人”:情感和感受
对这一类型来说,取悦症主要是因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而导致的。如果你属于这一类型,那么你会发现,别说真的跟他人发生有火药味儿的对抗和冲突了,仅仅是有这样的预感都会让你非常焦虑。
在取悦症中,有三个心理要素紧紧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行为、思维和情感是三条边,而且它们彼此互为原因和结果。例如,强迫行为受畏惧和逃避情绪驱动,并由扭曲的、有缺陷的思维所支持。同样,焦虑情绪可以引发逃避行为,而逃避行为反过来又跟有缺陷的或错误的思维方式有关系。
最后,也可能在你的取悦症中,没有哪一个根源更突出。因此,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方面开始自己的改变过程,效果是一样的。
治愈取悦症行动计划
治愈取悦症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牺牲或改变你的慷慨天性,或者是你想给很多人带去快乐的心愿。但是,这的确意味着你得克制自己的冲动,别再想着赢得每个人的认可或者一直讨好每个人。
当你完成了21天行动计划时,你将拥有做出正确选择的必要技能以及真正的自由。你将不会再被你的取悦冲动所控制,相反,你将控制你取悦他人的欲望、意图和努力,重视并满足你照顾好自己的需求。
21天行动计划,旨在帮助你纠正错误思维,打破不良习惯,克服畏惧情感,从而彻底根治这种难以对付、令人沮丧的取悦症。
21天行动计划
第一步 练习说“不”的能力
当你面对任何请求、邀请或其他类型的要求时,你将用下面的一系列行为取代马上就说“行”的积习:拖延时间,不要马上做出答复;确定你的备选答复;选择最佳答复;行使你的选择权,坚决、直接地做出答复。
如果你因此感到有压力,或者对方因为你一直有求必应而重复自己的要求,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张破唱片一样,翻来覆去地说你得先考虑一下再答复他。你还可以使用“三明治”技巧,把一个拒绝夹在两旬好听话中间说出来。慢慢练习将拒绝直接表达为你的真实意向。
第二步 分配劳动
多多去感受平时你给自己强加的“应该如何做”给你造成的内疚和愤怒是多么沉重。从你的清单中挑出10%的杂活或工作,交给别人去做。给自己留出放松、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作为康复过程的一部分,你会继续把更多的工作分派给他人。
第三步 学会表达愤怒
你的取悦综合症主要意在保护你自己,让你不再畏惧愤怒、冲突和对抗。但是,如上面所说,这种策略有缺陷。由于逃避模式会持续存在,所以你的畏惧非但不能减弱,反而会增强。那么你的改变过程最好先以取悦于人的情感为重点。你应该努力克服畏惧,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愤怒及冲突:你的这些努力将给你带来巨大的回报。
取悦于人的隐藏代价
取悦于人是个古怪的问题。乍看起来,它可能根本不像问题。事实上,“好人”这个字眼儿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恭维话。想办法让别人高兴,这有什么不对的呢?我们不是都应该努力让自己所爱的人,甚至还有自己非常喜欢的人高兴吗?
但你算过当一个好人的代价吗?它可能是很高的。因为在对他人真实或假想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的同时,你往往还要对自己内心的声音置若罔闻。你内心的声音可能是想保护你,让你不要做出过多的承诺,总跟自己的利益过不去。
“我已经为别人做了一切,但是没有人给我回报,”我的一个来访者痛苦地说。“我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可他们把那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事实上,“取悦症”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了。取悦者会执迷不悟地把自己看成是好人,而且认定别人也是这么看的。但你的与人为善可能会让你看不到别人正在利用你。为了始终保持好人形象,你就不能表现出愤怒和不悦,不管这样的情感表露多么正当。而且,你会避免批评别人,以免被别人批评。心理学家把这叫做“冲突避免”(conflict avoidance),你会把对抗和愤怒看做危险的情感体验。
取悦症实质是对消极情感的畏惧
事实上,取悦于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畏惧驱使:畏惧拒绝,畏惧抛弃,畏惧冲突或对抗,畏惧批评,畏惧孤独,畏惧愤怒。你坚信只要当好人,总是替别人着想,你就能避免这些消极情感。
但是事实上,忽视这些消极情感是非常危险的。有很多人会发现,表面上我们否认了对他人的愤怒和怨恨,但是在内心里,我们会感到焦虑、恐慌和沮丧。在任何人际关系中,如果你的好不让你表达自己的不快、生气、心烦或失望,或者不让你听到他人的抱怨,那么你就没有什么机会解决双方关系出现的问题。
你要知道,消极情感是人类的血肉所固有的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必定会感受到恐惧和愤怒,当别人想要伤害我们或者是我们所爱的人时,我们也一定会做出防御反应。
如果冲突得到建设性的处理,愤怒得到恰当的表达,那么消极情感也能成为强有力的沟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维护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中的问题,增添其中的快乐。
而取悦症会造成心理障碍,阻止你发出和接受这些消极情感。如果你不能表达消极情感,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不再真实。你会被看成是平面的纸板人像,而不是立体的、丰满的、多侧面的血肉之躯。而且受到压抑的消极情感也可能会表现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背痛、胃痛、高血压等与紧张相关的症状。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作者:哈丽雅特·布莱克(Harriet B.Braiker)
译者:姜文波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时间:2011年7月
你是哪种老好人?
认知型“好人”:思维和心态
驱使你取悦于人的动力是这种思维定式:你需要并且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而你衡量自尊和定义自我的依据,就是你为他们做了多少。如果你是一个认知型“好人”,那么你就会陷入沉重的自我亏待心态中。当你有取悦于人的心态时,你相信讨好能让你免遭他人的拒绝以及其他刻薄的对待。
因此,你的努力应该首先专注于理解和纠正取悦于人的心态。
习惯型“好人”:习惯和行为
如果你是一个习惯型“好人”,那么你就会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顾他人的需求。你会为他人做得太多,几乎从来不说“不”,很少给他人派活儿,并且会变得无力招架、疲于应付。如果你符合这些描述,那你最好把努力的重点放在理解和打破取悦于人的习惯上。
情感逃避型“好人”:情感和感受
对这一类型来说,取悦症主要是因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而导致的。如果你属于这一类型,那么你会发现,别说真的跟他人发生有火药味儿的对抗和冲突了,仅仅是有这样的预感都会让你非常焦虑。
在取悦症中,有三个心理要素紧紧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行为、思维和情感是三条边,而且它们彼此互为原因和结果。例如,强迫行为受畏惧和逃避情绪驱动,并由扭曲的、有缺陷的思维所支持。同样,焦虑情绪可以引发逃避行为,而逃避行为反过来又跟有缺陷的或错误的思维方式有关系。
最后,也可能在你的取悦症中,没有哪一个根源更突出。因此,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方面开始自己的改变过程,效果是一样的。
治愈取悦症行动计划
治愈取悦症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牺牲或改变你的慷慨天性,或者是你想给很多人带去快乐的心愿。但是,这的确意味着你得克制自己的冲动,别再想着赢得每个人的认可或者一直讨好每个人。
当你完成了21天行动计划时,你将拥有做出正确选择的必要技能以及真正的自由。你将不会再被你的取悦冲动所控制,相反,你将控制你取悦他人的欲望、意图和努力,重视并满足你照顾好自己的需求。
21天行动计划,旨在帮助你纠正错误思维,打破不良习惯,克服畏惧情感,从而彻底根治这种难以对付、令人沮丧的取悦症。
21天行动计划
第一步 练习说“不”的能力
当你面对任何请求、邀请或其他类型的要求时,你将用下面的一系列行为取代马上就说“行”的积习:拖延时间,不要马上做出答复;确定你的备选答复;选择最佳答复;行使你的选择权,坚决、直接地做出答复。
如果你因此感到有压力,或者对方因为你一直有求必应而重复自己的要求,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张破唱片一样,翻来覆去地说你得先考虑一下再答复他。你还可以使用“三明治”技巧,把一个拒绝夹在两旬好听话中间说出来。慢慢练习将拒绝直接表达为你的真实意向。
第二步 分配劳动
多多去感受平时你给自己强加的“应该如何做”给你造成的内疚和愤怒是多么沉重。从你的清单中挑出10%的杂活或工作,交给别人去做。给自己留出放松、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作为康复过程的一部分,你会继续把更多的工作分派给他人。
第三步 学会表达愤怒
你的取悦综合症主要意在保护你自己,让你不再畏惧愤怒、冲突和对抗。但是,如上面所说,这种策略有缺陷。由于逃避模式会持续存在,所以你的畏惧非但不能减弱,反而会增强。那么你的改变过程最好先以取悦于人的情感为重点。你应该努力克服畏惧,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愤怒及冲突:你的这些努力将给你带来巨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