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极其广泛,农村各种条件比较落后,学生对社会、文化、时事等接触得比较少,对政治知识理解比较困难。如果思想品德课堂把握不好,就会变得空洞说教,大大地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转变观念,把握特点
中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新知、讲究独立,他们讲求实际,讨厌形式主义的空洞说教。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主体角色让回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挥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当“主角”的扮演会促使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好胜心也会随之增强。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支持者、组织者。主动地扮演好“配角”,这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合作、探究、实践、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课堂充当主体角色。
二、创设情境,引导思考
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配合并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熟悉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述《公民财产所有权》一课中关于对财产所有权的认识,教师可设立一种假设。例如:今天妈妈给你5元零花钱,这5元钱属于谁的?你可怎样处理这些钱?学生会大胆假设,从而引导其掌握所有权的占有、收益、处分权。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时,教师还要学会巧设疑问。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才会自主学习。
三、调控气氛,激发兴趣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比喻,运用某些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的内容,使道理具有趣味性、感染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常不常运用诗词歌赋、对联、笑话、故事等进行教学,这些是风趣诙谐而取得幽默效果的一种好方式。幽默的教学,会使教师风趣形象牢固在学生的心中形成,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就会对思想政治感兴趣,进而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也感兴趣。
四、精心设问,培养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拟定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层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有利于教师及时得到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学生。教师在设定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问题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悟”性。在法律常识教学中,教师运用案例并作出提问:“案例反映什么行为?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产生?这种行为合法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层层深入。在设立问题时要联系实际,问题的前提要切合学生实际。有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学得才有滋味,才会愿意学习。
五、参与交流,重视体验
在良好的课堂里不能少了学生参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有了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设立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体验学习,也让其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讨论活动、辩论会等。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述两者关系,可能会使学生机械适用背诵掌握,但换个做法,开展一场辩论会,设立正反两方(正方:社会主义法律比社会主义道德重要;反方:社会主义道德比社会主义法律重要)。这样各自找理由辩论,最后求证结果得来的效果会更为显著,学生也会学得更有精神、更加主动。此外,在教法律常识中,让学生充当律师的角色扮演,让她们分析案例,作出判决等。学生的主体意识会增强、更贴切体验知识,从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总之,教育的理想是为一切人,无论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还有价值观,教师应从改变观念开始,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法、营造学生喜欢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责任编辑 邹韵文
一、转变观念,把握特点
中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新知、讲究独立,他们讲求实际,讨厌形式主义的空洞说教。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主体角色让回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挥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当“主角”的扮演会促使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好胜心也会随之增强。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支持者、组织者。主动地扮演好“配角”,这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合作、探究、实践、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在课堂充当主体角色。
二、创设情境,引导思考
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配合并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熟悉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述《公民财产所有权》一课中关于对财产所有权的认识,教师可设立一种假设。例如:今天妈妈给你5元零花钱,这5元钱属于谁的?你可怎样处理这些钱?学生会大胆假设,从而引导其掌握所有权的占有、收益、处分权。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时,教师还要学会巧设疑问。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才会自主学习。
三、调控气氛,激发兴趣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生动形象的比喻,运用某些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的内容,使道理具有趣味性、感染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常不常运用诗词歌赋、对联、笑话、故事等进行教学,这些是风趣诙谐而取得幽默效果的一种好方式。幽默的教学,会使教师风趣形象牢固在学生的心中形成,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就会对思想政治感兴趣,进而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也感兴趣。
四、精心设问,培养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拟定的问题要有不同的层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有利于教师及时得到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学生。教师在设定问题时要注意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问题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悟”性。在法律常识教学中,教师运用案例并作出提问:“案例反映什么行为?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产生?这种行为合法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层层深入。在设立问题时要联系实际,问题的前提要切合学生实际。有精彩的问题引导,学生学得才有滋味,才会愿意学习。
五、参与交流,重视体验
在良好的课堂里不能少了学生参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有了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设立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体验学习,也让其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讨论活动、辩论会等。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述两者关系,可能会使学生机械适用背诵掌握,但换个做法,开展一场辩论会,设立正反两方(正方:社会主义法律比社会主义道德重要;反方:社会主义道德比社会主义法律重要)。这样各自找理由辩论,最后求证结果得来的效果会更为显著,学生也会学得更有精神、更加主动。此外,在教法律常识中,让学生充当律师的角色扮演,让她们分析案例,作出判决等。学生的主体意识会增强、更贴切体验知识,从而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总之,教育的理想是为一切人,无论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还有价值观,教师应从改变观念开始,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法、营造学生喜欢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