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起始年级作文教学初探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hyzh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在哲学层面上是种自觉的活动,是对因果必然性的认识与利用,也是一种意志自律。高中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由少到多,写作意识和潜能处于一种亟待唤醒和激发的临界状态。因此写作就师生双边来讲不是让学生提到作文,谈写色变,如坐针毡;不能让教师提到批阅作文就有一种心理负担,甚至倒退到批阅作文不如批阅默写的程度上来;写作应该是中学教学最美最自由的双边活动。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劳神费时收效低的困境,让写作成为学生最钟情的学习活动,成为缓释其繁重学习生活的“甜蜜的要素”,我以为要追求一种境界——自由的写作。
  新课标要求“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高中阶段特别是起始年级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拟题,结合平时阅读积累和学习生活做到有感而发,多想多悟,多写自由作文。教师要自觉发挥主导作用,创设平台,提供机会,范例先行,督查断后,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学生要自觉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结合平时的写作教学实践,我认为还学生以写作的自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是当务之急。
  还学生以写作的自由,需要教师放手让学生在书山跋涉。写作的自由需要建立在阅读自由的基础之上。新课标规定的阅读书目丰富而精深,选修课程有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我们尝试把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必修教材为“经”,以“选修”教材和配套用书“读本”为“纬”,科学地整合成“经纬”交织的教学资源网络,在整体上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提高了高中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效益。
  以必修教材重组的“现代文阅读单元”为例,我们将典范的、最适宜作为阅读训练的必修读本、选修教材和配套用书“语文选修”读本里筛选出来,成为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阅读以及考试命题的资源,其中的《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文学读本》《传记选读》《实用文读本》《实用阅读》成为我们的首选开发利用的阅读资源。不仅如此,开放学校图书馆,让学生自由借阅,我们还鼓励班级开设图书角,把自己的图书贡献出来,交流互动,高一阶段一年过去,学生阅读量得以保证,收效明显。
  还学生以写作的自由,需要教师放飞学生的思想,激发其理解潜能。文艺作品本身的美感要靠阅读去体会,叶圣陶提出了“美读”的概念,他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作为读者同样有相当大的理解潜能,就如再优秀的导演也只能在他的作品里表现出对文本的一种理解,比如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些概念性的物象,学生还可以调动内存来读出它的具象美来,而在马步升的《绝地之音》(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里,“进入陕甘宁蒙一带,我的心整日被强烈的震撼着。那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呵,大沟横断,小沟交错,沟中有沟,原本平展开阔的黄土高原被洪水切割成狰狞的黄土林。我们背负考察工具,和采集到的秦汉边卒使用过的遗物标本,整日跋涉在这无边无际的黄土迷宫中。晚秋的朔风走涧窜谷,刮得干枯的黄土崖面一片乱叫如蝉鸣。”关于“黄土林”的印象,就只能靠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来还原作者眼中的情境了,它不必是高大光鲜,它可以是丑陋卑微。也许越是不唯美的东西在作品里传递给读者的信息却是越有震撼力,就如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形象一样,“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可以想象作者写作的时候眼泪肯定含在眼眶之中,读者当能思接古今,想到自己的父亲母亲也有这样的舐犊深情,进而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所以还学生阅读自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理解潜能,储备写作元素。
  还学生以写作的自由,需要教师放心让学生在文海游弋。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育和要求”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写作自由,教师不论作文指导还是作文评改多从自我出发,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想法,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都限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之内,学生本来具有的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像一个螺丝钉被拧在教师所限制的机器上。长期的“模式化”训练,使学生的作文失去了青年人应有的“风采”,失去了应有的“激情”,导致作文“程式化”,甚至多为“废话、套话、空话”。有人曾把这种现状生动形象地描述为:布置作文一言堂,作文指导一窝蜂,批改作文一支笔。学生失去了创作的自由,埋没了创造性,归根结底是我们教师没有把学生看成一个创作的主体。
  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我们在高中起始年级坚持两手抓:一是抓阅读积累,从源头上保质保量地输送经典素材;二是抓写作指导,我们的写作教学“亦大亦小,亦‘庄’亦‘谐’”,大作和课程安排同步,高一阶段侧重于记叙文的写作指导和素养提升,小作则放手让学生去“我手写我心”,文体不拘,形式不限,字数不定,唯频度有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中心约束下自由表达,其他包括文章表现手法、结构形式,教师都一概不加以条框限定。
  在美学领域,美即自由。因此我们可以推论:自由的写作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是对美的追求,写作的自由是自由的写作的必经之路。高中阶段特别是起始年级的教师,把学生也把教师解放出来,让学生的思想自由翱翔,自由地表达自我。
  (作者单位:如东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存在内容陈旧空洞、语言干巴巴的毛病。问他们原因,总是说没东西可写。其实这就是学生缺少丰富的写作素材的表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丰富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平时的悉心观察积累,唯有做到了“胸有素材”,写作时方能信手拈来,挥洒自如。  一、关注生活,汲取丰富的素材  1.从校园生活入手,感悟生活的精彩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
胡礼湘先生在《语文月刊》2011年第11期发表《“身家”与“身价”》一文。认为见载于《杂文选刊》2011年9月上旬版《大学与大款》一文中以下四句话“1.再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好多位身家百亿的首富还没有上过大学,比如首富黄光裕才初中毕业。2.大师、大学者、大科学家未必就是身家亿万的大款,杨振宁、钱学森、钱伟长等大科学家的价值难道可以用金钱衡量?3.哈佛大学不但对那些身家亿万的大款不在乎,就是对总统也不
陆精康老师发表的《〈滕王阁序〉中的文化知识》(《语文知识》2001年第9期)一文中,讲述了包括天文地理、岁时节日、姓名称谓、日用器物、礼制习俗在内的众多的文化知识,对我们学习《滕王阁序》这篇精彩的骈文确实很有帮助。《滕王阁序》中众多的文化知识几乎都建立在滕王阁这个物质外壳上,但遗憾的是,陆老师将有关这个物质外壳的文化知识忽略了,也就是滕王阁内部的丰富的精神蕴藏却只字未提。本文着重对《滕王阁序》中有
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时。有学生质疑“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句中“满地黄花堆积”到底指菊花被风吹落、残英满地还是菊花正开放得灿烂。  教材(人教版第三册)将“黄花”注释为“菊花”,回避了“堆积”。  教参的说法是:女词人有采摘黄花装点案头的习惯,可如今丈夫故去,她再也没有心思这么做了,只是任它自开自落,以至于“满地堆积”,一片荒凉景象!对于“堆积”也没有具体的注解,但从“一片荒凉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精彩片断,文章塑造了刘邦、项羽、张良、范增等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戏剧冲突此起彼伏,情节结构扣人心弦。  史书记载,项羽和刘邦在楚怀王的主持下,订立盟约,西进伐秦。“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凭借霸王气概,一心对付秦军主力,甘冒戈戟剑矢之险,披坚执锐,深入虎穴,威震敌胆;而刘邦却投机取巧,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在项羽与秦军主力艰难周旋的时候趁隙入关,其心思是一心想做关中
一  山叫双鹤山,山顶上有一块向天而立的石头叫凌霄岩。顺着凌霄岩往下,几十米的地方有个小巧的寺院叫净月庵。精致的山门和金堂都不大,禅堂也很秀气,院中有座一人多高的塔,塔有九层,叫灵峰塔。院两侧的祖师殿、伽蓝殿、药师殿、西方殿、观音殿、地藏殿等也都是小巧的格局。地方不大,却处处透着灵动飘逸的气息。新鲜的空气把小小的寺院浸染得玲珑剔透活色生香。    毛妮在净月庵生活了十八年,却没有得到比丘尼的身份。
在《祝福》中,柳妈告诉祥林嫂要去土地庙里捐一条门槛当替身,以赎解自己罪名后,有这样两处涉及到钱的描述:  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  《祝福》全文中,共有两种货币单位:“文”和“元”。“文”是制钱的货币单位,文章在“十二千”
文章作为语言的艺术,能否把思想内容正确如实地表现出来,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而巧妙地运用语言文字这一表现形式。对于高考的学生而言,能否在高考中发挥好写作的水平,尽管因素很多,但从专家的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恰当的语言表达就成为打动评卷者的主要因素了。因此,要想把占据全卷“半壁江山”的高考伶文考好,富于“文采”的语言就显
一  宾馆停车场被警方布置了警戒带,一个大型蓝色塑料布帐篷搭起来了,警车和法医痕检车停在宾馆门口。这是“老地方”宾馆,位于澳大利亚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市郊的索尔斯堡高地上,是一家远近闻名的老宾馆。重案组斯黛拉探长和探员布雷恩来到现场,车门一开,一阵热浪扑面而来。  四十摄氏度的天气,在外面待几分钟就像洗桑拿浴,衣服都贴在肉上了。零星的几个围观者,也都无精打采。斯黛拉向现场的巡警亮了一下工作证,然后走
前不久讲《雨巷》这首朦胧诗,按惯例我照教科书把它讲成了一首政治诗。1927年是中国现代史上黑暗的一年,反动派对革命青年进行疯狂屠杀。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高潮堕入了深渊,他们找不到革命的前途,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当时一部分进步青年的心理反映。可是刚讲完就有学生提问:我把它理解成一首哲理诗,行不行?马上又有学生问:我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