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除了兴趣就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解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因此,教师要注重问题性,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和经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总是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思维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构建“问题教学模式”的基础,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对传统课堂的改善,有效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最为重要的是,在实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一、在实施爱的教育中拓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富含爱的教育中拓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平时就要时刻做到面带微笑,让学生身心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老师并不能确定每个学生的提问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当老师肯定学生时,微笑着赞扬,就能使学生感觉到诚意。同时,即使是否定,面带微笑的否定,也能让学生感觉到善意。在诚意与善意的氛围下,学生获得了最大的安全感,保证了学生养成提问的好习惯,共同研究彼此的问题,让课堂变成师生之间友谊交流的场所。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于无形中产生学习兴趣,跟随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主动思考,做到全身心投入。例如有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大象博士请助手》一文第二课时时,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正确回答:“我知道大象博士请小猫当助手”后,他不是单纯的肯定学生,而是创设了一个质疑的情境:“同学们,对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承接教师创设的这样一个质疑的情境,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就被触发了,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大象为什么要请小猫当助手?”“小猴很机灵,大象为什么不请他?”“小兔子很乖,为什么大象博士不请小兔子?”就是这样一个质疑情境,引发了学生对“大象博士请小猫当助手公平不公平”的探究话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表层”,还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训练了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可谓一举三得。
三、通过改变观念来诱导学生提问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诱导学生提问。在教学中就需要做到:(1)不要害怕教学环节被学生的提问扰乱,或者害怕学生的问题过难造成不必要的尴尬而放弃了让学生提问。(2)想方设法让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如让学生结成小组,把自己的疑问在小组中提出来,这样,胆小的、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敢于提问的局面。(3)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文中的标点符号、词语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对作者的见解、文章的写作等方面提出问题。
四、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并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了让学生形成提问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在态度上坚持鼓励学生提问,为此,要坚持始终尊重学生,以肯定为主。同时,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认真对待,即使问得不好,也不能随意批评,抑或是流露出失望、谴责的表情动作,而是表扬学生的勇气,鼓励其下次问得更好。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教师宽容的态度,才能保证学生提问习惯的逐渐形成。例如在见习时,一位老师在教小学语文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读句“邱少云被燃烧弹打中,身上的伪装起火了”后,鼓励学生就此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1)此时此刻,邱少云是怎么做的?(2)他是怎么想的?(3)他旁边的战友是怎么想的?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除了表扬学生提问的勇气外,不是全盘接受学生的提问,逐一研究它们,而是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中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学生通过进一步思考,发现问题(1)、(3)课文中都已交代清楚了,只需读课文便能知道答案,从而确定问题(2)为值得深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学生初步形成提问习惯后,教师的任务便转化为引导学生提出有集中性,即能涵盖课文全部内容的问题,抑或具有相当难度,需学生花精力去研究、探索的个性问题,甚至是需据文中已知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逆向问题。
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理解,鼓励他们发表具有个人特色的意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学习方法等对问题作出不尽相同的理解,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心灵自由飞翔。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推动了活跃课堂的生成,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种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很难保证在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做到一蹴而就。这就希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实施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问题意识;培养研究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总是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思维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构建“问题教学模式”的基础,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对传统课堂的改善,有效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最为重要的是,在实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一、在实施爱的教育中拓展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富含爱的教育中拓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平时就要时刻做到面带微笑,让学生身心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老师并不能确定每个学生的提问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当老师肯定学生时,微笑着赞扬,就能使学生感觉到诚意。同时,即使是否定,面带微笑的否定,也能让学生感觉到善意。在诚意与善意的氛围下,学生获得了最大的安全感,保证了学生养成提问的好习惯,共同研究彼此的问题,让课堂变成师生之间友谊交流的场所。
二、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于无形中产生学习兴趣,跟随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主动思考,做到全身心投入。例如有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大象博士请助手》一文第二课时时,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通过学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正确回答:“我知道大象博士请小猫当助手”后,他不是单纯的肯定学生,而是创设了一个质疑的情境:“同学们,对这个结果,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或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承接教师创设的这样一个质疑的情境,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就被触发了,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大象为什么要请小猫当助手?”“小猴很机灵,大象为什么不请他?”“小兔子很乖,为什么大象博士不请小兔子?”就是这样一个质疑情境,引发了学生对“大象博士请小猫当助手公平不公平”的探究话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表层”,还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还训练了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可谓一举三得。
三、通过改变观念来诱导学生提问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诱导学生提问。在教学中就需要做到:(1)不要害怕教学环节被学生的提问扰乱,或者害怕学生的问题过难造成不必要的尴尬而放弃了让学生提问。(2)想方设法让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如让学生结成小组,把自己的疑问在小组中提出来,这样,胆小的、成绩欠佳的学生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敢于提问的局面。(3)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文中的标点符号、词语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对作者的见解、文章的写作等方面提出问题。
四、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并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为了让学生形成提问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在态度上坚持鼓励学生提问,为此,要坚持始终尊重学生,以肯定为主。同时,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认真对待,即使问得不好,也不能随意批评,抑或是流露出失望、谴责的表情动作,而是表扬学生的勇气,鼓励其下次问得更好。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教师宽容的态度,才能保证学生提问习惯的逐渐形成。例如在见习时,一位老师在教小学语文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读句“邱少云被燃烧弹打中,身上的伪装起火了”后,鼓励学生就此提出想了解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1)此时此刻,邱少云是怎么做的?(2)他是怎么想的?(3)他旁边的战友是怎么想的?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除了表扬学生提问的勇气外,不是全盘接受学生的提问,逐一研究它们,而是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中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学生通过进一步思考,发现问题(1)、(3)课文中都已交代清楚了,只需读课文便能知道答案,从而确定问题(2)为值得深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学生初步形成提问习惯后,教师的任务便转化为引导学生提出有集中性,即能涵盖课文全部内容的问题,抑或具有相当难度,需学生花精力去研究、探索的个性问题,甚至是需据文中已知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逆向问题。
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理解,鼓励他们发表具有个人特色的意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维习惯、学习方法等对问题作出不尽相同的理解,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心灵自由飞翔。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推动了活跃课堂的生成,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但由于受传统教育种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约,很难保证在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做到一蹴而就。这就希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实施对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