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迷恋网络,在QQ上聊天交友,在网络的帖吧里发些牢骚,也成为很多学生的爱好,能静下心来好好拿起本书来阅读的孩子很少。学生没有阅读的习惯。作为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只能反省:自己有没有真的做到新课标里要求的少做题,多读书?有没有真正培养出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有没有真正落实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学生真正读了吗?这一个个的问号对于我们很多的老师来说恐怕都很难做出肯定的答案。因此培养学生大量的閱读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在眉睫!
阅读又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课内的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使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有阅读的收获。
1 培养良好的课内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好宝贵的45分钟时间,达到阅读的教学目标。细心观察我们周围的语文教师,就会发现有些教师仍然在课上只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和讲解,而忘了阅读。老师在上面精彩地表演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老师表演结束了课也就结束了。等回过头来一看,才发现原来一篇文章的学习结束了,学生竟然一遍都没有读过。而我们老师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等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对自己的教学非常的满意,感觉课上得很热闹,也很精彩。但是学生却根本没有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阅读,学生没有熟悉文本的内容,内容都不熟悉又怎能谈理解和掌握呢?因此说课内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并提高阅读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做到:
1.1 语文课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要吝惜时间。要以学生的读为本,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阅读者、思索者、探究者。
1.2 鼓励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读得尽兴、读得忘我。
1.3 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比如:默读、精读、泛读、略读和浏览等,全班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4 教师指导学生倾听文本本身发出的声音,尽可能走进作者创作时的心声,读出作者的情感,并教会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的读法,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比如:节奏、语速、停顿、轻重音、感情基调等。同时鼓励学生有自己创造性的读。做到这些,学生课内阅读的习惯慢慢就培养起来了。
2 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有课内有限的阅读,那么学生的知识面是无法拓展的。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一点是我们广大的教师都明白的道理,而且都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老师每天都讲:你们一定要抽时间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说得是苦口婆心。然而我们大多同学并“不领情”。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也有广泛的兴趣从而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
2.1 要使课内培养的阅读兴趣在课外得到拓展和延伸。语文教材后附有推荐让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教师适当的讲讲所推荐数目的精彩处,吸引学生去读。这些课外阅读材料,都是从课内精读的教材出发而选的,由于学生已听过老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就比较容易引起兴趣,而且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2.2 师生共同推荐新作。要使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单靠课内带动是不够的——内容有限面也较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50个同学就可以推荐50部作品。我的做法是:以比赛的形式看谁看过的书多、推荐的书好!每周安排两个同学推荐两部作品,推荐时要求说出为什么推荐此书?推荐的理由有几点,说出来,从而说服其他同学去阅读。老师也可以适时推荐好的作品给同学,同学可以推荐给全班同学,同学还可以推荐给老师。推荐阅读的范围不限:文学的、科学的、侦探冒险的、历史的,还有报刊、杂志、小说等等都可以,但内容必须是健康的、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有阅读价值的作品。使全班同学和老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合作的好氛围。本学期我的同学就向我推荐了好多作品,其中推荐最多的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我细心的研读了这本书,并查找和学习了这本书相关所有资料和作者的其他作品与同学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同学们非常兴奋、激动,通过师生互相平等的交流学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 为学生提供大量阅读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为了给学生大量阅读的机会和平台,我校定期开展读书竞赛,诗词朗诵大赛,讲童话神话故事赛,成语接龙、名人名言比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面。运用好假期的大量时间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及做好读书笔记。
4 掌握学生的阅读成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叫学生阅读。但是老师只是要求学生去阅读而没有掌握学生阅读的成效,甚至不知道学生阅读了什么内容,那么老师所有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工作都是失效的,就像风筝断了线、马失去了缰绳。特别是课外阅读,因为在课外进行,更无法知晓。这时我们要掌握学生阅读的成效,怎么办呢?就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开设了阅读课,每周一第七节课为阅读课。在这节阅读课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全班同学把自己前一个星期包括周末读的作品,用几句话概括介绍给全班同学。第二,同桌之间进行读书笔记的相互交流和批改,然后七嘴八舌评讲,最后教师做出点评。第三,“我读得最好”的环节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声有色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的反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他同学也学到了新的知识,使阅读课成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这样才真正的使大量的阅读落到了实处。
阅读又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课内的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使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有阅读的收获。
1 培养良好的课内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利用好宝贵的45分钟时间,达到阅读的教学目标。细心观察我们周围的语文教师,就会发现有些教师仍然在课上只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和讲解,而忘了阅读。老师在上面精彩地表演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老师表演结束了课也就结束了。等回过头来一看,才发现原来一篇文章的学习结束了,学生竟然一遍都没有读过。而我们老师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等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对自己的教学非常的满意,感觉课上得很热闹,也很精彩。但是学生却根本没有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为什么呢?因为没有阅读,学生没有熟悉文本的内容,内容都不熟悉又怎能谈理解和掌握呢?因此说课内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并提高阅读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做到:
1.1 语文课上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要吝惜时间。要以学生的读为本,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阅读者、思索者、探究者。
1.2 鼓励学生自己大声地朗读,读得尽兴、读得忘我。
1.3 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比如:默读、精读、泛读、略读和浏览等,全班齐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4 教师指导学生倾听文本本身发出的声音,尽可能走进作者创作时的心声,读出作者的情感,并教会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不同文章的读法,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比如:节奏、语速、停顿、轻重音、感情基调等。同时鼓励学生有自己创造性的读。做到这些,学生课内阅读的习惯慢慢就培养起来了。
2 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有课内有限的阅读,那么学生的知识面是无法拓展的。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一点是我们广大的教师都明白的道理,而且都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老师每天都讲:你们一定要抽时间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说得是苦口婆心。然而我们大多同学并“不领情”。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也有广泛的兴趣从而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呢?
2.1 要使课内培养的阅读兴趣在课外得到拓展和延伸。语文教材后附有推荐让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教师适当的讲讲所推荐数目的精彩处,吸引学生去读。这些课外阅读材料,都是从课内精读的教材出发而选的,由于学生已听过老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了这个基础,他们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就比较容易引起兴趣,而且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2.2 师生共同推荐新作。要使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单靠课内带动是不够的——内容有限面也较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50个同学就可以推荐50部作品。我的做法是:以比赛的形式看谁看过的书多、推荐的书好!每周安排两个同学推荐两部作品,推荐时要求说出为什么推荐此书?推荐的理由有几点,说出来,从而说服其他同学去阅读。老师也可以适时推荐好的作品给同学,同学可以推荐给全班同学,同学还可以推荐给老师。推荐阅读的范围不限:文学的、科学的、侦探冒险的、历史的,还有报刊、杂志、小说等等都可以,但内容必须是健康的、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有阅读价值的作品。使全班同学和老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合作的好氛围。本学期我的同学就向我推荐了好多作品,其中推荐最多的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我细心的研读了这本书,并查找和学习了这本书相关所有资料和作者的其他作品与同学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同学们非常兴奋、激动,通过师生互相平等的交流学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 为学生提供大量阅读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为了给学生大量阅读的机会和平台,我校定期开展读书竞赛,诗词朗诵大赛,讲童话神话故事赛,成语接龙、名人名言比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面。运用好假期的大量时间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及做好读书笔记。
4 掌握学生的阅读成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叫学生阅读。但是老师只是要求学生去阅读而没有掌握学生阅读的成效,甚至不知道学生阅读了什么内容,那么老师所有的培养学生阅读的工作都是失效的,就像风筝断了线、马失去了缰绳。特别是课外阅读,因为在课外进行,更无法知晓。这时我们要掌握学生阅读的成效,怎么办呢?就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针对这一情况我校开设了阅读课,每周一第七节课为阅读课。在这节阅读课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全班同学把自己前一个星期包括周末读的作品,用几句话概括介绍给全班同学。第二,同桌之间进行读书笔记的相互交流和批改,然后七嘴八舌评讲,最后教师做出点评。第三,“我读得最好”的环节展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有声有色地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的反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其他同学也学到了新的知识,使阅读课成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这样才真正的使大量的阅读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