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患者在急诊护理中加强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改善,组间对比明显(p<0.05)。结论:急救护理的有效开展是保障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急救效果及预后的基础,可帮助降低血压、控制心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衰;高血压;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69-02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调节能力下滑,相对更容易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这一并发症。这类合并病症通常病情凶险且发病急促,易继发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1],对患者急救处理及预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临床护理中需以降血压、控制心率为主,及早改善患者机体指标,避免后续并发症的危害。本院基于这一背景,研究了急救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患者共8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3例。对照组中男患24例,女患19例;年龄在52-71岁之间,平均年龄(61.3±4.2)岁。观察组中男患23例,女患20例;年龄在53-74岁之间,平均年龄(63.1±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根据急救治疗予以护理配合;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干预模式,操作如下:
1.2.1给氧护理
患者送至医院后需及时吸氧,保障血氧浓度,避免持续性发生低氧血症。给氧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肺泡沫表面张力,令其破裂,减少对呼吸通气的抑制程度。可采用面罩给氧方式,将高流量面罩设定为每分钟给氧6-8L[2],并使用浓度为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吸氧期间观察患者血压及面色状况,避免由于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产生氧中毒危险。可根据患者唇部颜色变化调节氧流量,尤其是在嘴唇发绀时需暂停吸氧。吸氧过程中将双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荷。
1.2.2控制输液
患者在送至医院后会行输液处理,护理人员需控制输液速度及输入量,避免流速过快造成患者静脉回心血量短时间内增加,造成心脏额外负担。输液需严格控制,保障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及基础代谢协调,可将输液速度控制在每分钟30-50滴,输入量控制在24小时内2000ml以下[3]。
1.2.3加强观察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患者通常病情凶险,在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状态、意识状态等方面较差,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观察,行血气分析判断药物疗效及病情转归状况。若发现患者在短时间内血压下降速度过快,需及时停止降压操作并上报主治医师,必要时可根据其血压情况小剂量使用升压药物。若患者已经出现心律失常情况或是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需将患者心率实时记录
1.2.4穿刺及镇静处理
患者在抢救期间需控制好温度及湿度,尽可能保障患者处于半坐卧状态,并在短时间内为其建立静脉通道(2条)。使用利尿剂、强心剂药物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并合理用药控制血压。静脉穿刺位置的选择需处于上肢,保障一次成功穿刺。另外,注射性药物可直接通过注射器连接针头接管,采用静脉推注方式给药,以节省抢救时间。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情况,了解在不同模式护理干预下患者身体状况改善程度差异性,详情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两组患者在送至医院急诊时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对比并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下降,心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各项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属于较严重疾病,若抢救不当极易造成患者致残甚至死亡[4]。对这类患者的抢救首先应注重降血压及调节心率,减轻其心脏负担,避免后续出现并发症。抢救护理过程中应严密患者病情变化及不适感,及时调整输液、给氧速度并合理用药,通过急救护理干预为抢救提供时间,提升抢救有效性。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行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在血压及心率上虽有所改善,但相对于实施急救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而言改善程度并不显著,对比之下观察组患者能够在急救期间舒张压及收缩压尽快达到正常水平,并且减轻心率过快造成的心脏负荷,对后续治疗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送至医院时心率达到每分钟90次左右,已出现严重偏高现象。经过救治,对照组降至86.35±8.32次/min;观察组降至74.25±7.17次/min,控制效果明显更优。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实施的几项急救护理干预均能够起到缩短抢救时间、尽快控制患者血压、心率的效果,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病情可起到较好控制作用。除研究中提到的几点护理干预外,患者病情稳定后还需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上的调节,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血压再次升高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危险。总之,急救护理干预可优化救治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丽珍,蒲宏伟,郑瑞花.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8):115-118.
[2] 李桂月.优化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流程对急救护理工作时效性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4,08(09):1161-1163.
[3] 张荣华.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08(26):114-115.
[4] 刘巍.276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衰患者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132):251.
关键词:急性心衰;高血压;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69-02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调节能力下滑,相对更容易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这一并发症。这类合并病症通常病情凶险且发病急促,易继发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1],对患者急救处理及预后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临床护理中需以降血压、控制心率为主,及早改善患者机体指标,避免后续并发症的危害。本院基于这一背景,研究了急救护理干预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患者共8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3例。对照组中男患24例,女患19例;年龄在52-71岁之间,平均年龄(61.3±4.2)岁。观察组中男患23例,女患20例;年龄在53-74岁之间,平均年龄(63.1±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根据急救治疗予以护理配合;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干预模式,操作如下:
1.2.1给氧护理
患者送至医院后需及时吸氧,保障血氧浓度,避免持续性发生低氧血症。给氧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肺泡沫表面张力,令其破裂,减少对呼吸通气的抑制程度。可采用面罩给氧方式,将高流量面罩设定为每分钟给氧6-8L[2],并使用浓度为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吸氧期间观察患者血压及面色状况,避免由于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产生氧中毒危险。可根据患者唇部颜色变化调节氧流量,尤其是在嘴唇发绀时需暂停吸氧。吸氧过程中将双腿下垂,以减轻心脏负荷。
1.2.2控制输液
患者在送至医院后会行输液处理,护理人员需控制输液速度及输入量,避免流速过快造成患者静脉回心血量短时间内增加,造成心脏额外负担。输液需严格控制,保障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及基础代谢协调,可将输液速度控制在每分钟30-50滴,输入量控制在24小时内2000ml以下[3]。
1.2.3加强观察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患者通常病情凶险,在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状态、意识状态等方面较差,护理人员需加强对患者的观察,行血气分析判断药物疗效及病情转归状况。若发现患者在短时间内血压下降速度过快,需及时停止降压操作并上报主治医师,必要时可根据其血压情况小剂量使用升压药物。若患者已经出现心律失常情况或是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需将患者心率实时记录
1.2.4穿刺及镇静处理
患者在抢救期间需控制好温度及湿度,尽可能保障患者处于半坐卧状态,并在短时间内为其建立静脉通道(2条)。使用利尿剂、强心剂药物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并合理用药控制血压。静脉穿刺位置的选择需处于上肢,保障一次成功穿刺。另外,注射性药物可直接通过注射器连接针头接管,采用静脉推注方式给药,以节省抢救时间。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及心率情况,了解在不同模式护理干预下患者身体状况改善程度差异性,详情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两组患者在送至医院急诊时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对比并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下降,心率较护理前显著下降,各项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属于较严重疾病,若抢救不当极易造成患者致残甚至死亡[4]。对这类患者的抢救首先应注重降血压及调节心率,减轻其心脏负担,避免后续出现并发症。抢救护理过程中应严密患者病情变化及不适感,及时调整输液、给氧速度并合理用药,通过急救护理干预为抢救提供时间,提升抢救有效性。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行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在血压及心率上虽有所改善,但相对于实施急救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而言改善程度并不显著,对比之下观察组患者能够在急救期间舒张压及收缩压尽快达到正常水平,并且减轻心率过快造成的心脏负荷,对后续治疗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送至医院时心率达到每分钟90次左右,已出现严重偏高现象。经过救治,对照组降至86.35±8.32次/min;观察组降至74.25±7.17次/min,控制效果明显更优。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实施的几项急救护理干预均能够起到缩短抢救时间、尽快控制患者血压、心率的效果,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衰病情可起到较好控制作用。除研究中提到的几点护理干预外,患者病情稳定后还需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上的调节,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血压再次升高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危险。总之,急救护理干预可优化救治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丽珍,蒲宏伟,郑瑞花.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8):115-118.
[2] 李桂月.优化急性左心衰竭急救流程对急救护理工作时效性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4,08(09):1161-1163.
[3] 张荣华.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08(26):114-115.
[4] 刘巍.276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急性心衰患者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13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