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烈欢迎昌龄兄“入住”贺夫子讲国学!(此处有掌声)
王昌龄是谁?说起昌龄兄,那可是才华横溢,交友广泛,李白、高适、王维、岑参……都与他交往深厚哦。他以七绝见长,以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
风云说史
王昌龄出身不仅贫寒,而且身份也十分低微,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可就是这么一个寒门学子,偏偏不信命运的安排,凭着对文学诗歌的执着热爱,再加上一股非一般的顽强毅力,咬着牙把自己的兴趣特长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诗歌才华在那个时代都让人钦羡不已,若不是个性原因导致他冤枉被杀,唐代诗人诗歌成就“五十强”的位置也许会发生改变哦。
风云看客
王昌龄二十岁的时候便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冤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熱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出塞之路。而此时他的才华开始显现,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都写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调的舒缓自然、音节的宛转明朗,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走进诗句,一幅壮观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大笔勾勒,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明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时”“汉时”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真是王昌龄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啊!
面对这样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了,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战士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千年不息的战火,让王昌龄渴望有像“龙城飞将”那样杰出的将军,带领兵卒们平定战争,让国人过上和平的生活,但现实是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这弦外之音,真是令人寻味无穷!
整首诗歌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让人读起来心中充满了热血和豪情,怪不得明朝文学家李攀龙将之称为“唐诗压卷之作”,真是实至名归呀!
攻擂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王昌龄诗作名句,你知多少呢?快来写写吧!
王昌龄是谁?说起昌龄兄,那可是才华横溢,交友广泛,李白、高适、王维、岑参……都与他交往深厚哦。他以七绝见长,以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
风云说史
王昌龄出身不仅贫寒,而且身份也十分低微,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可就是这么一个寒门学子,偏偏不信命运的安排,凭着对文学诗歌的执着热爱,再加上一股非一般的顽强毅力,咬着牙把自己的兴趣特长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诗歌才华在那个时代都让人钦羡不已,若不是个性原因导致他冤枉被杀,唐代诗人诗歌成就“五十强”的位置也许会发生改变哦。
风云看客
王昌龄二十岁的时候便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冤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熱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出塞之路。而此时他的才华开始显现,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都写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调的舒缓自然、音节的宛转明朗,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走进诗句,一幅壮观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大笔勾勒,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明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时”“汉时”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真是王昌龄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啊!
面对这样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了,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战士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千年不息的战火,让王昌龄渴望有像“龙城飞将”那样杰出的将军,带领兵卒们平定战争,让国人过上和平的生活,但现实是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这弦外之音,真是令人寻味无穷!
整首诗歌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让人读起来心中充满了热血和豪情,怪不得明朝文学家李攀龙将之称为“唐诗压卷之作”,真是实至名归呀!
攻擂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
王昌龄诗作名句,你知多少呢?快来写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