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语文课文阅读实践教学经验,从教材、学情、阅读教法三个层面设想和从学法辅导的“初读”“识写”“细读”和“品读”四个层次来落实语文阅读的教学培养目标,从而对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教学设想;学法辅导;实践教学分析
本文对多年来小学阅读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着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三册第七单元其中的一首诗歌《青松》为例进行实践课程阅读教学的设想和分析。
一、通过教材、学情、教法三个层面设想实践阅读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指出:低年段的阅读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诵读中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实践阅读教学设想以二年级《青松》为例。这首诗选自陈毅元帅的《冬夜杂咏》,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全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质。《青松》这首诗语言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这首诗年代久远,青松所蕴涵的精神是二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学会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压”“挺”两个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压”“挺且直”“高洁”的含义,体会青松的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体悟诗情。
二、通过阅读训练的四个层次进行教学指导和学法辅导
通过 “初读”“识写”“细读”“品读”这四个层次来落实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从而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1)初读知大意。一开课,出示一幅“青松”图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青松,随机板书课题“青松”,使图像与文字结合。再让学生说说对青松的了解,引起阅读期待。随后,老师范读《青松》,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让学生结合书中插图了解诗歌描写的是在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形象。初读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同伴互助等方式通读课文。其次,检查生字的读音,落实到每个孩子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2)识写解字义。针对《青松》一课的字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疏的词,如:“且”“待到”。第二类是有深刻含义的词,如:“压”“高洁”。像“压”字,所描写的不仅仅是青松所受的雪的重压,也代表中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所承受的压力。第三类是比较难写的字,如:“挺”“压”。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读书与识字交互进行的方式,以识字来促进读书,以读书来保证识字任务的完成。如对于“压”的理解,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难问题。其次,让全体学生演一演,通过做动作体会青松所承受的压力。最后,回归文本,诵读“大雪压青松”这句诗,随机教写“压”。
(3)细读悟诗情。这首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从字面上理解不难,但青松所蕴涵的坚强品质是学生不易体会的。另外,对于南方的孩子而言,没有冰天雪地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创设了一个北风呼啸、漫天飞雪的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充分展开想象,运用动情的语言和声像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由想象之下自然能流露出感人的话语,从而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当学生有了个体思考和感悟之后,再读诗歌的前两句,感受青松的坚强就水到渠成了。
(4)品读明言志。这首诗歌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虽然学生要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很难,但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在孩子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所以在设计时,我首先设问:假如我们把青松比成一个人,那它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坚强的人、不怕困难的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综合学生的理解,我此时再引入课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再次体验这首诗是借青松来比喻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三、总结
通过《青松》一课力求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即听、说、读、写渗透到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课堂萦绕浓浓的语文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以上是我对阅读实践教学中抽选的一篇范文的教学设想,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云霞.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案[J].吉林教育,2010(31).
[2] 李海燕.多元解读 彰显个性——浅议多元化解读文本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Z5).
关键词:教学设想;学法辅导;实践教学分析
本文对多年来小学阅读实践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着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三册第七单元其中的一首诗歌《青松》为例进行实践课程阅读教学的设想和分析。
一、通过教材、学情、教法三个层面设想实践阅读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指出:低年段的阅读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诵读中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实践阅读教学设想以二年级《青松》为例。这首诗选自陈毅元帅的《冬夜杂咏》,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全诗描写了大雪重压下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质。《青松》这首诗语言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这首诗年代久远,青松所蕴涵的精神是二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的。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学会正确、美观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压”“挺”两个生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压”“挺且直”“高洁”的含义,体会青松的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体悟诗情。
二、通过阅读训练的四个层次进行教学指导和学法辅导
通过 “初读”“识写”“细读”“品读”这四个层次来落实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从而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1)初读知大意。一开课,出示一幅“青松”图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中的青松,随机板书课题“青松”,使图像与文字结合。再让学生说说对青松的了解,引起阅读期待。随后,老师范读《青松》,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让学生结合书中插图了解诗歌描写的是在大雪重压下的青松形象。初读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同伴互助等方式通读课文。其次,检查生字的读音,落实到每个孩子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2)识写解字义。针对《青松》一课的字词,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生疏的词,如:“且”“待到”。第二类是有深刻含义的词,如:“压”“高洁”。像“压”字,所描写的不仅仅是青松所受的雪的重压,也代表中国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所承受的压力。第三类是比较难写的字,如:“挺”“压”。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读书与识字交互进行的方式,以识字来促进读书,以读书来保证识字任务的完成。如对于“压”的理解,首先,让学生在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提出疑难问题。其次,让全体学生演一演,通过做动作体会青松所承受的压力。最后,回归文本,诵读“大雪压青松”这句诗,随机教写“压”。
(3)细读悟诗情。这首诗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从字面上理解不难,但青松所蕴涵的坚强品质是学生不易体会的。另外,对于南方的孩子而言,没有冰天雪地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创设了一个北风呼啸、漫天飞雪的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充分展开想象,运用动情的语言和声像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由想象之下自然能流露出感人的话语,从而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当学生有了个体思考和感悟之后,再读诗歌的前两句,感受青松的坚强就水到渠成了。
(4)品读明言志。这首诗歌通过写青松傲霜斗雪的品格,歌颂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虽然学生要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很难,但教学是一种课程开发,在孩子的已知上起步,尽可能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走向未知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所以在设计时,我首先设问:假如我们把青松比成一个人,那它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坚强的人、不怕困难的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综合学生的理解,我此时再引入课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再次体验这首诗是借青松来比喻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中国人民,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
三、总结
通过《青松》一课力求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即听、说、读、写渗透到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课堂萦绕浓浓的语文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以上是我对阅读实践教学中抽选的一篇范文的教学设想,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云霞.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案[J].吉林教育,2010(31).
[2] 李海燕.多元解读 彰显个性——浅议多元化解读文本的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Z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