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市荔湾区鹤洞小学的美术老师李易一向支持《文话荔湾》,除了自己写稿外,他还经常组织学生投稿,介绍他们学校的美育成果……
最近,李易老师又有新鲜事一一他拜粤语讲古大师霍沛流为师!他要身体力行,积极推广乡土文化。
五十八岁的老徒弟
2020年12月3日,在文德路的文德路馆零距离现场上,只见一位年近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四平八稳地坐在太师椅上,两手搭着木扶手,一直在微笑着。
这位正是粤语讲古大师霍沛流。
他在近三十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先后在广东电台、广州电台、佛山电台、南海电台等电台播讲了40多部长篇小说。他擅长讲的小说多是以描写古代的经典人物为主,代表作包括《姜子牙外传》《聊斋》《封神演义》《大唐游侠传》《长城大侠》等。为此,他也获奖无数,包括他最欣赏的“长篇小说演播特别贡献奖”。
这天是霍沛流先生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他在许多爱好讲古者和媒体人的现场见证下,正式举行拜师仪式收下一位五十八岁老徒弟。
这个老徒弟,就是来自鹤洞小学的李易老师。
李易老师之所以拜讲古大师霍沛流为师,是希望在小学里,在提倡全科大阅读的当下,他要在鹤洞小学的学生心中播下一颗颗粤语讲古文化的种子,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粤语讲古文化。
君爱其肉,我爱其礼
在拜师仪式上,李易老师遵守古代的礼仪:送了一束腊肉给霍沛流老师。
李易老师对这一行为做了解释:
据说当年孔子跑遍了列国,贩卖他的思想,结果处处碰壁。后来洗心革面,决心向民众开放他的思想。有很多人都跑来,孔子却大门紧闭。
弟子问孔子:“您放话说要开放您的思想,结果大家都跑来了,您却让人家吃闭门羹,这是为何?”
孔子说:“你看看那些家伙手里有什么?”
弟子回答:“什么都没有。”
孔子说:“我周游列国,受尽艰难困苦才拥有了思想,他们两手空空地来,就想把我的思想得到,想得美。”
弟子明白了:“您的思想不是免费的。”
孔子说:“当然!凡是免费,全是垃圾。”
于是,孔子宣布:要想来学,可以!带十条腊肉来!
群众闹哄起来,听孔老二讲话还要拿腊肉,这人真是太自私了。
结果拿腊肉来听课的很少,孔子的弟子很焦急,对孔子说:“咱们还是别收腊肉了,太影响生源,生源少不利于您的思想传播。”
孔子说:“听一种思想,连十条腊肉都不拿的人,你指望这种人会传播我的思想?”
这就是《论语》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典故。不少人认为“束脩”这个词是指十条腊肉。
十条腊肉是一种什么档次的礼物呢?在农耕时代,家里养猪是正常的情况,也就是说基本上家家都可以有腊肉。但是由于猪要吃不少饲料,所以每家很难养很多头猪,做成的腊肉也多不了,也就是说腊肉是每家都能有的珍贵食品。这下孔子的真实想法就浮现出来了:如果你认为我的教育都不如腊肉珍贵,那么你怎么能真心好学呢?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孩子。又可谓:君爱其肉,我爱其礼。
展示学生的非遗竹箕画
李易老师乘拜霍沛流大师为老师之机,引导热爱画非遗竹箕画的同学们画出作品向粤语讲古文化和粤语讲古大师致敬!
学生们为画好非遗竹箕画,深入去了解广州本土文化之一的讲古文化。
李老师让学生们用画非遗竹箕画的形式去画粤语讲古文化,力撑广州讲古文化。通过画一下非遗文化竹箕画,去延续学生的好学和富于创作的思想动力,达到传承广州讲古文化,将“原文再续,书接上回……”短短的八个字带出了我们20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集体回忆:每日12点正,沿途听喇叭宣传站广播的长篇小说,或者是放学奔跑回家,打开收音机,一家人静坐着听粤语长篇小说连播来“送饭”的历史记忆。
由于广州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市民的消遣模式逐渐步入多元化,以前大街小巷都在听古仔的景况已经是风光不再了,许多“讲古佬”也接连逝世或是隐居了,整个粤语讲古界几近断层。现在大家很欣喜地看到了李易老师对讲古的热忱,都寄望他今后能勤奋学习,用更创新的方式振兴和传承这项讲古艺术,再传授给学生们,让这个传统活更有广泛性的、可伸性地做推广宣传。
李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画粤语讲古人》的命题创作,得到了学生们和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孩子们去创作广州的本土讲古文化。
广州的粤语讲古文化中,有盛期和转到可能开始断层和青黄不接趋势的时候,李易老师决心去拜粤语讲古大师霍沛流先生为师,并引导学生们一起撑广州讲古文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举措!
学生们先去了解本土讲古文化资料后,他教学生们根据所拥有的素材去创作。
李老师还特别强调让大家一定要注意构图饱满,认真、大胆地下笔,力求做到画中色彩斑斓,不怕失败,努力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结果,他们的非遗竹箕画——画本土的粤语讲古文化很成功,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成立“霍霍有声粤语讲古队”
在这次拜师仪式上,“霍霍有声粤语讲古队”,霍沛流任总教习,李易担任队长,他们将参与“玩寻味·慢走广州”的志愿服务,在校园等地方传播广府文化。
李易老师在繁忙的教學之余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虽然很辛苦,但他很兴奋,他说:“我们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发扬拜师资源的优势,将粤语讲古文化和语言艺术引入校园,并学习不同流派的粤语讲古文化,取长补短进行切磋和交流,讲好广州的新时代故事,传播广州最美的声音,充分发挥粤语讲古文化和语言艺术铸魂育人的魅力,为推广粤语讲古文化和语言艺术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近,李易老师又有新鲜事一一他拜粤语讲古大师霍沛流为师!他要身体力行,积极推广乡土文化。
五十八岁的老徒弟
2020年12月3日,在文德路的文德路馆零距离现场上,只见一位年近七十多岁的老人家四平八稳地坐在太师椅上,两手搭着木扶手,一直在微笑着。
这位正是粤语讲古大师霍沛流。
他在近三十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先后在广东电台、广州电台、佛山电台、南海电台等电台播讲了40多部长篇小说。他擅长讲的小说多是以描写古代的经典人物为主,代表作包括《姜子牙外传》《聊斋》《封神演义》《大唐游侠传》《长城大侠》等。为此,他也获奖无数,包括他最欣赏的“长篇小说演播特别贡献奖”。
这天是霍沛流先生一个非比寻常的日子,他在许多爱好讲古者和媒体人的现场见证下,正式举行拜师仪式收下一位五十八岁老徒弟。
这个老徒弟,就是来自鹤洞小学的李易老师。
李易老师之所以拜讲古大师霍沛流为师,是希望在小学里,在提倡全科大阅读的当下,他要在鹤洞小学的学生心中播下一颗颗粤语讲古文化的种子,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粤语讲古文化。
君爱其肉,我爱其礼
在拜师仪式上,李易老师遵守古代的礼仪:送了一束腊肉给霍沛流老师。
李易老师对这一行为做了解释:
据说当年孔子跑遍了列国,贩卖他的思想,结果处处碰壁。后来洗心革面,决心向民众开放他的思想。有很多人都跑来,孔子却大门紧闭。
弟子问孔子:“您放话说要开放您的思想,结果大家都跑来了,您却让人家吃闭门羹,这是为何?”
孔子说:“你看看那些家伙手里有什么?”
弟子回答:“什么都没有。”
孔子说:“我周游列国,受尽艰难困苦才拥有了思想,他们两手空空地来,就想把我的思想得到,想得美。”
弟子明白了:“您的思想不是免费的。”
孔子说:“当然!凡是免费,全是垃圾。”
于是,孔子宣布:要想来学,可以!带十条腊肉来!
群众闹哄起来,听孔老二讲话还要拿腊肉,这人真是太自私了。
结果拿腊肉来听课的很少,孔子的弟子很焦急,对孔子说:“咱们还是别收腊肉了,太影响生源,生源少不利于您的思想传播。”
孔子说:“听一种思想,连十条腊肉都不拿的人,你指望这种人会传播我的思想?”
这就是《论语》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的典故。不少人认为“束脩”这个词是指十条腊肉。
十条腊肉是一种什么档次的礼物呢?在农耕时代,家里养猪是正常的情况,也就是说基本上家家都可以有腊肉。但是由于猪要吃不少饲料,所以每家很难养很多头猪,做成的腊肉也多不了,也就是说腊肉是每家都能有的珍贵食品。这下孔子的真实想法就浮现出来了:如果你认为我的教育都不如腊肉珍贵,那么你怎么能真心好学呢?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孩子。又可谓:君爱其肉,我爱其礼。
展示学生的非遗竹箕画
李易老师乘拜霍沛流大师为老师之机,引导热爱画非遗竹箕画的同学们画出作品向粤语讲古文化和粤语讲古大师致敬!
学生们为画好非遗竹箕画,深入去了解广州本土文化之一的讲古文化。
李老师让学生们用画非遗竹箕画的形式去画粤语讲古文化,力撑广州讲古文化。通过画一下非遗文化竹箕画,去延续学生的好学和富于创作的思想动力,达到传承广州讲古文化,将“原文再续,书接上回……”短短的八个字带出了我们20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集体回忆:每日12点正,沿途听喇叭宣传站广播的长篇小说,或者是放学奔跑回家,打开收音机,一家人静坐着听粤语长篇小说连播来“送饭”的历史记忆。
由于广州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市民的消遣模式逐渐步入多元化,以前大街小巷都在听古仔的景况已经是风光不再了,许多“讲古佬”也接连逝世或是隐居了,整个粤语讲古界几近断层。现在大家很欣喜地看到了李易老师对讲古的热忱,都寄望他今后能勤奋学习,用更创新的方式振兴和传承这项讲古艺术,再传授给学生们,让这个传统活更有广泛性的、可伸性地做推广宣传。
李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了《画粤语讲古人》的命题创作,得到了学生们和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孩子们去创作广州的本土讲古文化。
广州的粤语讲古文化中,有盛期和转到可能开始断层和青黄不接趋势的时候,李易老师决心去拜粤语讲古大师霍沛流先生为师,并引导学生们一起撑广州讲古文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举措!
学生们先去了解本土讲古文化资料后,他教学生们根据所拥有的素材去创作。
李老师还特别强调让大家一定要注意构图饱满,认真、大胆地下笔,力求做到画中色彩斑斓,不怕失败,努力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结果,他们的非遗竹箕画——画本土的粤语讲古文化很成功,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成立“霍霍有声粤语讲古队”
在这次拜师仪式上,“霍霍有声粤语讲古队”,霍沛流任总教习,李易担任队长,他们将参与“玩寻味·慢走广州”的志愿服务,在校园等地方传播广府文化。
李易老师在繁忙的教學之余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虽然很辛苦,但他很兴奋,他说:“我们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发扬拜师资源的优势,将粤语讲古文化和语言艺术引入校园,并学习不同流派的粤语讲古文化,取长补短进行切磋和交流,讲好广州的新时代故事,传播广州最美的声音,充分发挥粤语讲古文化和语言艺术铸魂育人的魅力,为推广粤语讲古文化和语言艺术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