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酿产业变局IT与家电厂商争夺未来客厅主导权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彩电业技术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终端 软件 内容”为代表的新型生态体系的出现,以及苹果、联想等IT企业向智能电视领域的拓展,彩电业正酝酿新一轮深刻变革。面对新形势、新环境,三星、松下等跨国公司纷纷调整战略方向,培育综合集成能力,重构产业生态系统,巩固和加强市场优势。
   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我国彩电企业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摆脱跟随发展模式;只有与IT企业联合创新,才能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缺乏核心技术
   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我国彩电年产量从2006年的8372万台增长到2011年的12231万台,全球彩电生产总量的比重从42%扩大至48.8%。
   数字化、平板化、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平板显示产业链逐步完善,高世代面板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北京辐射圈、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海西经济区、成渝地区等各具特色数字电视及数字家庭产业集聚区。
   尽管如此,我国彩电产业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一是彩电业转型升级与配套核心器件缺失的矛盾依然存在;二是企业的技术能力积累不足,难以适应核心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
  IT与家电的交集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彩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终端融合、平台融合和技术融合的关键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数字电视和三网融合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为我国彩电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此同时,融合发展、智能化趋势、研发体系竞争,又将IT企业与彩电企业推到了交集之中。
   (一)融合发展
   当前,全球彩电业正在步入融合、转型和调整的新阶段,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3D电视、网络电视、LED电视等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新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原有产业边界被全面打破,产业竞争已从企业竞争演进到产业链竞争,三星、LG、松下等国际知名彩电企业纷纷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力图整合与重构产业链,发展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整合能力,率先确立竞争优势。国内彩电企业在这轮变革中通过加强国内资源整合,有望打破原有垄断格局,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智能化趋势
   当前,智能化成为产业的发展趋势,基于软件、内容和终端的产业链整合模式正在催生新的产业基本形态,智能电视正是在这一大环境下产生的,彩电企业正从原来的单一终端提供商向全产业链集成商转变。彩电企业要同时具备IT企业提供终端应用软件的能力,目前,智能电视上安装的应用软件主要来源就是电视厂商提供的应用商店。创维、长虹、TCL、康佳、海尔、三星、LG均搭建了自己的应用商店,但各自应用商店中的应用数量大多在100至200款,而这一数目仅仅是iPad平台上一天的新增应用软件数。在智能化的发展道路上,国内彩电企业任重而道远。
   (三)研发体系竞争
   智能电视的核心技术被微软等企业掌控,3D和OLED的核心技术为索尼等企业拥有,三星、LG也都拥有50英寸以上大尺寸平板生产的核心技术。而国内大多数彩电厂商一边致力于自主开发智能化系统,一边又在大量使用谷歌推出的Android操作系统,同时在应用软件方面也属落后。国内彩电企业如果不改善研发体系,并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前景堪忧。
  绕不开的技术与品牌
   当前,我国彩电企业大多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放在了智能化和整合上下游资源两点上。在智能化方面,IT企业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一些彩电厂商不得不另辟了一条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来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向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控制零售渠道,可让企业享有定价权。
   产业链整合也存在一定弊端。首先是在技术方面大打折扣。因为产业链整合很难将关键性资源及核心技术带入新的领域。一些国内家电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缺乏对用户的研究,只是一味的模仿和跟从,导致“同质化”的尴尬;其次,产业链整合会加大经营风险。链条中任一环节的波动都将对上下游造成影响,况且庞大的管理成本,会导致创新与应变能力的降低。
   产业链垂直整合已经被夏普、索尼、松下等日本企业证实,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苹果除了研发和技术整合,几乎不涉及生产制造;IBM成功向服务转型……这些IT企业的成功经验,再次说明,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强大的技术和高价值含量的品牌。
   综上所述。我国彩电业转型,后有应用需求的鞭策,前有IT巨头的阻击。决战未来家庭特别是客厅信息终端与服务,成为IT企业与彩电企业的又一个交集。彩电企业也好,IT企业也罢,转型升级成为竞争制胜的必然选择。这首先要改变当前单一的制造模式,加大创新力度,开发适应市场的实用新型技术。其次要开发内需市场,针对智能电视新技术,从引进、合资,再到联合开发、发明创造,最终形成持续、高效的企业研发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产品管理体系、职业化的研发团队和富有价值内涵的企业品牌,是塑造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6月19日,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曙光公司)宣布,全面进军存储市场,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存储产品以及面向行业用户的七大存储解决方案。  三年冲前五  曙光公司为何会如此高调地宣布全面进军存储市场呢?“存储市场的巨大空间和曙光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促使我们在存储方面做更大的投入。”曙光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正福解释说。  从曙光公司自身业务的发展来看,其存储业务正面临一个爆发点。IDC发布的20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钱的地方不乏纷争。  热闹喧哗的电子商务领域又迎来了新的逐鹿者。6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电子商务平台——善融商务。  从运营模式上看,善融商务和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业务极为相似。《中国计算机报》记者登录善融商务,其首页提供两个入口:一个入口是个人商城,该个人商城是和天猫类似的B2C商城,通过加盟商家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另一个入口则是企业商城,向企业提供采购批发服务。  在电子
信安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信安宝)落户于六朝古都金陵,是专业从事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高科技软件企业,拥有信安之星、iSecStar品牌及系列产品,提供整套数据泄露防护系统及解决方案,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及解决方案。产品严格遵循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及规范,广泛应用于各级企事业、政府、军工等单位,是行业内具有国际领先技术,以高品质产品与服务领先发展的企业。   公司秉承服务与创新精神,依
几年前,兄弟集团制定了其环境方针,该方针的基本理念就是构筑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为方向,在企业活动的所有方面向降低环境负荷的目标不断积极努力。  近日,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桥本安弘,就兄弟集团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环境行动计划  为了进一步落实环保方针,兄弟集团制订了2011年度~2015年度环境行动计划,计划从四个方面明确了兄弟集团在
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应用和服务层出不穷,云计算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各行业对一站式信息接入、简易部署与维护、可扩展开发、针对行业的方案定制、数据安全、绿色节能和逐步过渡到云应用与云服务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传统行业在信息化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各行业缺乏统一、均衡的标准化IT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低;存在信息孤岛,许多用户拥有多种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各自独立,不能实现整
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暂定于2012年9月中旬在四川省九寨沟市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主办。  本次学术交流会热忱地欢迎在信息安全领域从事管理、科研、教学、生产、应用和服务的组织机构及个人踊跃投稿。所投稿件经过专家遴选后,录取论文将在《信息网络安全》(第9期)杂志上刊登,并可以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此
在PMC公司收购知名的存储阵列卡公司Adaptec后,很多用户都期待PMC能够推出融两家公司技术之所长的新一代RAID阵列卡。2012年9月,PMC最新发布的Adaptec 7系列RAID阵列卡产品将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Adaptec 7系列RAID阵列卡最大的亮点是可以支持PCIe Gen3,其全高的RAID阵列卡最多可以提供24个端口。  随着数据中心整合速度的加快以及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不断涌现
5月31日—6月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以下简称本届软博会),在北京展览馆成功举办。“做大做强软件产业 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本届博览会上政府领导、业界专家、厂商、用户及观众热切交流的主题。  “十二五”良好开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开幕式的致辞中表示,加快发展软件产业成为许多国家引领科
如今,物联网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其发展对提升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企业等相关产业链的积极推动,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政府财政拨付设立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是支持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扶持作用,中央财政从2011年起设立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重点
时下,在企业中,用户的办公环境离不开IT环境架设与运维,而用户日常处理、交互、分享的绝大部分数据均呈现非结构化态势。文件级数据量的极速膨胀致使企业级文档管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各大厂商亦试图抢先占领方兴未艾的文档管理市场。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市面的文档管理产品大都不能覆盖企业文档管理的需求;或者虽然能勉强支撑企业现行的文档管理与使用,却难以适应其后续壮大、业务多样化的扩展需要。大部分厂商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