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土景观与小城镇规划

来源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king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十二五”时期,小城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通过从生态视角,对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反思了一些当前常见的规划建设的观念,并且,以河南的小城镇为例,提出了:构建生态的城镇结构,重视乡土景观环境的保护及利用,这对小城镇规划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乡土景观;小城镇;规划
  一、明晰乡土景观含义
  乡土景观常见的解释即为乡村、居家等事物,其中包括乡村、房屋以及在其中生活的人。但是,对于乡土景观来说,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人文景观。起初,建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研究,将乡土建筑分类为乡村、小城镇的居所,实际上基本是农民、手工艺者或工人门的生活场所。笔者个人认为,理解的根源在于:乡土景观是具有地方性、传统性的,它不接受外来的文化和影响,在不同的地域之间,其有明显的差异的建筑、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人文元素。建筑景观诸如山东沿海的海草房、陕北的窑洞、南方的塔楼、安徽的水乡民居、严寒北极中的冰屋等,人文景观诸如草原部落的逐水草而居、江南的水上生活等,这都属于不同地域中的乡土景观。
  二、小城镇规划中保护乡土景观的常见措施
  1.基于道路体系的思考,生态城镇结构的构建
  现阶段,在“大城市就是小城镇的未来”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小城镇的建设,不可避免仿效一些大城市。一些广场过分求大、一些街道过分求宽、一些建筑过分求高、风格求洋、建造的速度求快,这种现象,打破了小城镇传统的空间的肌理,导致一些建筑的建设有着过分的“模仿”甚至照搬的倾向,使之失去了原有的本土的味道,丧失了个性城镇形态与生活的精神,丧失了自我形成独特个性优势的机会。例如我国的一些小城镇,大多是从农村的聚落发展而来的,一些传统的街道尺度较小,在建设中,对城市景观的过分追求,极易丧失一些小城镇的地方特色。并且,街道作为一个最主要公共活动空间,承担着许多的功能,只考虑交通性显然是不够的。
  从小城镇的生态方面考虑,沿用旧的体系,采用“窄路、密网”的道路构架被证明是合理的。因为,缩小道路的宽度,增加路网的密度,可以有效解决鎮区的交通问题。在小城镇中,因其没有大中城市的大规模,所以,不需要宽阔的快速路来进行远距离的沟通。镇区内部的功能分区也相对较为简单。在设计中,以道路通行速度,作为路网设置标准被证明不合理的。同时,西方城市的一些实践证明,在道路面积保持一定的情况下,“窄路、密网”拥有更高的交通效率。
  “以人为本”的小城镇结构,采用的是非机动车为主的道路系统。从一些小城镇的规模、空间尺度、就业方式来说,非机动交通是可以满足其需求的。从保护环境,降低能耗,促进社会安全、和谐这个方面来说,更应该鼓励非机动交通。最后,对于道路的结构来说,应该弱化道路的分级,重视道路的功能。小城镇的道路系统,其实不象城市的那样复杂。但是,道路的宽度、断面的形式与道路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沿街零售商业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通过设计步行街的方式可以来解决。
  2.重视乡土景观环境,保护小城镇历史的发展
  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被设计人员经常忽略的环绕在乡村四周的景观,其在城镇的环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现状是:乡村的景观被贴上了“落后”标签,政府总是片面地追求城市的形象。很多的小城镇的建设中,为了建设的便利,随意地开山进行取石,将河道裁弯取直,将山体夷平,将湿地填平……总是盲目地追求城市的环境,使用大面积的硬化地面,随意固化河流的堤岸。使得小城镇中的很多坑塘、沟渠,树林、绿地遭到人为地破坏,失去了其作为乡土生物栖息地以及在城镇中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价值。这样的建设方式,割裂了城乡景观、破坏了传统的空间,使得小城镇的面貌总是千篇一律,缺乏属于自己的地方特色。
  乡土景观的环境,包括当地的自然山水、历史遗迹,包括农耕灌溉所留下来的坑、塘、沟、渠、农田林网以及由水系、林带和建筑共同形成的特殊的纹理,同时也包括生存于本地的花、鸟、鱼、虫。乡土的景观环境记录了小城镇发展历史,以及其建设的过程,这也能反映当地居民生存状态和文化传统的一些人文元素。可以说,一个小城镇的乡土景观环境,是小城镇的地方生态系统的一个载体,同时,也是传统的农耕文化中的载体。想要保护、利用好乡土景观的环境,就要消除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一些误区。由于我国的很多小城镇的空间形态依旧是农村的聚落,农民习惯于宅前屋后种植很多树木,使得村落中绿茵茂密,在小城镇的绿地规划中,设计人员却往往忽视规划设计中对现状植被的保护与利用。
  近些年来,我国的许多小城镇在景观环境建设中,大量使用人工草坪以及一些外来的观赏植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城市建设的盲目跟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规划工作者没有对地方的环境做详细研究。那些人工的草坪虽然具有视野开阔、观赏性强的特点,但同时弊端也很大。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草坪净化空气的环保效益比较低,涵养的土壤水分能力也差。同时,外来植物种群缺乏与当地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关联,人为管理活动极易破坏本地的生态条件。最后,小城镇应当树立新的历史观。从行政建制上来说,不少的小城镇最多只有几十年建设的历史。但是,每个发展的阶段应该说都留下了一些典型的建筑物或环境,起着记录生活和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的生存状态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应该适当予以保留,让这些建筑成为小城镇发展的记录。因为有历史的地方,人们才难以忘记,本地居民以及外来者,都能有机会阅读这些历史,这样才能热爱这个城镇。
  三、实际案例
  石板岩镇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大峡谷景区内,地质地貌类型齐全,景观呈现出竖向的多层性,构成三崖两崭一缓麓的竖向空间系列,一层断崖一层绿带,层次分明,是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自然景观优美。建筑屋顶以及墙体均以当地石板为材料,与山体的肌理材质浑然天成,构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1.规划与具体措施   1.1整体的山水控制
  地域的景觀环境,是一个小城镇赖以生存的大背景,只有保持自然与城镇之间和谐相处,才能使得城镇更好地发展。首先,对山水的廊道进行有效的范围控制,预留出大致的山水框架,用来引导村镇的发展,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村镇旅游功能和用地的急剧膨胀,带来的对山水环境的破坏,最终保持城镇整体的景观与山水背景的融合。同时,应考虑能体现地域的自然风景特征的一些自然风景要素,其中包括城镇四周的山体、河道、农田、树木、自然村落等硬要素以及村镇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等软要素。
  1.2地域文化因子传承
  对于乡土景观要素,在客观方面,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水、土、气候、动、植物、人工物等,在主观方面,包括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等。地域的文化因子将会更完整地演绎地域景观与城镇的特色与含义,使得城镇有进一步的发展。首先,对当地的文化内涵要进行全面、深人地解读,要善于提炼出这些历史文化中值得保留的“软文化”,才能真正地传承、重构当地的文化。同时,对有一些地域特色鲜明以及有特殊意义的景观要素,要进行有目的的保护、保留,比如一些常见的石凳、石磨、晒场等。同时,还应重新挖掘那些构成乡村、古镇的整体空间环境的一些建筑群以及人文环境的项目,进行开发民间的游乐项目,进而展示旅游城镇深厚的文化底蕴。
  1.3乡土特色景观要素的挖掘
  近年来,人们的旅游方式已经开始转变,从过去的单纯观光型旅游,转向了体验型的旅游。在规划当中,应挖掘当地的乡土景观特色要素,使得乡村式的自然野趣中有山水要素构成的村镇乡土情趣,若是失去了这些自然的基底和元素,也就丧失了村镇的基本特征。因此,在保留大的山水景观格局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提炼当地的乡土特色元素,为传统的物质空间形态以及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承,提供丰厚的地域背景与景观基质。继承、发扬传统乡土文化,从而创造出具有乡野特色的有当地味道的城镇景观;进而根据城镇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对地域的景观要素进行充分挖掘、传承,通过注入新的活力,结合现代服务功能,创造出独特的乡土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城镇单位景观风貌。
  2.规划分区
  在实际规划中,设计者通过梳理规划地区的景观通廊,保留了围绕镇区的自然山体、水体、江畔滩涂以及田园风光区域,最终形成背依碧山、玉水环绕、和谐统一的整体山水景观格局。其中,城镇的特色是由建筑、植被、山体和水域等自然要素构成的有特色的街道、各类的空间界面,同时,也包括镇区的空间功能,以及居民的活动等。规划后,保持了各种要素特色的连续性与地域性,形成山一镇一水的带状景观格局。在整体的布局中,沿南北走向,分为临山野趣体验带、旅游、接待与休闲度假带、特色旅游风情休闲街、滨水平台观光带四个功能区。如下图。
  四、结语
  所以,在进行小城镇乡土景观规划的时候,需准确理解这个乡土景观所蕴含的意义,在对乡土景观在小城镇规划中的现实意义充分思考后,在实际中,重点措施为加强小城镇中的绿地系统建设,有效加强对特色的乡土景观的具体保护,使其具有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程进.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反规划”之台州案例[J].城市规划.2005,(09):6-7.
  [2]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04):11-12.
  [3]李伟,俞孔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J];城市问题.2005,(04):54-55.
其他文献
【摘 要】 帷幕灌浆是保证大坝能否正常蓄水发电的关键项目,本文首先对水电站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然后对灌浆工艺技术设计进行分析阐述,最后就施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而解决了施工上的难题,大大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进度,创造了经济价值。  【关键词】 深孔帷幕;施工技术;应用;金安桥水电站  一、工程概况  某水电站,规划为第五级电站。电站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
期刊
【摘 要】 供电可靠性是配电网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随着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上线运行,对电力公司可靠性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尽快适应这一形势,青海省电力公司自2011年起开始借助目前已建成的信息系统结合智能化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探索提高可靠性管理水平的方法,从采用图模库一体化可靠性指标管控和停电事件智能化分析两个方面,开展系统建设,全面规范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任务和流程,并通过先进手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渐深入,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的规模日益扩大。我们知道高层建筑在节约用地、改善城市形象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高层民用建筑具有的火灾蔓延快、人员疏散难、扑救难度大等特点,给消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立足于自救的高层民用建筑来说,直接作用于灭火的消防给水设施尤为重要。在高层建筑火灾中,是否有足够的水压不间断地送到水枪
期刊
【摘 要】 在压力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其安装质量保障可以有效的确保压力管道安装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施工的按期完成,有效的控制了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同时,还要有效的减少工程的安全隐患,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影响压力管道施工质量的原因及压力管道安装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压力;管道;施工;质量;原因  1.影响压力管道施工质量的原因 
期刊
【摘 要】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直接关乎着工程项目的成败和人们人身安全的保障与否。本文就从引起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出现质量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对它采取具体措施。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水作为人类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其调节和分配,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来控制完成的。通过合理的控制,能很好地起到调节水流、防止洪涝灾害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在传统型水利向现代型水利发展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数据分析、模拟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等支持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就GIS水雨情监测系统的分析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洪峰预测  引言:  水利水电行业的水雨情监测系统中,通过引入WebGIS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进而实現实时、动态和准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变截面空心薄壁方墩的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同类企业项目施工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变截面空心薄壁方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  一、变截面空心薄壁方墩施工工艺  1、资源配置  对于高度在30m以上的高墩,一般的起重设备难以满足施工的需要,故在高墩施工时配备塔吊,25T或者50T起重机配合,塔吊周转使用。方形高墩采用翻模施工,墩身每段高度为4.5米,每节模板
期刊
【摘 要】 全寿命周期管理顾名思义是对工程项目各阶段的管理,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建设以及运行等阶段。变电站在是电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是电网安全的重要保障,利用全寿命周期管理进行变电站的设计是现代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定义和特点着手,对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在智能化变电站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做了简单介绍。 
期刊
【摘 要】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園林绿化工程在各个城市中得以发展起来。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其施工技术是最为核心的问题,施工质量也受到大家的广泛的关注。文章从园林绿化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入手,分析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材料和施工工序的控制,并进一步对园林绿化施工程序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园林绿化;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个城市在为城市申请国家园林城市及生态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历程出发,针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有效措施,并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对建筑给排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排水是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所需,是建筑能够正常发挥功能的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