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是与端午节相关的。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后来人們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本期“国学·状元郎”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吧。 “端午”的习俗 ◆扒龙舟:《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挂艾草:《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吃粽子:《六幺令·天中节》:“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戴
党啊,我们的母亲! 从东海到西藏, 從南沙到北疆, 巍峨的珠穆朗玛, 奔腾的黄河长江…… 祖国大地处处闪耀着您的荣光。 多么幸福—— 我们在党旗下成长!
三年级开学的第二天,我在语文课上进行了三年级的摸底测试。当学生做到作文题的时候,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做得较好,几乎没有发现“卡题”的现象。但是也有少数学生被作文题难住了,在那里使劲地咬铅笔头。其实,这道作文题目是比较常见的:要求学生写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动物,而且还非常具体地提示学生写出“它长什么样?它有哪些有趣的生活习惯?你和它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既然给出了这么具体的写作要求,那学生应该有话可写
情景一 今天你和爸爸妈妈搬进了漂亮的新家,你真高兴!就在你走出屋门搬家具的时候,一位你不认识的阿姨向你家门前走来,你觉得这时你应该( ) A. 我又不认识她,搬着家具进屋就好了。 B. 礼貌地问候她:“阿姨您好!请问您是找我妈妈吗?” 情景二 你在自家的院子里踢足球,没想到用力过猛,球从围墙上飞了出去。你出去一看,一個老爷爷正一手抱着足球,一手捂着自己的腿。你觉得这时候应该对他说( )
新版课程标准的阅读目标中提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本文以课文《猎人海力布》为例,浅谈如何在课堂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 一、借助人物关系图,构建复述的框架 了解课文,是进行复述的前提。为了帮助学生提炼课文主要内容,我在课堂中采用了梳理人物关系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回忆文中出现的人物,将故事的主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书籍不仅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更能带领我们获取知识、开阔眼界、打开格局。但阅读并不仅仅是简单地读书,而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课外阅读是课内语文学习的拓展与延伸,因此,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进行有效阅读。 一、创建“有书”的阅读环境,
美术课堂是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之一,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既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补充,更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助力行动。教师通过拓展美育外延的形式,把各类美术兴趣小组成立起来。让学生的美术课堂所学在课外得到实践巩固。另外,课外活动时间相对宽松,不像真正的课堂那样紧张,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有利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利用美術课外兴趣小组,增强小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 (一)成立绘画兴趣小组,让小学
在一、二年级看图作文的基础上,三年级向写命题作文的方向转化。随着训练内容的不断深入,难度也随之增大了,教师引导是否得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作质量。因此,做好三年级作文的过渡教学,意义非常重大。那么,如何顺利实现这个过渡呢?根据多年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创境设景、分解练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创境设景,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会写作文 根据多年的作文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自己对作文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