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的误区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ng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学案的编写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关键之一,但在实际设计中,如果对此认识不深,就会导致出现一些设计的误区,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学案设计 误区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案。设计好“导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但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总有意无意的会走入一些设计上的误区,在此总结出来共勉。
  误区一:导学案设计成了教案
  教案的核心在于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的设计;导学案的核心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方案。但事实上,由于我们在导学案设计时受教案的影响很深,并不能一下子“脱胎换骨”,设计出来的导学案要么是教案的翻版或“粗加工”,要么是教案与学案的“杂合”,这样就搞成了“四不像”。比如把教学目标改头换面写为学习目标,教材的分析、教学环节的过渡等等也放在学案中,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耗时低效。
  误区二:导学案设计成了一份"死"的练习纸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而由教师帮助学生设计的集“导学”、“导思”、“导练”、“导评”、“导测”等于一体的全程性学习活动方案,是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载体。而练习题只是导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用来训练学生学习水平与技能的一种手段。若设计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设计成一个个的练习题,甚至机械地照搬教辅资料。于是这种有着丰富内涵的导学案被异化为练习题的堆砌,完全丧失了导学案的价值和功能。其结果就导致了学生对照课本抄答案,学生合作找答案,课堂就会成为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教师如果按这种“假导学案”进行教学,不仅起不到导学案应有的作用,也会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毫无用处了。
  误区三:导学案的“天眼”——问题设计肤浅化
  问题设计肤浅化表现为:
  1.问题设计不能引起学生阅读与思考,缺乏探究性。只是一个一个填空的形式,学生也将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从而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2.问题设计太多且缺乏开放性。由于设计的问题过于封闭单一,答案唯一,学生对照课本直接就可以找到结果,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问题设计缺乏深加工。教师就教材教教材,设计问题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表层传递出来的信息,而没有进行深度开发和拓展提升,所以设计的问题往往思维含量低。我们主张教师使用教材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好的例子而已,教师的作用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学会整合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适度开发和加工处理,生成好的问题。
  4.问题的设计过于零碎化。这是对问题“层次化”的误读。零碎问题并不是学生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产生的。从这个角度讲,导学案上的问题设计可分为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其中预设性问题主要由教师来完成,而生成性问题则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产生的真实性问题。所以,导学案对问题的设计理应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与生成。教师在预设问题进要适当“留白”,留出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
  误区四:导学案设计共性化
  导学案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个性化学习指导方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有些教师将集体研讨的导学案直接拿来供自己班级使用,势必导致导学案的共性化与所任班级的差异,这种差异将会给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造成损失。避免导学案共性化,就要进行集体研讨下的个性化设计,在进行学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问题,分层设计练习题、达标检测题等。
  误区五:问题的叙述语冷漠化
  导学案编写中只采用平铺直叙的形式,很容易应引发学生的厌倦与疲劳,从而导致效率低下。为此,问题的叙述语中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及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比比看,那个小组办法多”等等。就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的兴趣与正能量。
  导学案设计关注的是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的是学生学习全程性指导、调控,关注的是合适的学习策略选择,关注的是课堂的动态生成。正是由于它的不确定性,才体现出师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体现出学生在沿着学习“路线图”奔跑的路上,总能看到别样的风景,伴着一路欢歌去感受怒放的生命,这样的课堂才独具魅力,才充满生命活力。因而,在导学案设计中只要少进误区,不进误区,就能构建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渠东剑《关于数学“导学案”教学的冷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2年,第1-2期。
  [2]周建勋《也说导学案》.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3年,第1-2期。
  [3]肖珍《如何编写导学案》。
其他文献
一、调查概况  1.调查时间  2010年4月9日——2012年4月25日  2.调查目的  (1)了解我学区一至六年级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现状,研究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年龄特点,探究小学生养成教育更好的实施方法,实事求是地思考养成教育中的不足和失误。了解养成教育目标制定的适度及全面兼顾的情况。  (2)研究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年龄特点,实事求是地思考养成教育中的不足和失误,更好地把准养成教育脉搏,以
期刊
摘 要: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如何,我们不但应该看到改革带来的成效,更应该找出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阐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操作办法,只有这样,才可能推进科学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科学课堂 现状 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得出科学结论、探索自然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要达到此目的核心在课堂
期刊
目前,我县课堂教学全面学习“杨思”经验,推行“新模式”教学。  由于无缘无份去杨思取经,亲聆杨思人的教诲,只能根据网上宣传以及我校领导要求,粗略地领会我县教育界近一年来轰轰烈烈推广的“新模式”课堂教学。  我校下发了一张“新模式”课堂评价表,据说是全县通用的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表头为“初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内容分“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基本功”三大部分,具体如下。  一、教学
期刊
我县新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实施方案》出台后,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新课标要求老师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应有的活力,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我就结合本县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认真分析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
期刊
前些年,新课改的浪潮就已汹涌澎湃,但我一直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不经意间,我县推行高中新课改已两年有余。这期间,我经常反问自己:新课改你准备好了吗,课堂你真的改了吗?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效率是检验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十分保守,教学手段非常单一,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现在必须要改变观念,研究教学,尽快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我的教学原则是:该学生做的,老师不能代替。课堂上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成为了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鉴于信息技术教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地位的提高,全国各地掀起了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高潮。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的差异性较大,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评价方式,而应该有一套适合本
期刊
数学学习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使学生懂得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并把这一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些理念呢?依我看,现在的数学教学应改变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离的现状,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  一、数
期刊
摘 要:“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界喊的最火的两个词,不少教师都在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伴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确实已经难以符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道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数学课程 创新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
期刊
摘 要:音乐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容形式极为丰富多彩。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选编教材时应体现民族性。因此,我们在实施教学的适当时机渗透学生早已熟悉了的实实在在的、与学生自己生活有关的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为课堂注入本乡本土固有的音乐文化血液,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弘扬自己民族的向上精神,继承本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美德。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音乐欣赏 民族民间 民族调式  在
期刊
一位数学家指出:“数学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实施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教育理念呢?  一、创设情境是实现知识再创造的起点  实践证明,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的起点。它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思想具体化,把授课方式趣味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