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由于河道、工程设施、经济社会发展、工程管理等方面原因,在部分地区,黄河供水保证能力有所下降,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群众的一些忧虑。本文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建立引渠清淤长效运行机制,疏浚引黄干、支渠,增强渠道引水能力;兴建受水区调蓄工程,加强受水区用水调控能力等。
[关键词]黄河下游供水;运行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V6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28-01
引言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万km2,是作为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承担着流域内相关地区1.4亿人口、0.16亿hm2耕地和50余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通过向有关地区供应黄河水资源,极大地缓解了当地水资源压力,保障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目前,受黄河河道来水、河势变化、河床高程变化、水闸过水能力、渠系淤积、用水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黄河下游供水保证率不高的现状。这种情况不仅影响黄河下游引黄供水的发展,而且会对受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因此,提高供水保证率是促进引黄供水发展及保障沿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1 引黄供水现状问题分析
1.1 引黄灌区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是指从桃花峪到入海口之间以黄河干流水量为灌溉水源的灌区,主要位于河南、山东两省。目前,黄河下游河南、山东2省共建成98处万亩以上引黄灌区,其中11处特大型灌区、26处大型灌區、61处中型灌区。灌区规划面积为64076km2,耕地面积为389.07万hm2,总设计灌溉面积为357.93万hm2。
1.2 引黄渠首工程
引黄水闸是黄河下游引黄供水工程的主要供水口门,目前黄河下游现有引黄渠首水闸工程94座,设计引水能力达到4400m3/s。
1.3 供水保证率
供水保证率是评价供水工程供水能力的重要指标,据近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黄河下游的供水保证率大多在50%左右。
2 引黄供水率偏低造成的不利影响
目前,黄河下游供水保证率偏低,已经在农业生产和生态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灌区萎缩、地下水超采严重、渠系闲置失修损坏、被迫采用并不适应的种植方式而导致减产、引黄供水的局部恶性循环等,最终形成一方面水资源紧缺影响发展、另一方面黄河水资源又不能够被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和发挥作用。
3 造成引黄供水保证率低的因素
3.1 黄河河道来水
受降水减少和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黄河中游年平均径流量1997—2006年较1970—1996年减少112.12亿m3。据花园口年均径流量统计,1999—2009年较1970—1998年较少127亿m3,较少了35.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需求越来越大,加之黄河流域来水量的明显减少,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黄河自1999年起实施的水量统一调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求关系。然而,从引用水的环节上看,沿黄地区需水时间的集中和河道来水量的不足,使得在当前的水量调度工作中仍然难以满足大流量引水的需求,导致各地的引水工程无法按设计引水流量进行引水,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配套灌溉渠系淤积,从而降低了引黄工程的引水能力。
3.2 河道来水与需水变化不同步
黄河水资源存在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连续枯水时段长,以及天然径流受人类活动和下垫面影响较大的特点。在天气干旱、农灌期需水量较大时,较多正遇河道枯水期、河道来水较少时,不能满足需水的要求。
再者小浪底水库在年内需充分蓄水,控制下泄流量,造成蓄水期在下游河道来水偏少,可引流量过程与需水过程不相适应,极易出现需水时,能引的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局面。
3.3 河势变化
近年来,大量的河道工程都得到了整治建设,这些河道工程基本能够控制黄河下游的河势。但是,仍然难以避免局部的河势变化,导致局部河段的引黄水闸引水口门脱离了主溜,使得闸前引渠变长,导致引用黄河水困难。例如:河南省杨桥渠首闸闸前渠长增长到2700余m,引水条件日益恶化。
3.4 河床高程变化
黄河下游大部分引黄闸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当时涵闸设计的引黄闸的设计引水位是以大河枯水期流量相应水位作为标准来设计。河床高程接近闸底板高程,部分引黄水闸与枯水河槽的深泓线基本持平。自2002年实施调水调沙至今,河道刷深,河道过水能力显著增强,但部分引黄闸的引水条件也慢慢回到了设计引水位以下。
3.5 渠系淤积严重
根据有关统计,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渠系工程每年都要实施清淤,但是仍然存在年年清、年年淤的情况,现在渠道淤积现象依然严重。
由于多年的调水调沙使得黄河主槽逐年下切,在相同大河流量下黄河水位下降,特别是在大河中小流量时黄河下游引黄水闸的引水能力降低。为满足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农业灌溉需求,各引黄闸必须长时间小流量引水,流速减小水流挟沙能力明显降低,导致闸前引渠和闸后渠系淤积严重,形成了与小流量运行相适应的复式断面,累计形成淤积,使得渠底高程被抬高,导致引黄供水更加困难,如此往复,出现了恶性循环。
3.6 用水需求变化及总量不断增加
首先,随着沿黄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及城市建设,工业经济比重逐渐增加,用水条件随之也出现了变化,以前主要为引黄灌区农业灌溉供水,在春、秋灌溉季节进行农业集中供水,目前逐步转变为工业、城镇和生态环境的长历时供水,且需水量逐年增加,据近10年的供水量数据显示,每年用水量增加平均在5.5%左右。
其次,气候变暖使黄河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但灌区需水量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4 对策建议
1)建立引渠清淤长效运行机制,疏浚引黄干、支渠,增强引黄渠道的引水能力。引渠和引黄闸后渠系淤积是导致引水困难的一个最直接、最普通的因素,对闸前闸后渠道进行及时清淤是解决引黄水闸不能正常引水的主要措施。
为解决由于渠系淤积导致引黄闸引水、渠道输水困难的问题,需要建立引渠清淤长效运行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渠系进行清淤,保持渠道应有的输水输沙能力;加快实施灌区改造工程,完成灌溉渠系设施,增强输水输沙能力,减少渠道淤积。
2)兴建受水区调蓄工程,加强受水区用水调控的能力。根据目前引水工程的实际情况,实施“上建下改,规模适中”的建设发展总体思路,以大型水库作为主要的调蓄工程,把中小型水库作为区域输配水中心,和渠系、管网等主要输水线路统筹规划,建设成为多库串联、实时调配水、城乡统筹、配套完善,集蓄、引、调、供、节于一体的平原水库水源工程网。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蓄水工程将水量存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参考文献
[1] 纪凤鸣,等.浅析黄河下游实施“两水分供”策略的作用与成效[J].企业文化(下半月),2015.
[2] 王宏乾.黄河下游引黄供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2014.
[3] 于晓龙,等.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引黄能力分析[J].人民黄河,2015.
[关键词]黄河下游供水;运行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V6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28-01
引言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区,全长5464km,流域面积75万km2,是作为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承担着流域内相关地区1.4亿人口、0.16亿hm2耕地和50余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通过向有关地区供应黄河水资源,极大地缓解了当地水资源压力,保障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目前,受黄河河道来水、河势变化、河床高程变化、水闸过水能力、渠系淤积、用水需求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黄河下游供水保证率不高的现状。这种情况不仅影响黄河下游引黄供水的发展,而且会对受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因此,提高供水保证率是促进引黄供水发展及保障沿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1 引黄供水现状问题分析
1.1 引黄灌区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是指从桃花峪到入海口之间以黄河干流水量为灌溉水源的灌区,主要位于河南、山东两省。目前,黄河下游河南、山东2省共建成98处万亩以上引黄灌区,其中11处特大型灌区、26处大型灌區、61处中型灌区。灌区规划面积为64076km2,耕地面积为389.07万hm2,总设计灌溉面积为357.93万hm2。
1.2 引黄渠首工程
引黄水闸是黄河下游引黄供水工程的主要供水口门,目前黄河下游现有引黄渠首水闸工程94座,设计引水能力达到4400m3/s。
1.3 供水保证率
供水保证率是评价供水工程供水能力的重要指标,据近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黄河下游的供水保证率大多在50%左右。
2 引黄供水率偏低造成的不利影响
目前,黄河下游供水保证率偏低,已经在农业生产和生态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灌区萎缩、地下水超采严重、渠系闲置失修损坏、被迫采用并不适应的种植方式而导致减产、引黄供水的局部恶性循环等,最终形成一方面水资源紧缺影响发展、另一方面黄河水资源又不能够被最大限度地合理开发和发挥作用。
3 造成引黄供水保证率低的因素
3.1 黄河河道来水
受降水减少和水利、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黄河中游年平均径流量1997—2006年较1970—1996年减少112.12亿m3。据花园口年均径流量统计,1999—2009年较1970—1998年较少127亿m3,较少了35.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需求越来越大,加之黄河流域来水量的明显减少,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黄河自1999年起实施的水量统一调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求关系。然而,从引用水的环节上看,沿黄地区需水时间的集中和河道来水量的不足,使得在当前的水量调度工作中仍然难以满足大流量引水的需求,导致各地的引水工程无法按设计引水流量进行引水,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配套灌溉渠系淤积,从而降低了引黄工程的引水能力。
3.2 河道来水与需水变化不同步
黄河水资源存在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连续枯水时段长,以及天然径流受人类活动和下垫面影响较大的特点。在天气干旱、农灌期需水量较大时,较多正遇河道枯水期、河道来水较少时,不能满足需水的要求。
再者小浪底水库在年内需充分蓄水,控制下泄流量,造成蓄水期在下游河道来水偏少,可引流量过程与需水过程不相适应,极易出现需水时,能引的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局面。
3.3 河势变化
近年来,大量的河道工程都得到了整治建设,这些河道工程基本能够控制黄河下游的河势。但是,仍然难以避免局部的河势变化,导致局部河段的引黄水闸引水口门脱离了主溜,使得闸前引渠变长,导致引用黄河水困难。例如:河南省杨桥渠首闸闸前渠长增长到2700余m,引水条件日益恶化。
3.4 河床高程变化
黄河下游大部分引黄闸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当时涵闸设计的引黄闸的设计引水位是以大河枯水期流量相应水位作为标准来设计。河床高程接近闸底板高程,部分引黄水闸与枯水河槽的深泓线基本持平。自2002年实施调水调沙至今,河道刷深,河道过水能力显著增强,但部分引黄闸的引水条件也慢慢回到了设计引水位以下。
3.5 渠系淤积严重
根据有关统计,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渠系工程每年都要实施清淤,但是仍然存在年年清、年年淤的情况,现在渠道淤积现象依然严重。
由于多年的调水调沙使得黄河主槽逐年下切,在相同大河流量下黄河水位下降,特别是在大河中小流量时黄河下游引黄水闸的引水能力降低。为满足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农业灌溉需求,各引黄闸必须长时间小流量引水,流速减小水流挟沙能力明显降低,导致闸前引渠和闸后渠系淤积严重,形成了与小流量运行相适应的复式断面,累计形成淤积,使得渠底高程被抬高,导致引黄供水更加困难,如此往复,出现了恶性循环。
3.6 用水需求变化及总量不断增加
首先,随着沿黄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及城市建设,工业经济比重逐渐增加,用水条件随之也出现了变化,以前主要为引黄灌区农业灌溉供水,在春、秋灌溉季节进行农业集中供水,目前逐步转变为工业、城镇和生态环境的长历时供水,且需水量逐年增加,据近10年的供水量数据显示,每年用水量增加平均在5.5%左右。
其次,气候变暖使黄河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但灌区需水量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4 对策建议
1)建立引渠清淤长效运行机制,疏浚引黄干、支渠,增强引黄渠道的引水能力。引渠和引黄闸后渠系淤积是导致引水困难的一个最直接、最普通的因素,对闸前闸后渠道进行及时清淤是解决引黄水闸不能正常引水的主要措施。
为解决由于渠系淤积导致引黄闸引水、渠道输水困难的问题,需要建立引渠清淤长效运行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渠系进行清淤,保持渠道应有的输水输沙能力;加快实施灌区改造工程,完成灌溉渠系设施,增强输水输沙能力,减少渠道淤积。
2)兴建受水区调蓄工程,加强受水区用水调控的能力。根据目前引水工程的实际情况,实施“上建下改,规模适中”的建设发展总体思路,以大型水库作为主要的调蓄工程,把中小型水库作为区域输配水中心,和渠系、管网等主要输水线路统筹规划,建设成为多库串联、实时调配水、城乡统筹、配套完善,集蓄、引、调、供、节于一体的平原水库水源工程网。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蓄水工程将水量存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参考文献
[1] 纪凤鸣,等.浅析黄河下游实施“两水分供”策略的作用与成效[J].企业文化(下半月),2015.
[2] 王宏乾.黄河下游引黄供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2014.
[3] 于晓龙,等.黄河调水调沙以来山东引黄能力分析[J].人民黄河,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