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蛇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母今年八十有余,念念不忘的东西有很多,其中包括那条家蛇。
  大约是五十年前,那时农村还是集体劳动,母亲结束了一天的活计,安顿好五个孩子睡觉,才能安安稳稳地坐下来缝缝补补。
  乡村的夜晚非常安静,说是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真的不为过。
  一日,正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的母亲,突然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宁静的夜晚却非常清晰。胆小的母亲立刻向发出声音的方向看过去,这一看不要紧,差点吓破她的胆。在距离她不远的墙边,赫然半立着一条手臂粗,尺余长的黑底花蛇。她“嗖”地站起来,手中半举着正在缝补的衣物,大气都不敢喘。
  善良的母亲没有想到去伤害这个不速之客,只恐惊动它、惹怒它,它能自行离开,那就阿弥陀佛了。于是她大着胆子轻轻地坐下来,佯装继续手中的针线活,却用眼角偷偷地瞄着那条大蛇。那条大蛇看上去也是高度紧张,头部警惕地立着,一动不动,眼睛紧紧看向母亲。双方就这么静静地僵持着,高度紧张却又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彼此。约莫半小时后,大蛇见母亲无意伤害它,钻进身边的墙洞,游走了。母亲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次日,母亲将这一情况告诉父亲,父亲将信将疑,找遍家里各个角落,也未寻得蛇的踪影。
  此后一段时间,那条蛇并未出现。
  一日夜晚,母亲同往常一样,正在灯下缝补,她又听到了那个让她心惊肉跳的声音,那条大蛇又出现了。起初的情形与前一次差不多,双方长时间地僵持着,但接下来的情形,让母亲更加紧张,那条蛇可能觉得母亲不会伤害它,竟然慢慢地爬向母亲的方向。母亲快被吓死了,感觉心都快蹦出胸膛了。好在大蛇并没有直接靠近她,在离她较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并继续观察着,几分钟后又自行爬走了。
  以后大蛇出現的频率不断提高,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母亲竟也习惯了它的存在,不再那么紧张了。可能大蛇也觉得母亲绝对不会伤害它,到后来干脆爬到母亲放置针线篮、煤油灯的桌子上,长时间看着母亲,像个老朋友一样,默默陪着她。
  这样相互陪伴的日子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
  家里的土坯房破损越来越严重,看情形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尤其是遭遇大雨天气。
  某年夏天雨季来临前,父母准备翻盖新房子了。
  在拆房子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又坐在煤油灯下,这一次不是为了缝补衣衫,而是为了等它,她的老朋友——那条家蛇。它也如期出现了。母亲凝视着它,小声说:“家里的房子太破了,一到雨天就提心吊胆的。明天就要拆了,你赶紧另找地方吧,小心拆房时被砸哦!”它安静地听着,深深地看向我的母亲,过了好一会儿,才不舍地爬走了。
  从此母亲再也没有见过它,除了在梦里。
  它在哪里?它还好吧?母亲总是念念不忘。
其他文献
第一次看角度如此特殊的电影,没有女主角,本以为会没有那么多的耐心看下去,但是看完以后,整个电影给我深深的触动。  刚到肖申克监狱的安迪一个月没有说话,他用沉默去观察,人们觉得他很高冷。监狱中的“权威人物”瑞德這样说道:他在这里就像在自家花园一样悠闲散步。安迪没有一味喊冤,一味逃避,更没有哭着度日。在这沉默的一个月里,安迪也在寻找,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他找到了瑞德,这个他愿意结交的好朋友。在大家的心
期刊
在我的身边,常常听到有人抱怨生活对他不公,说什么“生不逢时,活不逢地”。整天是牢骚满腹,可是我却不然。从我的成长历程中,到现在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深深地感到,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我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兄弟五个,两个姐姐,排行老四。虽然我出生那个年代贫穷一些,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但是我们一家很健康。大的带小的,小的穿大的旧衣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本色。我十一岁才到
期刊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为了不错过桃花盛开,清明节祭扫后我便去赏桃花。方圆百里,赏桃花的最佳去处当数淮安市境内的桃花坞。  进入园内,方察觉疫情的硝烟尚未散尽。南边的一大片桃林被禁止入内,挂有五彩旗的绳子沿着外围缆了一圈,把游人挡在了外边。我张眼望去,只见桃花正开着,花团锦簇映入眼帘,这里曾是游人最多的林区,如今却是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心里生出“桃花一族开无主,可爱深红
期刊
老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时候,一到夏天,我就和小朋友一起到河里边游泳、洗澡、摸鱼,还捞过小河蚬。  游泳的时间可以持续很长,一般从麦收前开始先到河边试水,看看水凉不凉(那时候不知天气温度,只有靠感觉),如水不凉,就开始脱衣服下水。先用手往胸前抄水,这样可以避免着凉,适应了再俯下身子到水里慢慢地游。從这一天开始,天天到河里游泳。一般都是中午到河里游,最少五六个人,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人,而且都是会游泳的,
期刊
读书是耕耘  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读书必须求精。能熟读几本好书,已经是受益匪浅。  在我读过的书中,四大名著读了两遍,有关帝王传记的书则览阅了一遍。我偏好《石评梅传》和三毛的书,会经常细读深研,而真正让我铭记于心的书,则是《百年孤独》。  我最爱《百年孤独》这本书,并非因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而是因其作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构思精巧独特,以及作品的曲折起
期刊
读小学时,有限的几本课外书,竟然还是借来的。虽然,古有袁枚《黄生借书说》,但我那时还是天真地希望,某一天自己的卧室有个书柜,书柜里摆满自己买的书。无论小人书,还是武侠小说,又或者是短小精悍的杂志散文。  于是,若干年前,我做了个梦,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报亭。三面靠墙的架子上插满着最新的杂志、小说,面对马路的那一面敞开着。里面摆个小的玻璃柜台,柜台下面是几本我最喜欢的书,柜台上面的一角摆个花瓶,一年
期刊
在我的记忆中翻找儿时的回忆,最多的就是在东北老家……  那时我还小,正值玩劲儿、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外婆家门前不远处有一条大河,我常到河边玩耍,特别喜欢脱掉鞋,光脚跑到浅水区,看着清澈见底的河水从自己的脚背上流过,留下一丝凉意……那是盛夏里独有的爽朗感受,至今想起来还依稀感觉得到那种美妙。  外婆家的院子不大也不小,跟大部分的东北农家院差不多,四四方方,规划着好几个功能区域。房子的左侧是饲养区域,
期刊
晨曦微露,星星也刚从深邃浩渺的天空隐退,没想到今天醒得这么早。重新闭上眼睛一动不动,毕竟早起不是我的习惯。可眼睛是闭着了,浑身的细胞却渐渐活跃,思维也渐渐清晰。生活中的好多事总是事与愿违,没办法,今天得破例早起了。  带上席慕蓉的文集,走上河堤小径。真静,目光在路边的花草上顾盼流转,这些细致而又自足的灵魂正在旺盛的夏季里葱茏着,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气息飘然而至,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一天也该是早上吧?也
期刊
我小时候上学早,在幼儿园没上大班,直接上了一年级。班里的同学能直接拿起书来读的时候,我还在那里拼拼音呢。学习成绩自然不好,我不敢举手,也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连话都不敢说。看见别的同学上课活跃,成绩也好,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我很羡慕,觉得人家高高在上,可自己,唉……  到了三年级,我们又增添了一个新学科——英语,教我们英语的老师是一位快退休的老老师,张老师。她中等身材,微胖,衣着朴素,对我们总是面带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再也不为吃穿而犯愁了。偶尔从心底泛起一点往日极端艰苦条件下的浪花,不免总会唏嘘感叹。  初中一年级时,邻居堂哥送给我一双棉鞋,近四十年过去了,至今想起,仍记忆犹新。  小时候,物资匮乏。我们家人口多,是全村最穷的一户,能穿上一双新鞋也是奢望的。  印象中,我小时候末穿过一双新鞋,穿得大部分都是哥哥们穿不上淘汰的鞋。到了冬天,脚上穿得仍是破烂的单鞋。实在冷了,就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