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开篇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其中“凤头”是对文章亮眼的开头做的比喻,它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的确,作文要引人入胜,一个好开头非常重要。
  生:怎样才能有一个好开头呢?
  师:开头方法有很多,但最引人入胜的要属“设置悬念法”。
  生:具体怎么操作呢?
  师:设置悬念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倒叙法,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情节中最精彩的部分特意提到文章的开头,使读者产生一种追根溯源的欲望,然后再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如《杨修之死》,作者先写杨修猜解鸡肋令,曹操以“乱我军心”将之斩首,思贤若渴的曹操仅因这一事就会将聪颖过人的杨修处死吗?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为解这一悬念,文章接着叙述了杨修平时的为人以及他惹来杀身之祸的原因。
  采用“倒叙法”应从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需要出发,千万不可为倒叙而倒叙。当倒叙的部分叙述完毕回到顺叙时,要交代清楚,有过渡衔接;否则,会使文章头绪不清,脉络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2.对比法,这种方法往往先写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物,然后提出与之相反的看法。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正与反、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只承认或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抓住“另一方面”大做文章,就会使人感到警醒,同时还体会到主题的新颖别致。
  曾经有一位学生在一篇作文的开头这样写道:“愚公,早已被称为艰苦创业、持之以恒的楷模;但我却认为愚公确实是愚。”读了这样的开头,读者会产生疑虑,因此就必须读下去。
  3.设问法,就是在开头运用一个甚至一连串的设问制造懸念,吸引读者思考抛出的问题,引导读者继续从下文中窥探出缘由。
  2017广州一模中,有一篇考场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当大学生想变成螃蟹养殖户,当城市中体面的网络工程师回到农村,当高端技术被应用于乡土特产,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想辞职回家养螃蟹却被父亲劝止但经亲身经历后仍不改初心的网络工程师小朱应该能告诉我们答案。这样的开头,一下抓住读者的心,引出了下文的层层分析。这种写法,要比直接陈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更让人感觉趣味无穷。
  最后需要指出,设置悬念要注意两点:第一,设置悬念贵在巧,巧于“藏而不露”,即设悬要根据情节的发展和全文的结构要求而定,否则就会显得虚假,不可信。第二,设悬要早,解悬要缓。设悬早,抓住读者就早。解悬缓,对于记叙文就可以从容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对于议论文,可以条分缕析,层层剥笋,从容缜密说理。
  生:老师,我想运用这“设置悬念法”写一篇文章。
  师:不急。先来看看名人在写作中如何运用“悬念法”。
  来看鲁迅先生的《药》,他这样开篇的: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便点上灯笼,吹熄灯盏,走向里屋子去了。那屋子里面,正在悉悉窣窣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候他平静下去,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地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短短数百字的开篇,已然设置了三个悬念:第一,三更半夜大家都睡着了,为何华老栓突然坐起来了?其次,“老女人”说的话告诉我们老栓要出门,但是又抛出一个问题:“这就去”,是要去哪里呢?第三,通过环境描写可知,屋外很冷寂,很不舒适。但作者又设置一个悬念: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这又是为何呢?这就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阅读的心理。
  师:成功地运用悬念开头的例子并不在少数,这种方法既极好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现在来看这个材料:
  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
  “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
  老人颔首,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美景。”
  对于这则材料,你有何感受、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生:
  得?
  ◎苏海莹
  当轰隆隆的收割机碾过稻田,盖住了农妇轻轻捻破稻穗的声音;当我们躲在钢筋水泥之内,忽略了外头轻敲屋檐的雨声;当仰望繁星的不再是曾清澈原始的黑眸,而是一排排黑压压的望远镜时,你可曾思索过,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师:开头先用排比列举出一系列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顺势抛出一个犀利的问题,我们到底怎样看待现代人的得失?如此运用“设问法”设置悬念一下抓住了读者的心,敲打着每个人的灵魂。)
  说来也奇,竟会有人在林中建一小竹馆卖几味竹笋。那日得闲,一家人慕名而往。正是初春之时,雨淅沥地还在下,迷蒙了一片翠竹春泥。不远处,一间木制小屋盛着几桌,几位客人在聊天喝酒,颇有些风味。抬头,一块用遒劲的锋笔写着“听竹轩”三字的牌匾悬着,干净利索,想来老板自是个有才情之人,老年清闲,建个小馆,招揽几位道合之人谈几句清雅。
  这时,一清瘦老人从屋里走来,笑意盈盈。提着一个古朴的茶壶走来,把桌上几只小白瓷杯翻过来,沏上热茶。我低头轻嗅,竟似闻到山涧石泉的清爽之味。我转头往四周寻去,果然发现一条缓缓流淌的溪流携着雨水延绵。原来,刚只顾着人声、茶声、雨水声,竟忽略了一旁还有一条微微透着些蓝光的小溪。凑近一嗅,一股清新的水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回过头,家人已经点好菜,闲聊着。我又举着那只茶杯琢磨着,由着那清茶香绕在心头。
  顷刻,老板娘端着一盘鲜笋上来,冲我们和蔼一笑。盘中几根青白的笋,还有层青衣裹住。我撕开笋叶,蘸了一点小碟中的酱油,笋白入口,爽脆可口。我忍不住再咬一口,这回没有酱油配佐,倒也不是很淡,想是在用清水烹煮时撒了几颗盐粒,笋的清香反倒被激起,回荡在山林间久久不散。
  闲聊得知,夫妇二人倒也不是呆在山上隐居避世,只是在竹笋盛食时节上山开店。在山下,一对孙子绕膝承欢,享天伦之乐,也是清福。老板也不忌讳聊及自己的家事,说开店的目的本就是寻几个清闲有情的人一起“打打牙斋”,亲近自然,寻幽览胜,欢笑一场。
  那天下午,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我也没有想到竟有一天我会呆在山里跟一位老人聊开怀而不知时。但那也是我最愉悦的一个下午,一个闻着竹香,沏着热茶,听着林深之处嬉叫的小声音,漫漫而又满满的下午。
  曾经跳跃在屋瓦上的鸟雀如今栖在电线杆上;曾经从井里捧水而饮的我们,如今只喝净水机里的水。在高度发展的经济时代,日日红灯绿酒夜夜对酒笙歌的社会里,我几欲逃离,只为呼吸一口原始的清新空气。
  我愿去寻农妇拾穗、听屋檐雨声;我愿去望星汉灿烂、承月光满肩,翠拂我首,却不愿得街灯炫目,喇叭烦扰!
  我们得到了科技之便,却不曾拥有自然之趣。
  (师:经过上文的铺垫描写,答案已呼之欲出,不言而喻,作者在文末卒章显志,解开谜底。)
  师:作者深谙开头设置悬念之道,先提出让人深思的问题,设置谜面,把读者置于悬念之中;行文中针线细密,层层铺垫,一个个生活场景如在目前,读者也渐渐有所品味,有所思索;最终顺理成章拨开密布在读者心头的疑云,揭示谜底,让读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艺术上的享受,是一篇成功运用开头“设置悬念”的佳作。
其他文献
【例文展示】  清风路过窗户,撩拨着新换上的蓝色窗帘,窗帘追随着风的尾巴,想要探寻一下外面的世界。  叶以宁胡乱地翻着桌上的书——《淑女是怎样炼成的》。她默默地叹了一口气,真的好悲伤啊!顾泽恺怎么就喜欢淑女呢?淑女有什么好啊?不能吃,只能看,实在是不明白。她越想越烦,合上书,慢吞吞地走到床边,嘭的一声,就瘫在了床上。  其实顾泽恺不是男神也不是学霸,是那种丢进人堆里都不一定能找出来的极普通的男生。
期刊
【技法指导】  一、故事说理,于生动有趣中引人深思  此故事非记叙文中的故事,因议论文以说理为主,所以要求故事蕴含一定的哲理。一般情况下,所收集的故事,不仅要具有记叙文的“生动性”,即情节曲折,吸人眼球;还要具有议论文的“深刻性”,即以小见大,富含哲理,引人深思,于不知不觉之中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叙述时要根据论点的需要对故事进行适当的剪裁,否则过多的叙述会导致文体不清。  如习作
期刊
留守儿童问题事关中国未来  要知道,任何社会秩序的崩坏,往往是两股势力的合流:边缘群体与边缘知识分子。边缘群体是失败者,有被剥夺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边缘知识分子则希望从社会大洗牌中赢得在商业社会中凭自身能力得不到的一切(权力、地位、荣誉、金钱与美女等)。后者把前者调动起来,社会危矣!可以想见,6100万留守儿童就是一个规模化生产边缘群体的超级工厂,而被商业社会边缘化的失意知识分子哪国哪朝都不缺。
期刊
新年是许多孩子们向往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他们可以得到很多的新年礼物。而我的一个朋友的新年愿望却是希望妈妈回家过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她当时说这愿望时的那直勾勾的眼神。  那年冬天,新年将至,我踏着积雪兴高采烈地奔向她家。记得当时她站在门口凝视着雪,大地一片银白,一片洁净,雪花如柳絮,如棉花,如鹅毛在天空飘飘洒洒。可是我感觉雪在她的眼里只有一个字——冷。她看似在看雪,却是在想念远方的人。我的出现扰乱
期刊
【聚焦热点】  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留守儿童的现象一般只在中国被提及,也是中国近年出现的一个严重社会现象。据2013年5月发布的一份中国官方机构的调查显示,留守兒童据估算已超过6000万。  【深度解读】  1.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由于现代化的发展而导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中国目前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产物。
期刊
俗话说:五里不同音,十里带翻译。在我国,有各种各样的方言,再远一些,少数民族有他们独特的语言,这些语言有时听着比外语更奇怪哩。  有好事之人编了一个“中国最难懂十大方言”表。其中,浙江温州方言排名第一。江浙一带的人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当然了,这里并不是侮辱温州人的意思,而是说温州话是多么难懂。看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曾经听到的一个故事: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部队相
期刊
人固有一死,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而作为整体的人类却一代代繁衍不息。作为个体的人,在漫长的人类生命的接力赛中,他只是一个过渡阶段。那么,如何让更多的人更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呢?只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老人。我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就有着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对自己的老人我们大多数能够尊重和爱戴,但对别人的老人却未必能够如此。其实别人的老人同样渴望你的尊重。另外,你
期刊
我们都是人,所以对于别人的苦难,我们会感同身受,因为我们会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指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重要方法。  “将心比心”能够如期让我们正确认识他人。我们都是社会人,都需要正确认识他人,这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前提,也是帮助我们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和提高自己情商的灵药。  将心比心能够让我们准确判断是非。判断是非曲直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而判断必须有一个标准,当然
期刊
李时,字宗易,任丘人。时举弘治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世宗嗣位,为讲官,寻迁侍读学士。嘉靖三年,擢礼部右侍郎。俄以忧归。服除,为户部右侍郎。复改礼部,寻代方献夫为尚书。帝既定尊亲礼,慨然有狭小前人之志,欲裁定旧章,成一朝制作。张孚敬、夏言用事,咸好更张。所建诸典礼,咸他人发端,而时傅会成之。或廷议不合,率具两端,待帝自择,终未尝显争。以故帝爱其恭顺。四方上嘉瑞辄拜疏请
期刊
【文题在线】  (201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思路点拨】  材料中,“车来车往”两次作为陈述主语支配了四个动宾短语,這里车来车往既可指日常车流来去,也可以虚写与车相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