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铁路客车作为当前人们出行所使用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人们对客车车厢室内的环境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车内装饰材料、座椅、卧铺使用的蒙面垫材等是造成铁路客车车厢内空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因。本文通过分析车厢内部装饰材料以及有害气体的限量标准,提出具体控制措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客车;有害物质;室内装饰材料;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铁路客车运行时速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出行方式,同时伴随运行时速增高,新造列车的使用量也逐渐加大,采用非金属材料进行车厢内部装饰而造成的室内空气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满足乘客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需求,铁路部门应该重视加强客车内装饰材料的使用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量的限定标准的有效执行。
一、完善现有限量标准的建议
1.明确客车整车检测之前12h密封期间对于温度的要求
按照“TB T 3139-2006 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在客车进行整车检测之前,需要进行12h的密封处理,但并未详细规定密封期间整车需要控制在哪个温度范围内。经过试验可以证明,车厢内有害物质的挥发量与车内温度有着直接关系,当温度逐渐升高,其挥发量也会随之增加。比如,同样的两辆硬卧车,其中一辆在进行12h密封处理期间的温度设置为5℃,另外一辆设置为20℃,两辆列车的取样温度均为20℃,发现后一辆列车的检测结果要高于前一辆。因此,在修订限制标准时,需要将密封期间对于温度的要求考虑进去,可以提高客车有害物含量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1]。
2.限定非金属材料的使用要求
按照“TB T 3139-2006 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对铁路客车内装饰材料中的非金属材料有害物的含量有着明确的要求,但并未对材料的使用部位进行明确的规定。部分材料受限于自身特性,会含有极大的有害物质,比如油漆类涂料、溶剂型胶黏剂等,虽然标准汇总对挥发物的限量值规定为小于750g/L,但经过模拟实验的检测,可以得出该类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限量值,虽然能够符合相关标准,但其对车内空气有害物质含量的实际贡献量是非常大的,成为车厢室内空气有害物超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修订标准时,需要对有害物限定值比较高的材料,加强其限定使用的要求,主要针对的是挥发性材料的限定要求,禁止此类材料出现在车内装饰中进行使用或者尽量少用,车厢内所用涂料、胶黏剂应使用新型环保产品。
3.补充限定标准中的缺项要求
按照“TB T 3139-2006 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对车厢内的非金属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做出了要求,主要针对TVOC含量、针对甲醛含量。而新造列车涉及的部分非金属材料,已经超出标准规定,所以对该类材料甲醛、有机物挥发量的要求及检测方法也没有具体的要求。通过以往的检测经验,可以得知,铁路客车的内装材料所涉及的品种比较多,增加了车厢内部有害物质的含量。针对这样的现状,在修订标准时,应该对车辆较常使用的非金属材料进行完善,对材料所含有害物质的限定值及检测方法等都进行详细的规定,同时增加禁限用物质的规定。
二、控制车厢有害物质的措施
1.从源头上控制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影响
车辆制造企业应该对内装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装车之前,对各批次、不同供应商所生产的内装材料,加强其有害物质的限量检测工作,一旦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应严令禁止其出现在装车过程中。例如客车木制件防火防腐涂料可以分为溶剂型、水基型两种,前者的TVOC含量为550g/L,后者的TVOC含量为59g/L,在可以满足产品性能需求的前提下,装车材料应采用有害物质含量较小的材料与产品。
2.增加整车通风工序
铁路客车在整车内装完工之后,车门与车窗将会处于关闭状态,车辆内部将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即使打开了车门与车窗,也会因为车辆两侧活动窗户较少、车辆两端不贯通等原因,致使车辆内空气的流通速度缓慢,并未起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也不利于车厢内装材料在装车之后,继续释放有害物质。因此,在完工之后,相关人员需要对列车的单车电气、整列编组电气进行试验检测,利用通风、加热等功能提高车厢内部温度,增强车厢内的空气循环,从而实现进一步去除、释放客车内装材料所残留的部分有害物质的目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关闭列车门窗,开启空调全暖运行模式,打开车内所有的电热器,持续运行2h,当车厢内的环境温度大于30℃时,关掉电热器;关闭空调与电热器之后,门窗应该继续保持1h的密封状态;然后将车辆门窗打开,将空调设置為通风模式运行1h。通风释放具有非常明显的降低有害物质含量的效果,
3.装车前增加内装材料的释放环节
部分材料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其释放周期比较长,多数为3~15年才可将其完全释放,但材料中的有机物挥发性能比较强,处于22℃以上温度的环境中,其挥发量在1周之内就可以达到最高峰值,2周后材料中所含的大部分有害物质,都可以有效的挥发到空气之中,其有害物质的含量也会大幅度降低。此外,车厢内经过防火防腐涂料处理的木制件,以及蒙面布、垫材、胶合板、防寒玻璃棉板、地板布、玻璃钢等,在装车之前都要在温度适宜、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存放2周以上的时间。利用有效的装车前释放环节,对内装材料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更深一层的挥发,减少材料装车后有害物质的释放量,从而改善车辆内部空气环境[2]。
4.有害物质的人工治理方法
铁路客车在检测车辆甲醛、TVOC超标时,对于不合格的车辆应该继续进行治理。但是TVOC的构成比较复杂,现阶段还未出现任何有效的化学、物理手段可以将其进行分解,通风释放仍然是最为有效的措施。而甲醛的构成比较单一,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人工处理,比如光触媒技术进行化学治理、物理吸附方法治理、生物酶治理等,这些治理方法都可以迅速的降解车厢甲醛含量。此外,加强相关人员对内装材料的质量管理控制力度,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客车内装材料有害物质的含量,为客车营造良好的空气环境质量。
结语
铁路客车的室内环境非常特殊,其容积率要高于普通室内家居,非常容易造成车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污染物超标问题,对旅客及乘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客车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对非金属材料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把控,从源头上解决客车室内有害物质限量问题,从而改善车内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庆超.新造客车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控制[J].铁道技术监督,2018(2).
[2]安小平.铁路客车内装材料和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要求[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8):58-60.
(作者单位: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关键词】铁路客车;有害物质;室内装饰材料;控制措施
随着我国铁路客车运行时速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出行方式,同时伴随运行时速增高,新造列车的使用量也逐渐加大,采用非金属材料进行车厢内部装饰而造成的室内空气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满足乘客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需求,铁路部门应该重视加强客车内装饰材料的使用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量的限定标准的有效执行。
一、完善现有限量标准的建议
1.明确客车整车检测之前12h密封期间对于温度的要求
按照“TB T 3139-2006 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在客车进行整车检测之前,需要进行12h的密封处理,但并未详细规定密封期间整车需要控制在哪个温度范围内。经过试验可以证明,车厢内有害物质的挥发量与车内温度有着直接关系,当温度逐渐升高,其挥发量也会随之增加。比如,同样的两辆硬卧车,其中一辆在进行12h密封处理期间的温度设置为5℃,另外一辆设置为20℃,两辆列车的取样温度均为20℃,发现后一辆列车的检测结果要高于前一辆。因此,在修订限制标准时,需要将密封期间对于温度的要求考虑进去,可以提高客车有害物含量检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1]。
2.限定非金属材料的使用要求
按照“TB T 3139-2006 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对铁路客车内装饰材料中的非金属材料有害物的含量有着明确的要求,但并未对材料的使用部位进行明确的规定。部分材料受限于自身特性,会含有极大的有害物质,比如油漆类涂料、溶剂型胶黏剂等,虽然标准汇总对挥发物的限量值规定为小于750g/L,但经过模拟实验的检测,可以得出该类材料中所含有害物质的限量值,虽然能够符合相关标准,但其对车内空气有害物质含量的实际贡献量是非常大的,成为车厢室内空气有害物超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修订标准时,需要对有害物限定值比较高的材料,加强其限定使用的要求,主要针对的是挥发性材料的限定要求,禁止此类材料出现在车内装饰中进行使用或者尽量少用,车厢内所用涂料、胶黏剂应使用新型环保产品。
3.补充限定标准中的缺项要求
按照“TB T 3139-2006 机车车辆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对车厢内的非金属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做出了要求,主要针对TVOC含量、针对甲醛含量。而新造列车涉及的部分非金属材料,已经超出标准规定,所以对该类材料甲醛、有机物挥发量的要求及检测方法也没有具体的要求。通过以往的检测经验,可以得知,铁路客车的内装材料所涉及的品种比较多,增加了车厢内部有害物质的含量。针对这样的现状,在修订标准时,应该对车辆较常使用的非金属材料进行完善,对材料所含有害物质的限定值及检测方法等都进行详细的规定,同时增加禁限用物质的规定。
二、控制车厢有害物质的措施
1.从源头上控制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影响
车辆制造企业应该对内装材料有害物质的限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装车之前,对各批次、不同供应商所生产的内装材料,加强其有害物质的限量检测工作,一旦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应严令禁止其出现在装车过程中。例如客车木制件防火防腐涂料可以分为溶剂型、水基型两种,前者的TVOC含量为550g/L,后者的TVOC含量为59g/L,在可以满足产品性能需求的前提下,装车材料应采用有害物质含量较小的材料与产品。
2.增加整车通风工序
铁路客车在整车内装完工之后,车门与车窗将会处于关闭状态,车辆内部将形成一个密闭空间,即使打开了车门与车窗,也会因为车辆两侧活动窗户较少、车辆两端不贯通等原因,致使车辆内空气的流通速度缓慢,并未起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也不利于车厢内装材料在装车之后,继续释放有害物质。因此,在完工之后,相关人员需要对列车的单车电气、整列编组电气进行试验检测,利用通风、加热等功能提高车厢内部温度,增强车厢内的空气循环,从而实现进一步去除、释放客车内装材料所残留的部分有害物质的目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关闭列车门窗,开启空调全暖运行模式,打开车内所有的电热器,持续运行2h,当车厢内的环境温度大于30℃时,关掉电热器;关闭空调与电热器之后,门窗应该继续保持1h的密封状态;然后将车辆门窗打开,将空调设置為通风模式运行1h。通风释放具有非常明显的降低有害物质含量的效果,
3.装车前增加内装材料的释放环节
部分材料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其释放周期比较长,多数为3~15年才可将其完全释放,但材料中的有机物挥发性能比较强,处于22℃以上温度的环境中,其挥发量在1周之内就可以达到最高峰值,2周后材料中所含的大部分有害物质,都可以有效的挥发到空气之中,其有害物质的含量也会大幅度降低。此外,车厢内经过防火防腐涂料处理的木制件,以及蒙面布、垫材、胶合板、防寒玻璃棉板、地板布、玻璃钢等,在装车之前都要在温度适宜、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存放2周以上的时间。利用有效的装车前释放环节,对内装材料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更深一层的挥发,减少材料装车后有害物质的释放量,从而改善车辆内部空气环境[2]。
4.有害物质的人工治理方法
铁路客车在检测车辆甲醛、TVOC超标时,对于不合格的车辆应该继续进行治理。但是TVOC的构成比较复杂,现阶段还未出现任何有效的化学、物理手段可以将其进行分解,通风释放仍然是最为有效的措施。而甲醛的构成比较单一,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人工处理,比如光触媒技术进行化学治理、物理吸附方法治理、生物酶治理等,这些治理方法都可以迅速的降解车厢甲醛含量。此外,加强相关人员对内装材料的质量管理控制力度,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客车内装材料有害物质的含量,为客车营造良好的空气环境质量。
结语
铁路客车的室内环境非常特殊,其容积率要高于普通室内家居,非常容易造成车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污染物超标问题,对旅客及乘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客车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对非金属材料的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把控,从源头上解决客车室内有害物质限量问题,从而改善车内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庆超.新造客车内装材料及室内空气有害物质控制[J].铁道技术监督,2018(2).
[2]安小平.铁路客车内装材料和室内空气有害物质限量要求[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8):58-60.
(作者单位: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