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林业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造林工程缓解了林业资源的压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造林工程建设需要依托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造林工程质量,保障林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了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造林工程;质量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0.03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为了缓解了林业资源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进行造林工程意义重大。在造林工程建设中,不仅需要依托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还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造林质量。
1 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
造林工程规模大、周期长、专业性强,在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影响因素多元化,需要统筹管理,以保障造林工程的整体成效。
1.1 造林规划问题
造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地区的环境条件、经济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科学布局。然而当前造林规划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具有长远发展目标的指导,片面追求造林面积而忽略质量与效益,没有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前期设计工作流于表面,导致后期林木无法得到科学养护,使造林工程效益严重受损[1]。
1.2 造林管理问题
造林工程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工程的有序进行。然而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管理体系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规范的流程,没有落实项目管理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比较粗放,责任分工不明确等[2]。例如,种苗质量直接关系到造林质量,由于把关不严或利益诱惑,可能导致不良种苗被使用,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产生生态危害。再如,缺乏造林工序的管理,没有结合苗木特性科学种植,导致造林工序混乱,造林质量受到影响。
1.3 造林技术问题
造林工程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使用落后的技术导致造林工程效益受损。例如,提早郁闭成林来避免林木生长受到影响,然而这种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受工作安排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间伐时间合理,导致林分过密、卫生不良,增加了病虫害的概率[3]。造林工程涉及的技术类型很多,比如树种选择技术、栽培移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区域环境、造林类型的差异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如果前期勘察不到位,品种选择不当或是布局存在问题,造林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1.4 造林人员问题
造林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造林工程的质量,然而当前相关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林工程中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受限于人力资源的不足,往往会临时聘用大量群众,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责任心不强,导致造林工程质量等不到保障。造林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重视,例如在幼苗期需要合理施肥、浇水,越冬需要覆盖保温薄膜等,然而由于参建人员的疏忽大意,幼苗存活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造林工程效益。又如在造林工作后就当甩手掌柜,没有认真做好养护工作,致使林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2 造林工程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
造林工程是一项复杂化、专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阶段到后续养护阶段都做好质量管理,杜绝质量问题,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为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1 科學规划
在规划阶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深入地考察造林地区的客观环境,包括地理条件、水文条件、经济水平等。在此基础上,要合理确定造林工程的目标和功能,包括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环境改善、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要围绕实际需要突出功能特点。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林木类型,科学搭配,并体现树种的丰富性。通常建议选择本地树种,以更好地适应造林地区环境,并降低造林工程的成本。此外,要结合既有经验,对造林工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环境危害、病虫害等,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应急手段,以保障造林工程的顺利进行。
2.2 强化管理
在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力度,依靠完善的管理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1)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规范流程,全面科学地约束工作行为,为造林工程管理提供必要依据;2)要根据树种和环境制订合理的管理计划,包括栽培密度控制、树木质量控制,严把种苗质量关,规范整地、种植方法、种植工具、锄草、施肥等工作程序。
2.3 更新技术
为了保障技术措施的科学合理,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适用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和优化造林技术。1)引进的技术手段要代表当前造林领域的先进水平,有成熟的应用经验;2)要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挪用,而是要根据本地区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术措施。例如,分殖造林法省去了育苗环节,造林效率很高,成活率也不错,受到很多造林工程的重视,然而这种技术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视造林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才能决定引进与否。再如引进种苗检验、检疫技术,杜绝使用假冒伪劣树种,推广抗旱造林技术、飞机播种造林技术、幼苗抚育技术等,提高造林质量。
2.4 加强培训
为了提高造林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需要加强培训力度,构建完善系统的培训机制,提高所有参建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具体来说,分为以下4个方面:1)进行造林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加强正向的宣传教育,使参建人员自觉履行职责,维护造林质量安全;2)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吸收更多优秀的人才;3)定期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针对管理人员要强化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针对一线人员要细化幼苗抚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根据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调整改进培训方案和内容,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4)采取岗前培训和绩效考核的方式,严格把关,尤其对于临时聘用的人员,只有岗前培训考核通过才可上岗,工作中如果绩效考核不达标则需要接受培训教育,不通过不得上岗,约束和激励工作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工作能力。
3 结语
我国是一个林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造林工程是维护生态环境、助力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为了保障造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需要认真研究造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只有在规划、管理、技术和人员等方面下功夫,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到位,才能推动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龙凯凡.林业工程发展道路和加强造林生产管理的策略探析[J].现代园艺,2019(14):217-218.
[2] 邓杨军.探讨影响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关键因素及加强措施[J].现代园艺,2019(14):225-226.
[3] 王晓娟.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136.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造林工程;质量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0.03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为了缓解了林业资源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进行造林工程意义重大。在造林工程建设中,不仅需要依托科学的规划和管理,还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造林质量。
1 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
造林工程规模大、周期长、专业性强,在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影响因素多元化,需要统筹管理,以保障造林工程的整体成效。
1.1 造林规划问题
造林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地区的环境条件、经济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科学布局。然而当前造林规划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比较普遍,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具有长远发展目标的指导,片面追求造林面积而忽略质量与效益,没有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前期设计工作流于表面,导致后期林木无法得到科学养护,使造林工程效益严重受损[1]。
1.2 造林管理问题
造林工程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工程的有序进行。然而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管理体系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和规范的流程,没有落实项目管理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比较粗放,责任分工不明确等[2]。例如,种苗质量直接关系到造林质量,由于把关不严或利益诱惑,可能导致不良种苗被使用,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产生生态危害。再如,缺乏造林工序的管理,没有结合苗木特性科学种植,导致造林工序混乱,造林质量受到影响。
1.3 造林技术问题
造林工程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使用落后的技术导致造林工程效益受损。例如,提早郁闭成林来避免林木生长受到影响,然而这种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受工作安排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间伐时间合理,导致林分过密、卫生不良,增加了病虫害的概率[3]。造林工程涉及的技术类型很多,比如树种选择技术、栽培移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区域环境、造林类型的差异合理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如果前期勘察不到位,品种选择不当或是布局存在问题,造林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1.4 造林人员问题
造林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造林工程的质量,然而当前相关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林工程中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受限于人力资源的不足,往往会临时聘用大量群众,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责任心不强,导致造林工程质量等不到保障。造林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重视,例如在幼苗期需要合理施肥、浇水,越冬需要覆盖保温薄膜等,然而由于参建人员的疏忽大意,幼苗存活率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造林工程效益。又如在造林工作后就当甩手掌柜,没有认真做好养护工作,致使林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2 造林工程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
造林工程是一项复杂化、专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阶段到后续养护阶段都做好质量管理,杜绝质量问题,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为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1 科學规划
在规划阶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全面、深入地考察造林地区的客观环境,包括地理条件、水文条件、经济水平等。在此基础上,要合理确定造林工程的目标和功能,包括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环境改善、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要围绕实际需要突出功能特点。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林木类型,科学搭配,并体现树种的丰富性。通常建议选择本地树种,以更好地适应造林地区环境,并降低造林工程的成本。此外,要结合既有经验,对造林工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环境危害、病虫害等,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应急手段,以保障造林工程的顺利进行。
2.2 强化管理
在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力度,依靠完善的管理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1)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和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规范流程,全面科学地约束工作行为,为造林工程管理提供必要依据;2)要根据树种和环境制订合理的管理计划,包括栽培密度控制、树木质量控制,严把种苗质量关,规范整地、种植方法、种植工具、锄草、施肥等工作程序。
2.3 更新技术
为了保障技术措施的科学合理,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适用的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和优化造林技术。1)引进的技术手段要代表当前造林领域的先进水平,有成熟的应用经验;2)要符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挪用,而是要根据本地区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术措施。例如,分殖造林法省去了育苗环节,造林效率很高,成活率也不错,受到很多造林工程的重视,然而这种技术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视造林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才能决定引进与否。再如引进种苗检验、检疫技术,杜绝使用假冒伪劣树种,推广抗旱造林技术、飞机播种造林技术、幼苗抚育技术等,提高造林质量。
2.4 加强培训
为了提高造林团队的整体素质水平,需要加强培训力度,构建完善系统的培训机制,提高所有参建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具体来说,分为以下4个方面:1)进行造林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教育,加强正向的宣传教育,使参建人员自觉履行职责,维护造林质量安全;2)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吸收更多优秀的人才;3)定期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针对管理人员要强化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针对一线人员要细化幼苗抚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根据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调整改进培训方案和内容,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4)采取岗前培训和绩效考核的方式,严格把关,尤其对于临时聘用的人员,只有岗前培训考核通过才可上岗,工作中如果绩效考核不达标则需要接受培训教育,不通过不得上岗,约束和激励工作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工作能力。
3 结语
我国是一个林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造林工程是维护生态环境、助力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为了保障造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率,需要认真研究造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只有在规划、管理、技术和人员等方面下功夫,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到位,才能推动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龙凯凡.林业工程发展道路和加强造林生产管理的策略探析[J].现代园艺,2019(14):217-218.
[2] 邓杨军.探讨影响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关键因素及加强措施[J].现代园艺,2019(14):225-226.
[3] 王晓娟.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9(12):136.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