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颢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第一,金圣叹在评《黄鹤楼》时论道:“通解细寻,他何曾是作诗,直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见道理,却是如此,于是立起身,提笔濡墨,前向楼头白粉壁上,恣意大书一行。既已书毕,亦便自看,并不解其好之与否,单只觉得修已不须修,补已不须补,添已不可添,减已不可减,于是满心满意,即便留却去休。固实不料后来有人看见,已更不能跳出其笼罩也。”这段话道尽了《黄鹤楼》的妙处,说明了“看”在诗歌写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样,“看”在中学生写作文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初中生作文时能够做到视觉知觉、历史眼光、哲学情怀三点就能写一篇好文章了。
一、视觉知觉
所谓视觉知觉就是指我们用眼睛去看,这种看可以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也可以是近看远看,还可以是实看虚看。这种做法尤其可以运用在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中。
要写视野范围内的各种东西,上可写白云苍狗,中可写飞禽走兽,下可写游鱼细石,只要把你眼中所见之景细致地描绘出来就可以了。先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事为例说明: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先写出了游玩的位置,“北”和“西”指出了方位,是视觉的范畴。然后诗人由下及上,写了低处的水面和云脚,再写高处的黄莺、暖树、燕子以及春泥这些富含春天气息的意象,并且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各类鸟,最后又将视线下移,再次叙写近在眼前的花花草草、绿树白堤,使得读者很容易能够捕捉到诗人的视线轨迹:由平视到仰视再到平视。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地把眼中所见之景真实地写下来,就成了一篇优秀的诗作。
我们写作时也可如此,比如说要写一次考试失败后心情的烦躁不安,可以先写桌面书籍文具的杂乱、同学背影的压力、黑板上的涂鸦(由近及远、从下到上,实写),进而虚写老师的意味深长的目光。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场景,如果站在楼上,可以先写远处黑压压的乌云、苍茫的远山,再写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树,最后写同学们乱糟糟的发型,形象具体地描绘出来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有气魄有细节、有多层次的颜色、有镜头的纵深感。
以中考作文《丢》为例,我们就可以这样写:假设有一天“我”站在走廊上,看着灰蒙蒙的天觉得我们已经丢失了蓝天白云,联想到严重的环境问题;再往下看,看到密密麻麻的建筑物联想到当今严重的家庭交流问题问题;再往下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联想到人们信任缺失的问题;最后呼吁我们要找回美丽的自然、淳朴的人情,建设美丽中国。
二、历史眼光
中学的学习中,学过很多历史人物的故事,也学过很多古代优秀的诗篇,我们要善于把所学的历史文化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中。这样写来,就不会觉得无物可写,也不会觉得文章平淡如白开水,没有内涵。
这里以毛泽东作品为例。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作者叙写了南阳在三国时期和后汉时期重要的地位以及蒋介石政府周密的布置来凸显南阳的地位,点出了我军解放南阳的战略作用。在《沁园春·雪》直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历史评价来点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还是以《丢》为例,我们就可以把一些历史人物串联起来,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丢”可以理解为一种失去,有失必有得,失去以后会得到一些东西:屈原丢失了自己振兴楚国的梦想却得到了万世的敬仰,李白丢失了自己的官位却赢得了纵酒放歌的快意人生,谭嗣同丢失了自己的性命却换来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壮志豪情……与之类似的历史人物还有很多:孔子、司马迁、陶渊明、文天祥等。
我们还可以广泛地运用所学的古代诗篇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由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批评有些同学年纪轻轻就丢失了雄心壮志,由“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来批评社会上丢失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由“人恒过然后能改”来批评有些人丢失了改正错误的勇气。
学以致用,我们平时积累了这么多优秀的文章,背诵了这么多的名诗名篇,体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的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积淀了醇厚的中华文化,作为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积累。
三、哲学情怀
所谓的哲学情怀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地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本质,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发达,不要求这种认识本质的能力要多强大,能够结合时事政治中的社会热点来作文就可以了,如上例中由灰蒙蒙的天联想到环境问题,密密麻麻的建筑物联想到沟通问题,熙熙攘攘的人群联想到信任问题就是一种透過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环境污染、沟通缺失和信任危机早已是炒得沸沸扬扬的社会热点问题,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运用。
比如说我们在阅读《紫藤萝瀑布》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感受生命的顽强与美丽;在阅读《蚊子和狮子》时让学生理解一个弱小的人可以打败一个强大的人,一个骄傲自大的人终究没有好下场;在阅读杜牧的《赤壁》时明白成功往往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会通过偶然的机遇获得。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初步具有深入分析的能力。
当然,以上三种“看”不是孤立的,相反,常常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细心观察,联系过去和未来,并且进行深入的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辅之以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对写作文会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会觉得有物可写,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也会如鱼得水!
一、视觉知觉
所谓视觉知觉就是指我们用眼睛去看,这种看可以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也可以是近看远看,还可以是实看虚看。这种做法尤其可以运用在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中。
要写视野范围内的各种东西,上可写白云苍狗,中可写飞禽走兽,下可写游鱼细石,只要把你眼中所见之景细致地描绘出来就可以了。先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事为例说明: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先写出了游玩的位置,“北”和“西”指出了方位,是视觉的范畴。然后诗人由下及上,写了低处的水面和云脚,再写高处的黄莺、暖树、燕子以及春泥这些富含春天气息的意象,并且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各类鸟,最后又将视线下移,再次叙写近在眼前的花花草草、绿树白堤,使得读者很容易能够捕捉到诗人的视线轨迹:由平视到仰视再到平视。就是这样简简单单地把眼中所见之景真实地写下来,就成了一篇优秀的诗作。
我们写作时也可如此,比如说要写一次考试失败后心情的烦躁不安,可以先写桌面书籍文具的杂乱、同学背影的压力、黑板上的涂鸦(由近及远、从下到上,实写),进而虚写老师的意味深长的目光。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场景,如果站在楼上,可以先写远处黑压压的乌云、苍茫的远山,再写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的树,最后写同学们乱糟糟的发型,形象具体地描绘出来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有气魄有细节、有多层次的颜色、有镜头的纵深感。
以中考作文《丢》为例,我们就可以这样写:假设有一天“我”站在走廊上,看着灰蒙蒙的天觉得我们已经丢失了蓝天白云,联想到严重的环境问题;再往下看,看到密密麻麻的建筑物联想到当今严重的家庭交流问题问题;再往下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联想到人们信任缺失的问题;最后呼吁我们要找回美丽的自然、淳朴的人情,建设美丽中国。
二、历史眼光
中学的学习中,学过很多历史人物的故事,也学过很多古代优秀的诗篇,我们要善于把所学的历史文化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写作中。这样写来,就不会觉得无物可写,也不会觉得文章平淡如白开水,没有内涵。
这里以毛泽东作品为例。在《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作者叙写了南阳在三国时期和后汉时期重要的地位以及蒋介石政府周密的布置来凸显南阳的地位,点出了我军解放南阳的战略作用。在《沁园春·雪》直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历史评价来点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还是以《丢》为例,我们就可以把一些历史人物串联起来,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丢”可以理解为一种失去,有失必有得,失去以后会得到一些东西:屈原丢失了自己振兴楚国的梦想却得到了万世的敬仰,李白丢失了自己的官位却赢得了纵酒放歌的快意人生,谭嗣同丢失了自己的性命却换来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壮志豪情……与之类似的历史人物还有很多:孔子、司马迁、陶渊明、文天祥等。
我们还可以广泛地运用所学的古代诗篇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由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批评有些同学年纪轻轻就丢失了雄心壮志,由“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来批评社会上丢失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由“人恒过然后能改”来批评有些人丢失了改正错误的勇气。
学以致用,我们平时积累了这么多优秀的文章,背诵了这么多的名诗名篇,体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的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积淀了醇厚的中华文化,作为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积累。
三、哲学情怀
所谓的哲学情怀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地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本质,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由于初中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发达,不要求这种认识本质的能力要多强大,能够结合时事政治中的社会热点来作文就可以了,如上例中由灰蒙蒙的天联想到环境问题,密密麻麻的建筑物联想到沟通问题,熙熙攘攘的人群联想到信任问题就是一种透過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环境污染、沟通缺失和信任危机早已是炒得沸沸扬扬的社会热点问题,稍加以引导学生很容易理解和运用。
比如说我们在阅读《紫藤萝瀑布》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感受生命的顽强与美丽;在阅读《蚊子和狮子》时让学生理解一个弱小的人可以打败一个强大的人,一个骄傲自大的人终究没有好下场;在阅读杜牧的《赤壁》时明白成功往往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会通过偶然的机遇获得。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初步具有深入分析的能力。
当然,以上三种“看”不是孤立的,相反,常常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全方位、多角度细心观察,联系过去和未来,并且进行深入的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辅之以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对写作文会越来越感兴趣,越来越会觉得有物可写,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也会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