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34-01
  1.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善于提出问题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造成学生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题。如:低年级学习5声音6一课时,了解了声音有高低强弱的不同,有嘈杂悦耳的区别,很自然的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明确本课要研究的问题。只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时空,相信学生自己能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及时肯定,即使有的不是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学生将受益终身。
  2.从教会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入手,培养直觉思维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教会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如学习5植物的花6一课时,学生通过对花的直接观察,掌握花的基本形态,在观察中让学生了解花瓣是由等片托住的,花瓣的里面有花蕊,花蕊分雌蕊和雄蕊。按照这个观察程序,要求学生看、想,调动他们大脑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花的组成。除了在课堂上,也要注意在课外养成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作业,让学生在大量常见的现象中,捕捉信息,培养直觉思维。
  3.在课堂教学中巧设疑点,激发好奇心,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探究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教5空气6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掌握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这一知识,一开始可以提问道:老师手中有一只杯子,现在我把它倒放到水里浸没,你们说杯子里面是干的还是湿的?学生作出各种猜想和假设。这时我不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巧设疑点,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余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4.敢让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自然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更新和发展。在教学中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要不断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千万不要在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一味的否定和批评,我们要对学生错误的结论或见解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要打消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要敢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做法。
  5.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
  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自然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始终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1)在上课一开始就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问题也是自然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好办法。例如在教学5生物与环境6单元的导入时,先投影出示一组自然风光的投影片,然后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根据是什么?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因为那里有鸵鸟”“因为图中有热带植物”,,这时再讨论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就会很自然。(2)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3)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归宿。课堂教学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问题,使教学活动无至尽的进行下去,并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课堂教学时,要留有悬念,并把课堂上引发的问题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再只局限于以前的观察和实验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并把课堂搬出教室,这些都是新的教学尝试,也是新时期自然教学的需要。(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最主要的形式,而一些较为难见的自然现象、抽象的图示分析等更需要直观形象的声音、图像、立体动画等来表现。如花卉的生长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教师可以将录像资料快放,让学生掌握其变化规律。(2)将自然教学走出课堂自然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让自然课走向走向室外,是自然教学的新趋势。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能更好地利用周围有利的教学资源。如教学《洪水的形成》时,我们一起到室外进行雨水冲刷各种地表的模拟实验。准备阶段和活动开展阶段,课后和室外都是最好的选择。
其他文献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吸入呼吸道后起到止咳平喘,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和发声的功能,有效抑制分泌物的渗出,并可消除喉、咽、鼻部的水肿、充
对变螺距螺纹的成形原理进行了分析。在对普通机床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全新的变距加工装置。用附加有该变螺距螺纹加工装置的普通车床,可以十分方便地加工出符合质量技术
【摘要】利用每节科学课前三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学生演讲、讲故事、做實验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课前三分钟 演讲 表达 操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31-0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
滚子链谐波传动是一种新型的谐波传动,它克服了谐波齿轮传动的缺点。而其刚轮齿廓的曲线形状是影响传动性能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刚轮齿廓曲线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对齿廓曲线的
介绍了DN1400蝴蝶阀控制系统的操作程序,并详细阐述了其液压控制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运行情况良好,证明该系统的设计满足了蝴蝶阀的控制要求,确保了
【中图分类号】 G62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班集体是班主任培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健全的班集体的建立,需要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一个班级的整体面貌如何,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水平高低及成绩大小的主要标志。因此,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强大
在对液压提升机的机电液协同平衡与控制策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模糊专家控制技术,提出了液压提升机模糊专家控制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液压提升机模糊专家控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