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们常说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高中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学习知识和提升能力,而良好规范的形成得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践行。一直以来高中生都面临着高考的使命和任务,因此,教师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提升升学率为主要目的。在这过程中,教师过分关注理论教学,却忽视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实质上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行为有着良好的规范和导向作用。本文从实践出发,针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070-0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良好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高中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健全他们的人格,塑造正确的三观。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之下,高中生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而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帮助他们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提升。但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师对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够,学生缺乏兴趣以及心理健康内容较为抽象和空洞等,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
一、合理导入心理健康教育,升华教学氛围
现代高中教育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全新要求。提升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但也要建立在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基础上。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成绩非常好,但是他心理不健康的话,这也是枉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课程不能一概而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教学模式,要依托于学生心理发展诉求,着重于用情感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确健康心理对自身发展的正面影响,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对心理健康有重视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如原本学校在高中阶段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就不是很多,教师更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个机会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而不是将这门课程的时间让出来给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学科教学,因为这样不仅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敢于评判自己。因为在高中阶段,学生或多或少地在心理健康上会存在一些小小的问题,这并不是什么大的疾病,学生要敢于暴露自己,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同时,教师也要时刻地关注学生的变化和学习情绪,多给学生一点建议,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当中自然而然的被感化。
二、完善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丰富课程形式
教师是整个教学的引领者,教师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如果某个教师整天以消极的态度进行教学的话,那么学生学习的情绪也是消极被动的,不利于学习的发展。不仅专业的心理教师要时刻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其他学科教师也应该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而开设心理活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心理健康的氛围之中,让他们了解到学校对于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的重视,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切实的行动。
如在高中阶段考虑到学生繁忙的学习时间,学校应该每个月至少安排一次专业的心理教师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教学。让学生和心理教师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和沟通,这能够更好的辅助心理教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其他的学科教师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意识到学生学习情绪不佳或者感受到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时候,教师要通过情感感染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出状态调整。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开设一定的心理活动课程,这个课程可以包括心理讲座或者心理辅导课。丰富的活动形式改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固有认知,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可以在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而教师通过心理辅导的形式,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生活和认识自己。
三、结合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心理教学体系
传统教育中,教师不仅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即使有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教师也是将这门课程的时间花到其他学科的教学方面。认为只要将其他学科学好了,成绩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不学也罢。这一传统理念导致教育模式落后,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这门课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也就是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又注重德育教育。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健全自身人格,也有利于学生培养更加积极健康的三观。
如在學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人生挫折或逆境,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直接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借助生活经验来改变他们的状态。要告诉他们人生中总会出现一定的挫折,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直面挫折,勇往直前,而不是退缩不前。
又如在考试中,教师应告诉学生要诚信应考,在考试中作弊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也是不尊重其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也是思想品德不完善的重要表现。有一次,班级里的一次模拟考试发生了作弊情况,笔者把作弊的两个学生叫来了办公室,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和他们讲述了年轻时走“捷径”导致的后果,告诉他们走捷径只是一时得利,而最终的结果只会是百害而无一利。通过这种教育,让学生思想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因此,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应当充分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素质,也需要学生的大力配合。总而言之,良好的心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标准,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积极的重要影响。只有拥有了良好健康的心理,才能谈其他的成绩与能力。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受用一生,能够为以后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莫雷.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M].广东: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2]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7.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070-0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良好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高中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健全他们的人格,塑造正确的三观。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之下,高中生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而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帮助他们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提升。但在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师对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够,学生缺乏兴趣以及心理健康内容较为抽象和空洞等,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
一、合理导入心理健康教育,升华教学氛围
现代高中教育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全新要求。提升学生的成绩固然重要,但也要建立在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基础上。试想,一个学生如果成绩非常好,但是他心理不健康的话,这也是枉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课程不能一概而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教学模式,要依托于学生心理发展诉求,着重于用情感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确健康心理对自身发展的正面影响,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对心理健康有重视的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如原本学校在高中阶段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时就不是很多,教师更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个机会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而不是将这门课程的时间让出来给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学科教学,因为这样不仅会损害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敢于评判自己。因为在高中阶段,学生或多或少地在心理健康上会存在一些小小的问题,这并不是什么大的疾病,学生要敢于暴露自己,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同时,教师也要时刻地关注学生的变化和学习情绪,多给学生一点建议,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当中自然而然的被感化。
二、完善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丰富课程形式
教师是整个教学的引领者,教师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如果某个教师整天以消极的态度进行教学的话,那么学生学习的情绪也是消极被动的,不利于学习的发展。不仅专业的心理教师要时刻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其他学科教师也应该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而开设心理活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心理健康的氛围之中,让他们了解到学校对于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的重视,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切实的行动。
如在高中阶段考虑到学生繁忙的学习时间,学校应该每个月至少安排一次专业的心理教师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教学。让学生和心理教师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和沟通,这能够更好的辅助心理教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其他的学科教师也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意识到学生学习情绪不佳或者感受到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时候,教师要通过情感感染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出状态调整。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开设一定的心理活动课程,这个课程可以包括心理讲座或者心理辅导课。丰富的活动形式改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固有认知,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可以在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而教师通过心理辅导的形式,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生活和认识自己。
三、结合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心理教学体系
传统教育中,教师不仅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即使有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教师也是将这门课程的时间花到其他学科的教学方面。认为只要将其他学科学好了,成绩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不学也罢。这一传统理念导致教育模式落后,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这门课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也就是既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又注重德育教育。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健全自身人格,也有利于学生培养更加积极健康的三观。
如在學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碰到人生挫折或逆境,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直接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态度。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借助生活经验来改变他们的状态。要告诉他们人生中总会出现一定的挫折,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直面挫折,勇往直前,而不是退缩不前。
又如在考试中,教师应告诉学生要诚信应考,在考试中作弊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也是不尊重其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也是思想品德不完善的重要表现。有一次,班级里的一次模拟考试发生了作弊情况,笔者把作弊的两个学生叫来了办公室,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和他们讲述了年轻时走“捷径”导致的后果,告诉他们走捷径只是一时得利,而最终的结果只会是百害而无一利。通过这种教育,让学生思想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因此,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教师都应当充分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素质,也需要学生的大力配合。总而言之,良好的心理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标准,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积极的重要影响。只有拥有了良好健康的心理,才能谈其他的成绩与能力。学生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受用一生,能够为以后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莫雷.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M].广东: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2]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