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促进了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都纷纷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力求取得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管理政策,在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分别对新能源汽车实施优惠。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管理政策;改进建议
1、国家层面管理政策
1.1门政策发展历程
在发展起步阶段(2001年一2008年),国家政策主要立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提出“三纵三横”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布局。2005年,工信部、交通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优化汽车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明确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在政策密集出台阶段(2009年一2010年),国家政策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力度,将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升到了重要高度。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颁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13个城市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
1.2政策示范推广
2009年,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确定通过财政补贴形式,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力争到2012年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达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十城干辆”工程实施以来,主要依托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截止目前,我国“十城千辆”工程试点城市共25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划11、广州等城市。截止2012年底,“十城千辆”工程共计示范推广2.74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主要集中在公交车、出租车、市政服务车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然而,在试点城市间的推广情况却大相径庭。部分试点城市推广工作完成较好。如合肥截止2013年3月,推广新能源汽车5622辆,占全国推广总量的20%。郑州,截止2012年底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663辆,完成示范推广目标1500辆的111%。与之相反,很多示范城市都没有达到预期推广目标。厦门,截止2012年11月底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425辆,其中混合动力公交车386辆,与国家规定的1000辆的推广目标相距甚远。昆明,截止2012年3月底,也只推广51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新能源汽车管理政策与改进建议
2.1培育车辆核心技术,提高车辆安全性能
继续推进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关键零部件为基础,不断提升动力电池效能,促进动力系统平台化,实现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化。在技术改进、科技创新保障条件下,在电池安全和碰撞安全方面不断完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一是加强动力电池材料研究与应用,提升电池组集成技术,增强电池稳定性和耐久性,保障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安全;二是加强动力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改进电池断电保护的研发技术,提高车身设计安全性和科学性,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碰撞安全。
2.2加强研发创新环节,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扶持。一是实行资金扶持政策。对于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与配套设施研发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财政资助和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具备先进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以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给予减免和降低。二是提供研发技术保护。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和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鼓励申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保护,积极帮助自主研发技术的推广和宣传。三是加大科研人才投入。重點培养动力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等领域的企业和专业化人才,积极引进大量富有经验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填补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空白。
2.3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和技术标准
一方面,应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集中企业优势资源,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不利资源,使产品能够向平稳化过渡。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加强上游关键技术研发企业与下游厂商的合作,巩固产业链,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应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化进程,建立完善的、适用性强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规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基础设施的生产和建设,并需着眼全球市场,制定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
2.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投人方面,应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政府为主导,整合企业、银行、风险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建立完善的融资平台,加大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投人,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强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的合作,提高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分层次、分阶段推进配套设施建设,优先在公交车站、商城、社区等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建设充电设施示范区,形成示范效应;其次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加油站、便利店等地区建设充电设施,便利大众出行;最后在各居住小区逐步推广,实现服务全覆盖。
结语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调整汽车产业机构、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对我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核心研发技术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今后,相关各方应当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抢抓机遇,协同攻关,以最终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柳钦.美日欧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走向[J].汽车与配件,2011,(24):39-4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管理政策;改进建议
1、国家层面管理政策
1.1门政策发展历程
在发展起步阶段(2001年一2008年),国家政策主要立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提出“三纵三横”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发布局。2005年,工信部、交通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优化汽车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明确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在政策密集出台阶段(2009年一2010年),国家政策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力度,将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升到了重要高度。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颁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13个城市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
1.2政策示范推广
2009年,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确定通过财政补贴形式,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力争到2012年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达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十城干辆”工程实施以来,主要依托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截止目前,我国“十城千辆”工程试点城市共25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划11、广州等城市。截止2012年底,“十城千辆”工程共计示范推广2.74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主要集中在公交车、出租车、市政服务车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然而,在试点城市间的推广情况却大相径庭。部分试点城市推广工作完成较好。如合肥截止2013年3月,推广新能源汽车5622辆,占全国推广总量的20%。郑州,截止2012年底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663辆,完成示范推广目标1500辆的111%。与之相反,很多示范城市都没有达到预期推广目标。厦门,截止2012年11月底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425辆,其中混合动力公交车386辆,与国家规定的1000辆的推广目标相距甚远。昆明,截止2012年3月底,也只推广51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新能源汽车管理政策与改进建议
2.1培育车辆核心技术,提高车辆安全性能
继续推进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关键零部件为基础,不断提升动力电池效能,促进动力系统平台化,实现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化。在技术改进、科技创新保障条件下,在电池安全和碰撞安全方面不断完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一是加强动力电池材料研究与应用,提升电池组集成技术,增强电池稳定性和耐久性,保障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安全;二是加强动力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改进电池断电保护的研发技术,提高车身设计安全性和科学性,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碰撞安全。
2.2加强研发创新环节,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扶持。一是实行资金扶持政策。对于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与配套设施研发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财政资助和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具备先进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以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给予减免和降低。二是提供研发技术保护。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和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鼓励申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保护,积极帮助自主研发技术的推广和宣传。三是加大科研人才投入。重點培养动力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等领域的企业和专业化人才,积极引进大量富有经验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填补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空白。
2.3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和技术标准
一方面,应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集中企业优势资源,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不利资源,使产品能够向平稳化过渡。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加强上游关键技术研发企业与下游厂商的合作,巩固产业链,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应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化进程,建立完善的、适用性强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规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基础设施的生产和建设,并需着眼全球市场,制定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
2.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投人方面,应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政府为主导,整合企业、银行、风险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建立完善的融资平台,加大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投人,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强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的合作,提高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分层次、分阶段推进配套设施建设,优先在公交车站、商城、社区等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建设充电设施示范区,形成示范效应;其次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加油站、便利店等地区建设充电设施,便利大众出行;最后在各居住小区逐步推广,实现服务全覆盖。
结语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调整汽车产业机构、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对我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核心研发技术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今后,相关各方应当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抢抓机遇,协同攻关,以最终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柳钦.美日欧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走向[J].汽车与配件,2011,(2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