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乘坐的汽车从虎跳峡一路行来,蜿蜒曲折,都是山路,绕过玉龙雪山,最后来到了心仪已久的丽江古城。
古城的天极高、极蓝、极神圣,云极轻、极白、极飘渺,玉龙雪山在旁边静静地守护着古城,如同圣洁、美丽、神秘、恬淡的少女。
此时暮色渐浓,丽江古城里,红红的灯笼在夜色中次第亮了起来,若隐若现,水声潺潺,纳西古乐悠悠地奏起,光影音撕破了历史的时空,仿佛梦回遗忘的旧梦。
听人介绍,丽江古城原来是茶马古道,兵家必争之地,正因如此,丽江成为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向任何人敞开着,中原文化、古纳西文化、白族文化、藏族文化还有外来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这片弹丸之地交流、融合、发展,产生了一种多元性、统一性、互补性的特殊文化形式。不设防恰恰使得古城完好地幸存下来。
丽江古城因 “家家流水饶诗意,户户垂柳赛画图”而闻名于世,无论从规模从气候从文化都符合水乡味道,这里的居民爱种花,使得这里花开四季,绿色常青,也基于此,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使其有别于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从而从众多古城镇中脱颖而出。丽江古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此它不仅是云南的、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古城有三条河流经,中河是古老的自然水系,它沿着东大街入城,西河则顺着狮子山脚流向古城集市的中心——四方街,东河在古城北边,河边绿柳垂地,翠薄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这里的建筑则有“曲、幽、窄、达”的建筑风格又富蕴民族特色,平面布局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多院等多种形式,房屋就地势而建,以两层居多,也有三层,适用且美观。
丽江古城历来许多人对之评议极高,美籍奥地利学者洛克博士醉心于纳西东巴文化,对那些稚拙古朴的东巴象形文字痴迷不已,旅居丽江长达28年之久,发表了10多种论著,为丽江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名叫顾彼德的俄国人来到这里被这里“天堂般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一住就是九年。他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写到:“丽江很少为外界所知道,是几乎被人遗忘了的中国南部古纳西王国……”其实早在700年前,元朝云南宣抚副使李京曾赞叹:“丽江雪山天下绝,积玉堆琼几千叠。”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是不辞万里遥征来到“往返难以时计”的丽江古城,写下游记中辉煌的篇章,称丽江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如今,丽江先在西方一夜之间热了起来。人们再次发现了古城的价值,争相来这里,一睹芳容。
我选择一家宾馆安顿好,就来到丽江古城的街上,避开了人群,孤独地走着。我历来孤独,孤独只属于我这样在旅途中渴望爱并寻找爱的人。
石板铺就的路,木板铺就的桥,踩上去特有质感,仿佛踩在心阶,惊起无数感慨。这里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使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大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江南六大古镇,我走马观花式地走过一圈,对它们也毁誉不一。来到七彩云南之后,发现在这里竟然还有这么一座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古城镇,不由地产生几分新鲜感。
我走到一个街道的拐弯处,纳西古乐悠悠地吹奏,乐声缭绕,缓缓地缠绵在我四周,顿时有种身不知在何处的感慨,想不起身在现代的街市,还是走在某种马上被遗忘的文化中……
我陶醉了,陶醉在古乐悠悠凄凄的意境,陶醉在远逝的文化中,真正参悟到了孔夫子所说的“礼失求诸于野”的要旨。这里的老房子、老礼数,老规矩、老味道,原来都是中原文化的原生态。而这种“原生态文化”已经在中原之地无法找寻,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失落……我是一个热爱传统的人,我的叛逆恰恰是缘于现代对传统的一棒子抛弃的做法。
我无心打扰这群吹奏者,便悄悄地走开了,继续自己的孤独。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古城的中心——四方街,这里纳西族的妇女跳着东巴舞,据说舞蹈是纳西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舞蹈。东巴舞就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游客们也间杂在其中,欢快地跳着,仿佛都成为了古纳西人了。我也禁不住诱惑进入圈中扭了一阵,没一会儿发现背心处有汗湿的感觉,便跳了出来,看看时间已经晚上9:30了。这时灯光幽幽,河水淙淙,水草在水间曼妙地扭动着,晚风徐徐,柳条依依,这种情境仿佛只能出现在古诗的意境中或者童年时的江南水乡,如今一下子置换到面前,而且撞个满怀,心中所翻腾起来的,是亲切,是惆怅,是伤感。也在这时,我才像个诗人。
我沿河选择了一个张桌子坐了下来,这个地方在四方街的后面,人比较多,我叫了壶云南雪茶,自斟自酌,想不慌不忙地度过这个宁静的夜晚。沿河而坐的人们欢声笑语,或谈情,或说爱,或叙往,或道今,或低吟,或浅唱,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怡然自得,恍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我在桌上翻得一本杂志,都是丽江的溢美之辞,浓妆重抹说这是一片小资的家园。原来如此,一路走来,那么多酒吧,那么多咖啡馆仄蹩在街面中……这里饱含着小资的情调,这让我不舒服。我的平民思想是根深蒂固,虽然有人也会骂我是小资,但是我相信自己始终站在平民阶层,因为我明白自己来自哪里?带着一个草根阶层的呼声。
大概坐在10点的时候,街上还是很热闹。这让我仿佛觉得身处在温柔得发腻的夜杭州。我感到意外,竟在云南这个山间的坝子里,丽江一下子如此蹿红?来来往往的都是来自各地的搜奇猎异的人们。
站在这里,我并没有像那些人们决定选择在这里生活,对这个地方彻底地爱它一次。我觉得这里已经属于猎奇者、经商者的天地,这么好的一片土地竟然渐渐地走向了世俗化、金钱化,再也不是一个幸存之城,被遗忘的王国了。
小资们因为疯狂地爱上丽江的山水而留在这里,多为自由职业者、艺术家或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现在随着商品浪潮的席卷而来,他们过于郁闷。更可怕的是,现在选择在这里生活的以福建、浙江的商人居多,他们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过来的,以修钟表、卖小商品为业。1989年更多的人从德宏边贸转入丽江,很快就炒热了古城的商业铺面。他们追求的是经济利益,仿制的东西铺天盖地,导致整个街面都是雷同的旅游商品,粗劣的银制品、低拙的东巴文化纪念品。
丽江这个不设防的城市,所有的人都涌了过来,特别是商品经济的浪潮渐渐地取代了这里的文化品味。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丽江:这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它将撞倒在没有城墙的墙上,并且永远地死去!
古城的天极高、极蓝、极神圣,云极轻、极白、极飘渺,玉龙雪山在旁边静静地守护着古城,如同圣洁、美丽、神秘、恬淡的少女。
此时暮色渐浓,丽江古城里,红红的灯笼在夜色中次第亮了起来,若隐若现,水声潺潺,纳西古乐悠悠地奏起,光影音撕破了历史的时空,仿佛梦回遗忘的旧梦。
听人介绍,丽江古城原来是茶马古道,兵家必争之地,正因如此,丽江成为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向任何人敞开着,中原文化、古纳西文化、白族文化、藏族文化还有外来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这片弹丸之地交流、融合、发展,产生了一种多元性、统一性、互补性的特殊文化形式。不设防恰恰使得古城完好地幸存下来。
丽江古城因 “家家流水饶诗意,户户垂柳赛画图”而闻名于世,无论从规模从气候从文化都符合水乡味道,这里的居民爱种花,使得这里花开四季,绿色常青,也基于此,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姑苏”。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使其有别于其它历史文化名城,从而从众多古城镇中脱颖而出。丽江古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此它不仅是云南的、中国的,更是全世界的。古城有三条河流经,中河是古老的自然水系,它沿着东大街入城,西河则顺着狮子山脚流向古城集市的中心——四方街,东河在古城北边,河边绿柳垂地,翠薄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这里的建筑则有“曲、幽、窄、达”的建筑风格又富蕴民族特色,平面布局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多院等多种形式,房屋就地势而建,以两层居多,也有三层,适用且美观。
丽江古城历来许多人对之评议极高,美籍奥地利学者洛克博士醉心于纳西东巴文化,对那些稚拙古朴的东巴象形文字痴迷不已,旅居丽江长达28年之久,发表了10多种论著,为丽江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名叫顾彼德的俄国人来到这里被这里“天堂般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一住就是九年。他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写到:“丽江很少为外界所知道,是几乎被人遗忘了的中国南部古纳西王国……”其实早在700年前,元朝云南宣抚副使李京曾赞叹:“丽江雪山天下绝,积玉堆琼几千叠。”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是不辞万里遥征来到“往返难以时计”的丽江古城,写下游记中辉煌的篇章,称丽江为“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如今,丽江先在西方一夜之间热了起来。人们再次发现了古城的价值,争相来这里,一睹芳容。
我选择一家宾馆安顿好,就来到丽江古城的街上,避开了人群,孤独地走着。我历来孤独,孤独只属于我这样在旅途中渴望爱并寻找爱的人。
石板铺就的路,木板铺就的桥,踩上去特有质感,仿佛踩在心阶,惊起无数感慨。这里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使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大有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江南六大古镇,我走马观花式地走过一圈,对它们也毁誉不一。来到七彩云南之后,发现在这里竟然还有这么一座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古城镇,不由地产生几分新鲜感。
我走到一个街道的拐弯处,纳西古乐悠悠地吹奏,乐声缭绕,缓缓地缠绵在我四周,顿时有种身不知在何处的感慨,想不起身在现代的街市,还是走在某种马上被遗忘的文化中……
我陶醉了,陶醉在古乐悠悠凄凄的意境,陶醉在远逝的文化中,真正参悟到了孔夫子所说的“礼失求诸于野”的要旨。这里的老房子、老礼数,老规矩、老味道,原来都是中原文化的原生态。而这种“原生态文化”已经在中原之地无法找寻,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失落……我是一个热爱传统的人,我的叛逆恰恰是缘于现代对传统的一棒子抛弃的做法。
我无心打扰这群吹奏者,便悄悄地走开了,继续自己的孤独。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古城的中心——四方街,这里纳西族的妇女跳着东巴舞,据说舞蹈是纳西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舞蹈。东巴舞就是纳西族的古典舞蹈。游客们也间杂在其中,欢快地跳着,仿佛都成为了古纳西人了。我也禁不住诱惑进入圈中扭了一阵,没一会儿发现背心处有汗湿的感觉,便跳了出来,看看时间已经晚上9:30了。这时灯光幽幽,河水淙淙,水草在水间曼妙地扭动着,晚风徐徐,柳条依依,这种情境仿佛只能出现在古诗的意境中或者童年时的江南水乡,如今一下子置换到面前,而且撞个满怀,心中所翻腾起来的,是亲切,是惆怅,是伤感。也在这时,我才像个诗人。
我沿河选择了一个张桌子坐了下来,这个地方在四方街的后面,人比较多,我叫了壶云南雪茶,自斟自酌,想不慌不忙地度过这个宁静的夜晚。沿河而坐的人们欢声笑语,或谈情,或说爱,或叙往,或道今,或低吟,或浅唱,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怡然自得,恍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我在桌上翻得一本杂志,都是丽江的溢美之辞,浓妆重抹说这是一片小资的家园。原来如此,一路走来,那么多酒吧,那么多咖啡馆仄蹩在街面中……这里饱含着小资的情调,这让我不舒服。我的平民思想是根深蒂固,虽然有人也会骂我是小资,但是我相信自己始终站在平民阶层,因为我明白自己来自哪里?带着一个草根阶层的呼声。
大概坐在10点的时候,街上还是很热闹。这让我仿佛觉得身处在温柔得发腻的夜杭州。我感到意外,竟在云南这个山间的坝子里,丽江一下子如此蹿红?来来往往的都是来自各地的搜奇猎异的人们。
站在这里,我并没有像那些人们决定选择在这里生活,对这个地方彻底地爱它一次。我觉得这里已经属于猎奇者、经商者的天地,这么好的一片土地竟然渐渐地走向了世俗化、金钱化,再也不是一个幸存之城,被遗忘的王国了。
小资们因为疯狂地爱上丽江的山水而留在这里,多为自由职业者、艺术家或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现在随着商品浪潮的席卷而来,他们过于郁闷。更可怕的是,现在选择在这里生活的以福建、浙江的商人居多,他们最早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过来的,以修钟表、卖小商品为业。1989年更多的人从德宏边贸转入丽江,很快就炒热了古城的商业铺面。他们追求的是经济利益,仿制的东西铺天盖地,导致整个街面都是雷同的旅游商品,粗劣的银制品、低拙的东巴文化纪念品。
丽江这个不设防的城市,所有的人都涌了过来,特别是商品经济的浪潮渐渐地取代了这里的文化品味。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丽江:这是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它将撞倒在没有城墙的墙上,并且永远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