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目前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仍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正如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提到的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及中考角度剖析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古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此重要, 而我们目前的古诗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 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理想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第一,由于古诗文距当今学生的时代太遥远了,现在我们交流又不用文言文,何况古诗文中所涉及的典章制度,社会常识等都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距离,所以有的学生认为古诗文学了没有用处。第二,由于古诗文与学生熟知的现代口头与书面语有很大差异,学生很难逾越语言文字障碍,课文读不懂,自然产生畏难情绪。第三,古诗文本身缺乏趣味性,学生对其学习就提不起兴趣,但为了应付中考又不得不学习。第四,目前书市上古诗文的注释翻译资料泛滥,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为上课听不听都一样,因为资料上都有现成的答案,何必去白费劲。第五,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只占总分的15%左右,并且这部分得分率又很低,所以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是出力不讨好的事。
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使得我们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举步维艰,出现“少、慢、差、费”的现象。
2、课堂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潜能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解决。那种‘先生讲、学生听’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打破”。目前的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中,80%的老师都采取 “解词——串讲——翻译”的大包大揽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重点实词、虚词到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特殊句式,面面俱到。有的老师则每篇文章都逐句给学生翻译好,甚至连古代诗歌也要翻译成现代文,把那些声情并茂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如一位老师讲《出师表》一文,从写作背景介绍,到逐字逐句的解词、翻译、分析段意,最后总结中心与写作特色。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甚至引经据典,触类旁通,不厌其烦的分析讲解。而学生们与老师密切配合的寥寥无几,或恹恹欲睡,或不堪其烦。由此可见,过分重视串讲分析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养成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习惯,以至于没有热情听讲,没兴趣思考,使学生渐渐丧失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3、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有步骤的训练
不少教师认为,学好古诗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能翻译,会默写,这样就算是完成了古诗文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愿深钻,只是简单的“串讲”,繁琐的分析。将主要的课堂教学时间作面面俱到的讲解,这其实是对古诗文教学要求的一种误解,至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就更谈不上。毕业班的老师迫于中考的压力,可能还会给学生讲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规律,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也可能就古诗文进行一些专题训练。但初一、初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及专题训练方面可以说是空白。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古诗文试题不像前几年那样用课内篇段检测古诗文教学在词语、句子及文意理解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而是更加注重用课内掌握的知识技能来解决课外古诗文阅读的问题。因此, “以讲代读”的现象如不及时改变,初中古诗文教学将无法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形成教学方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诗文由于距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很难自觉自愿地产生学习动机。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教学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由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如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学习古诗文的良好氛围来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设计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范读激起兴趣,可以播放配音朗读,也可以由教师范读;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编成课本剧表演来激发学习兴趣等等。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边局面,而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让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借助工具书来疏通文意,这不但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如何阅读古诗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时间留给对古文、古诗文本的鉴赏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上来。因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明白”与听教师“讲明白”的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出问题、解决疑难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应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古诗文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无穷魅力。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及中考角度剖析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古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此重要, 而我们目前的古诗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 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理想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
第一,由于古诗文距当今学生的时代太遥远了,现在我们交流又不用文言文,何况古诗文中所涉及的典章制度,社会常识等都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距离,所以有的学生认为古诗文学了没有用处。第二,由于古诗文与学生熟知的现代口头与书面语有很大差异,学生很难逾越语言文字障碍,课文读不懂,自然产生畏难情绪。第三,古诗文本身缺乏趣味性,学生对其学习就提不起兴趣,但为了应付中考又不得不学习。第四,目前书市上古诗文的注释翻译资料泛滥,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为上课听不听都一样,因为资料上都有现成的答案,何必去白费劲。第五,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只占总分的15%左右,并且这部分得分率又很低,所以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是出力不讨好的事。
以上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使得我们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举步维艰,出现“少、慢、差、费”的现象。
2、课堂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潜能理应受到充分的尊重并给以充分展示的机会,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真正解决。那种‘先生讲、学生听’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打破”。目前的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中,80%的老师都采取 “解词——串讲——翻译”的大包大揽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重点实词、虚词到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特殊句式,面面俱到。有的老师则每篇文章都逐句给学生翻译好,甚至连古代诗歌也要翻译成现代文,把那些声情并茂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如一位老师讲《出师表》一文,从写作背景介绍,到逐字逐句的解词、翻译、分析段意,最后总结中心与写作特色。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甚至引经据典,触类旁通,不厌其烦的分析讲解。而学生们与老师密切配合的寥寥无几,或恹恹欲睡,或不堪其烦。由此可见,过分重视串讲分析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养成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良习惯,以至于没有热情听讲,没兴趣思考,使学生渐渐丧失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
3、缺乏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有步骤的训练
不少教师认为,学好古诗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能翻译,会默写,这样就算是完成了古诗文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愿深钻,只是简单的“串讲”,繁琐的分析。将主要的课堂教学时间作面面俱到的讲解,这其实是对古诗文教学要求的一种误解,至于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就更谈不上。毕业班的老师迫于中考的压力,可能还会给学生讲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规律,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也可能就古诗文进行一些专题训练。但初一、初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古诗文的教学方法及专题训练方面可以说是空白。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古诗文试题不像前几年那样用课内篇段检测古诗文教学在词语、句子及文意理解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而是更加注重用课内掌握的知识技能来解决课外古诗文阅读的问题。因此, “以讲代读”的现象如不及时改变,初中古诗文教学将无法较好地完成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指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形成教学方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正如孔子所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诗文由于距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很难自觉自愿地产生学习动机。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教学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由一种负担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想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怎样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如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学习古诗文的良好氛围来激发兴趣;教学过程中设计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范读激起兴趣,可以播放配音朗读,也可以由教师范读;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编成课本剧表演来激发学习兴趣等等。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二者在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再是过去那种“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边局面,而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让学生根据课文注解、借助工具书来疏通文意,这不但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如何阅读古诗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把时间留给对古文、古诗文本的鉴赏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上来。因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明白”与听教师“讲明白”的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出问题、解决疑难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应遵循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古诗文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