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的扩大,这就需要不断扩充高校的容量,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楼和校舍的建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教师学生作为学习研究、试验操作的场所。
关键词:教育;高校;建设
1 引言
随着大量招生政策的实行,高校的基础建设迎来了一个高潮,为了更好的完善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实行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和制度,保障校舍、教学楼的质量和功能满足在校师生的使用需求,而高校的基建项目的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要严格按基建程序申报、审批、立项、建设。
2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2.1 基建项目管理的现有模式
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模式有其固有的模式,通常是由学校的管理层协商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的项目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管理和处置机制,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小组的管理人员根据学校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结合建筑行业实际市场形势和特点,融合多种先进理念,使得现阶段的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和创新式的发展。学校与企业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在项目的管理上借鉴了具有丰富运营经验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内容,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在项目的立项、合同签订以及施工建设的管理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和协调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由于学校作为工程建设的“甲方”,管理小组的负责人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来制约其行使的权利,在项目的招标之中容易滋生行贿受贿等不法行为,另外项目管理人員严重缺乏,本身也疏于合规管理随意变更规划,最终超规划预算,因此,合理公平的竞标,严格的预算管理才是基建项目管理的正确模式。
2.2 基建项目模式的弊端分析
高校主导下的基建工程,其最大的弊端显而易见,学校的管理层和项目负责人都不是专业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人员,对于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具体的基建承包管理模式不甚了解,在选择建设方案时可能没有按照市场运行规律以及适合本校的方式,而是较为随意的选择了道听途说,和盲从各种先进管理模式,以致于很多管理制度和措施不但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还造成基建项目管理困难重重。另外是否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建设项目从规划、选项、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产使用的全过程也值得探究。
2.3 高校基建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高校自身组建的甲方管理体系和制度的规划制定,所选择的承建商的资格和资质水准,第三方质量监督体系,以及关键的启动项目的资金和相应的预算,项目的管理模式就是主要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来逐步得到确立和完善的,工程建设的合同在编制和签订的形式也会对管理的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3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
3.1 明确基建项目的总体目标
高校进行基础设施的扩大建设的目标就是承载更多的学生和教育资源,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项目管理优化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确立总体的目标,要以学校和教育的长远发展和需求来合理的制定基建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建筑建设形式。分析高校的建筑形式,发现其更多是为了满足各项教学功能而建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楼的建设要满足必需的功能需求,而不能盲目的将其以“高、大、全”的特点去实施建设,导致工程建设难以开展,总之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做法。
高校要将建筑工程的各项性能和功能要求与承包方进行全面的沟通,施工和设计团队也要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置,各方要不断进行磋商和交流,将各项性能参数最终确定下来,形成可靠的数据,为合同的编制和签订做好一切准备,始终围绕基建项目的总体目标实施各项质量管理措施,明确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原则,努力的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工程开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达到目标而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对造价实施合理有效的管控。
3.2 分配好各方的责任与权力,形成良好的制度监督体系
高校的基建工程与普通的商业开发和政府投资基建工程都有所不同,高校在扩大招生时是需要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批准,而基建工程教育部门也要过问和检查,在高校和承建者之间承担起监督的职责,行驶相应的权利,承建者是工程建设的主力,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要负起工程质量的责任,高校行驶项目管理和调度的权利,并且有履行项目管理的职责,高校基建就需要多方协商、齐抓共管、互相监督才能有效的防止不法行为的出现,项目管理才得以逐步的优化。
3.3 加强基建项目的合同管理
完善的合同管理是提升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水平的核心,只有加大力气引入以合同为依据的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才能充分结合基建各方的责任、义务与职能。基建项目应以合同中的各个有效节点来确定自身的建设周期,同时为基建的管理者和监理者提供依据。通过合同的约束力,构建相对完善的基建项目管理程序,使整个流程不发生重复与遗漏。同时结合合同管理流程,配置相关的管理人员,从而把基建项目有效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当前,除了“代建制”的基建模式,高校均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自身的基建项目。本文推荐在两大类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是公开招标确定的合同,包括基建工程的合同与工程监理合同;二是分包合同、设计合同等。
3.4 重视基建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在高校基建建设项目的周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是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指的是系统、客观地分析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目的、效益、执行过程;通过项目后评价来检查总结项目活动实践,从而为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做出定论,同时判定高校基建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做到了合理有效,是否实现了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此外,通过细致的分析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寻求项目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反馈,同时为其他的项目提出建议,最终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4 结束语
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伴随着高校基建的井喷式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的管理者怎样才能结合目前的教学科研需求,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基建项目管理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各大高校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模式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给出了基建管理的优化方案。由于各地高校情况不尽相同,项目的背景有所差异,基建的管理模式便也不同。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必须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要重视前期可行性研究、建立全过程审计、加强合同管理、健全信息管理、推行使用后评价等,对完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翔.基于层次灰色系统理论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12.
[2]胡庆国,高群,杨伟军.灰色关联度和层次分析法在工程项目优选决策中的应用[J].工业与建筑,2010,9:11-12.
关键词:教育;高校;建设
1 引言
随着大量招生政策的实行,高校的基础建设迎来了一个高潮,为了更好的完善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必须实行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和制度,保障校舍、教学楼的质量和功能满足在校师生的使用需求,而高校的基建项目的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要严格按基建程序申报、审批、立项、建设。
2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2.1 基建项目管理的现有模式
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模式有其固有的模式,通常是由学校的管理层协商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的项目管理小组,制定相应的管理和处置机制,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小组的管理人员根据学校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建筑风格,结合建筑行业实际市场形势和特点,融合多种先进理念,使得现阶段的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和创新式的发展。学校与企业进行更加密切的合作,在项目的管理上借鉴了具有丰富运营经验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内容,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在项目的立项、合同签订以及施工建设的管理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和协调的作用。但是目前的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由于学校作为工程建设的“甲方”,管理小组的负责人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来制约其行使的权利,在项目的招标之中容易滋生行贿受贿等不法行为,另外项目管理人員严重缺乏,本身也疏于合规管理随意变更规划,最终超规划预算,因此,合理公平的竞标,严格的预算管理才是基建项目管理的正确模式。
2.2 基建项目模式的弊端分析
高校主导下的基建工程,其最大的弊端显而易见,学校的管理层和项目负责人都不是专业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人员,对于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具体的基建承包管理模式不甚了解,在选择建设方案时可能没有按照市场运行规律以及适合本校的方式,而是较为随意的选择了道听途说,和盲从各种先进管理模式,以致于很多管理制度和措施不但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还造成基建项目管理困难重重。另外是否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建设项目从规划、选项、评估、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产使用的全过程也值得探究。
2.3 高校基建模式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高校自身组建的甲方管理体系和制度的规划制定,所选择的承建商的资格和资质水准,第三方质量监督体系,以及关键的启动项目的资金和相应的预算,项目的管理模式就是主要根据这些影响因素来逐步得到确立和完善的,工程建设的合同在编制和签订的形式也会对管理的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3 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
3.1 明确基建项目的总体目标
高校进行基础设施的扩大建设的目标就是承载更多的学生和教育资源,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项目管理优化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确立总体的目标,要以学校和教育的长远发展和需求来合理的制定基建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建筑建设形式。分析高校的建筑形式,发现其更多是为了满足各项教学功能而建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楼的建设要满足必需的功能需求,而不能盲目的将其以“高、大、全”的特点去实施建设,导致工程建设难以开展,总之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做法。
高校要将建筑工程的各项性能和功能要求与承包方进行全面的沟通,施工和设计团队也要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置,各方要不断进行磋商和交流,将各项性能参数最终确定下来,形成可靠的数据,为合同的编制和签订做好一切准备,始终围绕基建项目的总体目标实施各项质量管理措施,明确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原则,努力的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工程开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达到目标而加强项目管理力度,对造价实施合理有效的管控。
3.2 分配好各方的责任与权力,形成良好的制度监督体系
高校的基建工程与普通的商业开发和政府投资基建工程都有所不同,高校在扩大招生时是需要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批准,而基建工程教育部门也要过问和检查,在高校和承建者之间承担起监督的职责,行驶相应的权利,承建者是工程建设的主力,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要负起工程质量的责任,高校行驶项目管理和调度的权利,并且有履行项目管理的职责,高校基建就需要多方协商、齐抓共管、互相监督才能有效的防止不法行为的出现,项目管理才得以逐步的优化。
3.3 加强基建项目的合同管理
完善的合同管理是提升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水平的核心,只有加大力气引入以合同为依据的基建项目全过程管理,才能充分结合基建各方的责任、义务与职能。基建项目应以合同中的各个有效节点来确定自身的建设周期,同时为基建的管理者和监理者提供依据。通过合同的约束力,构建相对完善的基建项目管理程序,使整个流程不发生重复与遗漏。同时结合合同管理流程,配置相关的管理人员,从而把基建项目有效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当前,除了“代建制”的基建模式,高校均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自身的基建项目。本文推荐在两大类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是公开招标确定的合同,包括基建工程的合同与工程监理合同;二是分包合同、设计合同等。
3.4 重视基建项目的后评价工作
在高校基建建设项目的周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是项目后评价,项目后评价指的是系统、客观地分析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目的、效益、执行过程;通过项目后评价来检查总结项目活动实践,从而为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做出定论,同时判定高校基建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做到了合理有效,是否实现了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此外,通过细致的分析与评价,总结经验教训,寻求项目成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反馈,同时为其他的项目提出建议,最终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4 结束语
我国已经进入了高等院校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伴随着高校基建的井喷式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的管理者怎样才能结合目前的教学科研需求,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基建项目管理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各大高校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高校基建项目的管理模式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给出了基建管理的优化方案。由于各地高校情况不尽相同,项目的背景有所差异,基建的管理模式便也不同。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必须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要重视前期可行性研究、建立全过程审计、加强合同管理、健全信息管理、推行使用后评价等,对完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翔.基于层次灰色系统理论的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2012.
[2]胡庆国,高群,杨伟军.灰色关联度和层次分析法在工程项目优选决策中的应用[J].工业与建筑,201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