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监测是随着环境污染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监测既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环境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管理效率,必须依靠环境监测。
关键词:环境监测 突发事件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全国各类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给国民经济、环境及人们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灾难,能否及時防范、妥善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对环保部门能力和水平的检验。而应急监测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环境应急工作成败和高层的决策是否正确。但是,目前,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表现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能力不强、应急监测现场协调指挥能力不强、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监测人员缺乏应急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后勤保障不足等。所以,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管理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目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能力不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非正常的、不可抗拒的,在时间、地点、场合、排污方式、途径、种类、数量、浓度等方面难以预料,一般不可预测,有些有一些苗头。目前环境监测还不能够做到预测污染事件发生,甚至有些突发污染事件已经发生了七八个小时后才接到污染事件的报告,往往错过了最佳的监测和处置时机,监测工作的被动可能造成决策的失误。如何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如何在一些事件发生前进行预报,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是环境监测管理需要去努力探讨的问题。
1.2应急监测现场协调指挥能力不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有方方面面的领导到场,在环境应急监测现场指挥上,目前存在着过分依靠领导临场发挥的情况,有时领导之间的意见不一致时,各方面的行动难以协调地开展,特别在监测的频次、持续时间等方面,没有科学的评估,受到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权影响太大,容易造成应急权力失控和监测资源浪费。
1.3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到现场的人很多,但往往缺乏一些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手段和知识准备,对现场污染物种类、数量、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以及相关水文、气象等相关资料不能及时掌握,所以对污染突发事件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的危害等初期评估方面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在应急监测过程中往往还忽视了监测的质量控制,不能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监测数据的上报的过程中,有时往往受到行政方面的干预,只报好的方面,对严重的情况还有瞒报的现象发生。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监测信息系统。
1.4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里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不足,缺少必要的应急监测装备,对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不能及时准确分析污染因子,甚至有时仪器设备的数量不够,束手无策。仅仅靠日常的监测设备和分析手段是不能满足应急监测要求的。二是应急监测装备配置不实用,有些地方花费了很多的资金,购买的应急仪器不适用,有贪大求洋的倾向,忽视了基本要求的配置。而在应急监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方面并没有下功夫,容易造成应急资源浪费。
1.5缺乏应急技术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监测人员缺乏根据现场污染情况、条件和污染事件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的能力,知识面不够广。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特别是现场大型监测分析仪器的操作技术不够熟练,往往造成应急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现场监测人员还缺乏应急安全知识培训,对于在应急现场如何根据各种复杂污染情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容易受到危险伤害。
1.6后勤保障能力不足。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复杂,各种各样的化学危险物爆炸、泄漏的污染因子很多,有易燃易爆、化学毒品、腐蚀性、致癌物等有机和无机的物质以及放射性,针对对各种污染物质的安全措施目前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应对综合应急、流域应急等情况的后勤保障能力不足,对特殊污染因子分析的物质保障不足,监测的机动性不足等。
二、完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管理的对策
2.1开展早期预警是对环境突发危机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的关键.如何增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能力,笔者认为,作为环境监测部门是有许多工作可以做的。首先建立当地风险源档案十分必要,利用环境监测的优势,对本地有可能发生环境突发危机事件的单位和工段进行摸底分析,排出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刺激性、致癌性以及放射性等危险物质名称、生产和储存数量方式、地点方位以及化学特性等,形成本地区风险源信息图,做到对本地区风险源心中有数。第二,建立完善的环境预警机制,监测站除了成立应急环境监测小组外,还需要充分发挥耳目哨兵的作用,可以联合当地的安全监督等部门一起组织重点风险源单位、工段和安全事故多发地的一线人员加入到应急监测网,可以通过他们对安全和污染事故隐患和苗头及时掌握,以便在第一时间及时判断做出反应。第三,建立现代预警系统工程,目前,县级以上的监测站一般都建设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重要的河流断面也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一些重点的污染源也建立了自动监控系统, 要充分利用这些自动监控系统,增加超标预警信息功能,充分发挥这些自动站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的作用。还可以根据当地财力的情况,增加一些环境重点区域和重点源的特异因子自动监测站,为及时了解和掌控危机应急进程提供技术保障。加强环境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应急知识和意识也是一项提高环境预警水平行之有效的办法。总之要以"快速、简便、经济、科学、高效"为目标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2.2针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演练,是提高应急监测现场指挥协调能力的基本保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可以说是全面检验环境监测站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作为应急监测现场指挥应该首先掌握每次突发事件污染特点、范围、危害程度、污染物的性质、二次污染物产生情况以及最佳的监测方案。根据每次现场监测的具体情况,做好和各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监测网络站的协调和沟通,要把最新的情况和有关污染物知识、事件危害程度和范围以及监测的打算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以便现场最高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过分依靠领导临场发挥的情况。特别对于监测的频次、监测持续时间等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初步意见,摆出充分的理由,既要对污染事件进行充分的监测又要防止不必要的监测应急资源浪费。所以建立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的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和预案,并针对各种突发污染事件进行相关方面的联合演练,做到在实际情况发生时胸有成竹,增强上下左右协调性,对监测站提高应急监测现场指挥水平和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2.3要解决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的问题,首先要建立现代化的通信系统,各个监测站还应配置一套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比较清楚的卫星遥感地图,图文传输技术可根据各地的条件配备。这样便于在现场对污染事件发生地的情况有个整体的认识,可以迅速形成比较完善现场监测方案,对污染的范围和重点保护区域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应急监测的报告。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污染事故不同的时期,编制初期现场报告和中后期的不同的形式的监测报告。污染事件往往发生得很突然,大部分污染事件的持续时间不长,污染事件初期污染物的浓度大,可以应用快速的检测手段,以快速定性和半定量为主,结合整个现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最新的有关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危害程度现场向有关领导汇报。污染事件中后期,以监测污染对环境的持续影响为主,主要依靠实验室的分析结果进行报告。目的有差异,对报告的要求也不一样。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关键还是在于平时人员对监测技术和仪器使用的熟悉程度、人员的责任心、平时对应急仪器和方法进行经常性的校准比对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水平。在涉及网络站共同监测的情况下,要统一数据的上报,不能多头上报,提高应急监测报告的时效性和质量,以适应整个应急工作的需要为准。对于只报好的方面以及瞒报的现象,可以采取上报数据法律责任追究的办法,对现场主要指挥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监测数据的记录尽可能保存仪器的自动记录,没有自动记录的采取严格措施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真正做到应急监测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科学。
2.4在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上,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实际需要为目的。目前,各地都比较重视配置应急监测装备能力,在配置时首先应该考虑能够测试本地有可能发生的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刺激性、致癌性、放射性等危险物质,侧重有机毒物能力的建设。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应该和实验室平时的建设密切结合,根据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要一味攀比档次。
2.5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除了进行布点、采样、分析等监测专业技术基本知识培训外,还要注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必须进行法律法规、各类污染物化学物理性质、安全处置、环境综合评价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和技术水平。培训的范围不能仅限于应急小组成员,必须扩大到全体监测人员,使他们真正做到一专多能。除了业务技术的培训外,还需要进行野外突发性事件应对综合能力和体能、适应性等训练以及针对不同危险情况和污染物质如何进行自我防范等方面。
三、结语
总之,生活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质量的改善,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加强环境监测,才能有效遏制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生活环境,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⑴步雪琳 全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急剧上升 2006年5月17日 中国环境报
关键词:环境监测 突发事件 存在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了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全国各类事故造成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数量急剧上升,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给国民经济、环境及人们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灾难,能否及時防范、妥善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对环保部门能力和水平的检验。而应急监测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环境应急工作成败和高层的决策是否正确。但是,目前,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表现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能力不强、应急监测现场协调指挥能力不强、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监测人员缺乏应急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后勤保障不足等。所以,对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管理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目前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能力不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非正常的、不可抗拒的,在时间、地点、场合、排污方式、途径、种类、数量、浓度等方面难以预料,一般不可预测,有些有一些苗头。目前环境监测还不能够做到预测污染事件发生,甚至有些突发污染事件已经发生了七八个小时后才接到污染事件的报告,往往错过了最佳的监测和处置时机,监测工作的被动可能造成决策的失误。如何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污染突发事件的发生情况,如何在一些事件发生前进行预报,以便采取预防措施,是环境监测管理需要去努力探讨的问题。
1.2应急监测现场协调指挥能力不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有方方面面的领导到场,在环境应急监测现场指挥上,目前存在着过分依靠领导临场发挥的情况,有时领导之间的意见不一致时,各方面的行动难以协调地开展,特别在监测的频次、持续时间等方面,没有科学的评估,受到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权影响太大,容易造成应急权力失控和监测资源浪费。
1.3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到现场的人很多,但往往缺乏一些特征污染因子的监测手段和知识准备,对现场污染物种类、数量、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以及相关水文、气象等相关资料不能及时掌握,所以对污染突发事件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的危害等初期评估方面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在应急监测过程中往往还忽视了监测的质量控制,不能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影响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在监测数据的上报的过程中,有时往往受到行政方面的干预,只报好的方面,对严重的情况还有瞒报的现象发生。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监测信息系统。
1.4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里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不足,缺少必要的应急监测装备,对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不能及时准确分析污染因子,甚至有时仪器设备的数量不够,束手无策。仅仅靠日常的监测设备和分析手段是不能满足应急监测要求的。二是应急监测装备配置不实用,有些地方花费了很多的资金,购买的应急仪器不适用,有贪大求洋的倾向,忽视了基本要求的配置。而在应急监测仪器的管理和使用方面并没有下功夫,容易造成应急资源浪费。
1.5缺乏应急技术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监测人员缺乏根据现场污染情况、条件和污染事件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的能力,知识面不够广。现场应急监测仪器特别是现场大型监测分析仪器的操作技术不够熟练,往往造成应急监测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现场监测人员还缺乏应急安全知识培训,对于在应急现场如何根据各种复杂污染情况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容易受到危险伤害。
1.6后勤保障能力不足。随着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复杂,各种各样的化学危险物爆炸、泄漏的污染因子很多,有易燃易爆、化学毒品、腐蚀性、致癌物等有机和无机的物质以及放射性,针对对各种污染物质的安全措施目前还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应对综合应急、流域应急等情况的后勤保障能力不足,对特殊污染因子分析的物质保障不足,监测的机动性不足等。
二、完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管理的对策
2.1开展早期预警是对环境突发危机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的关键.如何增强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能力,笔者认为,作为环境监测部门是有许多工作可以做的。首先建立当地风险源档案十分必要,利用环境监测的优势,对本地有可能发生环境突发危机事件的单位和工段进行摸底分析,排出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刺激性、致癌性以及放射性等危险物质名称、生产和储存数量方式、地点方位以及化学特性等,形成本地区风险源信息图,做到对本地区风险源心中有数。第二,建立完善的环境预警机制,监测站除了成立应急环境监测小组外,还需要充分发挥耳目哨兵的作用,可以联合当地的安全监督等部门一起组织重点风险源单位、工段和安全事故多发地的一线人员加入到应急监测网,可以通过他们对安全和污染事故隐患和苗头及时掌握,以便在第一时间及时判断做出反应。第三,建立现代预警系统工程,目前,县级以上的监测站一般都建设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重要的河流断面也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一些重点的污染源也建立了自动监控系统, 要充分利用这些自动监控系统,增加超标预警信息功能,充分发挥这些自动站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预警的作用。还可以根据当地财力的情况,增加一些环境重点区域和重点源的特异因子自动监测站,为及时了解和掌控危机应急进程提供技术保障。加强环境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的环境应急知识和意识也是一项提高环境预警水平行之有效的办法。总之要以"快速、简便、经济、科学、高效"为目标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2.2针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演练,是提高应急监测现场指挥协调能力的基本保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可以说是全面检验环境监测站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作为应急监测现场指挥应该首先掌握每次突发事件污染特点、范围、危害程度、污染物的性质、二次污染物产生情况以及最佳的监测方案。根据每次现场监测的具体情况,做好和各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监测网络站的协调和沟通,要把最新的情况和有关污染物知识、事件危害程度和范围以及监测的打算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以便现场最高领导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过分依靠领导临场发挥的情况。特别对于监测的频次、监测持续时间等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初步意见,摆出充分的理由,既要对污染事件进行充分的监测又要防止不必要的监测应急资源浪费。所以建立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的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和预案,并针对各种突发污染事件进行相关方面的联合演练,做到在实际情况发生时胸有成竹,增强上下左右协调性,对监测站提高应急监测现场指挥水平和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2.3要解决应急信息的报告和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的问题,首先要建立现代化的通信系统,各个监测站还应配置一套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比较清楚的卫星遥感地图,图文传输技术可根据各地的条件配备。这样便于在现场对污染事件发生地的情况有个整体的认识,可以迅速形成比较完善现场监测方案,对污染的范围和重点保护区域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应急监测的报告。笔者认为,可以根据污染事故不同的时期,编制初期现场报告和中后期的不同的形式的监测报告。污染事件往往发生得很突然,大部分污染事件的持续时间不长,污染事件初期污染物的浓度大,可以应用快速的检测手段,以快速定性和半定量为主,结合整个现场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把最新的有关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危害程度现场向有关领导汇报。污染事件中后期,以监测污染对环境的持续影响为主,主要依靠实验室的分析结果进行报告。目的有差异,对报告的要求也不一样。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关键还是在于平时人员对监测技术和仪器使用的熟悉程度、人员的责任心、平时对应急仪器和方法进行经常性的校准比对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水平。在涉及网络站共同监测的情况下,要统一数据的上报,不能多头上报,提高应急监测报告的时效性和质量,以适应整个应急工作的需要为准。对于只报好的方面以及瞒报的现象,可以采取上报数据法律责任追究的办法,对现场主要指挥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监测数据的记录尽可能保存仪器的自动记录,没有自动记录的采取严格措施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真正做到应急监测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真实、完整、科学。
2.4在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上,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实际需要为目的。目前,各地都比较重视配置应急监测装备能力,在配置时首先应该考虑能够测试本地有可能发生的易燃、易爆、剧毒、腐蚀性、刺激性、致癌性、放射性等危险物质,侧重有机毒物能力的建设。应急监测装备能力配置应该和实验室平时的建设密切结合,根据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要一味攀比档次。
2.5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除了进行布点、采样、分析等监测专业技术基本知识培训外,还要注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必须进行法律法规、各类污染物化学物理性质、安全处置、环境综合评价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和技术水平。培训的范围不能仅限于应急小组成员,必须扩大到全体监测人员,使他们真正做到一专多能。除了业务技术的培训外,还需要进行野外突发性事件应对综合能力和体能、适应性等训练以及针对不同危险情况和污染物质如何进行自我防范等方面。
三、结语
总之,生活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质量的改善,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加强环境监测,才能有效遏制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生活环境,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⑴步雪琳 全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急剧上升 2006年5月17日 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