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三备考过程中,专题复习课是最为常见的课型之一,而此类课堂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纠错,纠错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习题改错指导,提高复习效果呢?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具体做法,与业内人士共勉。
【关键词】纠错 习题改错 指导 提高 复习效果
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在高三备考过程中,专题复习课是最为常见的课型之一,而此类课堂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纠错,纠错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习题改错指导,提高复习效果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具体做法,与业内人士共勉。
1.主要问题的出现——错误依旧是错误
在高三的生物教学中,最让人苦恼的事情莫过于刚刚讲过的习题,清清楚楚强调过的易错点当再次出现时,仍有许多同学做错,常常出现相同的错误。
2.问题的分析——明确目标,反思课堂找原因
2.1 明确目标。
高三生物教学不同于高一高二,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更表现在学习目标上,高三的生物教学有两个重点目标:
(1)全面复习,构建大板块知识框架,巩固基础知识。即对学习过的的内容进行全面扫描,通过自己的梳理,构建知识体系,总结学习规律。该目标针对的是生物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方法技能的掌握,也是生物学科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2)培养并提高解题能力。即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题目而提高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不曾见过的问题的能力。上高三后习题量倍增,面对书山题海,不可能把所有题目都讲完。因此只有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才能使学生有正确的解题思路,有准确的解题方法。
2.2 反思课堂。
明确了目标,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特别是习题课,发现主要存在三点不足:
(1)由于高三习题课堂题量大、任务重,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要赶进度,所以课堂中无意间就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
(2)在习题课中,往往只重视方法规律的给出,重视了结果,却忽视了规律的得出过程,而学生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了探究过程的理解,规律方法的学习也就和应用脱节了。
(3)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的储备不同,就导致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上,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能会进入不同的思维误区。而以前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方法思路的“移植”,而其本身的错误思维没有得到更正,因此,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其潜在的错误认识就会出现,进而影响其学习和解题的能力。
3.问题的解决——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在课堂改革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的尝试、反思和总结,归纳出生物高效习题课堂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1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板块。
在讲习题前,我会对所要讲的习题涉及到的内容做一个综合的复习回顾。如我在讲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习题时,首先回顾的内容包括:考纲的要求,题目内容的难度、重点考查知识以及做完这些题目所要达到的效果,为此,我定了两个目标:一是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中的三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法和结论;二是这三个实验与DNA的结构、复制和表达之间的考点联系。目标一是对考题基础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为学生顺利理清思路扫除知识上的障碍;目标二针对知识内容,使学生熟悉知识点的考查方法和学会如何运用。这样,在以目标为纲,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不仅熟悉了考题方式,加深了对考点的记忆,也对考点有了板块的记忆。
3.2 反馈问题。
在批阅作业结束后,我先言简意赅地反馈习题的整体完成情况,并就主要的知识性错误、文字性错误和一些重要能力错误加以订正和解释。当然,在这儿讲的是“整体”上讲,不要太细,切忌逐题分析,那样就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了。我在这仅是就一些共性和个别特例做简单介绍,几句话就行。例如,在一次习题中,我通过课前批阅作业,发现有多位同学将“液泡”的 “液”写成了“叶”,而这个文字性的错误在初学的时候就有出现。于是,在一上课,我就设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测评,选取了几个出错的同学上黑板进行展示。结果出现了相同的错误,于是,我借机发挥,提出了错别字的危害,明确指出,让同学记忆深刻。在这以后,我班学生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错误。
3.3 给出答案,组织讨论,展示点评质疑。
通过投影给出答案,学生快速核对答案。本着保留共性问题,解决个性问题原则,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而我主要负责组织疑问的收集和个别学生个性问题的即时点拨。具体按以下几步来完成:
(1)小组限时分段讨论。
我首先依据题量和难易将选择题分段。非选择题一般是每题一小段,如题目较小,通常是采取两题合并或多题合并为一段,各段组内讨论一般在3-7分钟。具体操作时,我会通过学生的反应来掌握时间,如果学生很快就没有声音了,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就可以提前结束讨论;反之,则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如在讲到“光合作用速率”时,学生通过习题对净光合量和总光合量的图像辨析仍旧不熟悉,我就让学生习题讨论基础之上,合作解决阶段测试中的一道典型题,在讨论了三分钟后,基本上大部分小组都结束了,这时还有一个小组在讨论,于是我就建议小组长寻求帮助,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个小组的疑问,而且也活跃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效果很好。
(2)疑问收集、讨论求解。
经过讨论后,一般都会有个别组的个别小题有问题,这时我就让有问题小组的代表发言。发言完之后,请没有问题的小组来解决问题。如果解答问题的小组发言者不能解释清楚,则再找其他小组来解决。有时即便解答者发言清晰,解释也正确,我也会征询一下问题组的意见,对答案是否满意。如果还有疑问,那么可以适当展开辩论或在课本上找新的依据。对于共性问题,通常我会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题目中的信息,结合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
(3)教师点评、适当迁移。
在学生讨论后,我会对一些学生说不清或理解有一些偏差的小题给予点拨或讲评,言简意赅。对有些试题进行必要的知识迁移训练,让学生彻底掌握。例如,我在讲到一道设计实验验证两对性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时,在这儿就需要点拨一下这类设计实验题目的一般思路,并马上迁移到要证明一对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试验设计。由于是学生急需的、渴望学会的,这时精讲往往事半功倍,效果极佳。
3.4 教师小结。
讨论结束,问题已解决,我一定要留几分钟时间对本节课所涉及的核心知识和能力进行小结。除此之外,我也会为学生总结一些典型的做题思路和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些小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到识别坐标图时,我归纳了解决此类题型的一般规律:识标——明点——析线,并具体解释。这样学生理解后记忆效果很好,并能够在以后的同类型题目中加以应用。
3.5 学生反思。
习题课上,我通常要预留2-3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供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整理本节课有关知识、能力及试题中的易错点,并完成纠错内容的归纳。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反思的内容也千差万别。例如,一次小测试后,我班田莉莉同学在纠错中这样写到:“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无机盐离子时,会发生了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而最容易忽略水的自由扩散,因此在以后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按照老师讲的逐步分析法进行具体分析,过程要详细严谨。”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感到了纠错的效果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课改不惟模式,模式只是为效果服务,因此,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堂模式进行创造性的利用,进一步完善,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纠错 习题改错 指导 提高 复习效果
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在高三备考过程中,专题复习课是最为常见的课型之一,而此类课堂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纠错,纠错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习题改错指导,提高复习效果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具体做法,与业内人士共勉。
1.主要问题的出现——错误依旧是错误
在高三的生物教学中,最让人苦恼的事情莫过于刚刚讲过的习题,清清楚楚强调过的易错点当再次出现时,仍有许多同学做错,常常出现相同的错误。
2.问题的分析——明确目标,反思课堂找原因
2.1 明确目标。
高三生物教学不同于高一高二,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更表现在学习目标上,高三的生物教学有两个重点目标:
(1)全面复习,构建大板块知识框架,巩固基础知识。即对学习过的的内容进行全面扫描,通过自己的梳理,构建知识体系,总结学习规律。该目标针对的是生物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方法技能的掌握,也是生物学科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2)培养并提高解题能力。即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题目而提高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不曾见过的问题的能力。上高三后习题量倍增,面对书山题海,不可能把所有题目都讲完。因此只有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才能使学生有正确的解题思路,有准确的解题方法。
2.2 反思课堂。
明确了目标,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特别是习题课,发现主要存在三点不足:
(1)由于高三习题课堂题量大、任务重,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要赶进度,所以课堂中无意间就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
(2)在习题课中,往往只重视方法规律的给出,重视了结果,却忽视了规律的得出过程,而学生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了探究过程的理解,规律方法的学习也就和应用脱节了。
(3)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的储备不同,就导致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上,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能会进入不同的思维误区。而以前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方法思路的“移植”,而其本身的错误思维没有得到更正,因此,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其潜在的错误认识就会出现,进而影响其学习和解题的能力。
3.问题的解决——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在课堂改革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的尝试、反思和总结,归纳出生物高效习题课堂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1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板块。
在讲习题前,我会对所要讲的习题涉及到的内容做一个综合的复习回顾。如我在讲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习题时,首先回顾的内容包括:考纲的要求,题目内容的难度、重点考查知识以及做完这些题目所要达到的效果,为此,我定了两个目标:一是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中的三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法和结论;二是这三个实验与DNA的结构、复制和表达之间的考点联系。目标一是对考题基础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为学生顺利理清思路扫除知识上的障碍;目标二针对知识内容,使学生熟悉知识点的考查方法和学会如何运用。这样,在以目标为纲,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不仅熟悉了考题方式,加深了对考点的记忆,也对考点有了板块的记忆。
3.2 反馈问题。
在批阅作业结束后,我先言简意赅地反馈习题的整体完成情况,并就主要的知识性错误、文字性错误和一些重要能力错误加以订正和解释。当然,在这儿讲的是“整体”上讲,不要太细,切忌逐题分析,那样就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了。我在这仅是就一些共性和个别特例做简单介绍,几句话就行。例如,在一次习题中,我通过课前批阅作业,发现有多位同学将“液泡”的 “液”写成了“叶”,而这个文字性的错误在初学的时候就有出现。于是,在一上课,我就设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测评,选取了几个出错的同学上黑板进行展示。结果出现了相同的错误,于是,我借机发挥,提出了错别字的危害,明确指出,让同学记忆深刻。在这以后,我班学生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错误。
3.3 给出答案,组织讨论,展示点评质疑。
通过投影给出答案,学生快速核对答案。本着保留共性问题,解决个性问题原则,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而我主要负责组织疑问的收集和个别学生个性问题的即时点拨。具体按以下几步来完成:
(1)小组限时分段讨论。
我首先依据题量和难易将选择题分段。非选择题一般是每题一小段,如题目较小,通常是采取两题合并或多题合并为一段,各段组内讨论一般在3-7分钟。具体操作时,我会通过学生的反应来掌握时间,如果学生很快就没有声音了,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就可以提前结束讨论;反之,则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如在讲到“光合作用速率”时,学生通过习题对净光合量和总光合量的图像辨析仍旧不熟悉,我就让学生习题讨论基础之上,合作解决阶段测试中的一道典型题,在讨论了三分钟后,基本上大部分小组都结束了,这时还有一个小组在讨论,于是我就建议小组长寻求帮助,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个小组的疑问,而且也活跃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效果很好。
(2)疑问收集、讨论求解。
经过讨论后,一般都会有个别组的个别小题有问题,这时我就让有问题小组的代表发言。发言完之后,请没有问题的小组来解决问题。如果解答问题的小组发言者不能解释清楚,则再找其他小组来解决。有时即便解答者发言清晰,解释也正确,我也会征询一下问题组的意见,对答案是否满意。如果还有疑问,那么可以适当展开辩论或在课本上找新的依据。对于共性问题,通常我会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题目中的信息,结合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
(3)教师点评、适当迁移。
在学生讨论后,我会对一些学生说不清或理解有一些偏差的小题给予点拨或讲评,言简意赅。对有些试题进行必要的知识迁移训练,让学生彻底掌握。例如,我在讲到一道设计实验验证两对性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时,在这儿就需要点拨一下这类设计实验题目的一般思路,并马上迁移到要证明一对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试验设计。由于是学生急需的、渴望学会的,这时精讲往往事半功倍,效果极佳。
3.4 教师小结。
讨论结束,问题已解决,我一定要留几分钟时间对本节课所涉及的核心知识和能力进行小结。除此之外,我也会为学生总结一些典型的做题思路和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些小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到识别坐标图时,我归纳了解决此类题型的一般规律:识标——明点——析线,并具体解释。这样学生理解后记忆效果很好,并能够在以后的同类型题目中加以应用。
3.5 学生反思。
习题课上,我通常要预留2-3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供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整理本节课有关知识、能力及试题中的易错点,并完成纠错内容的归纳。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反思的内容也千差万别。例如,一次小测试后,我班田莉莉同学在纠错中这样写到:“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如果涉及到无机盐离子时,会发生了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而最容易忽略水的自由扩散,因此在以后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按照老师讲的逐步分析法进行具体分析,过程要详细严谨。”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感到了纠错的效果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当然,课改不惟模式,模式只是为效果服务,因此,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课堂模式进行创造性的利用,进一步完善,从而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