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风格是教育工作者毕生都在研究的一大课题,从教育诞生以来,风格就存在了。从孔子的私塾教学一直到现代科学教学,教学风格仍是教育者的工作重心。但老师的教书难、难教书、苦教书,可以说这是教师所公认的。所以“开展研究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个有风格的教师”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如今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高效课堂以其规律化、系统化、程序化和高效化的操作,给了教师“度人”的“金针”,每位教师都可以教得高效,让教学变得简单而成功。
【关键词】教学风格 高效课堂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14-01
教学风格是教育工作者毕生都在研究的课题,从教育诞生以来,风格就存在了。从孔子的私塾教学一直到现代科学教学,教学风格仍然是教育者的工作重心。但老师的教书难、难教书、苦教书,可以说这是教师所公认的。教学苦在哪儿?苦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苦在“学法无边,回头无岸”。所以“开展研究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个有风格的教师”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如今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高效课堂以其规律化、系统化、程序化和高效化的操作,给了教师“度人”的“金针”,每位教师都可以教得高效,让教学变得简单而成功。
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到现今高效课堂的“零参与”,前者弊端甚多已是路人皆知,而后者神奇无比,我却并不认同,毕竟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武断地将某一方置于绝对支配者的地位,纵然再怎么用心良苦或仿佛真理化身,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不仅要积极承担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更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独特的教学风格。
记得自己上大学时的课堂,“如中国古代文学史,先后有3位老师上,每人上一部分。让我大开眼界:老教授连上4节课,气如雄辩,唾沫横飞;旁征博引,竖行板书,一个问题也引用十多种说法;女教授说词曲,当堂吟唱,余音绕梁;上着课进了自己的境界,念念有词,旁若无人;有时捧着书本从容地念上一节课,末了忽然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年青教授则是上课只逼着学生提问题,如答记者问;有的信马由缰,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写,吹到下课才如梦方醒……”这样的课堂教学,如若依今天的评课标准恐怕都会被归入到不合格之列,但我却从没有觉得谁的课不好,在我看来,“正是那些风格迥异的课,才让我懂得必须运用多种手段汲取丰富的知识,让我懂得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让我懂得一个学习者要有包容性,兼收并蓄”。
传统课堂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如果教师视教材和教参为神明而不敢有半点改造,那么,同一学科的课堂势必千人一面,听了一节课便让人没有兴趣再听第二节。高效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导学案依然跳不出教材和教参的桎梏,无论课堂展示中学生的参与面有多广,亦不过是换一种方式掌握应试知识而已。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课堂,既应该有教学风格独特的教师,也应该有主动学习、思考的学生,前者善于在改造教材中传授知识、传播思想、传递精神,后者乐于在课堂学习中充实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如此才能最终达成“教学相长”之理想境界。
我设想中的课堂模式并非是教育模式中的乌托邦。我的课堂想要实现的改变不仅是在课堂内容上,而且表现在教学方式上。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到孔子那时候的“圆桌会议”式教学,也不是“柏拉图式”学园教育,但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的教育方式,让课堂的主动权更多地回到同学们身上,老师在课堂上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出现的,而不是一个专门填灌营养品的工匠。语文是快乐的,是可以去爱的。因此,我把理想中的课堂模式定性为以启发教育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互动式课堂。
教师应当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并努力以之服务于学生生命的成长。我非名师,却喜欢通过自己的思考改造手中的教材,或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或是尽可能多带些学生可感知的新鲜内容入课堂,或是依据《课程标准》构建规范的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当然,作为教师,我还热情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努力追求课堂能有掌声和笑声。对于大家皆重视的知识巩固问题,我一直以来的做法都是精练、详批和持续关注学生的自我纠错。
最后我要说:“风格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因为它有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努力在学习与思考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在意被贴上的是“传统课堂”还是“高效课堂”的标签,毕竟我应用自己的成长服务学生的成长,想想都是一件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事。我会不遗余力地去实现它。
【关键词】教学风格 高效课堂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114-01
教学风格是教育工作者毕生都在研究的课题,从教育诞生以来,风格就存在了。从孔子的私塾教学一直到现代科学教学,教学风格仍然是教育者的工作重心。但老师的教书难、难教书、苦教书,可以说这是教师所公认的。教学苦在哪儿?苦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苦在“学法无边,回头无岸”。所以“开展研究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个有风格的教师”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而如今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高效课堂以其规律化、系统化、程序化和高效化的操作,给了教师“度人”的“金针”,每位教师都可以教得高效,让教学变得简单而成功。
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到现今高效课堂的“零参与”,前者弊端甚多已是路人皆知,而后者神奇无比,我却并不认同,毕竟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园地,武断地将某一方置于绝对支配者的地位,纵然再怎么用心良苦或仿佛真理化身,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不仅要积极承担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更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独特的教学风格。
记得自己上大学时的课堂,“如中国古代文学史,先后有3位老师上,每人上一部分。让我大开眼界:老教授连上4节课,气如雄辩,唾沫横飞;旁征博引,竖行板书,一个问题也引用十多种说法;女教授说词曲,当堂吟唱,余音绕梁;上着课进了自己的境界,念念有词,旁若无人;有时捧着书本从容地念上一节课,末了忽然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年青教授则是上课只逼着学生提问题,如答记者问;有的信马由缰,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写,吹到下课才如梦方醒……”这样的课堂教学,如若依今天的评课标准恐怕都会被归入到不合格之列,但我却从没有觉得谁的课不好,在我看来,“正是那些风格迥异的课,才让我懂得必须运用多种手段汲取丰富的知识,让我懂得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让我懂得一个学习者要有包容性,兼收并蓄”。
传统课堂强调“教师讲,学生听”,如果教师视教材和教参为神明而不敢有半点改造,那么,同一学科的课堂势必千人一面,听了一节课便让人没有兴趣再听第二节。高效课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导学案依然跳不出教材和教参的桎梏,无论课堂展示中学生的参与面有多广,亦不过是换一种方式掌握应试知识而已。真正意义上的优质课堂,既应该有教学风格独特的教师,也应该有主动学习、思考的学生,前者善于在改造教材中传授知识、传播思想、传递精神,后者乐于在课堂学习中充实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如此才能最终达成“教学相长”之理想境界。
我设想中的课堂模式并非是教育模式中的乌托邦。我的课堂想要实现的改变不仅是在课堂内容上,而且表现在教学方式上。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回到孔子那时候的“圆桌会议”式教学,也不是“柏拉图式”学园教育,但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的教育方式,让课堂的主动权更多地回到同学们身上,老师在课堂上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出现的,而不是一个专门填灌营养品的工匠。语文是快乐的,是可以去爱的。因此,我把理想中的课堂模式定性为以启发教育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互动式课堂。
教师应当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并努力以之服务于学生生命的成长。我非名师,却喜欢通过自己的思考改造手中的教材,或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或是尽可能多带些学生可感知的新鲜内容入课堂,或是依据《课程标准》构建规范的知识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当然,作为教师,我还热情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努力追求课堂能有掌声和笑声。对于大家皆重视的知识巩固问题,我一直以来的做法都是精练、详批和持续关注学生的自我纠错。
最后我要说:“风格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因为它有可能长久地影响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我努力在学习与思考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不在意被贴上的是“传统课堂”还是“高效课堂”的标签,毕竟我应用自己的成长服务学生的成长,想想都是一件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事。我会不遗余力地去实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