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为英语教学中四项基本技能训练之一的听力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今,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的听力测试占总分的20%或30%。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便成为中学英语教师头疼的事。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行为只有用人的天生能力才能解释得通,这就启发我们语言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身上,即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完善大脑里“语言习得机制”,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现状表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力能力大大低于该学科的其他能力。他们的语音辨别能力低,语流的连贯能力弱,词义的语境判断差,猜字的技能技巧低,口音辨析能力差,主要内容抓不住,重要信息抓不牢,正确的习惯没养成,背景知识狭窄等。要克服这些障碍,我们任课教师就要采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
一、课堂训练和策略
上好英语听力课并非易事。因为听力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程,更主要的是传授语言收听的技能与方法的过程。要把听力课上好,教师不仅要恰当地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而且要扮演“战场上的指挥员”、“学生情况的检查员”、“听力问题的讲解员”。另外,教师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单项听力技巧。
1.抓要点。即抓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能力。这是听力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听力过程中,不要期望什么都听懂,这对一般的中学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也是不必要的。要克服每个词平均分配注意力的错误心理,而要集中注意力听关键的词或句。
2.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预测能力是听力理解过程的重要一环。它在理解口头语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训练学生根据课文标题进行预测,根据所提供的课后练习进行猜测,根据所听的主题句进行精测,根据谈话人的身份、谈话地点进行猜测,根据谈话人所使用的信号来猜测,还有根据结束语等来预测活动。
3.获取特定信息,抓住特定细节的能力。即避开无关内容,集中感兴趣的信息的能力,诸如特定的人物、数字、颜色、时间、场合、事件等。
4.培养学生正确的听的习惯。有些同学缺乏正确习惯,他们往往先将听懂的东西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缺乏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不能做到边听边理解,边记忆,我们要训练他们将听懂了并且理解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连贯的记忆,并且将全文要点通过一定的联系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听力训练中,不可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非智力因素一般指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等。在听力上则表现为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这些因素并不直接介入学习,但都起着激发调节和推动学习的作用。教师如何调控学生非智力因素,使其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听力训练的效率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加强学习动机,增强记忆力。教师应选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听力的体裁要广泛,内容要包罗万象。并且教师要轮流使用不同的电教设备,把听读、听说、听写等综合起来,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得到循序渐进。
2.减轻学生焦虑情绪,促使学生“轻装上阵”。听力训练是一种强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保持太久,则会产生疲劳。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时间,在训练的间隙尽量插入一些轻松、美妙的音乐、或简短的、幽默的笑话作为調剂品,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3.鼓励学生自信,增加学生训练的欲望。自信是凡事成功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心理不健康的同学冲破现有的“定势”的束缚,努力寻找自己潜在的积极因素。所以教材必须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浅,使学生失去兴趣,又不能太深,使其丧失信心。教师要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挫折感、焦虑、压抑这些消极的情绪,以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佳境。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心,而教师会心的微笑、适时的表扬的鼓励会进一步强化这种自信心。一旦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要耐心地指出错误的原因。教师要创设情景,帮助“自卑型”的学生减轻听音压力,恢复自信,创设热烈的场面,使“沉默型”的学生受到感染,增进兴致。
总之,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若想提高学生的听取理解能力,必须做到层层突破、循序渐进,并且做到精泛结合、听读结合、听译结合,注重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对于学生来讲,提高听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它要求相当程度的英语基本功,正确的听间和阅读方法,快速的语感反应和熟练技巧的运用。因此,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听多练是最重要的。
一、课堂训练和策略
上好英语听力课并非易事。因为听力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程,更主要的是传授语言收听的技能与方法的过程。要把听力课上好,教师不仅要恰当地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而且要扮演“战场上的指挥员”、“学生情况的检查员”、“听力问题的讲解员”。另外,教师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单项听力技巧。
1.抓要点。即抓住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能力。这是听力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在听力过程中,不要期望什么都听懂,这对一般的中学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也是不必要的。要克服每个词平均分配注意力的错误心理,而要集中注意力听关键的词或句。
2.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预测能力是听力理解过程的重要一环。它在理解口头语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训练学生根据课文标题进行预测,根据所提供的课后练习进行猜测,根据所听的主题句进行精测,根据谈话人的身份、谈话地点进行猜测,根据谈话人所使用的信号来猜测,还有根据结束语等来预测活动。
3.获取特定信息,抓住特定细节的能力。即避开无关内容,集中感兴趣的信息的能力,诸如特定的人物、数字、颜色、时间、场合、事件等。
4.培养学生正确的听的习惯。有些同学缺乏正确习惯,他们往往先将听懂的东西译成汉语,用汉语进行思维理解,缺乏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不能做到边听边理解,边记忆,我们要训练他们将听懂了并且理解的信息联系起来形成连贯的记忆,并且将全文要点通过一定的联系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听力训练中,不可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非智力因素一般指情感、兴趣、注意力、意志等。在听力上则表现为学习情绪、学习态度等。这些因素并不直接介入学习,但都起着激发调节和推动学习的作用。教师如何调控学生非智力因素,使其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听力训练的效率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加强学习动机,增强记忆力。教师应选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听力材料,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听力的体裁要广泛,内容要包罗万象。并且教师要轮流使用不同的电教设备,把听读、听说、听写等综合起来,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得到循序渐进。
2.减轻学生焦虑情绪,促使学生“轻装上阵”。听力训练是一种强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精神和注意力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保持太久,则会产生疲劳。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时间,在训练的间隙尽量插入一些轻松、美妙的音乐、或简短的、幽默的笑话作为調剂品,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3.鼓励学生自信,增加学生训练的欲望。自信是凡事成功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心理不健康的同学冲破现有的“定势”的束缚,努力寻找自己潜在的积极因素。所以教材必须与学生的心理水平相适应:既不能太浅,使学生失去兴趣,又不能太深,使其丧失信心。教师要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挫折感、焦虑、压抑这些消极的情绪,以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佳境。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心,而教师会心的微笑、适时的表扬的鼓励会进一步强化这种自信心。一旦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要耐心地指出错误的原因。教师要创设情景,帮助“自卑型”的学生减轻听音压力,恢复自信,创设热烈的场面,使“沉默型”的学生受到感染,增进兴致。
总之,听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若想提高学生的听取理解能力,必须做到层层突破、循序渐进,并且做到精泛结合、听读结合、听译结合,注重各种技能的综合运用。对于学生来讲,提高听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它要求相当程度的英语基本功,正确的听间和阅读方法,快速的语感反应和熟练技巧的运用。因此,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听多练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