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它的本质也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美术教育,尽管提高素质教育的呼声已久,许多学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学成果,但农村学校美术教育依然没有太大的起色,还存在不少问題。
关键词:农村学校 美术教学 现状 调查
一、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1.师资不足、教师业务基础差、美术教学资源匮乏
在很多农村学校美术专任教师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担任美术课都由语、数老师或是有书画爱好的教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和学习,所以也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再加上一般的农村学校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课堂基本上是一支粉笔打天下‘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
2.领导不重视,家长不支持、学生不主动
在农村学校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重考试科目,轻考查科目,对艺术课目不要求是十分普遍的想象。特别是山村学校,为了各自学校的语、数质量在中心学校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数教师包班上课,完全剥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
由于地方经济的制约,农村学生家庭条件相对困难,一周的零花钱也是屈指可数。即使经济条件允许,在商店也很难买到美术课需要的用品,美术课上学生顶多只能拥有铅笔和美术本。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或因认识不够,或因经济状况限制,为学生准备的美术学具少得可怜,极个别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还能买一盒廉价的国画颜料或水彩颜料,其余学生几乎除了一支铅笔外什么都没有。这样,教师无论怎样创设情景,想法有多好,整节课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学生没有学具无法去尝试创作,又怎能提高美术创作能力?由于没有学具,学生感到学习美术单调枯燥,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对美术课的学习也就不积极主动了。
近年来笔者对所在农村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以及家庭态度、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师资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得出数据是惊人的: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再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对美术有兴趣的只能达到60%通过几年的学校教育,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了如此地步呢?
二、农村学校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下降影响因素探究
针对以上种种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受校内、校外两大因素的影响:
1.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美术教育实践证明,学习美术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教育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农村学校 美术教学 现状 调查
一、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1.师资不足、教师业务基础差、美术教学资源匮乏
在很多农村学校美术专任教师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担任美术课都由语、数老师或是有书画爱好的教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和学习,所以也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再加上一般的农村学校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课堂基本上是一支粉笔打天下‘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
2.领导不重视,家长不支持、学生不主动
在农村学校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重考试科目,轻考查科目,对艺术课目不要求是十分普遍的想象。特别是山村学校,为了各自学校的语、数质量在中心学校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数教师包班上课,完全剥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
由于地方经济的制约,农村学生家庭条件相对困难,一周的零花钱也是屈指可数。即使经济条件允许,在商店也很难买到美术课需要的用品,美术课上学生顶多只能拥有铅笔和美术本。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或因认识不够,或因经济状况限制,为学生准备的美术学具少得可怜,极个别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还能买一盒廉价的国画颜料或水彩颜料,其余学生几乎除了一支铅笔外什么都没有。这样,教师无论怎样创设情景,想法有多好,整节课的效果也可想而知。学生没有学具无法去尝试创作,又怎能提高美术创作能力?由于没有学具,学生感到学习美术单调枯燥,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对美术课的学习也就不积极主动了。
近年来笔者对所在农村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以及家庭态度、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师资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得出数据是惊人的: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再到五年级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现严重的分化,对美术有兴趣的只能达到60%通过几年的学校教育,怎么使我们的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下降了如此地步呢?
二、农村学校学生学习美术兴趣下降影响因素探究
针对以上种种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受校内、校外两大因素的影响:
1.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美术教育实践证明,学习美术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教育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全面科学的育人观点。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