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共产党一直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尤其在近1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起了先导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是怎样形成和发展,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本文作一粗浅的探索,以求教于广大读者。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演变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15-01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初入中国
在19世纪末、20世纪之初,中国人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和中国化应是十月革命以后。毛泽东曾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才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来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实践,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一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系统传播,一些报刊也开始有计划地出版原著《资本论》。一些学者开始意识到,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取得社会主义成功,必然要遇到许多特殊复杂的问题,仅靠背诵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不可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中国需要建立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早表述了这一理念的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播的先驱者李大钊。
此后,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大变动的时刻,中国学术界广泛展开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与发展道路的论战。在论战及此后的研究中,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出发,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武器,分析了旧中国生产关系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如王亚南、许涤新、钱俊瑞、薛暮桥、孙冶方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王亚南、许涤新关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理性分析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的认识;钱俊瑞、薛墓桥、孙冶方等则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分析,对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作出了比较正确的说明。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以及学术论战所提供的理论背景资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直接
理论来源。后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渊源于苏联,过去40多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实际上就是传播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修正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但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理论界开始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一系列理论质凝,并且有人开始撰写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形成写书出书高潮。但就其内容来看,除了阐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农轻重关系等外,基本上是在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上,解释当时的经济政策,把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上升为理论,理论建树不多。但这里也有些带有自己见解的著作,如孙冶方主持编写的《社会主义经济论》。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发展阶段
从1979年开始,中国进人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性认识程度最高、创新性成果最多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重大理论发展首先当属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是以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现时代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规律为主题,从方方面面解答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有解答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创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只是作了大致的勾勒。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促使一些学者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最终在中共十三大上作出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任务、特点和基本路线作出全面的、深刻的论述提供了理论来源。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创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创新:
第一,时代不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发展。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
第二,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发展。时代的发展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否创新,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科学的理论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在于它能够反映实践和时代的要求,随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有能够不断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理论才是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的基本方向。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三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三个方面,实际上也是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之所以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因为,我们要进一步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必须是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够引领实践健康发展的理论,而这样的理论只能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并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和发展。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联系社会的思想实际,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之所以还必须充分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且善于吸取人类文明一切成果,具有开放性。
参考文献:
[1]《毛绎东选维》,第4卷,第14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发展轨迹》[J],《经济学前沿》2008,
[3]逄锦聚,《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J],《经济学家》,2007.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李祥兵,男,(1986-12),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学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演变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0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15-01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初入中国
在19世纪末、20世纪之初,中国人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和中国化应是十月革命以后。毛泽东曾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才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来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实践,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一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系统传播,一些报刊也开始有计划地出版原著《资本论》。一些学者开始意识到,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取得社会主义成功,必然要遇到许多特殊复杂的问题,仅靠背诵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是不可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中国需要建立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早表述了这一理念的应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播的先驱者李大钊。
此后,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大变动的时刻,中国学术界广泛展开了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与发展道路的论战。在论战及此后的研究中,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出发,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武器,分析了旧中国生产关系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如王亚南、许涤新、钱俊瑞、薛暮桥、孙冶方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王亚南、许涤新关于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理性分析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的认识;钱俊瑞、薛墓桥、孙冶方等则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分析,对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作出了比较正确的说明。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以及学术论战所提供的理论背景资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直接
理论来源。后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阶段
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渊源于苏联,过去40多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实际上就是传播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修正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但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理论界开始对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一系列理论质凝,并且有人开始撰写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形成写书出书高潮。但就其内容来看,除了阐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农轻重关系等外,基本上是在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上,解释当时的经济政策,把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上升为理论,理论建树不多。但这里也有些带有自己见解的著作,如孙冶方主持编写的《社会主义经济论》。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发展阶段
从1979年开始,中国进人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性认识程度最高、创新性成果最多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重大理论发展首先当属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是以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现时代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规律为主题,从方方面面解答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有解答的一系列问题,并且创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只是作了大致的勾勒。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促使一些学者展开了进一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最终在中共十三大上作出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任务、特点和基本路线作出全面的、深刻的论述提供了理论来源。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创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创新:
第一,时代不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发展。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例外。
第二,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发展。时代的发展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否创新,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科学的理论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在于它能够反映实践和时代的要求,随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有能够不断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理论才是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的基本方向。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创新,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三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这三个方面,实际上也是政治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之所以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因为,我们要进一步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必须是对实践有指导作用,能够引领实践健康发展的理论,而这样的理论只能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并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和发展。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联系国际国内的大局,联系社会的思想实际,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之所以还必须充分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且善于吸取人类文明一切成果,具有开放性。
参考文献:
[1]《毛绎东选维》,第4卷,第14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发展轨迹》[J],《经济学前沿》2008,
[3]逄锦聚,《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J],《经济学家》,2007.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李祥兵,男,(1986-12),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学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