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夜路上的光明

来源 :神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ne_pop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雪将夜封实的时候,郭六六趴在窗台上画圈圈。窗镜为纸,手指当笔。憨傻了大半辈子的郭六六只会画个圆,他说那是一颗长在歪脖子树上的小太阳。
  小太阳就在窗外遥远處的雪夜里,那是一盏长明灯。解放战争时期,常有部队夜间打村口经过,老支书就把马灯挂在了歪脖子树上。直到今天,那盏灯仍旧醒着,彻夜照亮人们的新生活。
  狼渠沟这个地名是有来历的。两座山夹着一道沟,沟里常年蓄有一潭子清凌凌的空山水。山清水秀,确是一方滋养庄稼的好地方。层层梯田攀附在山体上,凌空鸟瞰,美丽壮观。然而,深山里的豺狼虎豹也相中了这块宝地,时有狼群出没。早年间曾发生庄稼人被野兽残害的事,村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舍弃了这座丰饶的粮仓。荒芜之所,猛兽愈加肆无忌惮,常常结伴到水潭里沐浴嬉戏,人们便把这块凶险之地称作“狼渠沟”。村中不论大人孩子,无不畏惧。
  顺着狼渠沟一路向南,爬到最高处的山圪梁上,有个叫老岭的小村子。村里只有十几户人家,家家都是极好的性格。邻里和睦,生活丰足。唯一的不便,就是地处深山,出行困难,日常用品都得绕大路下山到麻糊村来采买,往返一趟就是大半天。针线布料、油盐酱醋这些不打紧的物件耽搁两日倒无大碍,而那年郭四爷得了急病,紧赶慢赶还没下山人就走了。事后父亲说,要是能早上个把时辰施行抢救,不至于丢命的。那件事以后,老岭村人决定沿着狼渠沟豁出一条捷径,直通到麻糊村。不图别的,就当给老岭的村民修条救命路。然而,也有人说那是送命路,多少年前人类就输给了狼群。
  父亲一辈子在麻糊村从事乡医工作,人们相信他的医术,更敬重他的人品。
  路修成以后,郭三爷特地来嘱托过他,“娃儿,三爷我知道这路不好走,可路上铺的是人命呀!”父亲郑重地点了点头。他从小就常跟奶奶到狼渠沟干农活,对于其中凶险,自是十分清楚。况且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啊,在当时科技落后的条件下,人们尽了全力也不过是在荒山野岭上铲草填坑,夯土垫石,勉强掘出一条羊肠小道。晴天朗日尚且通顺,遇到雨雪或是夜晚,即便没有狼,光走路就难上加难。然而,这是一份丝毫不容推辞的责任。面对全家人的愁容,父亲坚定地说,“只要我还在村里,就得对岭上人负责。”
  仿佛那些刻不容缓的情况总是出现在天色阴沉的傍晚。有人气急败坏地从老岭下来,慌慌张张说谁家的谁病得紧急,痛得厉害,要父亲务必赶紧上去看看。一场沉甸甸的大雪噙在老天爷眼里,随时都可能铺天盖地。全家人都紧张起来,母亲把围巾手套摆到炕头,奶奶打开老洋柜翻找父亲的棉大衣。父亲在药房里备药,不知病人究竟是咋个情形,总之尽可能多带点,有备无患。爷爷把马灯搁在灶台上,添足油,又就着灶坑里忽忽跳动的火光,用棉布一遍遍擦拭玻璃灯罩。直到父亲从药房出来时,屋内的手忙脚乱才顿时停下来。父亲披上大衣,背着药箱,提起马灯,一闪身跌进了阴沉沉的暮色里。母亲见围巾和手套还落在炕上,赶紧抓起来跟了出去。“来,赶紧喝口热……”奶奶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来到炕角处,才看清父亲早已出了门。她又摸索着把粥倒回锅里。昏暗的窑内,一颗颗泪珠无声碎裂。
  母亲赶上时,父亲已到了山脚下。狼渠沟像一张黑洞洞的大嘴,肆无忌惮地裸露在天地之间,随时准备把人们的恐惧和担心一口吞进去。围巾手套换成了马灯,情急之下母亲不敢拒绝,怕父亲动怒。可一米八的高大身影转眼就化在了夜色里,着实把她吓了一跳。
  “慢点。”
  “快回!”
  有回应就好,哪怕近乎训斥。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趁着这两个字的热气,母亲赶紧把马灯点起来。
  这一路,仿佛走了一辈子。夜像一块凝固的实体,父亲屏住呼吸,一脚一脚蹚在这黏稠的固体里。他把大衣的人造毛领子竖起来,头尽可能往围巾里埋下去。思维暂时停止,视觉得不到发挥,只有听觉出奇的敏锐。山风呼啦啦地喘着粗气,四下一有异动,父亲就警觉地蹲下身细听,确定无碍了再站起来继续往前走。突然间,遥远处挤出一星光亮。鬼魅、缥缈而又镇定。父亲的心“嗖”地提到了嗓子眼儿,关于妖魔鬼怪、豺狼猛兽的各种想象从四面八方汹涌而来。使他禁不住把指甲深深地掐进手心,牙齿咬得咯咯响。那颗光点却在寒风中冷峻地摇晃着,越摇越大。
  走近了才看清楚,原来是一盏马灯,挂在老岭村口的歪脖子树上。一股强大的暖流顿时将父亲从恐惧中唤醒。他终于狠狠地松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把灯从树上摘下来,掬在手里,回望来路。啊!那一星极其微弱的灯火,还定定地凝在寒夜里……
  “快回——”父亲朝山下喊了一声,便转身赶去了老岭。
  两处灯火在辽阔的夜里遥相辉映,像一双眼睛在黑色宇宙间流转着温情,又像一个缥缈如隔世,永远也无法醒来的梦。
  父亲给老岭村一个病人医好食道癌那年,郭三爷亲自送来一把手电筒。这是上海汇明厂出产的大无畏牌电筒,镀金外壳,大脑袋,长尾巴,可装三节一号干电池。崭新的玻璃片上无一丝杂尘,晶莹剔透的小灯泡卧在鲜亮的反光罩中心,看上去精致而小巧。方圆几十里内,该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精美的物件了。父亲明白这项使命,这手电筒是老岭村民的抬举,也是对他更大的期待,是专用来照亮狼渠沟那条羊肠小道的。
  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滋味,兴许只有父亲才能真正明白。那已经是20世纪90年代初了,狼渠沟也成了一个只是听起来令人发怵的地名,不再像旧时那样真的三天两日群狼出没。夜间出诊,父亲总是先骑自行车来到山脚下,把车子往庄稼地一扔,步行上山。
  山路磨薄了父亲的鞋底,父亲的双脚一遍遍夯实崎岖的路面。岁月吃力地将人们的生活一寸一寸地推向幸福安宁。那条路涩涩的,在手电筒的光圈里与父亲喃喃细语。拉呱着四季里的百姓,还有百姓们的百味春秋,走着走着,父亲突然唱起歌来。歌声时而激昂,时而凝重。突然不知从哪个方向蹿出一只野兔,跳进这歌声里慌慌张张地扭了几下屁股又跑开。父亲总是娇惯着这些生灵,在山里行医多年,他们早已成了熟悉的老朋友。这深情的歌就是唱给那些草木、庄稼、野兽甚至坟冢听的,一路唱到歪脖子树下。   在那个风雨莫测的秋夜,我也听过。父亲出诊回来时天已黑透,一到家得知老岭郭三爷家的羊痫风儿子郭六六患了急性肠炎,没顾上吃晚饭,备好药就又出了门。父亲走到院中央,突然停下来喊我把手电筒拿给他。没想到,父亲接过手电筒时竟然问我要不要跟他去。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父亲每天除了关在药房就是赶在行医的路上,能和他待在一起是多么难得啊,我兴奋极了。
  有父亲在,狼渠沟的夜欢快而美好。不管夜有多黑,手电筒的光都能将它喂饱。父亲在后,我在前。手电筒的光束在我脚下有节奏地忽漾,我刚踩上去,它就跑了,我再去追,却是怎么也追不上。远山外的天空中镶着半片明月,我和父亲一路说笑,压根没顾上跟她打声招呼。秋粮食眼看就该收了,成熟的香气在风里胀得鼓鼓的。不知不觉便走到了郭三爷家的门口,手电筒的光亮才从门缝挤进院子,就听见有人出来开门了,一块出来的还有股浓烈的骡马味。在农村,这是丰足的气息,勤劳的气息,兴旺的气息,也是讲究人家的气息。我带着各种各样的想象,随父亲进了郭三爷家。
  诊查之后,父亲给郭六六打了一针,安顿他服下几粒药,又坐下来观察。父亲说,如两个小时内没有症状出现,就基本算稳定了。可谁都没有料到,还不到一个小时外面就下起了雷暴雨。几声雷打下来便突然停了电。屋子里黑黢黢的,郭三爷进进出出忙个不停。两个小时之后,郭六六的病情倒是顺顺利利控制住了,电却迟迟没来。郭三爷出去了一趟回来说,风把电线给刮断了,眼瞅今晚得摸瞎!“小太阳!小太阳!”郭六六执着地傻笑着对父亲嚷,他的话向来疯疯癫癫,没人去理会。雷暴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会天上又挤出几颗星星。出门时,父亲把手电筒留下了。郭三爷原本坚决不肯的,父亲说以防郭六六的病情半夜复发,应急用。他才勉强接受了。
  星星会说话,可惜它不能照亮。下山的泥水路走起来身不由己。起初是父亲在前面探路,我跟在后面走。遇着脚下打滑的地方,父亲就把我拎起来提溜过去。但我总觉得身后有歹徒,有猛兽,有万丈深渊,有妖魔鬼怪,它们都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我,只要父亲稍不留神,随时就准备把我逮走。我似乎还能感觉到一股古怪的推力推着我,使我不敢张眼看远处的风景,也不敢放慢脚步。我想把这恐惧告诉父亲,却又不敢开口,生怕被那些鬼怪听见抢先下了手。父亲仿佛察觉到了我的心思,他停下来回过头说,“到前面来!”我像得救了一般快步走到前面去。夜,瞬间变得温暖而充实,如同钻进了一间暖屋。“暗处是水坑,亮处是路。”父亲在身后叮嘱。这是他的经验,他深谙这路上每一粒泥尘的心思,也熟悉它们一年四季里的性情。我小心翼翼地走了一段,就不安分起来,故意将脚伸进黑处去验证父亲的说法。谁知一脚下去竟摔了个四脚朝天。这时父亲伸手想拽住我,却生生扑了个空,他也跟着滑倒了。我眼睁睁看着他顺着枯湿的草坡溜进深沟里去,吓得顿时失了声。“闺女?闺女——”看不见父亲,许久之后才听到他惊慌的遥远的喊声。好一番挣扎,父亲才回到路上来,满脸擦伤,两脚空空。鞋子被沟底的洪水卷跑了……
  为此,我偷偷把那手电筒扔进了地窖里。任凭父亲大发雷霆,都没松口交代。小小年纪的我以为,父亲是因为它才不得不给老岭人看病,因为它才吃尽苦头。不料,手电筒的消失并没有阻断父亲上老岭的路。仿佛那条路上的星星月亮、鱼虫鸟兽都成了父亲借以照亮的忠实伙伴。不,三十年的行医历程,那条路早已深深刻进了他的脑海里,哪怕是闭上眼睛,也同样轻车熟路。
  父亲去世至今整整十年。我想,他临终前最不舍的一定是狼渠沟这条路。他宁可重新走一遍它的艰险、泥泞,重新为乡亲们默默奉献三十年,也不想长眠于路对面的山坡上,在另一个世界里担忧地凝望啊。
  父亲走后,我曾经多次专程去过狼渠沟。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黑夜白昼,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氣,不同心境下重走父亲走过的路,试图体会父亲在医路上的各种心境。有时是一弯上弦月,满天星辰。仿佛那漫天星月都由一根线牵着,线攥在我手里,轻轻一拉,天地就大亮了。不知父亲是否有过这样的诗意?也有时漆黑一片,如黑锅倒扣,我打着手电筒,在这黑的宇宙里害怕得想尖叫,想蹲下身蜷起来。不知父亲是否也曾这样不敢进不敢退,在原地怕得不敢呼吸过?我突然想到,父亲一定舍不得像我这样耗电,他定是过险处时才打开,过去了又关掉。于是我也关掉,在这条路上反复走,不知不觉夜路竟走出了白天的光明。
  最近一次到狼渠沟,是去年仲夏回乡。麻糊村年初被列为农村综合改造试点村庄,狼渠沟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头项工程就是修路。那条路已然不再是从前的艰难险阻。路线依旧,三四米宽的路面用崭新的柏油铺就,路两旁每隔25米一盏太阳能路灯。延伸到村口的那一盏,刚好倚在歪脖子树上。道路宽阔平整,驱车行驶毫不费力,轻踩刹车便一路顺风。沿途的山水风景依然是从前古老的纯朴模样。父亲是幸福的,早在几十年前他就拥有了这一路的绿水青山。在这条路上,他曾有过多少我不能明白的沉醉和想象啊!但那个时候父亲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不久的将来此地会成为山外人稀罕的旅游胜景。更不敢相信这条曾令人闻风丧胆的深山小路,有朝一日会洒满阳光,迎来四方游客。
  虽然父亲早早就离开了,但他一直在注视着家乡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情回味那些镌刻在他脚下的平凡岁月。曾经被歪脖子树上的小太阳照亮的那条山路,永远蜿蜒在父亲的视线里,融入了人们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何书雨
其他文献
摘 要:卡通形象由于其天然的亲和力与象征性,陪伴着人们的童年时期,并在特定的人群内心形成某种情感锚定,在人们的不同人生阶段产生回响。吉祥物设计是卡通形象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而国内近年来的卡通吉祥物设计整体存在着造型粗糙、动作模式化、缺乏延展性等问题。如何对吉祥物设计领域种种令人失望的设计现状进行改进,如何让卡通吉祥物设计具有吸引力与持续性,是设计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卡通形象;吉祥
期刊
?文森特·福尼尔,Reem B #7 [Pal], B110 Barcelone, Spain,2010,选自《人形机器》系列,图片由艺术家提供1近未来的焦虑  二战之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是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不仅是进步与机遇,而且也让人类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多个领域的新技术,给人类的知识体系带来了巨幅
期刊
刘竞 野生动物的瞬间捕捉者  摄影师刘竞的镜头总会聚焦在他擅长的野生动物上,通过每一次快门的释放捕捉动物的灵性瞬间,帮助他完成野生动物拍摄题材的便是具备高性能高画质的索尼微单相机组合。  专业摄影师的理性选择  在选择拍摄器材时,对于像素、对焦、眼部识别等功能的需求都是必须的,可以说强大的器材性能在拍摄中是摄影师的好帮手。索尼A7RM4A 搭载了天花板级别的610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Exmor RT
期刊
2013年对于摄影界,虽没有前一年顶级大师集体来华的热闹场景,但也不乏西方重要的摄影家到访,他们停留或多或少,据粗略统计,他们在中国停留时间约为624小时,虽然时间短暂,但对于这些抱有不同目的来华的大师,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流机会。  96小时  简·索德克:我为展览做交流  5月25日,将近80岁的捷克著名摄影家简‘索德克带着他年轻的女朋友亲临北京798 See+画廊现场,他此次来京不仅要出席自
期刊
一  初次见杨梅树,枝头残存少许果实,心中确实激动。尽管不属于我这个年龄段,却抑制不住冲动。  1964年出生的德国人彼得·渥雷本,立志成为自然资源守护者。大学时选择攻读林业经济学,毕业后20余年,在林业管理局做林务员。他说:“这让我的林务员生活突然再度变得精彩刺激,在森林里的每一天都像是探索之旅。”多年的林中生活,他对树有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树有人一样的记忆,自己的语言。  我站在树前,望着八九米
期刊
摘 要:在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中想要谱写一般人物的坎坷运气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同时又赋予了满满的深沉的人文关切。郑晓龙的作品以批评精神为侧重点去关注现实,同时又赋予了满满的深沉的人文关切。电视剧《甄嬛传》以激动人心的情节、美丽动人的形式、精益求精的步骤、古典风韵的谈吐取得了高收视率。本文意图通过《甄嬛传》探究郑晓龙导演的影视创作风格。  关键词:郑晓龙;创作风格;《甄嬛传》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山那边传来一声轰鸣,  猛抬头,  太阳同步轨道新添一对共轭星。  或许,  你发现了引力波伽马暴,  才戎装肃整奔向太空;  或许,  你发现了新的中子星和黑洞,  才准确及时地架起高能望远镜。  你坚定地飞向远方,  高能电磁对应体看得越来越清。  尽管遥远得不可触及,  我们还是感谢你那副坚强的翅膀,  那双敏锐的眼睛。  你猎奇般飞向前方,  前方就是亿万年前上演的情景。  你为我们复活了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摄影书作品《3DPRK》为对象,从摄影书的形态、观者的感受、作者的拍摄过程以及拍摄对象进行分析。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讨论立体观片器的意义和使用感受;第二部分从该摄影书作者的拍摄过程入手,分析被拍摄对象是如何成为立体影像雕塑的;第三部分讨论了风景在作品中稀缺的可能原因;第四部分主要从作者过往作品中寻找线索;结语部分进行延伸性的思考。  关键词:摄影书;立体摄影;立体观片器
期刊
一些叶子开始在树上打晃晃  秋天的脚步近了  秋蝉带领所有的虫子  不停地大声鸣叫  所有的鸣叫都在寻找  自己的归宿  阳光落在风的翅膀上  吹落许多暖暖的往事  未来慢慢露出铜枝铁钗  像戟像剑  更像与过去划分的界线  直刺苍穹  停下来整理思緒  季节也跟着停了停  漫不经心地回头望一望  舔一舔丰收留下的伤口  雷阵雨  突然倾盆而下  所有的事物都黑着脸  闪电扬起一道金色的鞭子  把
期刊
这是一张张怎样的脸?  脱皮、冻伤,  日晒、霜染,  两颊高原红,  皲裂的嘴唇,渗出鲜血点点……  这是一张张怎样的脸?  风吹、沙卷,  深深、浅浅,  被紫外线强烈地照射过,  看一眼,就知道他们来自高原。  这是十九岁、二十岁、二十一岁、二十二岁、二十四岁、二十六岁、二十八岁……  一群孩子的脸,  和实际年龄反差极大,  和粉丝们眼中的帅哥、小鲜肉也相去甚远。  穿上军装就成了大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