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金融化是作为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般内容,同时也会受到国家政策和金融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结果。金融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扩散中也发挥出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也会影响到世界经济的走势。从世界最早的经济货币化,发展到现在的经济证券化、虚拟化,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经济金融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经济生活的常态化形势。本文基于当前国内经济金融化的实际情况,度量经济金融化的整体程度,探究经济金融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经济发展;金融;影响;市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济金融化的概念具体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货币和非货币性质的金融工具总值,与国民财富总值的比,逐渐上升的趋势过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经济金融化成为了国际市场中,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当前主要以,有价证券为主的虚拟资本与GDP相比,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国内涉及到的金融资产交易量已经远远超过到了实体商品的交易量,且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
一、经济金融化产生的原因探究
1.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现代社会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而且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经济水平的不断变化,人民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人口结构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从消费需求来看,青年人的消费欲望和能力往往更为高漲,资金的流动也会更快,而这也加速了市场资本的积累。
2.快速增长的经济
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资本掠夺的手段从世界各地获得了大量的资本,从而让自身的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且持续性良好。而这也无形之中累积了海量的国民财富,为经济金融化奠定了基础。经济的增长发展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各个产业领域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显,储蓄和投资也随着社会分工而日渐分离,同时也进一步的促进了金融资产供给和需求的分离发展。
3.经济全球化扩张了金融开发范围
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贸易的对外开放也会伴随更大的经济风险。而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范围、贸易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张。而金融产品在推动经济贸易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巨大作用,经济金融化的产生使得跨国贸易有了更加自由、广阔的平台,更好的实现资源配置优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1]。
二、经济经融化的相关影响因素
1.GDP
金融体系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依托在实体经济之上的。金融的产生发展都是依靠国民经济的增长作为首要前提。虽然从现代经济发展史来看,金融的发展也会一定程度的刺激国民经济的进步。但是经济最终还是作为金融发展的前提基础,只有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对金融发展提供资金力量,保证金融市场能稳步的扩张。
2.资本总额、资本贡献度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经济,资本诞生就意味着,一个经济实力落后的国家或者地区依靠不断的积累资金,实现自身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初始资金力量。早期的资本形成理论,是社会不将其全部的生产活动所带来的资产利益,满足于当前的消费使用,而是转而将其中一部分资产投入到生产更多的资本品,如设备工具、机器、交通工具和设施等。而依靠积累可以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益的生产工具,可以不断增幅真实资本[2]。资本形成的实质,也正是依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来不断增加资本品存量,让未来的消费扩张成为可能。而资本品存量也正是当前金融市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的,金融市场也是为资本品存量提供高速扩张的渠道。
3.国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储蓄
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更多的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所以国民的可支配收入、储蓄量的大小都会直接影响到金融体系的发展。但是由于现代经济市场中,投资结构和储蓄结构之间的差异所形成的矛盾,仅仅依靠这二者自身的调节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诞生了普遍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这种特殊的经济人也被看作为储蓄和投资相互转化的中介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可以帮助实现储蓄资金和资产投资方面的转换,所以任何与储蓄相互关联的,如可支配收入、储蓄量、储蓄率等因素,都会对金融体系的发展产生影响。而金融机构作为中介人,可以在迎合储蓄和投资两方需求的情况下,化解双方的需求矛盾。如今金融市场中,可支配收入、储蓄率、储蓄量的波动,也是受到了证券、金融产品等多样化控制,而经过证券、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后,便会促进证券储蓄衍生,然后形成货币储蓄大规模的变革任务。
4.利率带来的影响
国际经济政策中利率会对经济金融化带来影响,主要是通过调低利率和调高利率来进行宏观调控。现代经济学认为,利率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方面:第一,利率的调高会对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贷款利率的上涨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放款额度,企业由于高利率而降低了贷款额度,市场投资数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也会影响到资本的使用率,资金的大量闲置不利于经济的循环增长;第二,利率的调低可能会对经济产生正面作用,加快市场现金流的流转,从而促进社会资本对实体行业的投资介入,在吸收足够的资本下,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当然,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看,利率也会与有效储蓄相互关联,二者主要呈负相关[3]。如银行中的储蓄量上升时,表明市场中的消费和资金流动量下降,市场发展缺乏动力,实体经济更加难以发展。反之,银行中的储蓄量降低,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市场消费和资金流动量增长。
结语
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金融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刺激国家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经济中的潜在风险,增加了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要从宏观视角来管控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GDP、储蓄量、利率等多种因素对经济金融化带来的影响,把控好经济发展的规律,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 孙平.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制度性制约因素分析[J]. 北方经贸, 2018, 000(012):56-58.
[2] 吴金燕, 滕建州. 中国经济金融化测度及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9).
[3] 黄楠. 经济金融化趋向及其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J]. 经济管理:文摘版:00012-00012.
关键词:经济发展;金融;影响;市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经济金融化的概念具体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货币和非货币性质的金融工具总值,与国民财富总值的比,逐渐上升的趋势过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经济金融化成为了国际市场中,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当前主要以,有价证券为主的虚拟资本与GDP相比,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国内涉及到的金融资产交易量已经远远超过到了实体商品的交易量,且呈现飞速增长的趋势。
一、经济金融化产生的原因探究
1.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现代社会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而且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经济水平的不断变化,人民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人口结构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从消费需求来看,青年人的消费欲望和能力往往更为高漲,资金的流动也会更快,而这也加速了市场资本的积累。
2.快速增长的经济
19世纪到20世纪中期,部分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资本掠夺的手段从世界各地获得了大量的资本,从而让自身的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并且持续性良好。而这也无形之中累积了海量的国民财富,为经济金融化奠定了基础。经济的增长发展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各个产业领域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明显,储蓄和投资也随着社会分工而日渐分离,同时也进一步的促进了金融资产供给和需求的分离发展。
3.经济全球化扩张了金融开发范围
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贸易的对外开放也会伴随更大的经济风险。而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范围、贸易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张。而金融产品在推动经济贸易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巨大作用,经济金融化的产生使得跨国贸易有了更加自由、广阔的平台,更好的实现资源配置优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1]。
二、经济经融化的相关影响因素
1.GDP
金融体系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依托在实体经济之上的。金融的产生发展都是依靠国民经济的增长作为首要前提。虽然从现代经济发展史来看,金融的发展也会一定程度的刺激国民经济的进步。但是经济最终还是作为金融发展的前提基础,只有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对金融发展提供资金力量,保证金融市场能稳步的扩张。
2.资本总额、资本贡献度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代经济,资本诞生就意味着,一个经济实力落后的国家或者地区依靠不断的积累资金,实现自身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初始资金力量。早期的资本形成理论,是社会不将其全部的生产活动所带来的资产利益,满足于当前的消费使用,而是转而将其中一部分资产投入到生产更多的资本品,如设备工具、机器、交通工具和设施等。而依靠积累可以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益的生产工具,可以不断增幅真实资本[2]。资本形成的实质,也正是依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来不断增加资本品存量,让未来的消费扩张成为可能。而资本品存量也正是当前金融市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的,金融市场也是为资本品存量提供高速扩张的渠道。
3.国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储蓄
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更多的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所以国民的可支配收入、储蓄量的大小都会直接影响到金融体系的发展。但是由于现代经济市场中,投资结构和储蓄结构之间的差异所形成的矛盾,仅仅依靠这二者自身的调节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诞生了普遍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这种特殊的经济人也被看作为储蓄和投资相互转化的中介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可以帮助实现储蓄资金和资产投资方面的转换,所以任何与储蓄相互关联的,如可支配收入、储蓄量、储蓄率等因素,都会对金融体系的发展产生影响。而金融机构作为中介人,可以在迎合储蓄和投资两方需求的情况下,化解双方的需求矛盾。如今金融市场中,可支配收入、储蓄率、储蓄量的波动,也是受到了证券、金融产品等多样化控制,而经过证券、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后,便会促进证券储蓄衍生,然后形成货币储蓄大规模的变革任务。
4.利率带来的影响
国际经济政策中利率会对经济金融化带来影响,主要是通过调低利率和调高利率来进行宏观调控。现代经济学认为,利率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主要在于以下方面:第一,利率的调高会对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贷款利率的上涨会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放款额度,企业由于高利率而降低了贷款额度,市场投资数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也会影响到资本的使用率,资金的大量闲置不利于经济的循环增长;第二,利率的调低可能会对经济产生正面作用,加快市场现金流的流转,从而促进社会资本对实体行业的投资介入,在吸收足够的资本下,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当然,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看,利率也会与有效储蓄相互关联,二者主要呈负相关[3]。如银行中的储蓄量上升时,表明市场中的消费和资金流动量下降,市场发展缺乏动力,实体经济更加难以发展。反之,银行中的储蓄量降低,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市场消费和资金流动量增长。
结语
现代经济体系中,经济金融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刺激国家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经济中的潜在风险,增加了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要从宏观视角来管控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GDP、储蓄量、利率等多种因素对经济金融化带来的影响,把控好经济发展的规律,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 孙平.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制度性制约因素分析[J]. 北方经贸, 2018, 000(012):56-58.
[2] 吴金燕, 滕建州. 中国经济金融化测度及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9).
[3] 黄楠. 经济金融化趋向及其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J]. 经济管理:文摘版:0001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