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海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地理 第二册(试用本)》人口地理章节关于我国人口总量峰值和峰值到来的时间、人口发展战略等的论述有些过时。而教材关于“胡焕庸线”按1935年计算两边人口比例的说法不够科学,相关描述不尽精确,易造成师生误解。地理教材中这些时效性、科学性的问题需要在再版时修订。
【关键词】地理教材 人口地理 人口总量 人口峰值 “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格局。
【基金项目】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培育基金项目(项目号:SK18YB19)。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193-01
供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迄今仍被采用中的高级中学课本《地理 第二册(试用本)》(白光润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2008年1月第二版,2015年11月第13次印刷,后文简称“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在“第五篇 人口”的专题16—专题18部分涉及到人口地理,部分内容有一些不尽准确之处,特此提出商榷。
一、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人口地理章节部分表述存在时效性不够的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第12页提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2033年前后,我国的人口总量将达到15亿的高峰”。这段话出自《人口“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发展思路》。不过,我国2010年末总人口为13.41亿人,2017年末总人口为13.90亿人(未含港澳台人口)。照这样发展,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不可能达到14.6亿人。
教材第13页提到 “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这一表述依据的是2007年1月《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而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中,提出把人口均衡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加强统筹谋划。从最新表述内容来看,关于人口发展战略的表述已经变成“人口均衡发展”。
另外,教材第18页中,依据“中国人口分布(2003年)”图来说明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情形,资料时效性也不足。
二、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人口地理章节部分表述存在科学性不够的问题
1.关于人口总量和人口总量峰值到来时间的表述有科学性问题
上述教材中,“2033年前后,我国的人口总量将达到15亿的高峰”的说法,虽然有权威来源,但由于时效性问题,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其实其科学性也有一定问题。
按照国务院2016年底发布的人口发展规划最新文件(《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的口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影响,人口增长势能减弱。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人口总量峰值降低约0.5亿人,而总量峰值来临时间提前约3年。认为我国人口在达到峰值以后会“此后持续下降”。
这样的趋势也在国际上一些重要研究报告中得到体现。比如,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17修订本》指出:中国到2029年前后将达到人口峰值约14.42亿人左右,随后总人口就会进入下降通道。
2.关于“胡焕庸线”的一些表述有科学性问题
教材在第18页正文及脚注中关于“胡焕庸线”的介绍也有一些不尽准确之处:
(1)“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数并非依据1935年数据
“胡焕庸线”的提出,源于《中国人口之分布》(1935)一文。但1930年代的中国,缺乏全国性、规范、高质量的人口普查。从该文的参考文献和附录之“统计表”可看出,胡焕庸就各省人口数据广泛征引了国内外不同来源的年鉴、书刊等文献资料。所谓“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占比的数据,在中图版教材中使用“按1935年计算”应属有误,改为“按当时可得人口数据计算”的较笼统的表述似乎与实际更相符合一些。
(2)胡焕庸线东南与西北面积占比的前后差距缺乏说明
教材“我国人口分布”章节“中国人口分布(2003年)”图指出,以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为界,“该线东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42.9%,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57.1%”。而同页脚注内容为“划出自瑷珲(今黑河市)至腾冲一线,按1935年计算,该线东南部36%的国土上居住着96%的人口,西北部64%的国土上居住着4%的人口”。这一部分由于缺乏必要的铺垫,容易使高中生产生误解,其实这個问题的产生根源其实在于我国疆域的变迁。
(3)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例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有待说明
“胡焕庸线”所述东南与西北人口分别占96%与4%也只是一个大尺度意义上的约数。而从1980年代以来重新计算“胡焕庸线”两侧的面积、人口分布比例的情况来看,纵观1982、1990、2000和2010年几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大体是维持94︰6的大数特征相对稳定,东南半壁始终保持显著的人口规模优势。当然,这与1935年“胡焕庸线”提出时的96︰4的人口分布比例还是有所差异的。
从总体格局与大尺度标准而言,说“黑河—腾冲一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当然也没错。但胡焕庸线两侧西涨东消的变化趋势并没有揭示出来。另外,由于“胡焕庸线”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并非某种“规范”。因此,不要把“东南与西北人口分别占96%与4%”看成是“胡焕庸线”的主要内涵,而由于地理疆域的变化,也绝对不能把“东南与西北人口分别占96%与4%”当成是一成不变的规律或规范来看现今的人口分布是否对此有所偏离。
参考文献:
[1]白光润编.地理 第二册(试用本)(第二版)[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2008.
[2]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发展思路[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book/9473 43.htm
[3]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人口研究,2007(1):1-10.
[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bgt/gwywj2/201701/a6d d45cf1660432c91a9ada5e758a4a2.shtml
[5]白光润编.高中教材地理教学参考资料第二册(试用本)(第二版).上海:中华地图学社,2015.
[6]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4/10/content_210980 0.htm
[7]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7).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7 Revision,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8]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J].地理学报.1935(2):33-74.
[9]罗国芬.胡焕庸线背后的真命题[J].探索与争鸣.2016(1):41-43.
作者简介:
罗国芬,男,湖南宁乡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师,硕导。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公共政策。
【关键词】地理教材 人口地理 人口总量 人口峰值 “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格局。
【基金项目】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培育基金项目(项目号:SK18YB19)。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193-01
供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试用、迄今仍被采用中的高级中学课本《地理 第二册(试用本)》(白光润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2008年1月第二版,2015年11月第13次印刷,后文简称“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在“第五篇 人口”的专题16—专题18部分涉及到人口地理,部分内容有一些不尽准确之处,特此提出商榷。
一、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人口地理章节部分表述存在时效性不够的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第12页提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2033年前后,我国的人口总量将达到15亿的高峰”。这段话出自《人口“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发展思路》。不过,我国2010年末总人口为13.41亿人,2017年末总人口为13.90亿人(未含港澳台人口)。照这样发展,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量不可能达到14.6亿人。
教材第13页提到 “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这一表述依据的是2007年1月《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而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中,提出把人口均衡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加强统筹谋划。从最新表述内容来看,关于人口发展战略的表述已经变成“人口均衡发展”。
另外,教材第18页中,依据“中国人口分布(2003年)”图来说明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情形,资料时效性也不足。
二、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人口地理章节部分表述存在科学性不够的问题
1.关于人口总量和人口总量峰值到来时间的表述有科学性问题
上述教材中,“2033年前后,我国的人口总量将达到15亿的高峰”的说法,虽然有权威来源,但由于时效性问题,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其实其科学性也有一定问题。
按照国务院2016年底发布的人口发展规划最新文件(《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的口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十三五”时期出生人口有所增多,“十四五”以后受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死亡率上升影响,人口增长势能减弱。总人口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此后持续下降。人口总量峰值降低约0.5亿人,而总量峰值来临时间提前约3年。认为我国人口在达到峰值以后会“此后持续下降”。
这样的趋势也在国际上一些重要研究报告中得到体现。比如,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17修订本》指出:中国到2029年前后将达到人口峰值约14.42亿人左右,随后总人口就会进入下降通道。
2.关于“胡焕庸线”的一些表述有科学性问题
教材在第18页正文及脚注中关于“胡焕庸线”的介绍也有一些不尽准确之处:
(1)“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数并非依据1935年数据
“胡焕庸线”的提出,源于《中国人口之分布》(1935)一文。但1930年代的中国,缺乏全国性、规范、高质量的人口普查。从该文的参考文献和附录之“统计表”可看出,胡焕庸就各省人口数据广泛征引了国内外不同来源的年鉴、书刊等文献资料。所谓“胡焕庸线”东西两侧人口占比的数据,在中图版教材中使用“按1935年计算”应属有误,改为“按当时可得人口数据计算”的较笼统的表述似乎与实际更相符合一些。
(2)胡焕庸线东南与西北面积占比的前后差距缺乏说明
教材“我国人口分布”章节“中国人口分布(2003年)”图指出,以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为界,“该线东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42.9%,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57.1%”。而同页脚注内容为“划出自瑷珲(今黑河市)至腾冲一线,按1935年计算,该线东南部36%的国土上居住着96%的人口,西北部64%的国土上居住着4%的人口”。这一部分由于缺乏必要的铺垫,容易使高中生产生误解,其实这個问题的产生根源其实在于我国疆域的变迁。
(3)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比例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有待说明
“胡焕庸线”所述东南与西北人口分别占96%与4%也只是一个大尺度意义上的约数。而从1980年代以来重新计算“胡焕庸线”两侧的面积、人口分布比例的情况来看,纵观1982、1990、2000和2010年几次人口普查的相关数据,“胡焕庸线”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大体是维持94︰6的大数特征相对稳定,东南半壁始终保持显著的人口规模优势。当然,这与1935年“胡焕庸线”提出时的96︰4的人口分布比例还是有所差异的。
从总体格局与大尺度标准而言,说“黑河—腾冲一线两侧的人口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当然也没错。但胡焕庸线两侧西涨东消的变化趋势并没有揭示出来。另外,由于“胡焕庸线”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而并非某种“规范”。因此,不要把“东南与西北人口分别占96%与4%”看成是“胡焕庸线”的主要内涵,而由于地理疆域的变化,也绝对不能把“东南与西北人口分别占96%与4%”当成是一成不变的规律或规范来看现今的人口分布是否对此有所偏离。
参考文献:
[1]白光润编.地理 第二册(试用本)(第二版)[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2008.
[2]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发展思路[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book/9473 43.htm
[3]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人口研究,2007(1):1-10.
[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的通知[EB/OL].http://www.nhfpc.gov.cn/bgt/gwywj2/201701/a6d d45cf1660432c91a9ada5e758a4a2.shtml
[5]白光润编.高中教材地理教学参考资料第二册(试用本)(第二版).上海:中华地图学社,2015.
[6]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2-04/10/content_210980 0.htm
[7]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7).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7 Revision,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8]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J].地理学报.1935(2):33-74.
[9]罗国芬.胡焕庸线背后的真命题[J].探索与争鸣.2016(1):41-43.
作者简介:
罗国芬,男,湖南宁乡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师,硕导。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