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诗人黄神彪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q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在哪见到神彪兄,我已经记不清楚。南宁?崇左?宁明?记忆已经模糊。是被他灌的酒模糊还是被他的诗歌模糊,现在我是懒得去回忆了。有一回他在我所在小城——崇左的某个学院作文学讲座,在台上,一个神情激昂的诗人在发表演讲——
  ……诗的灵性往往来自生命痛苦的经验,来自不同方向的手,把诗人的思想一次次掏空,来自不同季节的风,把诗人的声音一次次吹散。
  这是神彪兄的诗歌痛苦论。
  ……诗人在地球的边缘哭泣,在深邃的夜晚微笑,在意识的沼泽里苦苦挣扎,在命运的不安遭遇中扣问造物主。
  这是神彪兄的诗人哭泣论。
  ……诗人是疼痛的,他们把自己情感的灿烂部分点燃,在自己最柔弱的部位燃烧,在思想的自焚中,让意识再生。
  这是神彪兄的诗人疼痛论。
  我不是评论家,也不是诗人,我不知道神彪兄的这些理论是他自己感悟还是引用他人的。但是他的诗作,我是早就听说过的。神彪兄是个诗人,早年间就有“诗坛少帅”的称号,他的文学根基在诗歌创作。
  神彪兄愛喝酒,我们每次见面,少不了推杯换盏。他朋友多,从政为官的,做生意经商的,当然也少不了文人骚客,这些人,大都能喝。不妨说一说与他经常喝酒的两个人,一人是其贡兄,一人是老周。其贡是个漫画家,国内外发表了不少漫画作品,也获了不少奖。每次喝酒的时候,神彪兄对其贡说,你这家伙,你要画中国的作家诗人呀,画广西作家诗人呀,出一本中国作家诗人漫画作品集,那你才是真正的牛牛!酒话,其贡兄并不一定听,但神彪兄的作家诗人情结由此可窥一斑。老周是做生意的(至于是做什么生意,我不曾过问),他是老北京的,部队出身,讲话满嘴京腔,车后箱常备一两件大瓶“二锅头”,真喝起酒来,气势是不亚于李白“斗酒”的,可惜他却是出不了“诗百篇”的,神彪兄笑他:“酒不配诗,人生有何意义?”老周愣是回驳不了。
  神彪兄是我的文友,也是我的酒友,多年交往中,酒文化可能要比谈文学多些。神彪兄能饮,是高人,却不会强迫我们随他一杯一杯地干,不似江湖人士,拼个输赢。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这是他的洞达处。
  酒能醉人,亦能娱人,使人获得身心的愉悦,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酒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诗人发挥创造性,对激发诗人的激情和灵感有很大的作用。“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神州大地多琼液,大块文章乐未休。”这是作家王蒙说的。
  可见,饮酒对诗人来说,不但不会妨碍作诗,反而会增加作诗的激情。在昂扬的激情中,诗人作的诗会更好。
  说到诗歌,我一时说不出神彪兄诗到底好在哪里。说不出的好或许是真好。有人说过,好作品就是说不出好在哪里,处处皆好;差的作品说不出坏在哪里,处处都不好。我敬重神彪兄的诸多写作,更难得诸多诗歌质地不同,这个质地不仅仅是手法写法,也是内在的底色,能看到为文者的探索。他的作品《吻别世纪》《随风咏叹》《花山壁画》《热恋桑妮》《大地神歌》都有探索与豪迈奔放的内容。他的这些诗作,中极富浪漫,读其作品,我想到了博尔赫斯、聂努达、惠特曼等外国诗人的作品(虽然我读的不多)。我们好多作家都喜欢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神彪兄不少诗作探索了本民族浪漫之品性,尤让我看重。他的新作《大海啊,我的大海》,比之早年作品,我感觉更有大气象。神彪兄不少诗作的主旨浪漫,但此浪漫是有现实基础的,是源于壮民族生活的浪漫。
  想起神彪兄,总是先想到他的诗作,而后才是他的样子和性情。神彪兄出生在左江畔,后来上了广西民院(现今的广西民族大学),在广西民院,相思湖那里赋给予他诗人作家的品性,他这几届出有好多作家诗人,如杨克、黄佩华、莫俊荣、龙歌等,他冲剌得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他的长篇散文诗《花山壁画》就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召开作品讨论会,引起广泛关注。神彪兄是个活跃的人。大家酒桌上聚谈,他总是最有话头的一个,感觉他很是融入时代生活,跟他交谈,会收获很大的信息量。国事家事,娌人俗语,社会上的黑道白道,都是他的谈资,我不知道他从哪挖来那么多的信息。而且,他的谈话,思路清晰,多有奇思妙想,观点也总是让人信服。但也有安静的时候。安静的时候,应该就是他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
  神彪兄之貌不可谓不帅,诗作不可谓不好,要不也不会有“诗坛少帅”之称。有一段时间,他住进了医院,医生嘱他,不能喝酒,不能活动,不能什么什么,很多的限制。仿佛忽然间,他就瘦了下来,奇瘦的那种,说皮包骨也不为过。瘦到这种程度,如果还说“帅”那就是假话了。后来出院了,病好了,又能喝了,很快就恢复了本性。从病魔中挺了过来,他让漫画家黄其贡给他画一幅漫像,就是现在他在微信上使用的头像,眼睛有神,脸上凸出一嘟肉。他说他从医院出来,创作上又获得了第二春。那时他每天都写一到几首诗。第二春果然厉害,学会上微信,便一首一首地发微信,有时是朋友圈,有时发到我微信上。而且,不分时间段,不分地点,有时是吃饭时间,有时是深更半夜,有时南宁,有时防城港,有时崇左。对于他的诗作,我实在是提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我只有佩服的份儿,说你的第二春创作激情真好。
  神彪兄的第二春,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我希望他酒量不减,诗作不断春色永存。
  (选自《左江日报》2018年9月2日—百姓副刊)
  【作者简介】赵先平,男,广西大新县人,生于1966年12月,有中短篇小说分别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特区文学》《广西文学》等刊物发表,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对手》、长篇报告文学《最美家园》等。小说集《对手》获第五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花山奖。中国作协会员,广西第六届签约作家,广西崇左市作协主席。
其他文献
有座边城叫麟州  秋凉或冬寒,或许更多外乡人心里的温暖会越来越少,或许外乡人对故乡灯火的渴望会越来越浓。而我却用整整十年的时间,把自己彻头彻尾的融入麟州城这片滚烫的热土里。  ——题记  我来自陕蒙边界的榆阳,小时候没见过山。见过最大的“山”就是长满沙柳的沙圪梁,一大片一大片沙柳覆裹著广袤的“沙海”,一丛丛沙柳,给原本沉寂的沙土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为了能在缺水的荒漠下生存,沙柳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把
期刊
吕生祥先生的雅号塞上静翁,早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曾任教于鄂尔多斯教育学院,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一身硬朗的骨骼,细小的眼睛中透露着温情,也闪烁着坚毅的目光,颇有艺术家风采。  虔诚的心促动着我急切的脚步走进了吕生祥先生的画室,四面墙壁上挂满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仿佛品读一首首诗歌,质朴的语言诠释了对大自然、对生命、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热爱,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使我应接不暇、大开眼界。
期刊
诗文乃民族之魂,人性之魂,发自肺腑,源于心灵。作家表达内心世界,抒发情感,书写人生,认知自然,以鲜血燃烧文字,实现超越自我,超越灵魂之需。  书写大海,需要有一颗比海还要博大的胸怀与志向;书写高山,则须具备比山更高的气魄、胸襟与视野。  《西部散文选刊》第九期,集诗坛少帅黄神彪散文诗,以及庞白、梁志玲、龙歌、杨仕芳等十余位桂军作家作品,借以点燃思辨思绪。  《神圣的迷恋》《大海啊,我的大海》《山的
期刊
夜不静,风不轻,月不明。  唯有心里,流淌着一缕浓浓的清愁。  这愁,便是日日夜夜挥之不去的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窗外,一丝清风,伴着一阵淅沥的雨点,在夜色里弥漫着一份淡淡的伤感。一缕缕幽幽的灵柏花那特有的清香将我的小院浸袭。哦,夏雨,又是一年,从昨天到今日,恰如一个惊梦,尚未来得及细细回味,几个春去秋来的四季轮回,早已从生命的家园里悄然逝去。  记忆中,只记得那年的一场雨,一场下的没完没了的雨
期刊
日前在微信公众号《初语阅读》里,读到了梅雨墨先生的一篇精美散文《漫天荷香藏心间》,心情激荡不已。梅先生笔下那荷花的妩媚、荷苞的俏丽、荷叶的婆娑、荷香的弥漫,无一不让我神醉。同时也让我想起那年我与夫君月下赏荷的温馨记忆。  那是1986年的夏天,我怀有5个月的身孕。夫君在石油测井的前线会战,两个月左右才能回家一次。也许是孕吐比较严重,也许是对夫君的深深思念,我的身体和心情都特别糟糕。那时,没有手机,
期刊
初夏的风轻轻拂动杨树的叶子,哗啦哗啦的,阑珊的灯光便照了下来,在我脸上飘过丝丝的凉意。树木的叶子在灿烂的灯光辉映下显得暗淡,犹如一张张儿时老家常见的粽子的叶子,既遥远又亲近。于是,四处牵惹出思绪和记忆的碎片,慢慢地仿佛感觉面前飘荡着一股浓浓的米粽的清香。  那清香来自老家,一个普通的小镇,每逢端午那天,炊烟从各家的屋顶缓缓升起,煮米粽的香味伴着烟雾,蔓延到村子里每一个角落。母亲们呼唤赖床的小孩起床
期刊
父亲又一次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这一次病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长期的糖尿病以及由此带来的多种并发症,彻底击垮了父亲。父亲躺着,连翻身都需要人帮,偶尔的言语也仅仅是诸如吃喝拉撒一类源于生存的最基本表达。看着父亲,尽管我反复给自己打气,但还是克服不了内心的恐惧和无助。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讲,爷爷有病在县城中医院住院,为了回家取东西,来回一百四十里山路,他背着杂粮和被褥,一天打了一个往返。五十多年过去
期刊
经历过夏的酷热,经历过秋的凄凉,经历过冬的严寒,春,带着生命和希望,在人们的等待、祈盼中悄然而至了。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意融融,春潮涌动……呵,到处是一派春暖花开,姹紫嫣红的景象!  有人说,我生活了一辈子,从未有时间感受过春天的温暖;  有人说,我这几十年的人生之旅,几乎都是在严寒的冬天度过的,从没享受到春日的阳光……其实不然,无论你人生的道路中遇到多少坎坷,经历多少冬的严寒,四季轮回中季
期刊
北民湖,我的家乡湖,她永远荡漾在我灵魂深处,一派沧浪,是绵绵的情思;几番波月,是悠悠的禅意。我愿掬之沐之,以洗心尘,陶冶性灵。  如今,已头童齿豁,熄灭了文攀司马的欲念,冷淡了功勒碑石的奢望,能够足下有洪波,身后有茅舍,常观湖光移柳荫花影,每看层浪翻旧事添新情,在闲适恬淡中品味人生,就感到很满足!  我应感谢彭士宏,他晚清时在衙署门上题了一联:“澧水有源饮水还寻故里水;彭山主我出山仍住家山。”宏本
期刊
自驾甘南、川西的愿望早已在心中滋生蔓长,终于告别平日的羁绊,告别城市的喧嚣纷杂,在一个淅淅沥沥下着细雨的早晨,出发了。  两家人、两部车,四个大人、四个孩子,充满未知,充满期待。  一路穿过了黄土高原的连绵沟壑,越过了塞北广袤的风沙旷野,走过了人烟稀少的辽阔戈壁,甚至沿着蜿蜒的古长城隅行了好久,终于在黄昏时分来到了美丽的兰州。  一  兰州是一座历史文化积淀千年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是西北军事重镇,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