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觉得我现在已经爱上了印刷业了。因为我觉得现在活得很快乐和时尚。因为我的专业、和我的爱好、和我的事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我的专业是印刷,我的事业是做艺术印刷。但是我自己喜欢收藏,我有很多的艺术品收藏。所以每天跟艺术大师交流,向他们学习很好玩。我觉得我很快乐。别的人觉得创新很苦,创业很难,我觉得挺容易的。”
——摘自万捷在央视年度人物创新论坛的演讲实录
万捷,我国第一批印刷专业大学毕业生, 2003年,他飛奔的跑道从中国大陆,跃过香港,尽揽“香港印制大奖”的全场总冠军等最高荣誉;延伸海外,一手将世界印刷界“奥斯卡”金奖揽入怀里,不声不响挣回了从宋代毕昇开始的首创性尊严,形成了印刷行业瞩目的焦点。他的名字还与新世纪最隆重的两大盛事“申奥”“申博”有着紧密的关联。
万捷不是艺术家,他是一位正在成长的年轻的企业管理者,一位开拓中国新经济文化产业的业界新锐。他所独创的“传统印刷+IT+文化艺术”的“雅昌模式”,不仅是中国当代印刷行业的典范和榜样,也将为国内外探索新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启示。
最年轻的董事
万捷将深圳美光彩色印刷有限公司视为自己事业真正的起点。在进入美光之前,虽然在北京某国有企业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但万捷觉得那只是一个过渡。“不太习惯国有企业的运作方式,刚毕业稀里糊涂的,不知道该做什么。而且时间太短,只有七个多月,其间还忙着调动,工作、学习都还没来得及展开”在万捷的人生履历中,美光永远是无法越过的一个情结。
由北京去深圳对万捷来说是人生中的又一个偶然。当时,美光到北京招人,万捷觉得是个机会,便去面试,随后便调到了深圳。那时是1985年初,距深圳成为特区已有五年,距万捷大学毕业刚刚超过半年。
到了美光,喜欢学习和创新的万捷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十几名中外印刷专家轮番上阵,对新到的大学生进行了集中培训。万捷自称,在美光培训一个月的收获可能超过了在某些国有企业待上一年。但对万捷来说,这种有形的培训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整天处在外企更为规范、更为先进的管理环境中,本身就是一种学习。难怪万捷表示,在美光七年实际上是培训了七年。
万捷认为自己在美光的经历像求学一样顺利,没有太多波澜。从1985年进入美光,到1992年离开,万捷几乎以一年一级的速度得到快速提升,从生产调度、组长、课长、生产部长,一直走到了厂长、董事长的位置。万捷离开美光的原因自然一言难尽,但他尊重的师长、时任美光总经理的岩井的离开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岩井被万捷称为影响了他一生的人,万捷甚至说自己一生的事业都在追随着他。岩井对万捷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论是管理观念、技术水平、质量意识,还是敬业精神,万捷都从岩井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岩井的影响,加以美光严谨认真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万捷原本就跃跃欲试的管理基因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和施展空间。万捷坦言,是美光培养了自己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万捷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在岩井的亲自提名下,他成了公司最年轻的董事。
为什么要创办雅昌?
从美光离开的万捷并没有选择直接创业,他去了一家香港公司,成了那里的总经理。谁也没有料到,正当人们对年纪轻轻就已经事业通达、地位显赫的万捷投来艳羡的目光时,他却宣布了一个决定——去创办自己的新企业!
那一年是1992年,他刚满30岁。
雅昌英文名曰ARTRON ,由Art和 Electron这两个英文词汇组合而成,寓意“把艺术和电子技术进行完美结合”。这个名字是万捷想了许久才想好的,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创办国内最优秀的文化企业。然而,他心里也十分清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必须得从第一步扎扎实实走起,而且,这其中必然充满艰辛。
如今规模庞大、业绩辉煌的“雅昌”,当年起步时实在是很简陋,既没有自己的厂房,也没有自己的设备,只是在别人的工厂里租用了几台机器,人员也只有30多人。
印刷行业,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够赚取暴利的行业,相反,印刷是一个很传统的加工业,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又非常激烈,多年来许多企业常常陷于经营困难甚至难以维持。与这种状况不同,“雅昌”虽然在物质条件方面起点并不高,但在对产品水准和服务质量的追求上,从一开始就对自己提出了比其他同业者更高的要求。由于特色鲜明、品质优异、服务周到,工厂的业绩和知名度一路迅速上升。1994年,”雅昌”兼并了中轻包装印刷有限公司;1997年,兼并了中国自动化控制系统总公司深圳分公司;1999年,北京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2003年,在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北京雅昌大厦落成,预示着“雅昌”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就这样,在原本并无暴发性可言的印刷行业里,“雅昌”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成为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品牌知名度的企业。
“雅昌” 艺术特色
万捷的公司,同别的印刷公司的确不太一样,每个角落里都充满了艺术气息。
走进位于北京顺义天竺空港工业区的北京雅昌大厦,你会误以为这是个艺术陈列馆:简洁独特的建筑,随处陈列的艺术品,还有国内印刷业第一家艺术馆,万捷喜欢带客人参观他的办公楼和艺术馆,那些艺术品,是他像蚂蚁搬家一样花了很多年时间收集来的,这是他的爱好,也是他的骄傲。在雅昌的办公楼里,可以看见韩美林的大型铜雕,黄永玉、徐邦达、史树青等人的力作也随处可见。很多艺术精品原作就直接悬挂于办公、生产区。这里扑面而来的浓厚艺术气息,会让你惊讶于它的身份—— 一个印刷公司。
2005年3月,李铁映同志参观雅昌时,感慨地说:“这里不像一个印刷公司,倒像是一个文化公司。万捷不像一个生意人,倒像一位艺术收藏家。”
除了外貌与别的工厂不同,“雅昌”的生产管理体系也很特别。在这儿,基本的生产部门已不再是传统的车间、班、组,而是许多个艺术工作室——国画艺术工作室、油画艺术工作室、瓷器艺术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专门负责某一个专类印刷品的制作,从分色、制版,到印刷、装订,形成一条龙的全方位质量控制体系;而工作人员,则超越了传统印刷工艺标准的要求,以创作艺术作品的方式和态度,进行着不懈的探索钻研。
而如今在国内的印刷领域和诸多客户的心目中,“雅昌”这个名字则更是成为了信誉的化身、质量的保证,以至于每当人们想要制作高水准高难度的印刷品时,无不首先想到它。
自2001年以来,“雅昌”被指定为国家领导人印制贺年卡的专门单位;2001年、2002年,“雅昌”又先后成功印制了我国的《申奥报告》和《申博报告》,为中国在新世纪迈出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步伐,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9月29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第53届“美国印刷大奖”颁奖典礼上,雅昌公司选送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从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了有“全球印刷界奥斯卡”之称的Benny Award金奖。而在此前和此后的国际印刷界权威评选活动中,“雅昌”一共拿到了几十项大奖,为古老而正在重新焕发青春的中国印刷业,赢得了无上光荣。
永远的玩家
多年来,万捷一直有一个习惯——午睡时喜欢往脸上盖一张充满油墨气味的纸,只有闻着那股味道,他才睡得舒服。有时候,油墨蹭在了脸上,他自己还不知道,就带着一副“小花脸儿”四处走来走去。
局外人对他的这种“舒服方式”无福消受,更无法理解,他为什么连睡觉的时候都舍不得离开那股子油墨味儿?
万捷对印刷事业的热爱和痴迷,的确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于他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集中在了这惟一的兴奋点上。
由于在印制艺术图书方面具有强劲实力,早在上世纪90 年代,“雅昌”就开始承制中国的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品图集。而随着收藏热的日渐升温,人们对艺术品知识和信息也就有了愈发强烈的需求。观察着收藏业方兴未艾的大市场,万捷敏锐地发现了足以为企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的崭新机遇——把企业对艺术事业的追求,从单纯印制产品扩大到整个艺术信息服务领域,使“雅昌”走上全方位参与社会生活的宽广发展道路。
2000年,“雅昌艺术网”应运而生,而与之伴生的“A计划会员”活动,则提出了这样的口号:“A,首先是艺术Art的A,其次是雅昌ARTRON的A,更是最好的A!”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概念,莫过于“雅昌艺术品市场指数”了。这是一个相当于股票市场大盘指数的全新概念,根据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价格资料设计,反映着这个市场的走势。通过它,雅昌有效地将艺术家、艺术品经营者、艺术品买家串联起来,一次性打通了生产、代理、销售三个环节——整个文化产业链条由此启动。
他说,他是一个典型的把事业当成最大爱好的人,所以他总是在玩儿,今后的10年、20年、30年……他会一直这样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