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理论节目的通俗化创新传播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244942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理论节目通过大众化的视听形式,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及理论,具有重要的宣传教育意义。然而,电视理论节目因其特殊的价值和功能,面临着一定的传播难题,这在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下更为显著,比如,概念的抽象性、形态的程式化、输出的单向性、竞争的匮乏性。北京卫视的《壮丽70年 时间都知道》在创作上有所突破创新,以故事述说理论、突破演播厅局限、设立多元立体的主题、与受众建立共情、借力社交媒体推广,为理论节目的通俗化传播开拓了新路径。
  关键词:电视理论节目 通俗化传播
  电视理论节目借助大众较容易接受的视听影像形式,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及理论,在普通观众中起到教育和宣传的作用,对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电视理论节目由于其承载的特殊价值和功能,比如重理论、重宣教等,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语境下,表现出一定的刻板性和单调感,无法深入人心,触及更加广泛的群众。2019年10月,北京卫视推出一档全新的电视理论节目《壮丽70年 时间都知道》,该节目从多个维度都有所突破创新,为电视理论节目的通俗化传播提供了借鉴思路。
  一、电视理论节目的传播桎梏
  电视理论节目在我国发展相对成熟,近年来,中央以及各省市电视台围绕社会主义主旋律,紧扣国家新政策,相继推出了不少丰富多样的电视理论节目,比如,理论学习节目《好好学习》、脱口秀说理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理论对话节目《脱贫攻坚在路上》等,侧重点各不相同。不过,在通俗化的传播中,这些节目往往受制于理论节目的天然局限性,仍有以下“难题”等待“新解”。
  1.概念的抽象性。传统的电视理论节目常以思想政治理论解读为主,难以进行具象化的解构与趣味化的转述,故而和观众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认知距离。理论和政策传播,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似乎“高不可攀”“与己无关”,甚至有些晦涩难懂。如何能够深入浅出地将理论传达给大众,如何让普通人感悟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电视理论节目制作的最大困境之一。近年来祖国呈现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电视理论节目更需要让理论融入城市发展、百姓生活、文化娱乐等生动切实的发展议题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时代化的诠释。
  2.形态的程式化。一般来讲,电视理论节目多局限于演播厅,常以访谈对话、叙事纪录等形式为主,表现流程僵硬古板。在形式上,传统的电视理论节目视听效果较弱,切入视角相对单调,过分依赖于嘉宾自身的表达能力,对复杂的议题也无法实现解剖式呈现。更有甚者,仅仅是对素材进行堆砌,对理论照本宣科,缺乏“取舍”“重构”的策划思维,可看性较低。千篇一律的节目模式让观众产生枯燥乏味的观感,更加深了大众对理论节目严肃、陈旧的刻板印象。
  3.输出的单向性。目前,电视理论节目创作者受制于主观上的固有思维,认为电视理论节目最重要的是价值观念的输出,多以理论的介绍和说明为主,没有深入挖掘普通百姓的心理诉求。节目镜头所聚焦的嘉宾,也多以专家、名人为主,从而进行高密度的信息输出,却忽略了基本的受众思维。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模式,容易产生信息“消化不良”的负面效果。电视理论节目“高大上”的选题如若难以贴合观众的切实需求,便无法深入人心,只能局限于一小部分观众,无法覆盖到更广泛的人民大众。
  4.竞争的匮乏性。电视理论节目作为特殊的类别,同类节目相对较少,竞争力不足,缺乏创新动机。就同类节目而言,电视理论节目普遍停滞于“舒适圈”,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较低,革新观念不够。但就整个电视节目市场而言,各类新奇节目层出不穷,不断创新出个性、趣味的文化产品,吸引年轻受众的注意力。而电视理论节目的“滞后性”使其在多样化的文化浪潮中显露出劣势。提高主动性、融入新媒體、加强创新力,成为当前电视理论节目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电视理论节目的通俗化创新传播
  通俗化传播是电视理论节目突破桎梏的重要路径。对此,北京卫视的《壮丽70年 时间都知道》立足高远格局,从内容、形式、主题、受众、渠道五个视角展开创新实践,让理论节目更好地走近人民群众,为电视理论节目的通俗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1.内容视角:故事寻访,以事实说理。《壮丽70年时间都知道》创设性地引入“时光寻访人”的角色,深入到与祖国发展七十周年密切相关的地方,通过真实感人的小人物故事,述说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不同领域飞跃发展的壮举。在第一集《中国经济之谜》中,寻访人挖掘了一个马来西亚商人郭集福与浙江义乌之间的故事。观众跟随这位马来商人的回忆,和他一同经历了从偶然获得商机、到精心制造巧合与中国商人同行、到最后在浙江义乌收获第一桶金的跌宕起伏的故事。1999年的义乌聚集了种类繁复、价格低廉的商品,对郭集福来说“好像见到了宝藏一般”,由此,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郭集福开启了漫长的跨国贸易之旅,并见证了义乌市五代商贸批发市场的发展演变。节目巧妙地借由马来商人身上的“个体故事”,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宏观变迁”,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重要的经济地位。马来商人的贸易成功,是义乌市场发展的缩影,更是中国经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的写照。节目通过充满细节的生动故事,呈现了国家政策与普通人之间的紧密关联。
  2.形式视角:打破僵局,走出演播厅。该节目突破性地走出了演播厅的限制,拓展了镜头的空间维度,将嘉宾对话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之中,形式具备融合性和创新性。第三集《中国文化何以自信》中,触及“文化自信”这一具有挑战性的抽象命题。节目从“万里长城”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切入,阐释中华民族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寻访人走出演播厅,深入到北京怀柔古长城,和“长城守望者”董耀会一起,共同探索原始风貌的遗迹,深刻体会长城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重要意义。节目的形式是“杂糅”的,没有单纯依赖于嘉宾的讲述或对话,而是在其中穿插影像史料等,甚至还能看到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比如,节目中修缮专家们的工作镜头,直观呈现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卓越进步。实地寻访、记录、拍摄、对话的形式,开拓了理论节目“现场感”的可能性,极大地丰富了节目视听语言,使其更具有情景沉浸感和情绪感染力。正所谓“眼见为实”,在此,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概念不再仅仅是一个高远抽象的概念,更是深刻落实到了寻访人带领观众一同经历的体验与见闻之中。   3.主题视角:维度立体,把握时代脉搏。该节目共六个篇章,主题涵盖广泛,切入面各不相同,用时间线串起了历史与当下,从不同视角诠释了新中国70周年发展建设的瞩目成就,并且牢牢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话语叙事富有立体感,显示出深刻的时代价值。《中国经济之谜》走访了港珠澳大桥等地,展示了中国制造、经贸和科技发展的不俗成绩;《中国式民主之路》带领观众找寻时代的烙印,回顾了祖国的民主建设历程;《中国文化何以自信》通过兵马俑等历史文物的呈现,阐述了文化自信的根源与动力;《遇见一个更好的中国》则来到云南贡山等地,聚焦当地百姓民生,探索脱贫之路,彰显了祖国小康建设的伟业;《美丽中国在行动》呈现了长江生态修复、毛乌素沙漠治理等成就;最后一集的《踏平坎坷成大道》,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成因,以及道路优越性。综上而言,节目主题设计颇有心意,层次渐进地向观众徐徐展开新中国70周年的画卷,贯穿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等不同议题,聆听时代的声音,重温历史,观照当下。节目的主题格局开阔,没有轻易媚俗,充分展现了理论节目的思想高度和深刻内涵。
  4.受众视角:以小见大,激发共情思维。融媒体时代,受众主体地位提高,这一现实因素倒逼电视理论节目进行改革。《壮丽70年 时间都知道》突破了理论节目传声筒式的表达模式,去触摸受众真实的情感诉求,尽情抒写受众心声。节目的受众视角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方面,体现于“接地气”的细节。在《遇见一个更好的中国》中,观众跟随寻访人,找到了一本60多年的老账本。账本主人董阿姨的父亲一直有记账的习惯,这个习惯在家族中一直延续下来。三代人的账本,从爷爷泛黄的手册到如今孙女用的手机软件,琐碎平凡,细微真实,带给观众极大的亲切感。节目中对20世纪80年代“四大件”的回忆,也引起了观众深切的共鸣。另一方面,节目的受众思维则体现在对受众参与性的重视。节目预告片和正片同步发布于爱奇艺、北京卫视官网、哔哩哔哩等平台,开放评论、转发和点赞等功能,为观众充分提供了表达意见、抒发自我的空间。
  5.渠道视角:社交媒体助力推广。《壮丽70年 时间都知道》在渠道推广层面,积极融合新媒体特征,扎根于社交媒体网络,发挥意见领袖带动作用,并对长视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短视频化“改造”,使其更适宜在社交媒体平台扩散。节目与“思想聚焦”“头条新闻”“微博综艺”“老蒋政治”等知名微博账号合作,协力推广短视频。短视频将原本丰富的内容,压缩在1分钟以内,运用快剪的方式,向观众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发展的惊人变化,信息量密集,且具有强烈的视听冲击感,高度贴合了流量时代“短平快”的特征,在微博收获了不少好评。此外,在叙述语言上,节目也做出了调整,使其更贴近社交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比如,“超燃!1分钟看70年中国巨变”“基建狂魔”“治沙愚公”等表述,表述生動而富有活力,符合社交媒体的传播特征,有利于内容在用户之间形成二次扩散。
  三、结语
  面对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新时代的电视理论节目应当坚定输出优质的节目内容,构建创新机制,用大众化、通俗化的方式传达党和国家的政策声音,打造有特色、有血肉、有脉络的电视理论节目。未来,电视理论节目在加快创新的基础上,要牢牢把握四个重要特质:一是人文关怀。电视理论节目尽管以理论为主线,却始终应当坚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民生,倾听民心,用情感连接节目和大众,做有温度和质感的内容。二是民族精神。电视理论节目应当主动结合传统文化、中国精神等,为节目赋予一定的历史意义和开阔格局,激发同胞的民族情怀,提高节目的特色感和辨识度,发挥文化传承的正面作用。三是融合思维。电视理论节目应当顺应融媒体发展潮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引入新媒体技术,融入移动端平台,打造有互动性、有生命力的理论节目,激发受众的参与性和创造性,让受众实现真正的理论学习。四是多元发展。电视理论节目也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样态和形式,借鉴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长处,融入新的元素,构建丰富多样的语态,为理论节目注入持续创新的活力。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讲师
  参考文献
  [1]曾祥敏.《瞬间中国》破局传统电视节目,创新打造全媒体传播样本——评《瞬间中国》的融媒体创新之道[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19(02).
  [2]陆绍阳,杨欣茹.电视理论节目的模式创新——以《好好学习》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8).
  [3]刘嘉.融媒环境下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发展探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5).
  [4]林牧茵.当前电视理论节目的创新与发展——以《道·理》节目为例[J].新闻大学,2016(04).
其他文献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教育强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11月22日,第八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方江山,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等出席颁奖仪式并致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
期刊
摘要: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工作室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重要支撑,经历了萌芽、初探尝试、专业化打造、创新超越四个阶段。本文通过工作室整理出的“环境化育、技术化育、人文化育”几个维度的“化育式”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合理分配教学资源,营造环境化育;激励工作室导师,催生技术化育;主动求变,升级培养,人文化育支撑学生终身学习”几个阶段的问题解决方案的探索及实践,阐述工作室建设经验。 
期刊
摘要:以“丁香医生”为例对健康类新媒体平台的营销模式进行个案研究,可发现其营销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是以人为核心、以优质内容为内驱动力的整合营销传播,通过健全机制保障内容质量,以生产新内容增加用户关注,以反认知传播实现借势营销,利用新媒体矩阵构建传播体系。健康类新媒体平台还应注重传播与互动的关系以及专业与市场逻辑、身体与心理健康、内容专业与娱乐性的平衡。  关键词:丁香医生 健康传播 整合营销 新媒体
期刊
摘要:大型体育赛会过程的宣传和传播影响力,已成为媒体运行服务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渊源。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赛事媒体运行工作获得成功,也获得了各方好评。本文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为例,分析媒体运行特点,为后续在我国进行的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22年冬奥会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等一系列国际赛事的媒体运行提供实践与创新经验。  关键词:国际大型体育赛会 媒体 运行特点  在20
期刊
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通过  11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著作权法修正草案三审稿较之二审稿主要做出了以下几点修正:一是引入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明确法定赔偿额下限为500元;二是调整视听作品著作权归属规定;三是在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方
期刊
摘要:地方广播电视媒体是宣传国家和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阵地。地方广电媒体要贴近群众、开阔思路、深化融合,不断探索在本民族、本地区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性。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抓住了内容与平台的融合机遇,在讲述中国故事的实践中,发挥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创新中国故事选题视角;紧扣时代社会发展脉搏,以小窥大构建故事层次;重视顶层设計统筹把关,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交流。
期刊
摘要:“百年追梦——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是2020年的重大报道主题,《绍兴晚报》精心策划了“踏访小康路 添彩小康景”系列活动,选取全市小康村中的典型代表,报道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历程,组织专家服务团进村帮办实事,为他们绘就美好的小康图景增光添彩,得到了镇村干部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这是一组有温度、有力度的报道,也是一次记者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体现了党媒特征、晚报特色,成为践行“四力”的好载体,
期刊
范敬宜新闻教育奖由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主办,于2013年设立,每年评选一次。该奖项分为新闻教育学子奖、良师奖和良友奖三个奖项,分别奖励具有新闻理想的品学兼优的新闻学子,新闻院校德艺双馨的教师和新闻机构热心新闻教育的业界人士。  范敬宜新闻教育基金由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国家外文局、大众报业集团、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七家单位共同发起成
期刊
11月22日上午,第八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暨第六届新闻传播学科高峰论坛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该奖是为纪念我国声誉卓著的新闻工作者和卓有建树的新闻教育家——范敬宜先生所设立,以激励新闻人以前辈为楷模,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10所高校的10位在校学子获颁“新闻学子奖”。厦门大学陈培爱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张国良教授获颁“新闻教育良师奖”。澎湃新闻刘永钢和中国
期刊
摘要: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党报评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时度效要求,及时引导正确社会舆论,壮大主流舆论声音,守牢新闻舆论主阵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主动肩负起新闻舆论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  关键词:党报评论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闻舆论主阵地 时度效  媒体融合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未经加工的碎片化新闻大量挤占读者的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