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三洞乡推广水稻“叶龄模式”的示范结果、辅助实验及推广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加快水稻叶龄模式的推广,提高水稻生产水平。
关键词: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水稻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24-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指在水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以叶龄为指标,器官相关生长规律为生物学依据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新体系,是当前我国重点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之一。为2010年我乡进行了水稻“叶龄模式”栽培试验示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示范内容
我乡分别在板告、定城、板龙、岜炮、古城、善哄、群力、水根等八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村设置8个苗情哨、每个苗情哨承担10亩的指导示范面积。共计80亩。据8个苗情点验收9.6亩示范田,平均单产为623.6公斤,7.85亩的对照田,平均单产为558.8公斤,示范田比对照田增64.7公斤,增产11.6%。
运用基本苗公式计算每亩移栽的适宜基本苗数,是确保有效分蘖临界期够苗的关键措施之一。基本苗情点公式计算出主茎基本苗为每亩36000株,按照6×7规格移栽,每亩密度为1.4万穴,每穴应栽2.5粒谷秧苗,并指导示范户栽足基本苗。
2 辅助试验
2.1 适宜播期与移栽的试验
2.1.1 不同播期同叶龄移栽的试验 处理为4月13日、4月20日、4月27日三期播,每期隔7天,移栽是实际叶龄分别为6.98叶、6.69叶和7.05叶;秧龄分别为43天、38天、36天;各处理的单产分别为694.1公斤、692.98公斤、653.53公斤。结果以4月27日播种的下降明显。
2.1.2 同期播种不同叶龄移栽试验 设置5叶、6叶、7叶、8叶移栽试验四个处理,播期为4月19日,移栽时秧龄分别为34天、37天、42天、65天。试验结果,单产分别为614.3公斤、685.7公斤、688.3公斤、666.3公斤。6-7叶龄移栽产量高于5叶、8叶移栽两处理。
综合以上两个试验结果,在中等海拔地区水稻适宜播期一般为4月10-20日。最佳移栽叶龄为6-7叶。在移栽措施上实行适时播种,及时移栽,做到“叶到不等时”。
2.2 不同栽插密度的对比试验
设置5×8寸、6×7寸、5×6寸、4×7寸四个密度处理。4月26日同期播种,6月11日移栽。移栽叶龄为8.5叶,秧龄为39天。试验结果,超级稻——准两优527号在同等栽培条件下,不同栽插密度处理,其主茎总叶片数是一致的。四个处理的穴有效穗依次分别为11.4、11.2、10.9、9.5株;依次单产分别为620公斤、600公斤、580公斤、580公斤。据此项试验结果,准两优527号在中等肥力田,栽插密度5×7寸、5×8寸为宜。
3 据试验示范结果,水稻叶龄模式栽培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3.1 确定几个主要生育叶龄指标
进行叶龄模式栽培,必须先建立生育叶龄模式,确定出几个主要生育叶龄指标。因此,根据试验结果,以推广超级稻中的准两优527号为主,其主茎总叶数在低海拔16.5叶,中海拔16.9叶,高海拔17.3叶,伸长节间数均为5个,应用《叶龄模式》理论,分不同海拔建立了以准两优527号为主体的生育模式用于批导大面积生产。
3.2 培育叶孽基本同伸壮苗
整个示范面积都采用温室无土两段育秧,并利用不同寄栽密度协调不同前作类型田,把秧苗有机地控制在适龄范围内移栽,为大面积叶龄模式高产栽培示范打下基础。
3.3 确定适宜的基本苗
确定适宜的基本苗,保证在有效分蘖临界期前达到目标穗数。在示范应用中,根据大面积生产中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的调查分析,确定以16-18万穗/亩为目标穗数,并依据移栽时秧苗素质及分蘖情况,结合土壤肥力,耕作水平及气候特点,应用基本苗经验公式求出适宜的基本苗数。
3.4 严格按叶龄进行肥水的促控管理
整个示范点上基本上是在亩施1000公斤以上有机肥和25公斤以上的钙镁磷肥作底肥的基础上,严格按叶龄合理进行肥水促控管理。秧田期:(1)管水,小苗寄栽后,前三天保持沟中有水、水不上厢,小苗扎根正蔸后,实行浅水灌溉到移栽。(2)施肥,小苗长至3叶期,亩施3.5-4公斤尿素作断奶肥,5叶期亩施4-4.5公斤尿素作分蘖肥,送嫁肥看苗情酌情施用。大田期:(1)管水,移栽期寸水活棵,有效分蘖临界时叶龄期(即12叶)以前,实行浅水勤灌,间断落干,提高水温和土温,促进分蘖的发生、进入无效分蘖期(即12.5-13.5叶)后,适时适度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和抑制群体继续扩大,促进碳素代谢,增强根系活力。进入长穗期(14.1叶)后,复深水灌溉至于成熟。(2)施肥,有效分蘖临界时龄期前两个叶龄(10叶以前)分两次施完应施分蘖肥,第一次8-8.5叶(栽后5-7天)亩施尿素7.5公斤,占追施总肥量的50%;第二次9.5-10.1叶(栽后15-20天)亩施尿素5.4公斤,占追施总量的30%,穗肥于14-15叶龄期亩施尿素2.5-3公斤,占追肥总量的16-20%,壮粒肥看苗势酌情施用。
4 结论
应用叶龄模式栽培技术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区指导。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叶龄模式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和强大的生命力。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将促进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水稻栽培技术跨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叶龄模式;栽培技术;水稻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24-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是指在水稻生育进程的叶龄模式,以叶龄为指标,器官相关生长规律为生物学依据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新体系,是当前我国重点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之一。为2010年我乡进行了水稻“叶龄模式”栽培试验示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示范内容
我乡分别在板告、定城、板龙、岜炮、古城、善哄、群力、水根等八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村设置8个苗情哨、每个苗情哨承担10亩的指导示范面积。共计80亩。据8个苗情点验收9.6亩示范田,平均单产为623.6公斤,7.85亩的对照田,平均单产为558.8公斤,示范田比对照田增64.7公斤,增产11.6%。
运用基本苗公式计算每亩移栽的适宜基本苗数,是确保有效分蘖临界期够苗的关键措施之一。基本苗情点公式计算出主茎基本苗为每亩36000株,按照6×7规格移栽,每亩密度为1.4万穴,每穴应栽2.5粒谷秧苗,并指导示范户栽足基本苗。
2 辅助试验
2.1 适宜播期与移栽的试验
2.1.1 不同播期同叶龄移栽的试验 处理为4月13日、4月20日、4月27日三期播,每期隔7天,移栽是实际叶龄分别为6.98叶、6.69叶和7.05叶;秧龄分别为43天、38天、36天;各处理的单产分别为694.1公斤、692.98公斤、653.53公斤。结果以4月27日播种的下降明显。
2.1.2 同期播种不同叶龄移栽试验 设置5叶、6叶、7叶、8叶移栽试验四个处理,播期为4月19日,移栽时秧龄分别为34天、37天、42天、65天。试验结果,单产分别为614.3公斤、685.7公斤、688.3公斤、666.3公斤。6-7叶龄移栽产量高于5叶、8叶移栽两处理。
综合以上两个试验结果,在中等海拔地区水稻适宜播期一般为4月10-20日。最佳移栽叶龄为6-7叶。在移栽措施上实行适时播种,及时移栽,做到“叶到不等时”。
2.2 不同栽插密度的对比试验
设置5×8寸、6×7寸、5×6寸、4×7寸四个密度处理。4月26日同期播种,6月11日移栽。移栽叶龄为8.5叶,秧龄为39天。试验结果,超级稻——准两优527号在同等栽培条件下,不同栽插密度处理,其主茎总叶片数是一致的。四个处理的穴有效穗依次分别为11.4、11.2、10.9、9.5株;依次单产分别为620公斤、600公斤、580公斤、580公斤。据此项试验结果,准两优527号在中等肥力田,栽插密度5×7寸、5×8寸为宜。
3 据试验示范结果,水稻叶龄模式栽培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3.1 确定几个主要生育叶龄指标
进行叶龄模式栽培,必须先建立生育叶龄模式,确定出几个主要生育叶龄指标。因此,根据试验结果,以推广超级稻中的准两优527号为主,其主茎总叶数在低海拔16.5叶,中海拔16.9叶,高海拔17.3叶,伸长节间数均为5个,应用《叶龄模式》理论,分不同海拔建立了以准两优527号为主体的生育模式用于批导大面积生产。
3.2 培育叶孽基本同伸壮苗
整个示范面积都采用温室无土两段育秧,并利用不同寄栽密度协调不同前作类型田,把秧苗有机地控制在适龄范围内移栽,为大面积叶龄模式高产栽培示范打下基础。
3.3 确定适宜的基本苗
确定适宜的基本苗,保证在有效分蘖临界期前达到目标穗数。在示范应用中,根据大面积生产中高产群体产量结构的调查分析,确定以16-18万穗/亩为目标穗数,并依据移栽时秧苗素质及分蘖情况,结合土壤肥力,耕作水平及气候特点,应用基本苗经验公式求出适宜的基本苗数。
3.4 严格按叶龄进行肥水的促控管理
整个示范点上基本上是在亩施1000公斤以上有机肥和25公斤以上的钙镁磷肥作底肥的基础上,严格按叶龄合理进行肥水促控管理。秧田期:(1)管水,小苗寄栽后,前三天保持沟中有水、水不上厢,小苗扎根正蔸后,实行浅水灌溉到移栽。(2)施肥,小苗长至3叶期,亩施3.5-4公斤尿素作断奶肥,5叶期亩施4-4.5公斤尿素作分蘖肥,送嫁肥看苗情酌情施用。大田期:(1)管水,移栽期寸水活棵,有效分蘖临界时叶龄期(即12叶)以前,实行浅水勤灌,间断落干,提高水温和土温,促进分蘖的发生、进入无效分蘖期(即12.5-13.5叶)后,适时适度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和抑制群体继续扩大,促进碳素代谢,增强根系活力。进入长穗期(14.1叶)后,复深水灌溉至于成熟。(2)施肥,有效分蘖临界时龄期前两个叶龄(10叶以前)分两次施完应施分蘖肥,第一次8-8.5叶(栽后5-7天)亩施尿素7.5公斤,占追施总肥量的50%;第二次9.5-10.1叶(栽后15-20天)亩施尿素5.4公斤,占追施总量的30%,穗肥于14-15叶龄期亩施尿素2.5-3公斤,占追肥总量的16-20%,壮粒肥看苗势酌情施用。
4 结论
应用叶龄模式栽培技术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区指导。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叶龄模式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和强大的生命力。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将促进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水稻栽培技术跨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