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课教育在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关系重大,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可目前党课内容的陈旧、方法的落后、千篇一律的形式,让90后的大学生们失去了兴趣和憧憬,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更新授课理念,丰富党课内容,创新授课方法和手段,已成为当前党课改革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大学生;党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B
党课教育是党组织用授课形式定期对广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党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经常性教育。搞好大学生党课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渠道。
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党组织普遍都非常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党课教育,不但有坚持常态化的制度、措施作保证,而且各种党员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入党前发展对象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等都办得有声有色。但大学生们又反映高校的党课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都会让90后的大学生们失去兴趣和憧憬,冲击他们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从而影响我们党课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更新授课理念,丰富党课内容,创新授课方法和手段,已成为当前党课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改革:
一、建立高校党课教育网络平台,使党课教育网络化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的使用得到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日常的交际和学习,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越加深远。网络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性可丰富和完善党课培训内容,学生们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科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资讯,也可以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热点动态。网络强大的交互性能和虚拟化特点,又可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和自由的交流,相互沟通,共同进步。因此,择机开设党校网站,实现入党积极分子的网上教育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良策。党课网络平台可开设理论园地、入党指南、时事聚焦、热点追踪、视频教育等栏目,增加党课视频课程、理论课程、问卷调查、在线考试、师生互动等功能,改变过去课堂教学同步走的模式,让学生可根据时间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再完成规定科目及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参加在线测试,成绩合格予以颁发结业证书。当然除了前面讲到的党校网站之外,还可以开通飞信、QQ群、公共微博、公共微信等平台,更加及时生动地将党课的培训资料和课程内容进行传递和交流,并鼓励大家提问和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使同学们的党性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将红色电影、红色音乐融入党课课堂
观影和K歌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最普遍也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如果把这两个元素融入党课课堂,肯定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给同学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具体操作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中共党史的各个历史阶段,精心挑选在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电影或歌曲,在进行党史的各个阶段授课时,先播放该阶段的代表性电影或歌曲,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欣赏完相应的影视或歌曲之后,讲解其对应的历史阶段的社会背景、相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如中国共产党成立阶段的电影《建党大业》、歌曲《国际歌》;长征时期的电影《四渡赤水》、歌曲《十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有《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红色娘子军》、歌曲有《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大决战》、歌曲《我们的队伍像太阳》;改革开放以后的电影《首席执行官》《共和国不会忘记》、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等。在讲课期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穿插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党课中去。例如,可针对该电影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可让学生比赛唱该时期的革命歌曲或朗诵革命诗歌等。通过这些近似娱乐的手段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使学生享受丰富的审美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丰富师资队伍,邀请优秀校友进课堂
党课授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我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为我党光辉事业奋斗的热情、培养他们复兴祖国大业的优秀品质。传统课堂的师资一般是有学院的党委书记和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构成,讲授的内容在学生看来难免过于理论,如果邀请一些优秀校友上课,如公司经理、大学生村官、创业达人等,用身边的典型激发学生自身的动力,或者是用微观的事例阐释宏观的道理,相信能引发听课者精神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共鸣。“校友党课”可以改变以往党課由领导、老师主讲的模式,校友们亲切和蔼、平等交流的语言可以打动大学生,他们诚恳、真实的语言可以教育人。校友中的优秀典范人物通常是在校大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旗帜,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示范性。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党员在接受党课教育中存在的“离得远、看不清、听不懂”的问题,有效调动全体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友用自己的语言聊自己的感想、谈自己的体会,内容实在,有说服力,把“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传统党课拉回到了基层党员身边,更能触动、吸引每一位普通党员和普通群众。校友资源是一种涵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综合的宝贵资源,具有多重重要的价值,包括人才资源、思想资源、教育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注重校友资源在大学生党建教育中的利用,不仅可以整合校友资源,放大其育人等多重作用,而且能提升课程品质,完善课程体系,增强党课吸引力,提高育人实效。
四、让理论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消除心灵距离
从调查结果看,各高校党课教育内容的主要有:党章和党的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观念教育、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问题、党性修养教育、党史教育等。这些理论知识常让人感觉冰冷、陌生且遥远。如共产主义信仰,这对和平年间长大的90后大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即使是作为老师的我,也不是很明白。但如果我们授课时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去讲解信仰与幸福的关系,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的事例,相信会更容易解开理论知识神秘的面纱。当今的大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过于急功近利的趋势,一部分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的事情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状况,如果还是按照教材从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党性修养等这些专题去选取周而复始毫无变化的内容,授课者将失去激情和研究,听课者也认为太枯燥乏味失去吸引力。所以我们可以恰当的设置一些人文教育专题,如“感恩自强”专题、“生命与责任”专题、“认识自我、成就自我”专题、“让生命充满爱”专题、“做快乐的自己”专题等,这些专题虽没有直白地表述党的理论政策,但是在铺开之后却可以把党的知识贯彻其中,使之血脉相连,直截了当地表明授课者所要阐述的理论知识,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真正起到教育感悟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针对高校党课改革的几点粗浅建议,总之要上好大学生党课,就需要不断创新党课教育内容,增强党课教育的针对性,要从青年大学生特点和要求出发,制定大学生喜爱的培训内容;要结合学生兴趣、结合热点、结合学校具体特点授课,及时、准确、生动地说明党的新理论和新动向。
参考文献
[1]胡移山、孙旭东、黄月、郭占东:《辽宁省青年大学生党课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8期
[2]胡颖:《新时期大学生党课培训工作的挑战与机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33卷第8期2013年8月
作者:姚亚南(1986—),女,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现任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1级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党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B
党课教育是党组织用授课形式定期对广大党员和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党性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经常性教育。搞好大学生党课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党员和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渠道。
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党组织普遍都非常重视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党课教育,不但有坚持常态化的制度、措施作保证,而且各种党员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入党前发展对象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等都办得有声有色。但大学生们又反映高校的党课内容陈旧、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都会让90后的大学生们失去兴趣和憧憬,冲击他们对党的信仰和忠诚,从而影响我们党课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所以更新授课理念,丰富党课内容,创新授课方法和手段,已成为当前党课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改革:
一、建立高校党课教育网络平台,使党课教育网络化
随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的使用得到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日常的交际和学习,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越加深远。网络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性可丰富和完善党课培训内容,学生们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科技、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资讯,也可以掌握国内外最新的热点动态。网络强大的交互性能和虚拟化特点,又可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平等和自由的交流,相互沟通,共同进步。因此,择机开设党校网站,实现入党积极分子的网上教育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良策。党课网络平台可开设理论园地、入党指南、时事聚焦、热点追踪、视频教育等栏目,增加党课视频课程、理论课程、问卷调查、在线考试、师生互动等功能,改变过去课堂教学同步走的模式,让学生可根据时间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再完成规定科目及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参加在线测试,成绩合格予以颁发结业证书。当然除了前面讲到的党校网站之外,还可以开通飞信、QQ群、公共微博、公共微信等平台,更加及时生动地将党课的培训资料和课程内容进行传递和交流,并鼓励大家提问和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使同学们的党性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将红色电影、红色音乐融入党课课堂
观影和K歌可以说是当代大学生最普遍也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如果把这两个元素融入党课课堂,肯定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给同学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具体操作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中共党史的各个历史阶段,精心挑选在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电影或歌曲,在进行党史的各个阶段授课时,先播放该阶段的代表性电影或歌曲,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历史事件和社会背景。欣赏完相应的影视或歌曲之后,讲解其对应的历史阶段的社会背景、相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事迹。如中国共产党成立阶段的电影《建党大业》、歌曲《国际歌》;长征时期的电影《四渡赤水》、歌曲《十送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有《狼牙山五壮士》《地道战》《红色娘子军》、歌曲有《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大决战》、歌曲《我们的队伍像太阳》;改革开放以后的电影《首席执行官》《共和国不会忘记》、歌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等。在讲课期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穿插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党课中去。例如,可针对该电影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可让学生比赛唱该时期的革命歌曲或朗诵革命诗歌等。通过这些近似娱乐的手段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使学生享受丰富的审美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丰富师资队伍,邀请优秀校友进课堂
党课授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我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为我党光辉事业奋斗的热情、培养他们复兴祖国大业的优秀品质。传统课堂的师资一般是有学院的党委书记和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构成,讲授的内容在学生看来难免过于理论,如果邀请一些优秀校友上课,如公司经理、大学生村官、创业达人等,用身边的典型激发学生自身的动力,或者是用微观的事例阐释宏观的道理,相信能引发听课者精神上的触动和思想上的共鸣。“校友党课”可以改变以往党課由领导、老师主讲的模式,校友们亲切和蔼、平等交流的语言可以打动大学生,他们诚恳、真实的语言可以教育人。校友中的优秀典范人物通常是在校大学生心目中的典范和旗帜,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示范性。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党员在接受党课教育中存在的“离得远、看不清、听不懂”的问题,有效调动全体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友用自己的语言聊自己的感想、谈自己的体会,内容实在,有说服力,把“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传统党课拉回到了基层党员身边,更能触动、吸引每一位普通党员和普通群众。校友资源是一种涵括人力、物力、财力在内的综合的宝贵资源,具有多重重要的价值,包括人才资源、思想资源、教育资源、信息资源、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注重校友资源在大学生党建教育中的利用,不仅可以整合校友资源,放大其育人等多重作用,而且能提升课程品质,完善课程体系,增强党课吸引力,提高育人实效。
四、让理论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消除心灵距离
从调查结果看,各高校党课教育内容的主要有:党章和党的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观念教育、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问题、党性修养教育、党史教育等。这些理论知识常让人感觉冰冷、陌生且遥远。如共产主义信仰,这对和平年间长大的90后大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即使是作为老师的我,也不是很明白。但如果我们授课时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去讲解信仰与幸福的关系,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的事例,相信会更容易解开理论知识神秘的面纱。当今的大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过于急功近利的趋势,一部分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的事情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状况,如果还是按照教材从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党性修养等这些专题去选取周而复始毫无变化的内容,授课者将失去激情和研究,听课者也认为太枯燥乏味失去吸引力。所以我们可以恰当的设置一些人文教育专题,如“感恩自强”专题、“生命与责任”专题、“认识自我、成就自我”专题、“让生命充满爱”专题、“做快乐的自己”专题等,这些专题虽没有直白地表述党的理论政策,但是在铺开之后却可以把党的知识贯彻其中,使之血脉相连,直截了当地表明授课者所要阐述的理论知识,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真正起到教育感悟的作用。
以上是笔者针对高校党课改革的几点粗浅建议,总之要上好大学生党课,就需要不断创新党课教育内容,增强党课教育的针对性,要从青年大学生特点和要求出发,制定大学生喜爱的培训内容;要结合学生兴趣、结合热点、结合学校具体特点授课,及时、准确、生动地说明党的新理论和新动向。
参考文献
[1]胡移山、孙旭东、黄月、郭占东:《辽宁省青年大学生党课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第8期
[2]胡颖:《新时期大学生党课培训工作的挑战与机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33卷第8期2013年8月
作者:姚亚南(1986—),女,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现任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11级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