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生物作业的有效性?
1.充实、丰富作业的内容,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
教师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或者选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达成以上效果的关键,一是事先做题,只有做了才能清楚题目的难易程度,才能分类分生分要求,因生设题;二是要做好检查批改,只有检查批改,才能督促学生认真去做;三是要及时讲评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进行讲评辅导。
2.把握控制好作业的量度和难度
首先要实施作业量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布置不同的作业量。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以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除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做外,对于那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自由选做,甚至不做。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除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做外,还可以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对于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除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做外,可配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题目,甚至还适当布置一些拓展性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种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其次要实施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教师要重视找准每一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教师可将学生完成作业的目标确定为基础、发展和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努力完成创造目标。从而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此外,还可以实施完成作业时间的分层,从而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
3. 处理好作业与课本内容的关系
例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学习光和色素时,提到秋天落叶变黄是因为低温使叶绿素被破坏,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比较耐低温,故秋天树叶变黄,学生异议不大。但提到枫叶秋天为什么变红时,学生意见就不一致了,有的说是枫叶中有特殊的光和色素,有的说是呈现在液泡中花青素的颜色,大家都据理力争,不肯让步。此时学生讨论得十分激烈,就是教师亲自解释也不足以服人了。对此,教师可适时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外用显微镜自己观察亲自体会一下。这样的作业,比教师反复解说效果要好得多,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的完成时间应该因“生”而异,体现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完成同样作业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让学生同一时间全部把作业交齐,本身就不是科学的做法。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法就是,将交作业的时间由原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改变为某一个时间段。应该允许和提倡,一部分程度较好效率较高的同学早一些时间交作业,同时也应该对晚交作业但是作业质量并不差、而且是经过一番努力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应该承认、允许由于人与人之间个体的差异,而导致的完成同一件事所需时间不同这一客观事实。
5. 作业的检查方式及评判标准也应进一步改善
课后作业是巩固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是很多人在布置作业时,一味地强调有没有做,做了多少作业,而对于有没有实现“巩固教学目标”的作用就不管了,对于这类作业,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做“暴力作业”。我非常反对这种“暴力作业”,作业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在于有效而不在于有没有做、做了多少。我认为我们的生物作业应该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完成所有的作业,对能力强的同学完成更多的更高难度的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完成基础的知识。因此,评判标准也是灵活多样的。老师应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要了解某个同学能完成什么样的作业,不同的同学要求不一样,因材施教。
责任编辑 潘孟良
1.充实、丰富作业的内容,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
教师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或者选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达成以上效果的关键,一是事先做题,只有做了才能清楚题目的难易程度,才能分类分生分要求,因生设题;二是要做好检查批改,只有检查批改,才能督促学生认真去做;三是要及时讲评辅导,教师要根据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进行讲评辅导。
2.把握控制好作业的量度和难度
首先要实施作业量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布置不同的作业量。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以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除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做外,对于那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自由选做,甚至不做。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除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做外,还可以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对于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除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做外,可配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题目,甚至还适当布置一些拓展性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种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其次要实施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教师要重视找准每一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教师可将学生完成作业的目标确定为基础、发展和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努力完成创造目标。从而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此外,还可以实施完成作业时间的分层,从而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
3. 处理好作业与课本内容的关系
例如在讲“光合作用”这一节,学习光和色素时,提到秋天落叶变黄是因为低温使叶绿素被破坏,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比较耐低温,故秋天树叶变黄,学生异议不大。但提到枫叶秋天为什么变红时,学生意见就不一致了,有的说是枫叶中有特殊的光和色素,有的说是呈现在液泡中花青素的颜色,大家都据理力争,不肯让步。此时学生讨论得十分激烈,就是教师亲自解释也不足以服人了。对此,教师可适时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外用显微镜自己观察亲自体会一下。这样的作业,比教师反复解说效果要好得多,并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业的完成时间应该因“生”而异,体现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
不同的学生完成同样作业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让学生同一时间全部把作业交齐,本身就不是科学的做法。目前比较科学的方法就是,将交作业的时间由原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改变为某一个时间段。应该允许和提倡,一部分程度较好效率较高的同学早一些时间交作业,同时也应该对晚交作业但是作业质量并不差、而且是经过一番努力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应该承认、允许由于人与人之间个体的差异,而导致的完成同一件事所需时间不同这一客观事实。
5. 作业的检查方式及评判标准也应进一步改善
课后作业是巩固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是很多人在布置作业时,一味地强调有没有做,做了多少作业,而对于有没有实现“巩固教学目标”的作用就不管了,对于这类作业,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做“暴力作业”。我非常反对这种“暴力作业”,作业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在于有效而不在于有没有做、做了多少。我认为我们的生物作业应该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完成所有的作业,对能力强的同学完成更多的更高难度的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完成基础的知识。因此,评判标准也是灵活多样的。老师应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要了解某个同学能完成什么样的作业,不同的同学要求不一样,因材施教。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