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七夕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1234567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陇南西和县在先秦时期就是秦人的活动区域,是秦人养马发迹之地,很早就留下先民生产、生活的印迹。源起汉代的乞巧节,经过上千年变迁,在西和这片封闭的土地上完好地保留至今,由此西和县也被称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我们深入西和县,织女的造像娉婷于晚霞湖,尽管距离“七夕”还有一段时间,西和的姑娘们讲起这一古老仪式仍是滔滔不绝。

乞巧节的前世今生


  乞巧节最早源于汉代,是人们向上天祈福的重要节日。农历七月初七,古人在这一天晒经书和衣裳,妇女们穿针引线,之后才逐渐与织女、牛郎的故事相结合,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因此,后人附会将其当做“情人节”,不免有些牵强。
  作为节日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形式多以穿针引线、蒸制面食、供奉瓜果为主,大江南北各有不同。例如山东各地有陈列瓜果待喜蛛结网或吃巧巧饭的习俗,江浙地区多煎炸面粉制作的“巧果”,广东各地则以彩纸、线绳编织小玩意儿,用水浸泡谷物和绿豆,使之发芽用以祭拜,福建的妇女们在节日当天一起比赛手工活儿。陇南西和县地处偏远山区,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秦文化遗留之一的乞巧节,其程序之完整、规模之盛大,实属罕见。

乞巧节的千年仪式


  西和的农历七月初七,草木飘香,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烁,浩瀚的银河横贯南北,牵牛星与织女星遥遥相对。不过,西和的乞巧活动在六月三十就已经开始准备了,自初七一早开始,整个乞巧活动持续七天八夜,到七月初七达到高潮。

坐巧


  农历六月三十上午,将纸扎的巧娘娘坐像摆放至迎巧人家,被选为摆放纸扎像的一定是声誉良好、干净整洁的人家,俗称坐巧。

搭桥


  下午,姑娘们相约到村外的小河边,解下端午节时系在手腕脚腕的五彩线,结成一条长绳,横放于小河上,意为给巧娘娘搭桥。这时,巧娘娘的纸扎像也被抬至河边,等待众人迎接。

迎巧


  晚上九时许,姑娘们端着供品,列队前往河边,将巧娘娘迎至坐巧人家。一路上,姑娘们高唱迎巧歌: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巧娘娘教我绣一针,一绣桃花满树红。
  待巧娘娘的纸扎像重新回到坐巧人家时,祭祀活动正式开始。接下来的几天,每日早、中、晚都有专人负责给巧娘娘点蜡、焚香、祭拜,香案上摆着各式各样的供品,表达对巧娘娘的真心祈求,姑娘们则开始了载歌载舞的狂欢。

跳麻姐姐


  “跳麻姐姐”是整个乞巧活动中最具特色的环节,带有古老神秘的巫蛊色彩。因为“麻姐姐”作为沟通神灵的媒介,选谁当“麻姐姐”很有讲究,一种是由当地经验丰富的妇女认定,一种是为了消除厄运毛遂自荐。
  “跳麻姐姐”时,众姑娘们与钻在桌下的“麻姐姐”对唱,仪式最初包含神灵附体的部分,因封建迷信色彩浓重,后改良为民间歌舞。

拜巧


  本村的祭拜活动结束后,为了表示人丁兴旺,还要与周边的村子相互拜访。主事人先带领前来拜巧的姑娘们祭拜该村的巧娘娘,接着组织她们与本村的姑娘手牵手,互唱拜巧歌。所唱曲调节奏明快、自由奔放,内容大多为即兴之作,既可以抒发情感,又可以描绘事物。
  拜巧时所跳的舞蹈大致为双脚腾跃,甩臂拍手,类似于一些原始部落的舞蹈动作。

卜巧


  七月初七的早上,姑娘们在村头的泉、井边集合,汲取神水。浩浩荡荡的汲水队伍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汲取回来的神水用来供奉、做巧饭、卜巧。
  除了晚上对着月光穿针引线的“针线卜巧”外,还有一种“照瓣卜巧”,即将六月二十前后播种的豌豆、扁豆、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嫩芽折断投入清水碗中,正如歌词唱“巧娘娘给我赐花瓣,照着花瓣许心愿”一样,通过投射在碗底的影子来占卜自己的巧拙。

送巧


  卜巧结束后,大约夜里12点,全体姑娘虔诚地抬着巧娘娘的纸扎像来到河边,点燃焚烧,一边唱歌一边恭送织女。姑娘们齐唱“今年去,明年来,手拿香烛接你来……”
其他文献
摘要:介绍一套以U型管、果冻、饱和氯化钾溶液为主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具。应用该教具,能融合探究“盐桥电池、电解水、氢氧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实验,使实验过程具有结构简单、小巧轻便、易拿易用,现象明显,能长期保存等优点。  关键词:U型管;果冻;盐桥;实验教具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96-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
我在北京城出生长大,儿时对野生动物的概念是小学校园花池子里的蚯蚓和蜻蜓,昆玉河边的青蛙和癞蛤蟆,还有居民区绿化带里的蛐蛐儿。长大后发现这些不多见了,还能看到的是一些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家伙,比如长安街两侧枝头上的乌鸦,夏天的苍蝇、蚊子和一些蚂蚁。谈到变化,我还亲眼目睹了这个城市的人口从几百万变成两千多万,自行车和机动车的比例掉了一个儿,空气的成分除了春天的沙尘又加入了冬天的雾霾。当然还有一些变化是写在
拍摄人:陈建强    拍摄地点: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 拍摄时间:8月9日  INFO:佳能EOS-1D X Mark II,F8,1/250s,ISO 50  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有300多个文化迥异的原始部落,其中最知名的是达尼部落,他们保持着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形态,以及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文化习俗。为了避免部落之间的冲突,当地政府每年都会举办“山谷节”,让各部落有机会互相交流,增进了解。节日期间
在我看来,旅行的意义在于两点:撤离和遗忘,以及与之相背的“侵占”。一个人长久居住在他的出生地(这个出生地可以是一个延伸的地理概念),都会生出“出走”的冲动。一个身体与一个烂熟的地理厮守,身体也烂熟了,这非常类似于婚姻。人不只是身体的代词,还是灵魂的动词。当然有出走冲动的,也包括肉体。我曾经与人谈到“身体到”。我说我要能写点好文字必须身体到。我说的“身体到”就是体验。听话的朋友歪曲了我的话,把“身体
赵珩,1948年生于北京,出版家,收藏家,多年来从事文化史、北京史、戏曲史的研究,著有《老饕漫笔》、《彀外谭屑》等。本篇选自他的《旧时风物》一书。  小时候听评书,记得最牢的就是评书艺人描述旅人路途活动的高度概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接下来便是不一日到达某某地界。细究这八个字,其实是废话,但数百里行程中只要不遇强盗劫掠或突发事件,这样八个字的概括也就足够了。  古人远行的目的何在?大抵是迁徙
对摄影师来说,因为疏忽而把照片拍得模糊实在是让人沮丧的事。但也有这样一些照片,画面不够清晰并未降低它们非凡的地位与影响力;还有这样一些摄影师,故意将画面拍得模糊,从而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强烈风格。    摄影始于模糊    史学界公认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诞生于1826年,由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拍摄。由于技术所限,尼埃普斯使用沥青板感光,拍出的照片清晰度很差,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所以照片中出现了奇
像提涅这样的滑雪场,需要雇佣近300名工作人员来维护和运行滑雪牵引装置。大的维修工作主要在夏季进行,但是如果出现大风,而天气又比较湿润,可能会出现绳索结霜或者安全设施断裂的情况。这两位走在绳索上的电气技术人员正在对它们进行检查,顺便可以欣赏勃朗峰的美景,并且还不影响电动架空单轨缆车的运行。    山峰上,滑雪道的顶点,总有一间木头搭就的棚屋,半掩在布满滑雪板的雪堆中。缆车到达这里时,滑雪者们跳出车
加拿大旅游局2016年夏天再出力作,邀请到两位分别来自东西方的冒险家——加拿大籍探险家白锐匀(Ryan Pyle)及摩德威骑行创始人吕飞,联手展开一段横跨加拿大的摩托骑行之旅,历时75天,跨越1.9万公里,带领观众一起感受加拿大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两人的骑行故事将于6月9日至11月17日期间,每周四在《周游加拿大》节目中播出,可以在爱奇艺、优酷、腾讯、搜狐、新浪以及加拿大旅游局官网等平台
丝帛出蜀地  成都是一座舒适、安逸的城市,四面环山,因为蜀道难行,对外几乎封闭。但两千多年前古人用双脚走出的一条道路——蜀身毒道,将成都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在了一起。成都成为这条古道的起点,也成为繁盛的商贸中心,大量丝绸、铁器、漆器等从这里出发,沿着西南深山密林中的通道,走向南亚、西亚以至欧洲。  蜀锦,其价如金,采用现代科技,一台花楼织机,两人操作,一天最多也就能织出4寸左右,当年为了供应各方需求
6月的林芝正值雨季,虽然并非南迦巴瓦峰的最佳观赏季节,但日平均气温不到20℃,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林芝号称“西藏江南”,雅鲁藏布江在这里流入印度洋,形成了一条水汽和生命的通道,滋养着这片土地。林芝的首府八一镇,车辆川流不息,街边新型建筑林立,街头巷尾遍布川菜馆。火锅店的赵老板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说:“现在的八一镇到处都是机会,旅游发展好得很。”这个高原小城的外来人口以四川人居多,生活节奏既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