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一块奶油糖就代表一个欲望;后来,欲望变成了一把奶油糖;再后来,一车皮奶油糖都未必能让我们动心。这不单是因为有了新的诱惑,更重要的在于——我们开始明白糖吃多了不好,而从前勾起我们食欲的那些食物:油大的、煎炸的、咸香无比的、浓汁厚酱的,都有可能危及我们的健康;而当年经常可以吃到的玉米棒子、红薯、未脱壳的糙米,还有那锅舍不得放油炝锅的清水熬白菜,那碗黏稠的玉米粥,却成了餐桌新宠——人们的欲望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有搞网游设计的朋友对我说,设计游戏的关键是要“设计欲望”。一个人是否沉迷于游戏与年龄有关,但与能否把控自己的欲望关系更大。比如,游戏原本是需要一点点“过关”的,打游戏的关键在“打”——可当你发现,有些关口花点小钱即可畅通无阻,你的装备还有你军队的行军时间长短都可花钱搞定;原本只是“玩玩”的你,便也有了称王称霸的想法,哪怕是游戏里的“称王称霸”。欲望还表现在游戏的反馈机制上,随着游戏的进展,代表经验值的进度条会增长,它时刻提醒你:你变得比上一秒更厉害了,哪怕只厉害了0.1%——不管是“等级”“熟练度”“成就”,进度条的反馈无所不在。你在生活中或许是弱者,但在游戏里你却成了无所不能的强者,游戏为你提供了幻象,成了实现你“强者欲望”的捷径。
“设计欲望”同样也是商家的法宝。一件几百元的服装,一杯几十元的咖啡,被煽情,被包装,被赋予“身份价值”,于是你买与不买便牵涉到所谓的生活品质。商家不会说某样商品很适合你,而是说你购买了某种商品才配得上你的品位。再说,又不是让你买豪宅豪车,一件衣服,一杯咖啡,便能瞬间提升你的生活品质,也算“物美价廉”了吧?这便是商家对消费者欲望的“设计”。
从前男女处对象,对精神的看重要大于物质。前者关乎心灵,后者关乎欲望。而且,以前大家都认同:物质方面应该是结婚后夫妻二人共同争取的。所以,从前说一个男人不错,会讲他“老实规矩爱好文学”;而如今说一个男人条件好,则说他“有车有房又能闯”——不是直截了当,而是对物质的欲望,一万年太久,必须只争朝夕。
在我们周遭,其实有太多的欲望设计者,他们的工作只有一个——千方百计让消费者活在他们的程序设计中。“脸书”首任CEO肖恩·帕克说,他们开发手机应用,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辨识“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勾起消费者欲望并消耗掉他们的时间,同时令消费者须臾无法与手机分离”。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如今,你可以少穿一件衣服出门,但如果没带手机出门,你的结局很可能是“灾难性”的。手机不仅是你与外部联系的通道,而且已转换成你的钱包,你的通行证,你的信息源,你的服务器,以及你工作的延伸。手机已经变成了人身体的一个器官——一个新“进化”出来的器官。
苹果手机开发程序師哈里斯曾是一名优秀的“欲望设计师”。他的工作便是尽其所能来勾引手机使用者的“欲望”。但如今,他不仅离开了“苹果”,还发起了一个名为“好好利用时间”的组织,号召人们摆脱手机成瘾,并呼吁全世界的所有程序员要有“道德感”,不要利用人性弱点去设计那些让人成瘾的APP。而对于人们如何才能克服手机束缚,哈里斯提出建议——那便是用极简主义思路来规划你的手机第一屏,也就是只保留最基本的满足个人需求的应用,而把与他人发生交流的应用放在第二屏,而且“如果没有特别的目的,请不要打开任何一个应用”。
人性的弱点往往表现在总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我们所看到的不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的打拼,就是欲望被满足后的挥霍;我们是被欲望作用的客体,更是产生欲望的主体。与其说我们被“欲望设计师”设计,不如说我们对欲望越来越缺少把控能力。似乎什么事情都要马上成功,立马实现,只争朝夕来享用……
人生路漫漫,要学会和时间做朋友,要挨得住寂寞,要认清现实和虚妄的区别,岁月才有可能回报你以惊喜。就像著名作家亨利·米勒所说的:“在这个相信一切都有一条捷径可走的欲望年代,应该学习的最了不起的一课是——从长远观点看,最困难的道路也是最容易的道路。”
【原载《今晚报》】
有搞网游设计的朋友对我说,设计游戏的关键是要“设计欲望”。一个人是否沉迷于游戏与年龄有关,但与能否把控自己的欲望关系更大。比如,游戏原本是需要一点点“过关”的,打游戏的关键在“打”——可当你发现,有些关口花点小钱即可畅通无阻,你的装备还有你军队的行军时间长短都可花钱搞定;原本只是“玩玩”的你,便也有了称王称霸的想法,哪怕是游戏里的“称王称霸”。欲望还表现在游戏的反馈机制上,随着游戏的进展,代表经验值的进度条会增长,它时刻提醒你:你变得比上一秒更厉害了,哪怕只厉害了0.1%——不管是“等级”“熟练度”“成就”,进度条的反馈无所不在。你在生活中或许是弱者,但在游戏里你却成了无所不能的强者,游戏为你提供了幻象,成了实现你“强者欲望”的捷径。
“设计欲望”同样也是商家的法宝。一件几百元的服装,一杯几十元的咖啡,被煽情,被包装,被赋予“身份价值”,于是你买与不买便牵涉到所谓的生活品质。商家不会说某样商品很适合你,而是说你购买了某种商品才配得上你的品位。再说,又不是让你买豪宅豪车,一件衣服,一杯咖啡,便能瞬间提升你的生活品质,也算“物美价廉”了吧?这便是商家对消费者欲望的“设计”。
从前男女处对象,对精神的看重要大于物质。前者关乎心灵,后者关乎欲望。而且,以前大家都认同:物质方面应该是结婚后夫妻二人共同争取的。所以,从前说一个男人不错,会讲他“老实规矩爱好文学”;而如今说一个男人条件好,则说他“有车有房又能闯”——不是直截了当,而是对物质的欲望,一万年太久,必须只争朝夕。
在我们周遭,其实有太多的欲望设计者,他们的工作只有一个——千方百计让消费者活在他们的程序设计中。“脸书”首任CEO肖恩·帕克说,他们开发手机应用,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辨识“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勾起消费者欲望并消耗掉他们的时间,同时令消费者须臾无法与手机分离”。事实证明,他们做到了。如今,你可以少穿一件衣服出门,但如果没带手机出门,你的结局很可能是“灾难性”的。手机不仅是你与外部联系的通道,而且已转换成你的钱包,你的通行证,你的信息源,你的服务器,以及你工作的延伸。手机已经变成了人身体的一个器官——一个新“进化”出来的器官。
苹果手机开发程序師哈里斯曾是一名优秀的“欲望设计师”。他的工作便是尽其所能来勾引手机使用者的“欲望”。但如今,他不仅离开了“苹果”,还发起了一个名为“好好利用时间”的组织,号召人们摆脱手机成瘾,并呼吁全世界的所有程序员要有“道德感”,不要利用人性弱点去设计那些让人成瘾的APP。而对于人们如何才能克服手机束缚,哈里斯提出建议——那便是用极简主义思路来规划你的手机第一屏,也就是只保留最基本的满足个人需求的应用,而把与他人发生交流的应用放在第二屏,而且“如果没有特别的目的,请不要打开任何一个应用”。
人性的弱点往往表现在总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我们所看到的不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的打拼,就是欲望被满足后的挥霍;我们是被欲望作用的客体,更是产生欲望的主体。与其说我们被“欲望设计师”设计,不如说我们对欲望越来越缺少把控能力。似乎什么事情都要马上成功,立马实现,只争朝夕来享用……
人生路漫漫,要学会和时间做朋友,要挨得住寂寞,要认清现实和虚妄的区别,岁月才有可能回报你以惊喜。就像著名作家亨利·米勒所说的:“在这个相信一切都有一条捷径可走的欲望年代,应该学习的最了不起的一课是——从长远观点看,最困难的道路也是最容易的道路。”
【原载《今晚报》】